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速鐵路已經從大規(guī)模建設階段轉為全面運營階段。高速鐵路接觸網作為高速鐵路的重要基礎設施,如何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維修是管理部門關注的焦點。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主持了中國鐵路總公司重大課題——高速鐵路接觸網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2017年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鐵聯合基金重點項目——雙弓受流下接觸網波動傳播規(guī)律與弓網參數匹配特性;2021年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子課題——牽引供電系統(tǒng)RAMS指標體系研究;2022年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速鐵路接觸網復發(fā)故障形成機制與預測修方法。本書是上述科研課題成果的集結。本書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guī)劃項目“中國智能鐵路核心技術之一——智能牽引供電系統(tǒng)叢書”之一,共分8章。第1章扼要介紹了高速鐵路接觸網的功能與基本要求,重點介紹了高速鐵路接觸網主要設備及其故障模式。第2章全面介紹了高速鐵路接觸網可靠性、可用性、維修性及安全性指標,闡述了接觸網零部件可靠性設計與接觸網系統(tǒng)可靠性分配的方法。第3章和第4章重點闡述了單弓,網和雙弓一網動力學模型及相關的仿真分析結果。第5章介紹了高速鐵路接觸網外因故障預測方法,重點闡述了雷擊、大風、霧霾條件下接觸網故障預測模型。第6章介紹了高速鐵路接觸網內因故障預測與風險預估方法,重點介紹了基于貝葉斯網絡的內因故障預測模型。第7章介紹了高速鐵路接觸網可用性評估方法,重點介紹了基于馬爾可夫過程和隨機Petri網的可用性評估模型。第8章扼要介紹了接觸網健康管理策略,重點闡述了高速鐵路接觸網集中修周期與巡檢周期優(yōu)化方法。本書由西南交通大學于龍教授負責統(tǒng)稿工作,第1、2章由西南交通大學于龍撰寫,高仕斌修改;第3章由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白裔峰撰寫,于龍修改;第4章由西南交通大學劉志剛、段甫川、宋洋撰寫;第5章由昆明理工大學王健撰寫,于龍修改;第6章由西南交通大學于龍、昆明理工大學王健撰寫;第7、8章由西南交通大學于龍、張志超、李凱撰寫,高仕斌修改。感謝提供基礎素材的各位撰稿人;感謝上述4個科研課題的全體參研人員;感謝歷屆博士、碩士研究生提供的算法與案例;感謝編輯出版本書的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及李芳芳編輯。同時,也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52177115)和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2021YFB2300104)對本書的支持。限于作者水平,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指正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