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而深入地探索了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zhàn)爭是如何塑造了貝多芬的政治理念,并激發(fā)他創(chuàng)造出開創(chuàng)性的作品。貝多芬在家鄉(xiāng)波恩吸收了啟蒙思想和革命思想,在咖啡館和大學里熱烈地討論著這些思想。21歲時他搬到維也納,與杰出的鋼琴家和作曲家海頓一起學習。在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當局一直在遏制和懲罰公開表達激進政治觀點的行為。盡管如此,貝多芬還是熱切地追隨拿破侖的迅速崛起。正如拿破侖把歐洲從貴族壓迫中解放出來一樣,貝多芬也渴望通過音樂來解放人類。他超越了海頓和莫扎特的音樂形式,尤其是“英雄”交響曲和他的歌劇《菲岱里奧》,兩者都受到了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的啟發(fā)。約翰·克拉布通過他的信件、肖像和個人檔案,通過與其他同時代音樂家、藝術家進行比較,闡明貝多芬是一位終生的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