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國古史的英雄時代
1.天下大亂,異端紛起
2.知識人的活躍
3.諸侯爭強,戰(zhàn)國并起,甲兵不休
4.“古今一大變革之會”
二 宣太后的出身
1.楚國羋姓女子
2.秦、 楚早期發(fā)展空間選擇及二者的區(qū)域親緣
3.“秦嶺”和“楚山”
4.秦楚“形親之國”
三 楚女的婚車
1.秦楚“辟遠”“僻陋”的共性
2.從“秦晉之好”到秦楚結“親”
3.武關道: 宣太后入秦線路
4.申包胥哭秦庭“山遙水遠路三千”
5.商鞅封地與商鞅出使楚國的路線
6.武關道秦楚交通史
7.另一位著名楚女的北上道路
四 歷史機遇和羋八子的表現(xiàn)
1.“羋八子”名號
2.后宮制度中“八子”的地位
3.八子者,妾媵之號
4.秦惠文王: 諸侯稱“王”第一人
5.“智者不失時”
6.與楚交好
五 古史第一位“太后”
1.正說秦武王
2.“宣太后自治,任魏冉為政”
3.“太后之號,自秦昭王始”
4.“惠文后”和“悼武王后”的命運
六 宣太后時代的秦國軍事: “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1.《秦本紀》記錄的宣太后時代秦擴張史
2.《六國年表》記錄的宣太后時代秦擴張史
3.秦戰(zhàn)爭史的宣太后時代回顧
4.閼與之戰(zhàn)
5.白起: 軍事人才的識拔
6.“間”與“戰(zhàn)”
七 秦擴張的兩個方面: “土地”和“民人”
1.秦兼并戰(zhàn)爭中的“出其人”“歸其人”政策
2.“徠民”主張
3.“募徙”“賜爵”,“赦罪人遷之”
4.“民不樂為秦”,“反覆”“為亂”情形
八 縱橫短長: 宣太后時代的列國志
1.秦王奔走會盟
2.秦中原會盟的意義
3.秦的“好會”
4.“遠交近攻”戰(zhàn)略
5.“從衡短長之說”
6.“詐楚”與楚懷王悲劇
7.“唐且”故事
8.澠池“好會”
9.對“挾詐失信”“不義不信”的批判
九 “義渠戎”問題
1.西北“勇武”之風
2.“義渠道”與“義渠道”出身的名將
3.“義渠”之遺風與“山西之猛性”
4.“秦”與“戎”的長久糾葛
5.“義渠來賂”與“義渠伐秦”
6.“義渠君為臣”
7.“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于甘泉”
8.“秦地半天下”
一〇 宣太后時代的“商君之法”
1.宣太后與商鞅的人生是否有交集?
2.商君之謀
3.商君之法
一一 魏冉·范雎·薛文
1.“秦益強大者,穰侯之功也”
2.“傾危之士”范雎
3.“相邦薛君”事跡
一二 性情羋八子
1.“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
2.“秦宣太后愛魏丑夫”
3.宣太后言先王“盡置其身妾之上”
4.對宣太后言行“大奇”的民俗學與文化學分析
一三 “昭襄業(yè)帝”
1.齊秦東西帝
2.西帝·北帝·中帝: “并立三帝”設想
3.“帝”與“業(yè)帝”
4.“業(yè)帝”與“帝業(yè)”
5.秦“畤”和有關“帝”的信仰
6.“秦王初并天下”議定“帝號”的歷史淵源
一四 宣太后在政治舞臺的淡出及其人生終結
1.宣太后離開最高權力的時間
2.“廢太后”疑議
3.應: “太后養(yǎng)地”
4.宣太后“憂死”說
5.“宣太后薨,葬芷陽酈山”
6.關于秦兵馬俑坑主人的爭論
一五 宣太后政治成功的條件
1.商鞅之“秦法”
2.前世之“余烈”
3.“大一統(tǒng)”的時代要求
4.“盡無余”的進取精神
5.秦文化與東方文化的融合
6.“秦暴”“秦貪”“秦虎狼”形象的修正
代結語: “世家”“列傳”——有關宣太后的歷史記憶和歷史評價
附論: 粉墨歷史——“油膩”和“虛無”
1.影視表現(xiàn)的細節(jié)
2.歷史與歷史劇
主要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