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緒論
1.1引言: 為什么研究顏料史
1.2對幾個關鍵詞的簡要回顧
1.3相關研究現狀
1.3.1清代匠作則例相關研究
1.3.2清代官式彩畫相關研究
1.3.3中國古代顏料史相關研究
1.3.4西方古代顏料史相關研究
1.3.5顏料史研究的當下困境與未來展望
1.4本書的研究方法與內容框架
第2章彩畫作相關匠作則例的文獻學研究
2.1彩畫作相關匠作則例文獻述要
2.1.1對“匠作則例”與“營造則例”概念的再反思
2.1.2文獻學基礎工作之一: 整理與匯釋
2.1.3文獻學基礎工作之二: 編目與提要
2.2彩畫作相關匠作則例的編纂體例與編修方式
2.2.1畫作工料類
2.2.2物料價值類
2.2.3具體工程類
2.3幾種重要則例的衍生源流辨析
2.3.1《工程做法》與《內庭工程做法》
2.3.2九卿議定物料價值
2.3.3工部現行則例四種
2.3.4圓明園、萬壽山、內庭三處匯同則例
2.4清代彩畫作相關文獻中的顏料名目
2.4.1彩畫作相關匠作則例中的顏料名目統(tǒng)計
2.4.2清代檔案史料中的彩畫顏料名目統(tǒng)計
2.4.3彩畫作顏料名目的年代分布狀況
2.5小結
第3章現代科學視野中的清代彩畫顏料
3.1古代顏料的科學分析: 方法、意義及局限性
3.1.1古代顏料的實驗室分析方法
3.1.2對實驗室工作的反思: 數據的意義與局限性
3.2名與實: 東西方顏料命名體系及其對接
3.2.1顏料的命名方式及其意義
3.2.2東西方顏料命名體系的溝通
3.3科學分析所見清代彩繪顏料數據統(tǒng)計: 1978—2018
3.3.1藍色系顏料
3.3.2綠色系顏料
3.3.3紅色系顏料
3.3.4黃色系顏料
3.3.5白色系顏料
3.3.6黑色系顏料
3.3.7金屬質顏料
3.3.8膠料及輔料
3.4小結
第4章清代官式彩畫顏料: 基于雙重證據的顏料名實考
4.1天然礦物顏料
4.1.1石青/天青
4.1.2梅花青/南梅花青
4.1.3青金石/天然群青/紫艷青
4.1.4朱砂/銀朱
4.1.5箭頭砂/箭頭朱砂
4.1.6馬牙砂/馬齒砂
4.1.7水花硃
4.1.8紅土/片紅土/南片紅土
4.1.9陀僧/密陀僧
4.1.10包金土
4.1.11無名異/土子
4.1.12云母
4.2有機質顏料
4.2.1靛藍/廣靛花/靛水/煮藍/藍靛
4.2.2洋藍
4.2.3黃櫨木/黃蘆木/黃盧木
4.2.4煙子/南煙子/松煙/煙炱
4.2.5墨/香墨/徽墨/松墨
4.2.6紫膠/紫礦/胭脂蟲紅
4.2.7五倍子/五棓子/烏棓子
4.2.8紫粉
4.3合成顏料
4.3.1銅綠/鍋巴綠/堿式氯化銅
4.3.2銅青
4.3.3硇砂大綠/硇砂二綠/硇砂三綠/硇砂枝條綠
4.3.4西綠
4.3.5鉛丹/黃丹/漳丹/淘丹
4.3.6定粉/官粉/鉛粉/鉛白
4.3.7洋青/大青
4.3.8人造群青/佛頭青/人造紺青
4.3.9普魯士藍/洋靛/洋藍
4.3.10巴黎綠/漆綠
4.4金屬質顏料
4.4.1黃金/紅金/赤金/大赤金/大赤/田赤
4.4.2黃飛金/紅飛金
4.4.3黃泥金/紅泥金
4.4.4魚子金
4.4.5銀箔/銀粉/飛銀
4.5膠料和輔料
4.5.1水膠/廣膠
4.5.2貼金油
4.5.3青粉
4.5.4輕粉
4.5.5松香
4.5.6硇砂/硵砂/黑滷砂
4.5.7剉草/銼草
4.6小結
第5章彩畫顏料的生產與貿易版圖: 1644—1902
5.1從胭脂紅到洋青: 西方顏料進入中國
5.1.1貿易檔案中的進口顏料
5.1.2宮廷與民間對西洋顏料的接納
5.2清前期的顏料貿易: 以廣州和東印度公司為中心
5.2.1粵海關、十三行與西洋顏料
5.2.2廣州外銷畫中的顏料
5.2.3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對華顏料貿易(1635—1834)
5.31840年以來的顏料貿易: 通商條約、海關與沿岸貿易
5.3.119世紀歐洲的對華顏料貿易
5.3.219世紀美國的對華顏料貿易
5.3.3近代進出口顏料貿易路線與重要集散地
5.4清朝與亞洲國家之間的顏料貿易
5.4.1與日本間的顏料貿易
5.4.2與朝鮮間的顏料貿易
5.4.3與琉球間的顏料貿易
5.4.4與東南亞諸國間的顏料貿易
5.5小結
第6章幾種重要的進口顏料: 來源、貿易與應用
6.1“取彼水晶,和以回青”: smalt
6.1.1Smalt、鈷玻璃、鈷藍釉和鈷青料
6.1.2科學檢測案例所見的smalt
6.1.3Smalt的中文名稱及其變遷
6.1.4Smalt的進口貿易
6.1.5Smalt在清代中國的應用歷史
6.1.6Smalt的本土生產
6.1.7本節(jié)小結
6.2再造青金石: 人造群青(synthetic ultramarine)
6.2.1人造群青的中文名稱及其語源
6.2.2人造群青的進口貿易
6.2.3人造群青在清代中國的應用
6.2.4本節(jié)小結
6.3來自德國的“中國藍”: 普魯士藍(Prussian blue)
6.3.1普魯士藍的中文名稱
6.3.2普魯士藍進入中國的時間與渠道
6.3.3普魯士藍在清代中國的應用
6.3.4普魯士藍的進口貿易
6.3.5本節(jié)小結
6.4危險的綠色: 巴黎綠(Emerald green)
6.4.1巴黎綠的中文名稱及其變遷
6.4.2巴黎綠在清代中國的應用
6.4.3巴黎綠的進口貿易
6.4.4西洋綠色顏料=巴黎綠?
6.4.5本節(jié)小結
6.5從“各作泥臘”到“呀囒米”: 胭脂蟲紅(cochineal)
6.5.1胭脂蟲紅進入中國的時間
6.5.2胭脂蟲紅的中文名稱
6.5.3胭脂蟲紅在清代中國的應用
6.5.4本節(jié)小結
6.6小結
第7章清代營造活動中彩畫顏料的流通與使用
7.1彩畫顏料的流通
7.1.1顏料的采買
7.1.2顏料的貯存
7.1.3顏料的支取與奏銷
7.2彩畫顏料的制備
7.2.1天然礦物顏料的制備
7.2.2人工合成顏料的制備
7.3彩畫顏料的施用
7.3.1單色做法
7.3.2調色做法
7.3.3混色做法
7.3.4襯色做法
7.4小結
第8章結論
8.1清代官式彩畫顏料使用狀況: 歷時性綜述
8.2顏料對建筑彩畫及營建活動的影響
8.3匠作則例對清代建筑史研究的意義
8.4結語: 顏料的身份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與彩畫作顏料相關的匠作則例目錄
附錄B清代匠作則例所見建筑彩畫顏料名目統(tǒng)計
附錄C清代檔案史料所見建筑彩畫顏料名目統(tǒng)計
附錄D實物分析檢測所見清代彩繪顏料統(tǒng)計(1978—2018)
附錄E清代物料價值則例中所見顏料價值統(tǒng)計
附錄F清代彩畫作未刊則例補遺
附錄G工部與內廷畫作則例用料對比
附錄H清代貿易文獻中顏料類商品稅則輯錄
附錄I《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1635—1834)》中顏料貿易信息輯錄
附錄J《中國舊海關檔案》中進出口顏料貿易信息輯錄(1859—1871)
附錄K幾種重要進口顏料的海關貿易數據統(tǒng)計
附錄LWinterthur館藏中國清代外銷畫的顏料XRF分析數據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