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星,江蘇南通人,蘇州城市學院古籍所副研究員。著有《琴門徘徊錄》、《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樓——查阜西與張充和》、《近世古琴逸話》、《金庸識小錄》、《七弦古意:古琴歷史與文獻叢考》、《金庸年譜簡編》等,編有《高羅佩事輯》、《民國古琴隨筆集》等。馬儀思(Ilse Martin,1914-2008),德國人,曾用名馬懿思,晚年從夫姓,更名為Ilse Martin Fang(方馬?。?。1941年6月被派到北平中德學會,完成博士論文,獲柏林大學博士學位。后執(zhí)教于南京偽中央大學??箲?zhàn)后赴美,與方志彤結(jié)婚,長期在哈佛大學生活。沈津,安徽合肥人,1945年出生于天津。曾任上海圖書館特藏部主任、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善本室主任。著有《翁方綱年譜》、《書城風弦錄》、《書叢老蠹魚》、《沈津書話》、《顧廷龍年譜長編》等,主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書志》等。洪再新,美國普吉灣大學終身教授,中國美術(shù)學院南山講座教授。曾任伯克利中國藝術(shù)史研究中心、哈佛大學世界宗教研究中心等學術(shù)機構(gòu)的高訪學者。著有《中國畫的觀賞者》、《蒙古宮廷和江南文人:元代書畫藝術(shù)研究論集》等,譯有《山川悠遠:中國山水畫藝術(shù)》、《詩之旅:中國與日本的詩意繪畫》等。蔣力,中央歌劇院研究員,楊聯(lián)陞外孫。著有《楊聯(lián)陞別傳》、《書生札記》、《詠嘆集》等,編有《哈佛遺墨》、《蓮生書簡》、《漢學書評》、《漢學散論》等。王丁,柏林自由大學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暨全球史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宗教史與宗教理論、中亞宗教與文獻研究、東西交通史。著有《語藏集》等。張治,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著有《文學的異與同》、《蟻占集》、《蝸耕集》、《異域與新學:晚清海外旅行寫作研究》等,譯有《西方古典學術(shù)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