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erception for Design, Fourth Edition
譯者序
前 言
第1章 數據可視化應用科學的基礎1
可視化步驟3
基于感知的實驗符號學4
圖形的符號學4
圖像可以是任意的嗎5
感官與任意符號6
感官表示的特性8
關于感官表示的測試主張10
任意表示10
任意慣例符號的研究11
吉布森的供給理論12
感知處理的模型14
步驟1:從視覺場景中提取底層
特征的并行處理14
步驟2:模式感知15
步驟3:視覺認知15
可視化的成本和收益16
數據類型17
實體18
關系18
實體和關系的屬性18
數據維度:一維、二維、三維等18
數據質量18
不確定性19
可作為數據的操作19
元數據20
結論20
第2章 環(huán)境、光學、分辨率和顯示21
環(huán)境21
可見光21
生態(tài)光學22
光流23
紋理表面和紋理梯度24
表面繪制模型24
眼睛27
視角定義28
晶狀體29
光學和增強現實系統(tǒng)30
虛擬現實顯示器中的光學32
色差32
受體33
簡單視敏度33
視敏度分布與視野34
大腦像素和最佳屏幕36
空間對比靈敏度函數39
視覺壓力42
最佳顯示43
走樣43
點數44
超視敏度和顯示44
最佳顯示的時間要求45
結論45
第3章 明度、亮度、對比和恒定性47
神經元、感受野和亮度錯覺47
同時性亮度對比50
馬赫帶50
Chevreul錯覺51
圖閱讀中的同時性對比和錯誤51
計算機圖形學中的對比效果和偽影51
邊緣增強52
光亮度、亮度、明度和伽馬值54
恒定性54
光亮度55
顯示細節(jié)56
亮度56
顯示器的伽馬值57
適應性、對比和明度恒定性57
對比和恒定性58
紙上和屏幕上的對比58
表面明度的感知59
明度差和灰度60
對比銳化61
顯示器照明和顯示器周圍62
結論64
第4章 顏色65
三色視覺理論66
色盲67
顏色測量67
三原色變換69
色度坐標70
色差和均勻顏色空間72
拮抗理論74
命名75
跨文化的命名75
獨特的色調75
神經生理學75
分類顏色76
顏色通道的屬性76
空間靈敏度76
立體深度78
運動靈敏度78
形狀78
顏色外觀79
顯示器周圍79
顏色恒定性80
顏色對比80
飽和度和彩度80
棕色81
顏色在可視化中的應用82
應用1:顏色規(guī)范界面和顏色空間82
用于選擇顏色的顏色空間82
顏色命名和采樣系統(tǒng)84
調色板84
應用2:顏色標簽(標稱編碼)84
應用3:數據地圖的偽顏色序列89
均勻性和解析能力90
整體特征解析能力93
感知單調性、光亮度和形狀感知93
螺旋顏色圖94
間隔偽顏色序列94
用顏色圖表示零值94
適用于色盲人群的序列95
雙變量顏色序列95
應用4:顏色還原97
結論99
第5章 視覺顯著性:查找和讀取
數據圖示符100
眼球運動101
適應101
眼球運動控制回路101
V1、通道和調諧受體102
視覺通道理論104
形式和紋理元素104
用于精細區(qū)分的差異機制107
視覺搜索特征圖、通道和經驗107
預注意處理和易于搜索108
注意力和期望111
高亮顯示和不對稱性113
使用特征組合編碼113
使用冗余屬性編碼113
什么是不容易找到的:特征的連接114
高亮顯示兩個數據維度:可見的
連接114
整體和可分維度:圖示符設計116
受限分類任務117
加速分類任務118
整體-可分維數對119
表示數量120
長度、面積和體積121
感數122
單調性123
表示絕對數量123
多維離散數據:統(tǒng)一表示與多通道123
星形和須形125
探照燈隱喻與皮質放大125
有效視野125
隧道視覺、壓力和認知負荷126
運動在吸引注意力中的作用126
作為用戶中斷的運動127
結論128
第6章 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模式129
格式塔理論130
鄰近性130
相似性131
連通性132
連續(xù)性132
對稱性133
閉合性和公共區(qū)域134
圖形和背景137
更多關于輪廓的理論138
表征矢量場:感知方位和方向139
比較二維流可視化技術140
顯示方向142
顯示速度143
動畫的二維流可視化144
紋理:理論和數據映射144
信息密度的權衡:不確定性原則146
紋理的主要感知維度146
紋理對比效果147
視覺紋理的其他維度148
標稱紋理編碼148
花邊149
將紋理用于單變量和多變量映射
顯示150
定量紋理序列153
用均勻的顏色感知透明度154
連續(xù)線圖中的感知模式155
多維離散數據中的感知模式155
模式感知與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