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源”,有話說
003 三江始于“我”
009 哪一個才是我?
010 三江源地理區(qū)位
015 三江源地區(qū)區(qū)位
017 國家公園中的三江源
019 誕生之路
020 建設基礎——中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qū)
022 序幕拉開——第一個生態(tài)保護綜合試驗區(qū)
024 體制探路——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026 正式設立——首批首位國家公園
029 “我”是誰?
030 我的身份及管理
031 我的存在意義與任務
031 我的價值
033 我的驕傲
第一章 中華水塔的持續(xù)運轉
039 分步集水
040 第一步——不停歇的水汽供給
041 第二步——低溫壓出的降水
043 儲水秘技
044 巨大的固體水庫——雪山與冰川
046 隱秘的固體水庫——凍土
048 廣布的液態(tài)水箱——湖泊和沼澤
051 獨特的水循環(huán)
052 冰的直接參與——冰凍和融化
053 冰的間接參與——隱秘的地下水補充
第二章 高原腹地的生態(tài)格局
057 仍在長高的年輕高原
059 脫海成陸
065 強勢抬升
070 迅速隆起
075 江源“模樣”
076 江源骨架初長成
082 “高處不勝寒”
087 現(xiàn)代高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立體分布
088 季風推動的水平氣候差異
090 追逐水熱的植被分布
091 低調而強大的土壤
第三章 水潤萬物的生命傳奇
097 高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無限生機
098 三江源生態(tài)之根——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
102 三江源生態(tài)之眼——高寒濕地
108 寂寥而多彩的“裝扮”——高寒荒漠
113 高寒競技場的捕食博弈
115 高原上的關鍵種——鼠兔和喜馬拉雅旱獺
121 有蹄類動物——主宰者,也是盤中餐
124 陸地上的食肉動物大家族
134 高空殺手——猛禽
139 河流中的頂級掠食者——歐亞水獺
143 冷暖交替的季節(jié)輪回
144 遲來的繁殖季——春
150 短暫的綺麗——夏
160 繁忙的冬儲季——秋
165 靜寂與競技并存——冬
171 獨特的適應性進化
172 植物的適應性策略
182 動物的適應性策略
第四章 逐水而居的文化傳承
199 人地和諧的生產智慧
200 牛羊是天生的“牧場管理者”
203 世代傳承的游牧準則
207 觀察自然,指導生產
211 伴源而居的生活
212 生活的底氣——牦牛
214 生活中的常態(tài)——衣食住行
216 牧民健康的保障——藏醫(yī)藥
218 生活的變與不變——現(xiàn)代牧民
221 精神信仰與文化遺存
222 自然崇拜——神山圣湖與萬物有靈
227 英雄崇拜——格薩爾王傳
230 漢藏金橋——唐蕃古道
第五章 三江清水的源頭保護
237 敏感脆弱的生態(tài)屏障
238 氣候變化的指示器
246 水塔有顆“玻璃心”
249 曾經的三江源之殤
250 荒野變得“熱鬧”起來
252 草原管理也曾走過彎路
254 生態(tài)屏障出現(xiàn)裂痕
257 國家公園大保護
258 工作紀實
265 多方參與
268 生態(tài)管護員的榮光
277 保護成果的全民共享
281 三江源在等你
293 科考三江源
298 行前準備
300 共護三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