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夢睡虎地77號西漢墓簡牘于2006年11月出土,共有2000多枚。簡牘出土時置于竹笥內,大部分較為完整,并保持著原始的位置關系,字跡清晰,入葬年代約在文景之交。睡虎地漢簡是近年中國考古學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之一,其資料價值和學術意義,可與睡虎地秦簡、張家山漢簡相比肩,將對秦漢史,特別是西漢早期政治、經濟、法律、科技史研究產生重大影響。《睡虎地西漢簡牘》以多卷本形式,收錄云夢睡虎地77號西漢墓出土的以簡牘為主的全部資料。首卷《質日》著錄從文帝前元十年(前170)至后元七年(前157)越人記寫的14個年份的《質日》,包括竹簡原大和放大兩倍的彩色圖版、釋文注釋等。質日是秦漢時期流行、但后世失傳的一種文獻形式。通常以年歷為基礎,簡要記錄公私事務,類似后世的日志、日記。通過這批《質日》的解讀,可以復原當時的歷法、時令,了解越人及其同事、家人的事跡,研究鄉(xiāng)亭、戶算等重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