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林明,女,1930年4月生于北京,1937年入香山慈幼院第二校部,1946年轉入天津南開中學讀高中。1952年5月正式參加工作,在天津市新華醫(yī)院做護理員,后自學考入醫(yī)生行列。1955年底結婚,1956年9月隨家屬調至山西省太原市新華化工廠,在該廠醫(yī)務室工作。1957年9月調入太原市新建路門診部(太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前身)工作,直至1989年9月退休。林明與丈夫呂新婚后育有三位子女,即長子呂偉然(小名大方)、長女呂大慶和次子呂大成。自1957年始,林明有了記賬的習慣,且一直保持至現在。她將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收支記錄在冊,日期、物品、價格一應俱全,每月收入多少,支出多少,都一目了然。正因為如此,再加上她從小接受的良好教育,林明為我們留存了這批珍貴的家庭日常收支資料。由于各種原因,1957年至1976年8月9日、1984年8月至1994年5月的賬本丟失,稍顯遺憾。這套資料一開始記在空白的“倉庫收付卡片”上,之后記在醫(yī)院未使用的“護理記錄”上,近年來則記在筆記本上,有的叫“家用賬薄”,有的叫“日用賬”,有的叫“日用賬本”,有的則無名,現名為編者所擬。這套資料記錄了1976年至2000年一個城市普通家庭的收支情況和生活狀態(tài),也反映了中國當代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物價水平和民眾的消費結構。《林明生活賬本(1976-2020)》用賬本形式:從柴米油鹽的票據到衣食住行用、休閑玩樂的開支,再到工作收入、買房看病、子女教育、父母養(yǎng)老等收支記錄,用清晰的數據反映了過去和現在的收入數量、收入來源、消費規(guī)模與消費構成。以微觀視角刻錄出新中國45年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這些賬本里記錄了不同時期的老百姓的喜怒哀樂和酸甜苦辣。45年來民生不斷改善,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小小的家庭賬本和里面的點滴收支記錄,串起了大家的暖心回憶。從基本溫飽到全面小康,小賬本折射中國人的收入來源和消費觀念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