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浪漫主義對生命的意義:我年輕時的萬里旅行 3
今天上第一堂“中國文明史”導論課 7
與歷史系研究生新生一席談 9
下一代人比我們更幸運 12
回憶我的一個忘年交朋友 14
學術判斷力來自對歷史的感悟 18
給有志于學術的青年人的幾點建議 20
一個陌生讀者來訪 22
什么是真正的知識分子:我心目中的三個標準 24
與墨子刻教授討論知識分子的作用 25
如何看待知識分子的“自戀”傾向 30
2003
回憶導師韓儒林 35
曹禺與知識分子的“去自我化” 37
想起了當年在峨眉山頂與老和尚對話 39
知識分子克服人生困境的辦法 41
想起了在人生關鍵時刻幫助過我的人 44
我在新校區(qū)的一次史學講座 45
在自我邊緣狀態(tài)中獲得自得之樂 46
我的幸福觀 49
知識分子的孤憤人格為什么會產生? 52
2004
近來常為一些小事而發(fā)火 57
工廠生活對于我成長的意義 58
青年時代我曾有過一場精神危機 59
回憶鄭天挺先生 61
人生的轉折不能只憑幸運 64
在世俗時代,我們更需要內心的銅墻鐵壁 66
我是一只快樂的豬 67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運的時代 70
與朋友夫人越洋通電話 72
思想如何改變人類命運:見到水晶棺中的列寧 74
墨子刻談“讓海水溫度升高”來解決問題的比喻 75
2005
叔本華說精神勞動能享受更多幸福 81
思想只有在交流中才能煥發(fā)活力 82
我對自己的心理解剖 83
自居心理的積極功能 85
人生中的兩個同心圓:為什么我很幸運 86
歷史比小說更有魅力 88
人沒有本質,只有歷史 89
悶鍋效應:華夏文明是如何形成的 90
從《士兵之歌》想到俄羅斯民族的苦難 93
與學生討論大歷史觀的重要性 95
為什么思想者是復雜的存在 96
2006
我就是我,一個特立獨行的思想者 101
“思”之力 103
看《鋼琴家》:納粹軍官身上的人性 105
湘湖人的性格 106
一次難忘的臺北購書經歷 107
做決定時,要有定力 110
北京學術討論會上見到劉小楓 111
顧準思想中的兩難矛盾 113
只有放棄世俗的考慮才能寫出好書來 115
我的生死觀 116
天堂就是越飛越高:我的樂觀主義哲學 117
他坐在那高高的山頂上:懷念摯友陳文喬 118
2007
天人合一觀可以避免悲觀厭世 125
為什么我會轉向歷史學 126
俄羅斯戰(zhàn)爭電影中的詩意美 128
看日本電影《野火》所想到的 130
什么是歷史學家的機遇 131
俄羅斯文學傳統(tǒng)對我的影響 132
“隱居”式的學術生活為什么重要 134
在求知中自得其樂 134
為什么命運青睞樂觀者 135
在南京大學講演 137
我對易中天的印象 139
從《神風特攻隊》看日本封閉的民族性 142
《男人的大和號》:戰(zhàn)爭中的女人 144
昆侖關訪問記 145
2008
歷史學中的求證派與解釋派 155
想起了叔本華的一段話 158
我慶幸自己生逢其時 159
想起了明代一位儒者的故事 160
家庭文化對人的影響 161
從電影《集結號》所想到的 162
期待中國文化的未來復興 163
從歷史中獲得洞察生活的思想力 165
大學問家都有“貴在自得,為而不有”的人生態(tài)度 167
只有通過理性反省,一個民族才能真正成熟 169
一個日本留學生對戰(zhàn)爭的看法 170
2009
小學生活的回憶 175
不要扼殺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的那顆勇敢的種子 178
與研究生討論中西人生哲學 181
一個青年朋友對我上課的印象 186
邊緣狀態(tài)對思想者的意義 187
2010
歷史學的人文價值 193
只有在矛盾張力中,知識分子才會活出意義來 195
聽《羅馬尼亞狂想曲》 197
對虹口區(qū)小閣樓的回憶 199
我的思想受哪些文化傳統(tǒng)影響 201
民族主義具有多重意義 202
參加社會思潮討論會 205
學者要有語不驚人心不休的學術勇氣 206
中國人為什么容易在文化上走回頭路?
——對兩難矛盾心理的解剖 207
新權威主義理論的提出,讓我成為思想界的弄潮兒 209
我曾認為我們是歷史上最孤獨的一代 211
我與李澤厚的交往 214
2011
超越特別,理性中道,在經驗與試錯中走向未來 219
浪漫主義對于人生的價值 220
一個離科學圣殿那么近的人 221
有人說我是儒家型的讀書人 224
為什么嚴復晚年內心苦悶與不甘心 226
20年只是一秒鐘 228
2012
近代思想家的問題意識給我的啟示 233
批判政治浪漫主義與制度決定論:中道理性思潮的崛起 235
嚴復是我的思想引路人 237
為什么知識分子要拒絕浪漫主義 238
我要學會自省 240
讀叔本華有感:人生幸福主要取決于主觀因素 242
我們需要具備“理解事物復雜性的頭腦” 244
2013
我們都是人生道路上的競走者 249
林毓生教授的真性情 250
從一件小事想到的:為什么我們要樂觀 257
解構主義是人類應對巨大困境的一種手段 259
從現代保守主義獲得抵制世俗化人生態(tài)度的啟示 261
福利民粹主義:西方的后現代社會的困境 265
如何讓我們走向精神成熟:在文匯講堂做嘉賓 267
我的自畫像:做一個有方向感的經驗主義者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