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提出了“理論之后的寫作”這一新立場。全書觀點與論證思路如下:1、對“理論之后”命題進行基于分析哲學旨趣的語法拆析,初探語言限度、獨異性與文學的內在關系;2、澄清“理論之后”的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3、厘定理論/文學的臨界寫作這一可取的選項;4、對臨界之“界”的現(xiàn)有解釋作出反思;5、在此基礎上以喬納森·卡勒“理論中的文學”方案為考察核心,揭示其未完成性;6、用虛空論置換能動論學理基礎,改造卡勒方案;7、以虛空-外界重釋臨界之“界”;8、引出虛潛詩學及其對理論闡釋度難題的解決機制;9、以虛潛與事件思想為聯(lián)結點與突破口,走向更合理的理論/文學臨界寫作,使之在概念與倫理上產生新貌;10、例析“理論之后”的漢語寫作因緣。本書據(jù)此改進現(xiàn)有后理論研究偏重英美資源的慣習,從英美與法國(歐陸)視野的融合中展開“理論之后的寫作”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