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分為外檐斗拱和內檐斗拱兩大類,內檐斗拱通常作為支持天花板重量,或聯(lián)系梁頭節(jié)點的構件,其裝飾性能大于結構性能。外檐斗拱根據位置的不同又分為柱頭鋪作、補間作和轉角鋪作(此為宋式命名法,清式命名法稱為柱頭科、平身科、角科),其中補間鋪作主要起到穩(wěn)定性的結構作用,轉角鋪作復雜的構造形式更趨向于適應屋頂?shù)膸缀涡问?,而柱頭鋪作構造形式典型、力學作用顯著、規(guī)范化程度高、使用數(shù)量最多。調研結果表明,五鋪作柱頭斗拱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體系中使用最普遍、最具有代表性的斗拱構造形式,因此本書的研究對象確立為唐、遼、宋、元、明、清六個歷史時期典型建筑案例中的五鋪作外檐柱頭斗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