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言 1
引 言 通往黑格爾的當代途徑 1
一、一種非形而上學思想的可能性 3
二、克服形而上學的不同標志 9
第一章 生存—存在論和“新”唯物主義 16
第一節(jié) 重讀“新”唯物主義 18
一、我們應該在什么意義上談論客觀實在性 18
二、被讀入形而上學的馬克思主義 22
三、海德格爾與馬克思對話的維度 27
第二節(jié) 物的分析:生產、存在和符碼 29
一、物的物性分析:從上手用具到藝術作品 29
二、“生產之鏡”“存在之鏡”和“指稱之鏡” 37
第三節(jié) “兩種生產”理論:發(fā)生現象學的視野 44
一、回到原本的發(fā)生:現實的歷史 44
二、“人的生產”之現象學 49
第四節(jié) 自然主義和基督教神意信仰 56
一、“樹起了一個稻草人馬克思” 58
二、是匿名的基督教嗎? 61
第二章 原初的自然 68
第一節(jié) 作為“Physis”的自然 69
一、“自在之物”與作為“存在問題”的引論 69
二、存在的“變無” 73
三、召喚思的東西與手的勞作 79
第二節(jié) “第一自然”與“第二自然” 84
一、“技術指令自然”還是“自然指令技術” 85
二、技術的價值批判 91
第三章 社群、社會性和他者 96
第一節(jié) 存在論豈為暴力而鳴鼓 97
一、誰的在? 97
二、此在為誰 103
第二節(jié) 存在的社群 110
一、社群和自由的形而上維度 110
二、海德格爾:一個后傳統(tǒng)社群主義者 117
第三節(jié) 認真地對待他人 124
第四章 藝術、修辭與真理 134
第一節(jié) 對“藝術的剝奪”的剝奪 135
一、藝術—詩性的言說:“存在之家” 135
二、人之精神家園:“可靠性”抑或“有用性” 143
第二節(jié) 修辭的批判 148
一、傳統(tǒng)哲學:對修辭的藐視 148
二、索解存在問題的語言之路 154
第三節(jié) 在與思:同一抑或差異 161
一、走向“第一存在者”或返回差異的生成之源 162
二、從“存在者”轉向“活動” 169
第五章 在哲學與政治之間 177
第一節(jié) 存在哲學抑或政治哲學 178
一、“人是蒼勁者” 178
二、“從阿門塞斯的陰影王國里走出來” 188
第二節(jié) 決斷的政治 194
一、一種決斷主義的閱讀 195
二、虛無主義之克服與生存決斷 197
三、“決斷”在海德格爾與馬克思哲學中的原初“位置” 200
四、死亡與活著:一個存在者狀態(tài)的區(qū)別 204
第六章 歷史性的永恒問題 208
第一節(jié) “在政治世界之中” 210
一、如何為哲人的生活方式辯護 210
二、“自然正確”與歷史主義 215
第二節(jié) 馬克思主義與歷史主義 222
一、歷史主義的經與緯 223
二、“絕對時刻”與“歷史的終結” 229
第三節(jié) 歷史性觀念 235
一、歷史學與本真的歷史性 235
二、從陰影顯現光亮 239
三、“歷史空間”與“事件” 243
第七章 虛無主義 248
第一節(jié) 存在問題:透視虛無主義的一個視點 249
一、虛無主義:形而上學的預設 249
二、存在問題中的“永恒輪回” 255
三、虛無主義的克服:對可能未來的前瞻 257
第二節(jié) 解構和虛無主義 261
一、解構的建設性向度 261
二、對傳統(tǒng)思想“歷史的”或“非歷史的”理解的可能性 268
第八章 哲學家存在的責任 276
第一節(jié) 理性之光和存在的澄明 278
一、在“作為嚴格科學”的現象學本質特性上能否達到明晰 278
二、“自然”的原初發(fā)現及其終極思考之深邃 286
第二節(jié) 尋找家園 291
一、“返鄉(xiāng)”之路和精神祖國 293
二、“家鄉(xiāng)”:根據存在之歷史的本質來思 299
第三節(jié) 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性 308
一、反復閱讀和討論馬克思主義的理由 308
二、把價值判斷變成本體論判斷 311
結 語:哲學的終結? 321
后 記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