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01 漢娜·阿倫特《人的境況》(1958)
02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約公元前330年)
03 阿爾弗雷德·朱利斯·艾耶爾《語言、真理和邏輯》(1936)
04 朱利安·巴吉尼《自我欺騙》(2011)
05 讓·鮑德里亞《擬仿物與擬像》(1981)
06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1949)
07 杰里米·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1789)
08 亨利·柏格森《創(chuàng)造進化論》(1907)
09 戴維·玻姆《整體性與隱纏序》(1980)
10 諾姆·喬姆斯基《理解權力》(2002)
11 西塞羅《論責任》(公元前44年)
12 孔子《論語》(公元前5世紀)
13 勒內·笛卡爾《第一哲學沉思集》(1641)
14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命運》(1860)
15 伊壁鳩魯《致希羅多德、皮索克勒、美諾西斯的三封信》(公元前3世紀)
16 米歇爾·福柯《詞與物》(1966)
17 哈里·法蘭克?!墩摮兜罚?005)
18 薩姆·哈里斯 《自由意志》(2012)
19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精神現象學》(1807)
20 馬丁·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1927)
21 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公元前6世紀)
22 大衛(wèi)·休謨《人類理解研究》(1748)
23 威廉·詹姆斯《實用主義》(1907)
24 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2011)
25 伊曼努爾·康德《純粹理性批判》(1781)
26 索倫·克爾凱郭爾《恐懼與戰(zhàn)栗》(1843)
27 索爾·克里普克《命名與必然性》(1972)
28 托馬斯·庫恩 《科學革命的結構》(1962)
29 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神義論》(1710)
30 約翰·洛克《人類理解論》(1690)
31 尼可羅·馬基亞維利《君主論》(1532)
32 馬歇爾·麥克盧漢 《媒介即按摩》(1967)
33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論自由》(1859)
34 米歇爾·德·蒙田《隨筆集》(1580)
35 艾麗絲·默多克《至善的主權》(1970)
36 弗里德里希·尼采 《善惡的彼岸》(1886)
37 布萊茲·帕斯卡《思想錄》(1670)
38 柏拉圖《理想國》(約公元前4世紀)
39 卡爾·波普爾《科學發(fā)現的邏輯》(1934)
40 約翰·羅爾斯《正義論》(1971)
41 讓-雅克·盧梭《社會契約論》(1762)
42 伯特蘭·羅素《幸福之路》(1930)
43 邁克爾·桑德爾《公正》(2009)
44 讓-保羅·薩特 《存在與虛無》(1943)
45 阿圖爾·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
46 彼得·辛格《你能拯救的生命》(2009)
47 巴魯赫·德·斯賓諾莎《倫理學》(1677)
48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黑天鵝》(2007)
49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1953)
50 斯拉沃熱·齊澤克《活在末世》(2010)
另50本哲學經典
詞匯表
英文參考書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