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1章 赤水河流域概況 1
1.1 自然環(huán)境概況 2
1.1.1 地理位置 2
1.1.2 地形地貌 3
1.1.3 河流水系 3
1.1.4 氣候 4
1.1.5 水文泥沙 5
1.1.6 生物多樣性 5
1.2 社會經濟概況 7
1.2.1 行政區(qū)劃 7
1.2.2 社會經濟 7
1.2.3 土地利用 8
1.3 生態(tài)保護歷史 9
第2章 赤水河餌料生物13
2.1 浮游藻類 14
2.1.1 種類組成 14
2.1.2 密度和生物量 15
2.1.3 多樣性分析 18
2.2 浮游動物 18
2.2.1 種類組成 18
2.2.2 密度和生物量 19
2.2.3 多樣性分析 22
2.3 底棲動物 22
2.3.1 種類組成 22
2.3.2 密度和生物量 23
2.3.3 多樣性分析 25
第3章 赤水河魚類物種多樣性27
3.1 種類組成 28
3.2 區(qū)系特征 35
3.3 珍稀特有魚類 37
3.4 外來魚類 39
3.5 物種多樣性分析 39
3.5.1 流域內物種多樣性分布 39
3.5.2 與長江上游不同河流的比較 41
3.5.3 與金沙江下游和保護區(qū)干流江段的比較 42
第4章 赤水河魚類群落特征47
4.1 魚類群落空間格局 48
4.1.1 魚類群落空間分布特征 49
4.1.2 魚類群落環(huán)境適應性 52
4.2 魚類群落時間格局 53
4.2.1 魚類群落季節(jié)變化特征 54
4.2.2 魚類群落年際變化特征 62
4.3 分析與討論 67
4.3.1 魚類群落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 67
4.4.2 魚類群落季節(jié)變化特征 68
4.4.3 魚類群落年際變化特征以及禁漁效果分析 69
第5章 赤水河魚類繁殖特征71
5.1 種類組成 72
5.2 繁殖高峰 77
5.3 繁殖活動晝夜變化 79
5.4 繁殖水文需求 82
5.5 繁殖規(guī)模 85
5.6 產卵場分布 85
5.7 分析與討論 87
5.7.1 種類組成 87
5.7.2 晝夜漂流特征 87
5.7.3 繁殖水文需求 88
5.7.4 保護建議 89
第6章 赤水河魚類生活史特征91
6.1 生活史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 92
6.2 生活史策略分化 95
6.3 分析與討論 98
6.3.1 生活史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 98
6.3.2 不同生活史策略類型的特征 98
6.3.3 生活史理論在魚類資源保護方面的應用 100
第7章 赤水河魚類營養(yǎng)多樣性 103
7.1 材料與方法 104
7.2 營養(yǎng)生態(tài)位寬度 114
7.3 營養(yǎng)級 114
7.4 營養(yǎng)生態(tài)位重疊 115
7.5 營養(yǎng)分化及其空間格局 124
7.6 分析與討論 126
7.6.1 魚類食物組成 126
7.6.2 魚類群落營養(yǎng)分化及其空間變化格局 127
第8章 赤水河水生生物保護 129
8.1 生態(tài)保護價值 130
8.2 水生生態(tài)威脅因素分析 131
8.2.1 水電開發(fā) 132
8.2.2 水污染 139
8.2.3 航道整治 141
8.2.4 旅游開發(fā) 142
8.2.5 非法捕撈 144
8.3 保護對策與建議 144
8.3.1 進一步加強小水電清理整改 144
8.3.2 開展典型受損棲息地修復示范工作 146
8.3.3 進一步提升河流水質 148
8.3.4 加強漁政管理 148
8.3.5 優(yōu)化魚類增殖放流 148
8.3.6 加強外來魚類防控 152
8.3.7 加強科研監(jiān)測 152
參考文獻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