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末年九子奪嫡。1722年,康熙突然逝世。既無赫赫戰(zhàn)功,又無朝野擁戴,表現平凡又低調的皇四子雍親王出人意料地突圍而出,在一片質疑聲中迅速登極。他為父皇辦了一場前所未聞的葬禮,而自己的登基儀式卻辦得草率至極,還反復上演“讓位”鬧劇……所有的反常之舉似乎在暗示什么。雍正難道真的得位不正,甚至弒父?經歷康熙61年盛世的清王朝此時積弊重重,雍正即位就刻了一方“為君難”的印璽。因為從朝堂到民間,對他繼位合法性的質疑,各種抵制他的行動,從來沒有停止過,而父皇康熙的成就看起來也的確難以逾越。但雍正立志成為“一代令主”,力圖革除康熙晚年的各項積弊,扭轉大清王朝早已隱現的衰亡危機。為此,“硬漢皇帝”雍正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整飭行動,而在如此嚴重的困難與重重阻力面前,他該如何破局?該如何讓大清跳出“盛不過三代”的歷史怪圈,為新的盛世奠基?在這一非常時期,田文鏡、李衛(wèi)、鄂爾泰、允祥、張廷玉等或被破格提拔,或連升數級,或被委以重任,他們又有著怎樣的為官智慧?在雍正的破局之路上,他們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清史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林乾教授的《雍正十三年:登極者的權力博弈》,依托比以往更為全面且未經刪改的第一手史料,尤其是雍正君臣間的往來密折和朱批,在歷史的蛛絲馬跡里為我們復盤了雍正從皇子的帝王成長之路,呈現了雍正在位十三年間聲勢浩大的整飭行動及其背后的人情百態(tài);盤根錯節(jié)的權力角逐、生死轉念間的皇位繼承、步步驚心的抉擇、人心的幽暗與玄機……讀來跌宕起伏,發(fā)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