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明代理學家方孝孺(1357—1402)儒學思想的系統(tǒng)研究。作者采用文本闡釋與歷史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將方孝孺及其所代表的明初金華朱學置于元明社會變革的大背景下,通過對其天道論、心性論、工夫論、為學之方、道德哲學與人生哲學、辟異端、文化哲學、正統(tǒng)論、政治倫理和政治思想等學說的考察與梳理,較為全面地闡發(fā)了方孝孺儒學思想的理論體系,基本還原了其面貌與特色,揭示了其學術史地位和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史上發(fā)揮的影響。作者提出,方孝孺儒學建構的根本目的在于經世致用,其文化哲學與政治思想構筑于理學本體論與實踐論的基礎上,形成了由挺立“天人合一”到成就理想人格、進而恢復禮樂文明的體用邏輯,反映了明初朱子學輕思辨而重踐履的風格。以方孝孺自身而言,比起師承關系,他更看重儒家精神與價值理念的傳遞,故其儒學思想實則宗朱而不泥朱,自覺傳承了先秦儒學、朱子學正脈與始于呂祖謙的金華之學三大思想資源。方孝孺的歷史觀與社會政治思想無疑是道德理想主義的,但他在空前君權至上的明初始終堅持批判現(xiàn)實政治的立場,極大推進了儒家民本論政治哲學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