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態(tài)修復技術

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態(tài)修復技術

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態(tài)修復技術

定 價:¥298.00

作 者: 何若、龍於洋、沈東升 等 編著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22460677 出版時間: 2025-05-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以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治理與生態(tài)修復為主線,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垃圾填埋場生態(tài)修復技術和工程,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場問題識別和評估,生態(tài)修復基本原理與主要技術(包括原位生物修復、開挖修復和生態(tài)封場技術),以及生態(tài)修復過程中滲濾液、氣體污染物、場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控制和工程案例,并結合國家“綠色發(fā)展”、“雙碳”目標和智慧管控的需求,介紹了生態(tài)修復填埋場的碳排放核算與控制及數(shù)字化運維管理等前沿技術。本書在綜合國內外相關領域最新進展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相關技術應用工程展開闡述與分析,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治理和生態(tài)修復的全面性知識及可行的技術方案,可供從事垃圾處理及其污染控制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市政工程、生態(tài)工程及相關專業(yè)師生參閱。

作者簡介

  何若,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浙江省“廢物低碳循環(huán)與綠色發(fā)展國際合作基地”負責人。從1999年研究生開始,一直從事生活垃圾處置與資源化研究與教學工作,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省部級以上項目10余項,發(fā)表論文100多篇,授權專利11項,作為副主編編寫《生活垃圾填埋生物處理技術》著作1部。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浙江省高等學??蒲谐晒泉?項,中國發(fā)明協(xié)會獎1項。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1
1.1我國生活垃圾產(chǎn)生與處置現(xiàn)狀1
1.1.1我國生活垃圾的產(chǎn)生現(xiàn)狀1
1.1.2我國生活垃圾的組成與分類2
1.1.3我國生活垃圾的處置現(xiàn)狀5
1.2生活垃圾填埋處理與發(fā)展趨勢7
1.2.1各國生活垃圾填埋處理現(xiàn)狀7
1.2.2生活垃圾填埋處理的發(fā)展與趨勢10
1.2.3生活垃圾填埋場對環(huán)境的影響11
1.3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體系13
1.3.1建設階段污染控制標準體系14
1.3.2運行階段污染控制標準體系15
1.3.3封場修復階段污染控制標準體系17
1.4垃圾填埋場生態(tài)修復與環(huán)境意義18
1.4.1垃圾填埋場生態(tài)修復的需求與實踐18
1.4.2垃圾填埋場生態(tài)修復技術20
1.4.3垃圾填埋場生態(tài)修復的社會與環(huán)境意義24
第2章垃圾填埋場問題識別與評估26
2.1垃圾填埋場基礎調查26
2.1.1基礎調查27
2.1.2建設及運行管理調查29
2.1.3污染防控設施調查30
2.1.4填埋場抽樣檢測31
2.2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勘察32
2.2.1水文地質勘察32
2.2.2工程地質勘察33
2.2.3周邊地質災害調查34
2.3垃圾填埋區(qū)安全調查與評估35
2.3.1垃圾堆體調查與評估36
2.3.2滲濾液調查與評估41
2.3.3填埋氣體調查與評估43
2.4垃圾填埋場周邊環(huán)境調查與評估46
2.4.1地下水環(huán)境調查與評估46
2.4.2大氣環(huán)境調查與評估52
2.4.3地表水環(huán)境調查與評估54
2.4.4土壤環(huán)境調查與評估56
2.4.5生態(tài)調查與評估60
2.4.6新污染物調查與評估61
2.5垃圾填埋場風險判別與修復評估64
2.5.1風險評價技術指標體系64
2.5.2生態(tài)修復技術評估70
第3章垃圾填埋場生態(tài)修復基本原理78
3.1垃圾填埋場微生態(tài)系統(tǒng)與功能78
3.1.1垃圾填埋場微生態(tài)系統(tǒng)78
3.1.2垃圾填埋場污染物的釋放79
3.1.3垃圾填埋場的功能80
3.2垃圾填埋場生態(tài)修復的原理82
3.2.1物理工程作用82
3.2.2物理化學作用89
3.2.3生物作用99
3.3生態(tài)修復填埋場中垃圾的降解特性109
3.3.1填埋垃圾的降解特性109
3.3.2填埋垃圾降解動力學115
3.3.3填埋垃圾降解調控因素118
3.4生態(tài)修復填埋場中主要污染物的轉化120
3.4.1甲烷的轉化120
3.4.2含氮化合物的轉化123
3.4.3含硫化合物的轉化126
3.4.4VOCs的轉化129
3.4.5重金屬的遷移轉化133
第4章垃圾填埋場原位生物修復技術136
4.1垃圾填埋場原位生物修復類型136
4.2垃圾填埋場原位生物修復組成系統(tǒng)141
4.2.1氣體系統(tǒng)141
4.2.2液體系統(tǒng)144
4.2.3污染隔離系統(tǒng)147
4.2.4數(shù)據(jù)監(jiān)測與控制系統(tǒng)149
4.3垃圾填埋場原位生物修復主要參數(shù)與設計151
4.3.1通風量與井位布置151
4.3.2液體回灌量與回灌方式161
4.3.3垂直防滲帷幕設計166
4.4原位生物修復填埋場穩(wěn)定化過程與評價170
4.4.1原位生物修復填埋場穩(wěn)定化過程170
4.4.2垃圾填埋場穩(wěn)定化評價指標174
4.4.3垃圾填埋場穩(wěn)定化評價方法180
4.5原位生物修復填埋場數(shù)字化運維管理189
4.5.1數(shù)字化運維模式與技術190
4.5.2數(shù)字化運維管理系統(tǒng)190
4.5.3數(shù)字化運行系統(tǒng)的監(jiān)測布點與儀器195
4.5.4數(shù)字化修復場景與應用197
第5章垃圾填埋場開挖修復技術200
5.1垃圾填埋場開挖前處理工程200
5.1.1垃圾填埋場穩(wěn)定化處理200
5.1.2滲濾液降水與排水201
5.2垃圾填埋場開挖修復工程202
5.2.1開挖修復目的202
5.2.2開挖工藝203
5.2.3開挖垃圾脫水預處理技術207
5.2.4開挖垃圾分選工藝211
5.2.5開挖垃圾的處置215
5.3垃圾填埋場開挖修復防護工程與措施218
5.3.1邊坡穩(wěn)定性防護218
5.3.2開挖工作人員的防護措施227
5.3.3污染防治措施229
5.4典型垃圾填埋場開挖修復工程232
5.4.1高水位垃圾填埋場232
5.4.2資源回收利用垃圾填埋場234
5.4.3城市化類垃圾填埋場237
第6章垃圾填埋場生態(tài)封場技術240
6.1垃圾堆體整形240
6.1.1垃圾堆體整形流程241
6.1.2垃圾堆體整形方法242
6.2垃圾填埋場覆蓋工程244
6.2.1封場覆蓋系統(tǒng)245
6.2.2封場覆蓋材料247
6.2.3封場覆蓋技術248
6.2.4水土流失控制250
6.2.5封場沉降和護坡250
6.3垃圾填埋場水氣導排與防護252
6.3.1滲濾液收集導排工程252
6.3.2填埋氣體收集導排工程254
6.3.3防洪與地表徑流導排工程256
6.3.4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257
6.4垃圾填埋場封場綠化260
6.4.1封場綠化原則260
6.4.2封場綠化工程設計程序261
6.4.3土壤改良與植被恢復261
6.5垃圾填埋場封場后維護265
6.5.1水環(huán)境影響控制265
6.5.2大氣環(huán)境影響控制266
第7章生態(tài)修復填埋場滲濾液收集與處理技術268
7.1滲濾液來源與特性268
7.1.1滲濾液來源268
7.1.2滲濾液組成270
7.1.3滲濾液產(chǎn)生量274
7.1.4滲濾液水位壅高278
7.2滲濾液收集與抽排系統(tǒng)285
7.2.1滲濾液收集系統(tǒng)286
7.2.2滲濾液抽排系統(tǒng)289
7.3滲濾液處理技術296
7.3.1滲濾液排放標準296
7.3.2滲濾液處理方法297
7.3.3滲濾液聯(lián)合處理工藝312
第8章生態(tài)修復填埋場氣體污染物控制技術314
8.1垃圾填埋場氣體污染物的組成與影響314
8.1.1氣體污染物的來源314
8.1.2氣體污染物的組成與影響316
8.2垃圾填埋場氣體污染物的遷移擴散320
8.2.1氣體污染物的遷移擴散320
8.2.2氣體污染物的遷移規(guī)律322
8.2.3氣體污染物遷移的影響因素324
8.3生態(tài)修復填埋場氣體污染物的控制326
8.3.1原位生物修復填埋場氣體污染物的控制327
8.3.2生態(tài)封場填埋場氣體污染物的控制334
8.3.3開挖修復填埋場氣體污染物的控制338
8.3.4滲濾液收集與處置中氣體污染物的控制341
8.4生態(tài)修復填埋場氣體污染物處理技術342
8.4.1氣體污染物排放標準342
8.4.2氣體污染物處理技術344
第9章生態(tài)修復填埋場地土壤污染治理與恢復360
9.1垃圾填埋場地土壤污染識別360
9.1.1土壤污染特征361
9.1.2土壤污染識別方法364
9.2垃圾填埋場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與風險評估370
9.2.1土壤污染狀況調查370
9.2.2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測373
9.2.3土壤污染風險評估376
9.3垃圾填埋場地土壤污染修復技術380
9.3.1土壤污染修復技術380
9.3.2土壤污染聯(lián)合修復技術389
9.4垃圾填埋場地土壤污染修復效果評估395
9.4.1效果評估的驗收標準395
9.4.2效果評估的工作程序398
9.4.3修復后的中長期監(jiān)測402
第10章生態(tài)修復填埋場地下水污染控制技術404
10.1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污染識別技術404
10.1.1地下水污染特征405
10.1.2地下水監(jiān)測井布設407
10.1.3地下水分析指標410
10.1.4地下水環(huán)境質量評價410
10.2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技術415
10.2.1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模式選擇415
10.2.2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技術418
10.2.3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427
10.2.4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集成技術435
10.3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污染修復效果評估437
10.3.1效果評估的工作程序437
10.3.2更新填埋場地塊概念模型437
10.3.3地下水樣品采集與監(jiān)測444
10.3.4地下水修復效果達標判斷445
10.3.5殘留污染物風險評估446
第11章生態(tài)修復填埋場碳排放的核算與控制技術448
11.1垃圾填埋場中主要溫室氣體與排放現(xiàn)狀448
11.1.1主要溫室氣體448
11.1.2溫室氣體排放現(xiàn)狀450
11.2垃圾填埋場甲烷排放模型與碳排放核算453
11.2.1甲烷排放模型453
11.2.2碳排放核算因子457
11.2.3碳排放模型的選擇462
11.3生態(tài)修復填埋場中的碳減排技術463
11.3.1生態(tài)封場填埋場中的碳減排技術463
11.3.2原位生物修復填埋場中的碳減排技術469
11.3.3開挖修復填埋場中的碳減排技術473
11.3.4碳減排技術對比474
11.4生態(tài)修復填埋場覆蓋土層碳減排技術476
11.4.1覆蓋土層中的碳減排微生物476
11.4.2覆蓋材料對碳減排的作用479
11.4.3覆蓋土層生物碳減排系統(tǒng)484
11.4.4覆蓋土層中碳減排的影響因素487
11.4.5覆蓋土層碳減排模型492
11.5垃圾填埋場碳減排策略503
11.5.1碳減排政策504
11.5.2加強源頭管理505
11.5.3擴大碳信用權交易506
第12章垃圾填埋場生態(tài)修復工程實例508
12.1垃圾填埋場現(xiàn)狀調查案例508
12.1.1工程概況508
12.1.2第一階段初步調查509
12.1.3第二階段詳細調查513
12.2垃圾填埋場生態(tài)封場工程案例528
12.2.1工程概況528
12.2.2現(xiàn)狀調查分析529
12.2.3生態(tài)封場工程532
12.3垃圾填埋場開挖修復工程案例546
12.3.1工程概況546
12.3.2現(xiàn)狀調查分析546
12.3.3開挖修復工程548
12.4垃圾填埋場原位好氧生物修復工程案例556
12.4.1工程概況556
12.4.2原位好氧生物修復工程556
12.4.3生態(tài)修復效果評估560
參考文獻563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