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駛向汽車世界的奇妙旅程第1章 汽車“身份”怎樣識別?1.1 怎樣認識汽車的類型? 001乘用車:運載乘員 001商用車:商業(yè)運輸 001特殊用途車:特別使用場景 001燃油汽車(ICEV) 002普通混合動力汽車(HEV) 00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 002純電動汽車(BEV) 0021.2 哪些汽車是乘用車? 003轎車(Car) 003單廂車(One-box) 003三廂轎車(Sedan) 003兩廂轎車(Hatchback) 003高級豪華轎車(?Luxury ?Car) 004超級加長豪華轎車(Limousine) 004旅行轎車(Wagon) 004敞篷車(Convertible) 004SUV ?(Sport ?Utility ?Vehicle) 005越野型SUV(Off-road ?SUV) 005全尺寸SUV(Full-size ?SUV) 005SUV轎跑車(SUV ?Coupe) 005MPV(Multi-Purpose ?Vehicles ?) 006跑車(Sports ?Car) 006超級跑車(Supercar) 006轎跑車(Coupe) 007跨界車(Crossover) 007皮卡(Pick-up) 0071.3 怎樣快速認識一輛汽車? 008看前臉,從設計語言認品牌 008看車尾,認識車型名字 009第2章 車身上部件怎樣認?2.1 站在車前側認外觀部件 0102.2 站在車后側認外觀部件 0122.3 打開發(fā)動機艙蓋認部件 0142.4 打開車門的“姿勢”有幾種? 016剪刀式車門 016鷗翼式車門 016蝴蝶式車門 016旋轉式車門 017對開式車門 017滑動式車門 0172.5 進入駕乘艙內認部件 018燃油汽車駕乘艙內部件 018電動汽車駕乘艙內部件 019駕乘艙內部件名稱 020第3章 車內標識符號怎樣認?3.1 駕駛操作標識符號 021起動及變速桿周圍標識符號 021方向盤上的標識符號 0223.2 儀表盤上指示燈、警告燈含義 023藍色和綠色指示燈 023黃色警告燈 023紅色警告燈 0233.3 功能調節(jié)標識符號 025電動座椅調節(jié) 025座椅位置記憶 025電動車窗調節(jié) 026中控門鎖控制 026電動車外后視鏡調節(jié) 026四輪驅動操作 ? 026空調調節(jié) ? 027燈光照明調節(jié) ? 027第4章 汽車“身軀”是怎樣構成的?4.1 認識燃油汽車的“身體構造” 028車身:汽車的“骨骼” 028動力系統:汽車的“心臟” 028底盤:汽車的“四肢” 028前橫置發(fā)動機前輪驅動汽車構造 029后中置發(fā)動機后輪驅動汽車構造 029一輛汽車約有多少個零部件? 030前縱置發(fā)動機后輪驅動汽車構造 032前橫置發(fā)動機四輪驅動汽車構造 034前縱置發(fā)動機后輪驅動汽車構造 034前縱置發(fā)動機后輪驅動雙門轎車構造 036前縱置發(fā)動機四輪驅動汽車構造 0374.2 認識電動汽車的“身體結構” 0384.3 認識汽車的“皮膚” 040車身鈑金:汽車的“皮膚” 0404.4 認識汽車的“骨骼” 042車身殼體 042承載式車身 042非承載式車身 042敞篷汽車的“骨骼” 043雙門跑車的“骨骼” 043電動汽車的“骨骼” 043第5章 汽車“四肢”是怎樣行走的?5.1 誰是汽車的“四肢”(底盤)? 044傳動系統 044轉向系統 044懸架系統 044制動系統 0445.2 傳動系統:汽車的“動力快遞員” 046變速器:接收和調節(jié)動力 048變速器有哪些類型? 048傳動軸與半軸 049差速器:協調動力分配 050錐齒輪差速器 050行星齒輪差速器 050分動器 0515.3 懸架系統:汽車的“腿” 052減振彈簧:“緩沖主力” 052減振器:“防抖神器” 052穩(wěn)定桿:“防側傾神器” 052懸架連桿:“骨骼支架” 052什么是空氣懸架? 054電動汽車的懸架系統 0555.4 轉向系統:汽車的“向導” 0565.5 制動系統:汽車的“韁繩” 057盤式制動 057第6章 汽車“心臟”是怎樣跳動的?6.1 從“機械心臟”到“電子心臟” 058燃油汽車的“心臟”:發(fā)動機 058電動汽車的“心臟”:驅動電機 0586.2 認識發(fā)動機的類型 059直列發(fā)動機:“排成一列” 059水平對置發(fā)動機:“拳擊手對決” 060V形發(fā)動機:“勝利手勢” 061W形發(fā)動機:“兩個勝利手勢” 0626.3 透視燃油汽車的“心臟” 063直列4氣缸汽油發(fā)動機構造 063直列5氣缸汽油發(fā)動機構造 064V形6氣缸汽油發(fā)動機構造 065什么是動力總成? 0666.4 解剖燃油汽車的“心臟” 068一臺汽油發(fā)動機共有多少個零件? 0686.5 發(fā)動機是怎樣工作的? 070往復式發(fā)動機是怎樣工作的? 070轉子發(fā)動機:“陀螺旋轉” 0716.6 交流電機是怎樣工作的? 072永磁同步電機:自帶“磁鐵”的同步伴舞 072交流異步電機:異步追趕游戲 073第7章 燃油汽車是怎樣跑起來的?7.1 燃油汽車為什么會跑? 074汽車奔跑原理“三部曲” 074汽車奔跑原理像是快遞“動力包裹” 0757.2 變速器是怎樣“變魔法”的? 076手動變速器(MT):“齒輪組合游戲” 076怎樣駕駛手動檔車? 077走什么路,換什么檔 077液力自動變速器(AT):“對吹的風扇” 078雙離合變速器(DCT):“兩個駕駛人” 079無級變速器(CVT):“會變形的滑輪” 0807.3 燃油動力怎樣“快遞”到車輪? 081驅動方式:是在前拉還是在后推? 081前橫置前驅:“在前面拉著跑” 082前橫置四驅:“前拉后推” 082前縱置前驅:“大力士拉車” 083前縱置后驅:“紳士推車” 083前縱置四驅:“大力士前拉后推” 084前中置后驅:“人騎馬背,車隨心動” 084后中置后驅:像“騎摩托”,人車一體 085后中置四驅:“穩(wěn)+準+狠”,超跑最愛 085后橫置后驅:“在后推著車跑” 086后縱置后驅:“狂暴野獸”的挑戰(zhàn) 086后縱置四驅:馴服的“狂暴野獸” 087第8章 新能源汽車為什么會跑?8.1 什么是新能源汽車? 088燃油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對比 0888.2 電動汽車的“三電”是什么? 089電動汽車VS燃油汽車 089驅動電機:電動汽車的“心臟” 090動力電池:電動汽車的“燃油箱” 091驅動電機控制器:電動汽車的“大腦” 0928.3 純電動汽車是怎樣奔跑的? 0938.4 普通混合動力汽車 0948.5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095并聯式插電混合動力汽車 095混聯式插電混合動力汽車 096串聯式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 0968.6 燃料電池汽車 097第9章 汽車怎樣才能跑得快?9.1 這輛汽車能跑多快? 098加速時間與最高車速 0980—100km ?/ ?h加速時間排行 098超級跑車最高車速排行 0989.2 誰影響汽車的加速性能? 099關鍵因素1:質量功率比 099關鍵因素2:轉矩特性 100關鍵因素3:變速器與傳動效率 101關鍵因素4:輪胎與胎壓 1019.3 怎樣讓發(fā)動機更“有勁”? 102增大排量:“胃口大” 102采用增壓器:“壓力高” 102提高壓縮比:“壓縮狠” 102采用長行程:“力臂長” 1029.4 為什么電動汽車起跑快? 1039.5 誰決定了汽車的最高速度? 104關鍵因素1&2:最大功率、風阻系數 104關鍵因素3:最小傳動比 105關鍵因素4:制動性能 105第10章 汽車怎樣才能跑得遠?10.1 誰決定了燃油汽車跑更遠? 106關鍵因素1:燃油箱容量 106關鍵因素2:發(fā)動機節(jié)能技術 10610.2 發(fā)動機節(jié)能技術有哪些? 107電控燃油噴射:給發(fā)動機裝上“腦子” 107燃油缸內直噴:跨過“中間渠道” 108可變氣門:告別“死板呼吸” 108排量可變:工作量小時就“裁員” 109阿特金森循環(huán):“少干活少吃飯” 10910.3 誰決定了電動汽車跑更遠? 110關鍵因素1:動力電池容量 110關鍵因素2:整車自重 110關鍵因素3:車身風阻系數 111關鍵因素4:能量回收 111關鍵因素5:外界溫度 112關鍵因素6:駕駛習慣 11210.4 電動汽車的“里程焦慮癥” 113什么是電動汽車的“里程焦慮癥”? 113哪些因素導致“里程焦慮癥”? 11310.5 為什么混合動力汽車跑得遠? 114為什么混合動力汽車油耗低? 114增程式電動汽車“治愈”里程焦慮癥 114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治愈”里程焦慮癥 115第11章 汽車怎樣才能跑得穩(wěn)?11.1 什么是汽車的操控性? 116操控性好的表現有哪些? 116操控性不好的表現有哪些? 11611.2 誰決定了汽車的操控性? 117關鍵因素1:懸架是操控性的關鍵 117關鍵因素2:非簧載質量 118高性能懸架:多連桿懸架 119高性能懸架:雙叉臂懸架 119關鍵因素3:轉向是操控性的保障 120關鍵因素4:動力傳動是操控性的根本 120關鍵因素5:制動性能是操控性的底線 121關鍵因素6:輪胎性能 12211.3 什么是行駛穩(wěn)定性? 123體現穩(wěn)定性的實際場景有哪些? 12311.4 誰決定了汽車的行駛穩(wěn)定性? 124關鍵因素1:重心高度 124關鍵因素2:軸荷分配 124關鍵因素3:驅動形式 125關鍵因素4:轉向助力 125關鍵因素5:車身重量 125關鍵因素6:輪距 126關鍵因素7:軸距 126關鍵因素8:輪胎性能與胎壓 126關鍵因素9:空氣動力學設計 12711.5 操控穩(wěn)定性又是什么? 128操控穩(wěn)定性的利器:電子穩(wěn)定控制(ESC) 128操控穩(wěn)定性的利器:電磁減振器 129操控穩(wěn)定性的考場:麋鹿測試 129第12章 汽車怎樣才能跑越野?12.1 什么是汽車的越野性? 13012.2 誰決定了汽車的越野性? 130關鍵因素1:動力系統 130關鍵因素2:懸架系統 131關鍵因素3:四驅系統 131關鍵因素4:車身規(guī)格 132關鍵因素5:輪胎 13212.3 汽車越野利器有哪些? 133差速鎖:“脫困神器” 133兩檔位分動器:扭力“放大器” 133非承載式車身:“硬骨頭” 134越野駕駛模式:“越野老手” 134高位進氣管:“潛水呼吸管” 134陡坡緩降功能:“幫你扶車的人” 135副燃油箱:“續(xù)命食糧” 135電動絞盤:“救命繩索” 13512.4 越野車圈“黑話”盤點 136第13章 汽車怎樣才能跑得舒適?13.1 什么是汽車的舒適性? 138提高舒適性有什么好處? 138怎樣了解汽車的舒適性? 13813.2 誰決定了汽車的舒適性? 139關鍵因素1:座椅舒適性 139關鍵因素2:駕駛姿勢調節(jié) 139關鍵因素3:駕駛視野 139關鍵因素4:駕乘空間 139關鍵因素5:車內噪聲 140發(fā)動機噪聲是怎樣產生的? 140“胎噪”是怎樣產生的? 141“風噪”是怎樣產生的? 141關鍵因素6:懸架性能 142關鍵因素7:動力系統 143第14章 汽車怎樣才能跑得安全?14.1 什么是汽車的安全性? 144怎樣評價一輛汽車的安全性? 14414.2 誰能主動防止事故發(fā)生? 145制動防抱死系統(ABS):“老司機點制動” 145車身穩(wěn)定系統(ESC):“電子保鏢” 145自動緊急制動(AEB):“電子副駕” 145自適應巡航控制(ACC):“千里眼” 145車道偏離警告 ?(LDW):“車道哨兵” 146車道保持輔助(LKA):“車道保鏢” 146盲區(qū)監(jiān)測系統(BMS):“第三只眼” 146胎壓監(jiān)測(TPMS):“預警衛(wèi)兵” 146疲勞駕駛預警系統:“守護天使” 146前方碰撞預警 ?(FCW):“預判大師” 14614.3 發(fā)生事故時誰能保護你? 147籠式車身:“生命籠” 147吸能車身:“棄車保帥” 147撞擊力引導:“化整為零” 148車門防撞梁:“鋼鐵門神” 148安全帶:“人體保險帶” 149安全氣囊:“瞬間充氣墊” 149主動式頭枕:“預防鞭打” 14914.4 電動汽車為什么會著火? 150元兇1:熱失控 150元兇2:設計制造缺陷 150元兇3:高溫環(huán)境 150元兇4:過充電 150元兇5:物理損壞 151元兇6:電線故障 151元兇7:動力電池老化 151元兇8:外部火源 151第15章 汽車怎樣才能跑得聰明?15.1 汽車是怎樣逐步變聰明的? 152長出“眼睛耳朵”的階段 152裝上“小腦”的階段 152誕生“大腦”的革命 152學會“上網課”,遠程升級 153?向“智能終端”發(fā)展 153你的汽車有多聰明? 15315.2 駕駛模式:“性格切換鍵” 154經濟模式(ECO):“吝嗇鬼” 154運動模式(Sport):“運動員” 154舒適模式(Comfort):“大沙發(fā)” 154特殊路況模式:“越野老炮兒” 154智能模式(AI ?Drive):“神機妙算” 15415.3 什么是智能網聯汽車? 155智能網聯汽車的核心技術 15515.4 自動駕駛是怎樣實現的? 156感知系統像“千里眼” 156決策系統像“大腦” 156執(zhí)行系統像“手腳” 15615.5 智能汽車的“眼睛”怎樣看路? 157激光雷達(LiDAR):“三維掃描儀” 157毫米波雷達:“全天候哨兵” 157攝像頭:“智能識別專家” 157超聲波傳感器:“泊車小能手” 15715.6 什么是 智能座艙? 158智能座艙有哪些功能? 15815.7 什么是車聯網? 159車聯網支持哪些功能? 15915.8 什么是遠程升級(OTA)? 160怎樣完成遠程升級(OTA)?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