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篇幅并不長,若不計標點的話,只有3565字(包括標題),被公認為是非常深奧的一部儒家經典。據傳孔子的孫子子思在62歲那年,受困宋國期間寫作了此書。《中庸》本是《禮記》中的一篇,自朱熹將其單列出來,成為“四書”之一并以單篇著作流傳后,對宋元以來知識群體的精神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大家讀〈中庸〉》對《中庸》的背景、來源、概念、內容、宗旨、結構、問題、注意事項等進行了全面論述,對《中庸》的重要誤解、歷史影響、海外流傳和閱讀方法做了詳細說明,并將“中庸、慎獨、性、中和、修身、君子、誠化(微顯)、道、德”等核心概念作為統(tǒng)領全書架構的紅線,進而緊密圍繞“中庸、修道、致誠、至德”這四大重要主題漸次展開對《中庸》的深入解讀,前后連貫一致、見解新穎獨特?;厮菸覀兊木裨搭^,體悟《中庸》思想的博大精深,其中充滿智慧的洞見和閃耀光輝的人格,具有穿越時代的永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