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軟件工程及軟件方法學軟件設計的哲學(第2版)

軟件設計的哲學(第2版)

軟件設計的哲學(第2版)

定 價:¥69.80

作 者: [美]約翰·奧斯特豪特(John Ousterhout)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5655615 出版時間: 2024-11-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了軟件設計中的核心問題:如何將復雜的軟件系統(tǒng)分解為可以相對獨立實現(xiàn)的模塊(例如類和方法),從而降低其復雜性并提高開發(fā)效率。本書首先介紹了軟件設計中的基本問題,即復雜性的本質。其次,討論了有關如何處理軟件設計過程的“哲學”問題,如通用設計的重要性、與《代碼整潔之道》中設計哲學的對比,以及如何將重要的東西和不重要的東西區(qū)分開等內容。最后,總結了在軟件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的一系列設計原則,以及一系列識別設計問題的警示信號。本書適合軟件工程師、計算機科學專業(yè)的學生、教育者、對軟件設計和開發(fā)感興趣的自學者和技術管理者閱讀。通過應用本書中的思想,讀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型軟件系統(tǒng)的復雜性,從而更快地以更低的成本編寫軟件,并構建更易于維護和增強的系統(tǒng)。

作者簡介

  [美]約翰·奧斯特豪特(John Ousterhout) 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機科學教授;獲得了包括ACM軟件系統(tǒng)獎、ACM Grace Murray Hopper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總統(tǒng)青年研究者獎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杰出教學獎等多項榮譽;聚焦于與構建軟件系統(tǒng)的基礎設施相關的廣泛主題,包括分布式系統(tǒng)、操作系統(tǒng)、存儲系統(tǒng)、開發(fā)框架和編程語言;在工業(yè)界有14年的經(jīng)驗,創(chuàng)辦了Scriptics 和Electric Cloud兩家公司;Tcl腳本語言的創(chuàng)建者,并且以分布式操作系統(tǒng)和存儲系統(tǒng)的相關工作而聞名。 譯者: 茹炳晟 騰訊Tech Lead(技術經(jīng)理),騰訊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騰訊集團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CCF)TF研發(fā)效能SIG主席,“軟件研發(fā)效能度量規(guī)范”團體標準核心編寫專家,中國商業(yè)聯(lián)合會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技術委員會智庫專家,中國通信標準化協(xié)會TC608云計算標準和開源推進委員會云上軟件工程工作組副組長,國內外各大技術峰會的聯(lián)席主席、出品人和Keynote演講嘉賓,公眾號“茹炳晟聊軟件研發(fā)”主理人。著有技術暢銷書《測試工程師全棧技術進階與實踐》和《現(xiàn)代軟件測試技術之美》等,譯有《現(xiàn)代軟件工程》和《DevOps 實踐指南(第2版)》等。 王海鵬 1994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獲物理學理學學士學位和英國語言文學學士學位;是獨立咨詢顧問、培訓講師、譯者和軟件開發(fā)者;擁有30年的軟件開發(fā)經(jīng)驗,專注于軟件架構和方法學研究,致力于提高軟件開發(fā)的品質與效率;翻譯了20余本軟件開發(fā)相關圖書,內容涵蓋敏捷方法學、需求工程、UML 建模和測試等多個領域。

圖書目錄

第 1章 導言 001
1.1 如何使用本書 004
第 2章 復雜性的本質 007
2.1 復雜性的定義 007
2.2 復雜性的表現(xiàn) 009
2.3 復雜性的原因 012
2.4 復雜性是增量的 014
2.5 結論 015
第3章 能工作的代碼是不夠的 017
3.1 戰(zhàn)術性編程 017
3.2 戰(zhàn)略性編程 019
3.3 投資多少? 020
3.4 初創(chuàng)企業(yè)與投資 022
3.5 結論 023
第4章 模塊應該深 025
4.1 模塊化設計 025
4.2 接口包含哪些內容? 027
4.3 抽象 028
4.4 深模塊 029
4.5 淺模塊 031
4.6 類炎 033
4.7 示例:Java和UNIX I/O 033
4.8 結論 035
第5章 信息隱藏(和泄漏) 037
5.1 信息隱藏 037
5.2 信息泄漏 039
5.3 時序分解 040
5.4 示例:HTTP服務器 041
5.5 示例:類過多 042
5.6 示例:HTTP參數(shù)處理 043
5.7 示例:HTTP響應中的默認值 045
5.8 類內的信息隱藏 046
5.9 過猶不及 047
5.10 結論 047
第6章 通用模塊更深 049
6.1 讓類有點通用 049
6.2 示例:為編輯器存儲文本 051
6.3 更通用的API 052
6.4 通用性帶來更好的信息隱藏 054
6.5 要問自己的問題 055
6.6 將專用性向上推(和向下推) 056
6.7 示例:編輯器撤銷機制 057
6.8 消除代碼中的特例 060
6.9 結論 061
第7章 不同層,不同抽象 063
7.1 直通方法 064
7.2 接口重復何時可行? 066
7.3 裝飾器 067
7.4 接口與實現(xiàn) 069
7.5 直通變量 070
7.6 結論 073
第8章 降低復雜性 075
8.1 示例:編輯器文本類 076
8.2 示例:配置參數(shù) 076
8.3 過猶不及 078
8.4 結論 078
第9章 合并好,還是分開好? 079
9.1 如果共享信息,則合并 081
9.2 如果可以簡化接口,則合并 081
9.3 消除重復,則合并 082
9.4 區(qū)分通用代碼和專用代碼 085
9.5 示例:插入光標和選擇區(qū)域 086
9.6 示例:單獨的日志類 087
9.7 拆分和連接方法 089
9.8 不同意見:《代碼整潔之道》 092
9.9 結論 093
第 10章 避免處理異常 095
10.1 為何異常會增加復雜性 095
10.2 異常太多 098
10.3 定義錯誤不存在 100
10.4 示例:Windows中的文件刪除 100
10.5 示例:Java的substring方法 101
10.6 異常屏蔽 103
10.7 異常聚合 104
10.8 就讓它崩潰 109
10.9 過猶不及 110
10.10 結論 111
第 11章 設計兩次 113
第 12章 為什么要寫注釋?4個借口 117
12.1 好的代碼自己就是文檔 118
12.2 我沒有時間寫注釋 119
12.3 注釋會過時,會產(chǎn)生誤導 120
12.4 我見過的注釋都沒有價值 121
12.5 寫好注釋的好處 121
12.6 不同觀點:注釋就是失敗 122
第 13章 注釋應描述代碼中不明顯的內容 125
13.1 選擇約定 126
13.2 不要重復代碼 127
13.3 低層注釋增加精確度 130
13.4 高層注釋增強直觀性 133
13.5 接口文檔 136
13.6 實現(xiàn)注釋:做什么和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144
13.7 跨模塊設計決策 146
13.8 結論 149
13.9 13.5節(jié)問題解答 150
第 14章 選擇名稱 151
14.1 示例:糟糕的名稱會導致缺陷 151
14.2 塑造形象 153
14.3 名稱應精確 153
14.4 一致地使用名稱 157
14.5 避免多余的詞 158
14.6 不同意見:Go風格指南 159
14.7 結論 161
第 15章 先編寫注釋 163
15.1 拖延的注釋是糟糕的注釋 163
15.2 先編寫注釋 164
15.3 注釋是一種設計工具 165
15.4 早期注釋是有趣的注釋 166
15.5 早期注釋是否昂貴? 167
15.6 結論 168
第 16章 修改現(xiàn)有代碼 169
16.1 持續(xù)使用戰(zhàn)略性編程 169
16.2 維護注釋:讓注釋靠近代碼 171
16.3 注釋屬于代碼,而非提交日志 172
16.4 維護注釋:避免重復 173
16.5 維護注釋:檢查差異 175
16.6 更高層次的注釋更容易維護 175
第 17章 一致性 177
17.1 一致性的例子 177
17.2 確保一致性 178
17.3 過猶不及 181
17.4 結論 181
第 18章 代碼應顯而易見 183
18.1 讓代碼更顯而易見 184
18.2 讓代碼不顯而易見的因素 186
18.3 結論 190
第 19章 軟件發(fā)展趨勢 191
19.1 面向對象編程和繼承 191
19.2 敏捷開發(fā) 193
19.3 單元測試 194
19.4 測試驅動開發(fā) 196
19.5 設計模式 197
19.6 取值方法和設值方法 197
19.7 結論 198
第 20章 性能設計 199
20.1 如何考慮性能 199
20.2 修改前(后)的度量 202
20.3 圍繞關鍵路徑進行設計 203
20.4 示例:RAMCloud的Buffer類 204
20.5 結論 210
第 21章 確定什么是重要的 211
21.1 如何確定什么是重要的? 211
21.2 盡量減少重要的東西 212
21.3 如何強調重要的東西 213
21.4 錯誤 213
21.5 更廣泛的思考 214
第 22章 結論 215
設計原則總結 217
警示信號總結 219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