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丟失人生意義的現(xiàn)代人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只想活得輕松
新型抑郁癥的病源是“失去自我”
向有用、簡單易懂和有趣傾斜
消費型社會孕育出的“被動的人”
“真品”在哪里?
“無聊的外行人”的時代
“充足的空虛”指存在主義層面的欲求不滿
“中年危機”年輕化
什么是現(xiàn)代人“內心的饑渴”?
第二章 現(xiàn)代的“高等游民”在與什么戰(zhàn)斗?
夏目漱石的《從此以后》中“父親的說教”
工作是為了什么?
工作的沒落
片段式、分工化的勞動為什么開始受到贊美?
“天職”這個概念的騙局
懶惰的權利
為什么會在工作中感到不適?
第三章 尋找真正的自我
究竟有沒有“真正的自我”?
擺脫苦惱后看到的“第二次誕生”
混淆意義和價值
人生的意義在哪里?
拋棄“找工作等同于尋找自我”這個幻想
第四章 我們應該走向何處?
以自由為名的牢獄
愛與欲望的區(qū)別:愛是不求回報、不控制對方的
什么是人類特有的東西?
藝術不可或缺
美的盡頭存在真理
業(yè)余愛好者那令人難以忍受的膚淺
第五章 如何品味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找回“游戲”
飲食藝術
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自我
我們正在遠離“游戲”
重新思考《螞蟻和蟋蟀》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