名學是中國文化由形而上學至形而下學的關鍵所在,是通天人之際的根本。對于修正西方現(xiàn)代自然科學和人文學術中的還原論思維取向,對于中國正確引入西方學術以及中國學術的本土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名學與西方邏輯學相比較,二者具有十分不同的學術品質:名學更適用于處理復雜的系統(tǒng),可以直接應用于社會治理,這使名學成為儒家名教之學和法家名法之學的基礎,而西方邏輯學顯然沒有這樣實用性的社會治理功能。 站在中國名學的角度反觀西方邏輯學,我們能清楚看到后者的局限性。西方學術建立在對現(xiàn)實的抽象定義和系列假設的基礎之上,一旦沿著邏輯鏈條推演下去,常常發(fā)生“文辯辭勝而反事之情”的現(xiàn)象,就是道理上行得通,卻與現(xiàn)實不著邊際。 中國名學能夠為本土學術體系提供牢靠的思維防火墻,同時建立起不同文明間交流的“學術海關”,避免出現(xiàn)邏輯概念的混亂。這是西方邏輯學難以勝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