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南京造園史是一個被忽視的領域。本書shou次系統(tǒng)呈現南京園林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填補了中國園林藝術史體系中關于南京園林通史的空白。 南京建城史超過2500年,被稱為“十朝古都”。南京城具有豐富的園林營造活動,歷史上涌現出大量的供君主、貴族、文人、百姓雅游、休憩和文化活動的園林名勝。東吳是南京園林的早期發(fā)展階段,東晉園林類型趨向豐富,南朝園林風格精巧奢華,隋唐至宋元時期,南京城市地位下降,城市格局有了變化,園林類型包括山水風景、歷史懷古地、城市園林和寺觀園林。明代南京成為都城,風景名勝開發(fā)較多,私家園林有了較大的發(fā)展,佛寺園林也較為興盛。清代康乾南巡留下了棲霞、江寧兩處行宮御苑,風景名勝形成了“金陵四十八景”。民國時期,南京作為首都,引入了西方城市規(guī)劃和管理制度,興建了城市公園和林蔭道。本書采取通史結合個案分析的方法,注重圖像與各類文獻史料并用,對皇家園林中的華林園、江寧行宮、棲霞山寺與棲霞行宮,陵寢園林中的明孝陵和中山陵園,私家園林中的瞻園、胡家花園、隨園、東園,以及鐘山、幕府山、清涼山、玄武湖、秦淮河等山水寺觀名勝分別解讀。呈現了南京歷史園林的基本面貌與藝術成就,揭示其歷史文化內涵,并豐富南京地域史體系研究,促進園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