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知識讀物湘學學統(tǒng)與中華道統(tǒng)

湘學學統(tǒng)與中華道統(tǒng)

湘學學統(tǒng)與中華道統(tǒng)

定 價:¥88.00

作 者: 朱漢民
出版社: 岳麓書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53820996 出版時間: 2024-05-01 包裝: 精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通過湘學形成、演變的千年學術(shù)歷程,考察湖湘地域性學統(tǒng)與中國文化道統(tǒng)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對湘學學統(tǒng)與中華道統(tǒng)之間關(guān)系的探討,從源遠流長的湘學發(fā)展脈絡中挖掘中華文化的道統(tǒng)意義。全書共十五章,前五章探源中華道統(tǒng),講述湘學的形成與傳承,辨析湘學學統(tǒng)與中華道統(tǒng)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后十章通過對周敦頤、胡宏、王船山、魏源、曾國藩、郭嵩燾、譚嗣同、金岳霖、李澤厚等不同時期典型湖湘學人及其思想的介紹,描繪出歷代湖湘學人身上所展現(xiàn)的學術(shù)探究和精神追求。最后的結(jié)語部分則對道統(tǒng)問題做成進一步的闡釋,對道統(tǒng)與中華文化的返本開新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討。全書著眼于湘學學統(tǒng)與中華道統(tǒng)的研究,通過這一研究,既可以鮮明地展示湘學的思想特色與學術(shù)成就,又可以深入思考中華文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的密切關(guān)系,同時也可以挖掘湘學傳統(tǒng)中的全球性普遍價值,使我們在湘學這一地方知識中探求人類普遍性價值。

作者簡介

  朱漢民,湖南大學杰出教授,岳麓書院國學院院長。兼任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副理事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湖南大學學術(shù)委員會副主任。國家重大學術(shù)文化工程《(新編)中國通史·中國思想史》《國家清史·湘軍》主編,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宋學源流》《湖湘文化通書》首席專家。有《玄學與理學的學術(shù)思想理路研究》等專著十余種。

圖書目錄

緒 論…………………………………………………………001
第一章 中華道統(tǒng)探源………………………………………009
第一節(jié) 前軸心文明的圣王之道…………………………010
第二節(jié) 先秦諸子重建圣王之道…………………………018
第三節(jié) 中華之道的理性建構(gòu)……………………………025
第四節(jié) 中華之道的主要特征……………………………030
第五節(jié) 道的理性與道的信仰……………………………037
第二章 湘學的定義與原道…………………………………043
第一節(jié) 湘學的定義………………………………………043
第二節(jié) 湘學的特征………………………………………049
第三節(jié) 湘學的原道意識…………………………………056
第三章 湘學的歷程與學統(tǒng)…………………………………067
第一節(jié) 湘學的淵源………………………………………067
第二節(jié) 湘學的成型………………………………………070
第三節(jié) 湘學的發(fā)展………………………………………076
第四節(jié) 湘學的學統(tǒng)………………………………………080
第四章  湘學旨趣與中華之道 ………………………………087
第一節(jié) 湘學學統(tǒng)及其依據(jù)………………………………087
第二節(jié) 道、治、學貫通的旨趣…………………………092
第三節(jié) 湘學旨趣與儒家正學……………………………101
第五章 湘學學統(tǒng)的傳承條件………………………………109
第一節(jié) 書院教育…………………………………………110
第二節(jié) 學祠祭祀…………………………………………114
第三節(jié) 刊印書籍…………………………………………121
第四節(jié) 學術(shù)交往…………………………………………127
第六章 周敦頤推本太極之道………………………………131
第一節(jié) 《太極圖說》的天道論 …………………………131
第二節(jié) 《通書》的人道論 ………………………………142
第三節(jié) 從地域?qū)W統(tǒng)到中華道統(tǒng)…………………………152
第七章 湖湘學派的體用合一之道(上) …………………163
第一節(jié) 湖湘學派源流……………………………………164
第二節(jié) 湖湘學派道學的務實特色………………………174
第八章 湖湘學派的體用合一之道(下) …………………193
第一節(jié) 胡安國的人倫日用之道…………………………193
第二節(jié) 胡宏道學體用論的雙重意義……………………203
第三節(jié) 張栻的學統(tǒng)與道統(tǒng)………………………………226
第四節(jié) 工夫論的融通……………………………………244
第九章 王船山的實有之道…………………………………249
第一節(jié) 天道之實…………………………………………250
第二節(jié) 人道之實…………………………………………256
第三節(jié) 歷史觀之實………………………………………264
第四節(jié) 船山之道與近代湘學……………………………268
第十章 魏源之道的傳承與變革……………………………285
第一節(jié) 天人之道的堅守…………………………………286
第二節(jié) 道、學、治的統(tǒng)一………………………………290
第三節(jié) 技與道的張力……………………………………297
第十一章 曾國藩的道貫群學………………………………305
第一節(jié) 晚清學風與道學重光……………………………306
第二節(jié) 道與經(jīng)濟之學……………………………………311
第三節(jié) 道與考據(jù)之學……………………………………317
第四節(jié) 道與辭章之學……………………………………320
第十二章 郭嵩燾的天變道亦變……………………………325
第一節(jié) 道與漢學…………………………………………326
第二節(jié) 道與實學…………………………………………330
第三節(jié) 道與西學…………………………………………333
第十三章 譚嗣同的《仁學》之道…………………………341
第一節(jié) 原道的內(nèi)在動力…………………………………342
第二節(jié) “以太—仁”的相互詮釋 ………………………345
第三節(jié) 新仁學之道的特點………………………………350
第十四章 金岳霖重建形而上學之道………………………359
第一節(jié) 形而上學之道的哲學背景………………………360
第二節(jié) 形而上學之道的西學思想………………………366
第三節(jié) 形而上學之道的中學根基………………………371
第十五章 李澤厚的新內(nèi)圣外王之道………………………379
第一節(jié) “新儒學”的身份確認與思想統(tǒng)合 ……………380
第二節(jié) 儒學四期說………………………………………384
第三節(jié) 內(nèi)圣外王之道的重建……………………………389
第四節(jié) 新道統(tǒng)論…………………………………………394
結(jié) 語 道統(tǒng)與中華文化的返本開新    ……………………401
一、道統(tǒng)與中華文化返本開新……………………………402
二、湘學與中華文化返本開新……………………………407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華文化返本開新……………416
后 記…………………………………………………………42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