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很多不舒服,都與“濕”有關
身上有濕,身體沉重、頭昏、犯困2
身體腫,是體內的“水”排不出去3
關節(jié)炎、肌肉痛,八成是“風濕”在作怪4
怕冷、拉肚子,可能是寒氣找上了“濕”5
臉上長痘痘,不全是因為“上火”6
聚濕成痰,人變胖了,血糖血脂也高了8
為何濕氣總跟月經“過不去”10
第二章 與濕相關疾病的對癥調養(yǎng)
頭痛對癥化濕,濕去則頭痛自安14
口苦口臭清除濕熱,調和肝脾18
口腔潰瘍祛除濕熱,也要安撫好脾胃22
牙痛祛除胃腸濕熱,牙好胃口就好24
咳嗽分清干咳、濕咳,對癥調養(yǎng)好得快26
慢性鼻炎濕濁入鼻,強健脾肺是關鍵30
嘔吐脫掉脾胃“濕衣服”,和胃降逆止嘔吐32
反酸燒心清肝胃濕熱,調和肝胃34
慢性胃炎健脾化濕才會有好胃口36
腹瀉想治好“拉肚子”,要先把濕邪趕跑40
痔瘡趕走濕熱腫自消44
痤瘡濕熱體質更容易長“痘”46
濕疹需要幫助身體排出濕氣50
蕁麻疹脾強了,濕除了,疹就消了53
神經性皮炎按摩特效穴位來緩解55
肥胖讓人長肉的其實是痰濕57
關節(jié)痛祛除風和濕,氣血通則關節(jié)輕松61
肩周炎祛風除濕、活血通絡,雙管齊下67
腰痛寒濕阻滯,通則不痛70
老寒腿寒濕走了,腿自然不疼了72
失眠消除痰火好睡眠75
痛經禍起寒濕,要讓身體暖起來78
月經不調調理肝脾,讓“老朋友”變正常81
白帶異常除濕止帶,重回清爽與舒適86
慢性盆腔炎祛濕化瘀,讓氣血“動”起來90
尿路感染健脾腎、清濕熱,加強膀胱氣化功能93
前列腺炎除濕熱、健脾腎,兩手都要抓96
腿腫健脾祛濕,輕松告別水腫98
第三章 日常“除濕”的小妙招
平時這樣吃,助力脾胃祛內濕102
痰濕體質的人要“粗”著吃“細”著活102
濕熱體質的人要多吃“涼”少吃“熱”105
陽虛體質的人要多吃“熱”少吃“涼”108
薏苡仁煮粥燉湯,清濕熱利腸胃111
常吃赤小豆小米粥,除濕邪健脾胃112
雨水多的日子,要喝三仁粥113
夏天吃冬瓜,消暑濕防水腫114
藿香是對付暑濕證的佳品116
濕熱下注的“難言之隱”,可以這樣吃117
吃多了不消化,這樣做防內生濕熱118
每天動一動,讓身體輕松排濕120
每天走一走也能祛除濕氣120
慢跑,讓脾胃動起來121
動動手指,活絡筋骨,防濕邪傷害手關節(jié)122
站樁,提高身體排濕能力123
多動動腿、動動腳,讓膝蓋遠離寒濕125
動能生陽,陽氣能化濕祛痰127
經常練“通秘功”,便通了濕也去了130
手指梳頭加干洗臉,祛除風濕好清爽131
經常摩腹,給脾胃增強動力133
經常做一做,巧用穴位祛濕毒134
天寒地凍,腸胃不好試試三九灸134
艾灸命門,溫腎助陽祛寒濕136
刺激脾俞,讓脾胃變得更“強壯”137
擦腎俞,讓身體暖起來138
用好太淵、魚際,預防感冒、祛痰止咳139
用好胃俞,寒濕、濕熱都不怕141
常找足三里,防腹瀉、助消化、祛寒濕142
刺激陰陵泉,健脾祛濕防水腫143
常揉豐隆,輕松除濕祛痰144
揉搓手心、足心,使“濕”路通暢145
敲肝經,疏散肝火防濕熱146
每天晚上泡泡腳,祛寒濕消水腫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