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上篇和下篇兩部分。上篇為總論,主要介紹《中藥學》的基礎理論,分為五章:第一章“中藥與中藥學”,介紹中藥、中藥學及其相關術語的概念,歷代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及其價值。第二章“中藥的功效”,介紹功效的含義與分類。第三章“中藥的性能”,介紹四性、五味、歸經、升降浮沉等主要性能的含義、確定依據及臨床意義。第四章“中藥的有毒無毒”,介紹毒藥與毒性的含義,以狹義的毒性為重點,主要介紹臨床安全用藥的相關知識。第五章“影響臨床效應的藥物因素”,介紹中藥的品種、產地、采集、貯存、炮制、配伍、用藥禁忌、劑量與用法等知識。下篇為各論,介紹《中藥學》教學大綱要求的常用或有代表性的中藥318味、附藥97味,按照藥物的主要功效分為22章。為了與執(zhí)業(yè)中醫(yī)師和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銜接,本教材收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除民族藥以外的全部中藥品種。其中,不屬于教學要求的藥物,以列表方式作為參考藥,附于相關章節(jié)之后。每一味正藥包括出處、基原、產地、主要藥性、基本功效、臨床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本草摘要、現代研究等內容,均分項羅列,條理清晰,方便學習。本書配有數字課程(基礎版),包括拓展閱讀、彩圖、微視頻、自測題等數字資源,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本書適用于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中醫(yī)學、中藥學及中西醫(yī)結合等專業(yè)本科教學,亦可供廣大中醫(yī)、中藥和中西醫(yī)結合工作人員和自學中醫(yī)者閱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