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三

九曜齋筆記 作者:(清)惠棟


  ◎圻鄂

  《典瑞》云:“彖圭以ぽ聘?!弊ⅲ亨嵥巨r(nóng)云:“彖,有圻鄂彖起。”(圻,亦作沂。)《考工·人》云:“良環(huán)氵爵?!弊ⅲ亨嵥巨r(nóng)云:“氵爵,讀為氵爵酒之氵爵。環(huán)氵爵,謂漆沂鄂如環(huán)?!笔柙疲骸耙识跞绛h(huán)者,謂漆之文理也。”《郊特牲》云:“丹漆雕幾之美,素車之乘,尊其樸也。”注云:“幾,謂漆飾沂鄂也?!薄渡賰x》云:“國家靡敝,則車不雕幾。”注云:“幾,附纏為沂鄂也?!薄墩x》云:“幾謂沂鄂,不雕畫漆飾以為沂鄂?!保ㄛ吲c沂皆音魚巾反,又作垠)《御覽》五十五《淮南子》曰:(今在《原道篇》)“上游于霄{兆}之野,下出于無垠鄂之門?!保ń癖尽痘茨稀窡o鄂字。)注云:“無垠鄂,無形之視也?!保ń癖咀⒃疲骸盁o垠,無形狀。霄讀紺綃之綃。{兆}讀翟氏之翟)又《ㄈ真》云:“未有形埒垠(寅)Ф(噩)”又云:“通于無圻?!弊⒃疲骸佰?,垠字也(俗本云:圻,音寅,垠也),又作鄞?!薄秴⑼酢吩疲骸盎煦缦嘟唤?,權(quán)輿樹根基,經(jīng)營養(yǎng)鄞鄂,凝神以成軀。”案:圻鄂謂形狀之微起者,故謂之幾。彖圭圻鄂者,謂彖起圻鄂也。良環(huán)氵爵者,謂漆起形狀如環(huán)者也。車雕幾圻鄂者,謂附纏車之四旁為圻鄂也??住墩x》、賈疏皆不詳沂鄂二字之義,故備及之。《參同契》“經(jīng)營養(yǎng)鄞鄂”者,謂兆朕胚胎之義也。

  圻、沂、<堇斤>皆從斤聲,故皆魚巾反。圻,《說文》垠或字,故高注云:垠字也?!保ā墩f文土部》云:“垠,地垠Ф也,一曰岸也。從土艮聲?;蜃髹?,從斤?!保?br/>
  《說文·玉部》彖字下云:“圭璧上起兆彖也。從玉,篆省聲?!吨芏Y》‘彖圭’?!?br/>
  ◎聯(lián)句

  方勺《泊宅編》:“聯(lián)句,或云起于《柏梁》,非也?!妒轿⒃姟吩唬骸鸀楹踔新?。’蓋泥中、中露,衛(wèi)之二邑名。劉向以此詩二人所作,則一在泥中,一在中露,其理或然。然則此聯(lián)句所起也?!?br/>
  ◎上元張燈

  永亨(宋人)《搜采異聞錄》:“上元張燈,《太平御覽》所載《史記·樂書》云:‘漢家祀太一,以昏時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觀燈,是其遺事。而今《史記》無此文。唐韋述《兩京新記》曰:‘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燈?!境熢鰹槲逡埂K籽藻X忠懿納土進(jìn)錢買兩夜,非也。太平興國五年十月下元,京城始張燈,如上元之日。至淳化元年六月,始罷中元、下元張燈?!?br/>
  ◎鐘離君

  南唐縣令鐘離君嫁前令女事,見《東軒筆錄》,云:“余為兒童時,嘗聞祖母集慶郡太守陳夫人言江南有國日,有縣令鐘離君云云。余時尚幼,恨不記二令之名?!?br/>
  ◎村信

  王文正公旦與楊文公億為同門友,故公謂汝州云云。余嘗見楊公親筆與公書云:“山栗一秤,聊表村信?!鄙w汝唯產(chǎn)栗也。

  ◎日游神望火

  見《青箱雜記》。

  ◎山歌

  《墨莊漫錄》云:“吳人多作山歌,聲怨咽如悲,聞之使人酸辛?!?br/>
  ◎復(fù)復(fù)

  《懶真子·唐中興頌》云:“復(fù)復(fù)指期?!睆?fù)復(fù),出《匡衡傳》及《何武傳》(上音服,下音福)。

  ◎四聲切韻

  《西溪叢語·高氏小史》云:“周,字彥倫,始著《四聲切韻》,行于時?!?br/>
  ◎拗句格

  《野客叢書》曰:“禁臠云:‘魯直有換字對句法,如曰:“只今滿坐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曰:“田中雖問不納履,坐下適來何處蠅?!鼻按宋从腥俗鞔梭w。自魯直變之?!盾嫦獫O隱》曰:‘此體出老杜,如“寵光蕙葉與多碧,點綴桃花舒小紅”者,是也。今俗語謂之拗句格。’仆謂此體非出于老杜,與杜同時如王摩詰,亦多是句,如云:‘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唬骸畡窬M(jìn)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疑亦久矣。張說詩曰:‘山接夏空險,臺留春日遲。’此亦拗句格也?!?br/>
  ◎陳同甫議論作文之法

  子俞子(東陽俞成元德撰,慶元時人)《螢雪叢說》云:“嘗見陳同甫亮在太學(xué)議論作文之法:經(jīng)句不全兩,史句不全三。不用古人句,只用古人意。若用古人語,不用古人句,能造古人所不到處。至于使事而不為事使,或似使事而不使事,或似不使事而使事,皆是使他事來影帶出題意,非直使本事也。若夫布置開闔,首尾該貫,曲折關(guān)鍵,意見常新,若方若圓,若長若短,斷自有成規(guī),不可隨他規(guī)矩尺寸走也。茍自得作文三昧,又非常法所能盡也?!?br/>
  ◎三山老人

  《宋詩紀(jì)事》:“胡舜陟,字汝明,自號三山老人,績溪人。大觀三年進(jìn)士?!薄盾嫦獫O隱》引三山老人語。

  ◎衍波箋

  《豫章詩話》:“蕭貫少時夢至一宮殿,群女如神仙,一人授紙云:‘此衍波箋,煩賦《曉寒歌》。貫援筆立成云云。仙曰:‘子詩甚有奇語,異日必貴。’”(貫,大中祥符二年進(jìn)士。)

  ◎鮑信卿蒙古學(xué)

  《太平清話》:“鮑信卿取蒙古及偉兀爾問答比譬之言,為書曰《選玉集》。及其音韻之所自出,字畫之所由通,豪厘之間,具有分別南北。人謂蒙古學(xué)未有出信卿右者?!?br/>
  ◎借書畫

  陶弘景借人書,隨誤刊定,米襄陽借書畫,親為臨摹,題跋、印記、裝潢往往亂真。后并真贗本同送歸之,雖游戲翰墨,而雅有隱德。

  ◎左手

  鄭元,少脫骱,任左手,號“尚左生”。

  ◎官

  山谷云:“陰陽家謂克己者為官,既已從仕,則受制于官,不得悉如意也?!?br/>
  ◎四川總志

  讀天下志,以《四川總志》為第一。其金石鼎彝,秦、漢以下之文,網(wǎng)羅幾盡,而立例亦古?!逗笮颉吩啤啊端囄闹尽废と陨种f”故也。

  ◎活板

  活板自宋慶歷間布衣畢升始。

  ◎耕織圖

  耕織圖始于宋高宗時于潛令四明樓(字壽玉,見《太平清話》)。

  ◎十三省號

  李文鳳《月山叢談》(書二冊,共四卷)云:“天下十三省,俗皆有號,莫知所始。如陜西曰豹,山西曰瓜,山東曰滕,河南曰鱸,蘇浙曰鹽豆,江西曰臘雞,福建曰獺,四川曰鼠,湖廣曰干魚,兩廣曰蛇,云貴曰象。各以是相嘲。然江西臘雞,元時江南之通號,不宜獨坐。近廖鳴吾戲倫彥式曰:‘人心不足蛇吞象?!咨皆唬骸炖黼y容獺祭魚?!衽e子張仕儼與余善,每見余輒曰:‘委蛇、委蛇!’余應(yīng)之曰:‘碩鼠、碩鼠!’亦切對也?!?br/>
  ◎敬空為批反

  《補筆談》曰:“前世風(fēng)俗,若致書于所尊敬,尊者但批紙尾答之,曰‘反’。故人謂之‘批反’,如官司批狀,詔書批答之類。故書批多作‘敬空’字,自謂不敢抗敵,但空紙尾以待批反耳。尊者亦自處不疑,不務(wù)過敬。前世書啟甚簡,亦少用聯(lián)幅者。后世虛文浸繁,無古人款款之情。此風(fēng)極可惜也?!?br/>
  ◎尚右

  《補筆談》謂“古人尚右”。

  ◎村學(xué)堂

  瞿佑《歸田詩話》:“曹組元寵《題村學(xué)堂圖》云:‘此老方捫虱,眾雛爭附火,想當(dāng)訓(xùn)誨時,都都平丈我?!Z雖調(diào)笑,而曲盡村俗之狀。近吳敬夫一聯(lián)云:‘闌干苜蓿先生飯,顛倒天吳稚子衣?!渚皼r可想也?!?br/>
  ◎擊鐘

  劉績《霏雪錄》:“世以擊鐘為昏曉之警者,尚矣。通以一百八聲,而音節(jié)各不同。前擊七,后擊八,中間二十徐徐發(fā),更兼臨后擊三聲,三通湊成一百八,此臺州鐘聲節(jié)也。緊十八,慢十八,六遍湊成一百八,此越州鐘聲節(jié)也。前三后三中三十,三通湊成一百八,此杭州鐘聲節(jié)也。”

  ◎禁鐘

  禁鼓鐘亦有數(shù),三通共三千六百九十擊。張山門先生云。

  ◎入ト

  劉績《霏雪錄》:“入ト之禮,案:唐故事,天子日御前殿見群臣,曰常參。朔望薦食諸陵寢,有思慕之心,不能臨前殿,則御便殿見群臣,曰入ト。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謂之ト。其不御前殿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喚仗,由ト門而入,百官俟朝于衙者因隨以入見,故謂之入ト。然衙,朝也,其禮尊;ト,宴見也,其禮殺。自乾符以后,因亂禮闕,天子不能日見群臣,而見朔望。故正衙常日廢仗,而朔望入ト有仗。其后習(xí)見,遂以入ト為重。至出御前殿,猶謂之入ト,其后亦廢。至是而復(fù),然有司不能講正其事。凡群臣,五日一入ト,見中興殿,(后唐明宗殿也),便殿也,此入ト之遺制,而謂之起居。朔望一出御文明殿,前殿也,反謂之入ト?!?br/>
  ◎階官

  宋朝授官列銜,以某階守某官、以某階行某官者,凡階高官卑則稱行,階卑官高則稱守,官與階同,則不必行、守二字。循唐制也。(同上)

  ◎二歸

  何休《公羊·隱二年》注云:“婦人生以父母為家,嫁以夫為家,故謂嫁曰歸,明有二歸之道?!?br/>
  ◎竿牘

  《莊子》:“恬淡之知,不離苞苴竿牘?!彼抉R曰:“謂竹簡為書,以相問遺,修意氣也?!?br/>
  《潛夫論》曰:“百姓廢農(nóng)桑而趣府廷者,非朝晡不得通,非意氣不得見?!?br/>
  ◎席上腐談

  范蔚宗論:“貴清凈者,以席上為腐談?!焙笕巳〈司湟悦麜?br/>
  ◎本書

  《范書·孝明八王傳》:“余七王本書不載母氏。”注:“本書,謂《東觀記》也?!?br/>
  ◎干吏

  《晉令》:“諸郡國不滿五千以下,置干吏二人?!笨杂懈?,干猶主也(《后漢書》注)。

  ◎中天

  后漢劉陶疏:“伏惟陛下,年隆德茂,中天稱號?!弊ⅲ骸爸?,謂當(dāng)天之中也?!?br/>
  ◎張融

  《毛詩正義》有張融。案:《唐書·元行沖傳》,融乃魏博士,非六朝之張思光也。

  ◎年事

  《北齊·邢邵傳》:“邵與濟(jì)陰溫子升為文士之冠,世論謂之‘溫邢’。鉅鹿魏收雖天才艷發(fā),而年事在二人之后,故子升死后,方稱‘邢魏’焉?!?br/>
  ◎孟子一則

  《呂氏春秋》:“曾子曰:養(yǎng)有五道:修宮室:安床第,節(jié)飲食,養(yǎng)體之道也;樹五色,施五采,列文章,養(yǎng)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聲,雜八音,養(yǎng)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調(diào),養(yǎng)口之道也;和顏色,悅言語,敬進(jìn)退,養(yǎng)志之道也?!薄睹献印罚骸霸B(yǎng)曾子,此所謂養(yǎng)口體者也。若曾子,則可謂養(yǎng)志也?!鄙w述曾子之言,而注《孟子》者,皆不知引。

  ◎詩一則

  《小明序》曰:“《小明》,大夫悔仕于亂世也?!睏畋胧柙唬骸俺療o《小明》之悔?!鄙w用《詩序》。

  ◎杜劉唐同姓

  《春秋傳》:“士會奔秦。后歸晉,秦人歸其帑。其處者為劉氏?!庇帧胺缎釉唬何籁庵妫杂菀陨蠟樘仗剖希谙臑橛埵?,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笔嵌?、唐、劉皆同姓也。故少陵《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詩》云:“與君陶唐后,盛族多其人。圣賢冠史籍,枝派羅源津?!庇帧端蛣⑹芘泄僭姟吩疲骸胺衷歹鬼f派,別浦雁賓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yōu)?!?br/>
  ◎息肅同音

  肅慎,古作息慎,古息、肅同音也。少陵《天邊行》曰:“洪濤滔天風(fēng)拔木,前飛禿鶩后鴻鵠。九度附書向洛陽,十年骨肉無消息?!豹q從古音。

  ◎衛(wèi)莊

  少陵《赤霄行》云:“皇孫猶曾蓮勺困,衛(wèi)莊見貶傷其足?!毙l(wèi)莊謂蒯也。蒯謚莊公,《左傳·哀十六年》“衛(wèi)人出莊公而與晉平。十月,衛(wèi)侯自鄄入。辛巳,石圃因匠氏攻公。公闔門而請,弗許,逾于北方,而隊折股?!闭么耸?。朱鶴林謂衛(wèi)莊當(dāng)作鮑莊,引鮑牽刖足事,恐非?;蕦O困于蓮勺,衛(wèi)莊攻于匠氏,皆為小人所辱事,故用之。

  ◎朝享太廟賦

  少陵《朝享太廟賦》:“大輅每出,或黎元不知?!保ㄒ姟豆扔纻鳌罚?br/>
  又云:“八音修通?!庇衷疲骸白R孕⒊伞!苯砸姺渡袝び菹膫鳌?。呂東萊及近注杜者,皆不知引。

  ◎荀子

  《荀子·王霸篇》曰:“身死國亡,為天下大戮?!薄皣灿诒P石,壽于旗翼?!弊ⅲ骸捌熳x為箕?;?,二十八宿名。言壽比于星也?!薄疤幨俊币姟斗鞘悠纷ⅲ骸疤幨浚皇苏咭?。”《易》曰:“或出或處?!薄吨倌崞吩疲骸爸倌嶂T人,五尺之豎子,言羞稱乎五伯。”(《春秋繁露·對膠西王》:“仲尼之門,五尺之童子,言羞稱五伯。為其詐以成功,茍為而已也。”)

  ◎繁露

  《詩》無達(dá)話(當(dāng)作詁),《易》無達(dá)言,《春秋》無達(dá)辭,從變從義。

  ◎逸周書

  《淮南子·道應(yīng)訓(xùn)》曰:“成王問政于尹佚曰:‘吾何德之行,(尹佚,史佚也。)而民親其上?’對曰:‘使之時而教順之?!踉唬骸涠劝苍??’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踉唬骸畱衷胀跞撕酰 唬骸斓刂g,四海之內(nèi),善之則吾畜也,不善則吾讎也。昔夏、商之臣反讎桀、紂而臣湯、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歸神農(nóng),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無懼也?’”案:《呂氏春秋》引《周書》曰:“若臨深淵,若履薄冰?!庇忠吨軙吩唬骸懊裆浦畡t畜也(畜,好也),不善之則讎也。”則尹佚之語當(dāng)在《逸周書》。

  ◎金源

  《金史》曰:“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舊土也。國言‘金’曰‘案出虎’,以案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建國之號,蓋取諸此。”(《地理志》)

  ◎吏行水上

  《宋史》:“元中,王覿加直龍圖閣,知蘇州。州有狡吏,善刺守將意以撓權(quán)。前守用是得譏議。覿窮其奸狀,于法,一郡肅然。民歌詠其政,有‘吏行水上,人在鏡心’之語?!?br/>
  ◎生死文字間

  張┉曰:“李仁甫(燾)如霜松雪柏,無嗜好,無姬侍,不殖產(chǎn),平生生死文字間?!保ㄍ稀独顮c傳》)五字出昌黎詩。

  ◎餐錢

  紹興六年,修撰范沖言:“日歷,國之大典。比詔汪藻纂修,事復(fù)中止。宜令就閑,復(fù)卒前業(yè)?!痹t賜史館修撰餐錢,聽辟屬編類(同上)。

  ◎綽楔

  凡旌表門閭者,于所居安綽楔,左右建土臺,高一丈二尺,方正,下廣上狹,飾白間以赤,仍植所宜木(同上)。

  ◎東西銓

  崔以本官判兵部西銓、吏部東銓事(《新唐書》)。

  ◎南北院

  《遼史·百官志》:凡遼朝官,北樞密視兵部(以其牙帳居大內(nèi)之北,故名北院。元好問所謂“北衙不理民”是也),南樞密視吏部(以其牙帳居大內(nèi)之南,故名南院。元好問所謂“南衙不主兵”是也)。

  ◎遼太后語

  諺曰:“偏憐之子不保業(yè),難得之婦不主家。”

  ◎風(fēng)燈石火

  耶律和尚曰:“人生如風(fēng)燈石火,不飲將何為?”

  ◎前席

  《漢書·賈誼傳》:“誼為長沙太傅,文帝思誼,征之。至入見,上方受厘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誼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棟案,何休注《公羊》曰:“禮,天子為卿前席,大夫興席?!保ù水?dāng)據(jù)秦、漢禮)誼,大夫也。能明鬼神之本,文帝以卿禮禮之,故為之前席也。顏師古不考前席之義,謬為之說云:“漸促近誼,聽說其言。”詩人李商隱之輩承其訛,云:“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夫《中庸》言鬼神之德,其效至贊化育,參天地?!兑紫缔o》曰:“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宋儒言《易》者以此句屬下節(jié),非)文帝問鬼神之本,誼具道所以然之故,非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者乎?師古謬注之?而商隱謬譏之,當(dāng)為有識者所笑耳。《漢書》此傳,應(yīng)劭、晉灼諸賢必有注,師古刪之而用臆說,致令文帝蒙譏后世。不可不辨(天予為卿前席,詩言虛前席,甚謬)。

  ◎清白

  “以清白遺子孫?!薄侗笔贰贩繌┲t謂子玄齡語。

  ◎人地

  劉芳著《徐州人地錄》二十卷(《北史》)。

  ◎影質(zhì)

  徐遵明與劉獻(xiàn)之、張吾貴,皆河北聚徒教授,頗好聚斂,懸納絲粟,留衣物以待之,名曰影質(zhì)。有損儒者之風(fēng)。

  ◎樹木僵立

  《月蝕詩》云:“森森萬木夜僵立?!稘h書·匈奴傳》:“或因山巖石木柴僵落?!睅煿旁唬骸敖┞?,謂山上樹木摧折,或立死枯僵墮落者?!贝嗽娝疽?。

  ◎司制典櫛

  掌衣服裁縫(《北史》)。掌巾櫛膏沐,隋時內(nèi)官也。

  ◎得句

  鄭谷《云臺編·靜吟詩》:“《騷》《雅》荒涼我自安,月和余雪夜吟寒;相門相客應(yīng)相笑,得句勝于得好官?!?br/>
  ◎智慧不再來

  古樂府《秋胡行》:“壯盛智慧,殊不再來,愛時進(jìn)趣,將以惠誰?”

  ◎貴官

  《古今樂錄》王僧虔《技錄》云:“《短歌行》仰瞻—曲,魏氏遺令使節(jié)朔奏樂。魏文制此辭,自撫箏和歌歌者云:‘貴官彈箏?!F官,即魏文也?!?br/>
  ◎中人

  子建《當(dāng)墻欲高行》:“人之仕進(jìn)待中人?!?br/>
  ◎錄別

  《漢紀(jì)》有李陵《錄別詩》八首(后人擬蘇、李詩)。

  ◎咸陽布衣

  《怨錄》載《王子思?xì)w歌》(楚王子質(zhì)于秦)云:“洞庭兮木秋,涔陽兮草衰。去千歲之家國,作咸陽之布衣?!?br/>
  ◎斷竹

  《吳越春秋》載《孝子彈歌》云:“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宀六}。”({宀六},古肉字,今作害,非)劉勰曰:“黃歌《斷竹》,質(zhì)之至也。”又曰:《斷竹》黃歌,乃二言之始(黃,黃帝也)。

  ◎石墨相著

  武王書硯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讒言,無得污白?!?br/>
  ◎陷文不活

  《御覽》引《太公陰謀·筆銘》曰:“毫毛茂茂,陷水可脫,陷文不活?!?br/>
  ◎左林右泉

  《銅盤銘》曰:(武王封比干墓而作)“左林右泉,前岡后道。萬世之靈,于焉是保?!?br/>
  ◎截趾適履

  截趾適履,孰云其愚?何與斯人,追欲喪軀?(《古逸》以為鄒衍引古語,當(dāng)見《玉篇》。)

  ◎惡婦破家

  《易緯》引古語曰:“躓馬破車,惡婦破家。”

  ◎福至心靈

  史《通鑒釋文》引諺曰:“福至心靈,禍來神昧。”

  ◎楊孚

  許渾《丁卯集·冬日登越王臺詩》:“河畔雪飛楊子宅。”自注:“楊子,‘漢議郎楊孚也?!薄稄V志》:“孚字孝先,嘗樹河南五鬣松于廣州北岸?;洘o雪,至此地雪乃降。今下渡頭村前即其故宅?!?br/>
  ◎押高字

  家君嘗云:“《云臺編》‘煙含紫禁花期近,雪滿長安酒價高?!嗽姡骸莘袢~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瘍裳焊咦郑宰拷^?!?br/>
  ◎富農(nóng)

  于子漪(潰)作《富農(nóng)詩》,刺為富不仁者也。(其《序》云:“堯山南六十里有富農(nóng)。”)

  ◎倚聲

  《唐書·劉禹錫傳》:“禹錫斥朗州司馬。州接夜郎諸夷,每祠,歌《竹枝鼓吹》。禹錫倚其聲作《竹枝詞》十余篇。”

  ◎綠楊城郭

  端己《和同年韋學(xué)士途中見寄詩》:“綠楊城郭雨凄凄。”(王新城詞:“綠楊城郭是揚州。”本此)

  ◎晉陽秋

  高達(dá)夫《奉酬睢陽李太守詩》:“系高周柱史,名重《晉陽秋》?!?br/>
  ◎五天書

  岑嘉州《觀楚國寺璋上人寫一切經(jīng)詩》:“音翻四句偈,字譯五天書。”

  ◎條山

  中條稱條山,見岑嘉州詩。(五律)

  ◎磨兜

  《輟耕錄》曰:“襄州谷城縣城門外,道傍石人,缺剝。腹上有字云‘磨兜,慎勿言。’是亦金人之流也。距縣四五十里有石人二,相偶而立。腹上題刻,一云‘已及’,一云‘未匝’,不可得而詳也?!保ǜ⌒荨堕喣考罚?br/>
  ◎漢時明禹貢者使治河

  《漢書·平當(dāng)傳》:“當(dāng)以明經(jīng)《禹貢》,使行河,為騎都尉,領(lǐng)河堤。”

  ◎子思子

  《史記·平津列傳》:“天下通道五?!薄端麟[》曰:“案,此語出《子思子》?!苯褚姟抖Y記·中庸篇》。

  ◎?qū)⒋蟪?br/>
  《秦本紀(jì)》:“將大出?!薄端麟[》曰:“出,猶生也。言爾后嗣繁昌,將大生出子孫也。”

  ◎竹南漫錄補二則

  余注《精華錄》初成,有妄庸子者,竊其書以行于世?;騿栍啵骸澳呈细`君書幾許?”余笑曰:“一一鶴聲飛上天,都不存矣!”

  某氏竊余注妄有增益。余因作《辨訛》一卷。會稽沈騰友(嘉然)嘗笑謂余曰:“某氏得君書,頗亦可觀。而自造如此,貂裘負(fù)籠,甚可怪也?!?br/>
  ◎獄掾通禮

  《后漢·崔瑗傳》:“瑗以事系東郡發(fā)干獄,獄掾善為《禮》。瑗間考訊,輒問以《禮》說?!?br/>
  ◎律禮相左

  卓茂曰:“律設(shè)大法,禮順人情,二者相左,惟圣人能兼而行之。茍非然者,必有偏廢之憂?!?br/>
  ◎士大夫無信

  今之士大夫,不如商賈。商賈逐什一之利,猶以信行于儔類。士大夫趣勢利而忘大義,無可信之人矣。

  ◎凡目

  《公羊傳》:“前目而后凡?!倍釉唬骸疤柗捕?,名詳而目。目者,遍辨其事也。凡者,獨舉其大也?!?br/>
  ◎三等

  《繁露》曰:“《春秋》分十二世以為三等。有見,有聞,有傳聞。有見三世,有聞四世,有傳聞五世。故哀、定、昭,君子之所見也。襄、成、宣、文,君子之所聞也。僖、閔、莊、桓、隱,君子之所傳聞也。所見六十一年,所聞八十五年,所傳聞九十六年?!?br/>
  ◎王霸記

  《司馬法》曰:“《王霸》之所以治諸侯者六,會之以發(fā)禁者九?!卑福壕沤Z,鄭康成注《周禮》引《逸禮王霸記》云云。當(dāng)是《王霸記》引《周禮》之文以釋之?!端抉R法》所云《王霸》,乃《逸禮》篇名也(今《司馬法》不載釋文,蓋非全書)。

  ◎役不逾時

  杜預(yù)注《左傳》曰:“古者行役不逾時。”孔穎達(dá)疏:“《谷梁傳》曰:‘伐不逾時?!餍幸燮竼?,亦不逾時也?!?br/>
  ◎至孝

  《繁陽令碑》陰有“至孝涅夔君威”。

  ◎中表

  《漢費鳳別碑》云:“中表之恩情,兄弟與甥舅,鳥與女蘿性,樂松之茂好?!辈嚏娫疲骸凹戎良胰吮M,又復(fù)無中外?!敝型?,即中表(《儀禮喪服·緦麻章》曰:“舅之子?!瘪R融由:“姑之子為舅之子服,今之中外兄弟也。”)《晉書山濤傳》:“濤與宣穆后有中表親,是以見景帝?!薄妒咛吩疲骸芭c足下中表。”王無異注云:“舅姑之子?!薄妒勒f新書》曰:“裴令公(楷)。歲請梁、趙二國租錢數(shù)百萬,以恤中表之貧者?!庇衷唬骸袄钤Y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雋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薄侗笔贰罚骸氨R懷慎撰《中表實錄》二十卷?!短浦尽罚骸洱R永元中表簿》六卷。鄭谷《云臺編》有《訪表兄王藻謂上別墅詩》:“中表人稀離亂后,花時莫惜重相攜?!蔽涸瑴?zhǔn)《正論》曰:“或曰同姓不相娶,何也?曰遠(yuǎn)別也。今之人外內(nèi)(當(dāng)作中外)相婚,禮歟?曰中外之親近于同姓,同姓且猶不可,而況中外之親乎?古人以為無疑,故不制也。今以古之不言,因謂之可婚,不知禮者也?!?br/>
  ◎內(nèi)兄弟

  《白氏六帖》:“舅子為內(nèi)兄弟?!保ā秲x禮·喪服經(jīng)》曰:“舅之子緦?!编嵤献⒃疲骸皟?nèi)兄弟也?!保稌x書·阮瞻傳》:“內(nèi)兄潘岳,每令鼓琴?!备迪獭顿浐紊弁鯘?jì)序》:“朗陵公何敬祖,咸之從內(nèi)兄。國子祭酒王武子,咸從姑之外孫也?!标懾视小洞饍?nèi)兄顧希叔詩》。少陵《寄簡崔評事十六弟詩》:“開襟仰內(nèi)弟,執(zhí)熱露白頭?!保ㄗ宰ⅲ骸皟?nèi)弟崔氵┆赴湖南幕職?!保┝雍裼小端蛢?nèi)弟盧遵游桂州序》,注:“昌黎《銘子厚墓》云:“舅弟盧遵,涿郡人。”李嘉《臺閣集》有《送內(nèi)弟閻伯均歸江州詩》云:“莫怪臨歧獨垂淚,魏舒偏念外家恩?!保吸?,閻出也)

  ◎妻弟為內(nèi)弟

  閻百詩《潛邱札記》云:“顏真卿《家廟碑銘》云:‘祖昭甫,工篆籀草隸書,與內(nèi)弟殷仲容齊名,而勁利過之。父惟貞,少孤,育舅殷仲容氏,蒙教筆法?!瘎t亦以妻弟為內(nèi)弟,然而非空同所知?!?br/>
  ◎外兄弟

  《喪服經(jīng)》曰:“姑之子,緦?!弊⒃疲骸巴庑值芤病!笔柙疲骸肮檬莾?nèi)人,以出外而生故也?!薄锻ㄨb》:“宋明帝建武四年,王晏外弟阮孝緒?!弊ⅲ骸巴獾?,妻弟?!卑福和獾苣斯弥?,非妻弟(陳少章《胡注辨訛》)?!逗鬂h書·來歙傳》:“隗囂將王遵曰:‘君叔雖單車遠(yuǎn)使,而陛下之外兄也?!弊ⅲ骸肮馕渲米?,故曰外兄。”

  ◎姨兄弟 姨妹 從母昆弟 從母姊妹

  《吳書·潘傳》注:《江表傳》曰:“姨兄零陵蔣琬,為蜀大將軍。”又見《唐書·崔元傳》。少陵《寄狄明府博濟(jì)詩》:“梁公曾孫我姨弟,十年不見官濟(jì)濟(jì)?!薄稌x書·劉群傳》:(《劉琨傳》后。)“溫嶠前后表稱:“姨弟劉群、內(nèi)弟崔悅、盧諶等,皆在末波中,翹首南望?!薄锻ǖ洹罚簳x徐眾曰:“徐思龍娶姨妹為婦?!卑福阂堂?,從母之女?!薄秵史ぞ屄檎隆吩唬骸皬哪咐サ??!瘪R融曰:“姊妹子相為服?!薄稜栄拧め層H》曰:“從母之男子為從母昆弟,其女子子為從母姊妹。”

  ◎從母 姨母 堂姨 姨夫

  《爾雅·母黨》云:“母之姊妹為從母。”(袁淮《正論》:“從母,時俗所謂姨母者也?!保┮棠?,見《漢書·金日傳》注,又《霍光傳》:“光諸女遇太后無禮。”服虔曰:“光諸女自以于上官太后為姨母,遇之無禮?!薄杜勒f》:“狄仁杰相武后,常過盧氏堂姨。請曰:某今為相,表弟有何欲,當(dāng)力從其意?!币谭颍姟肚傋印?,《廣記》二百四十四卷(即《檀弓》所謂從母之夫也)?!抖Y記·檀弓》云:“從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為服。君子未之言也,或日同爨緦?!编嵶⒃疲骸岸蛉?,猶言此二人也。時有此二人同居,死相為服者。甥居外家而非之?!薄墩x》曰:“甥居外家而非之者,以言從母及舅皆是外甥稱謂之辭,故知甥也。謂甥來居在外姓舅氏之家,見有此事而非之。或云外家者,以二人同住,甥居外旁之家,遙譏之。”

  ◎女孫

  《漢書·陳平傳》:“張負(fù)謂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孫予陳平。”又見《張安世傳》。

  ◎從祖姑婿

  《楓窗小牘》:“余從祖姑婿陳從易得與太清樓校勘?!?br/>
  ◎姑夫 姑婿

  姑夫二字出《國史補》?!端螘ぴ缌袀鳌罚骸笆鄽q為姑夫王弘所賞。《小學(xué)》云:“近世故家,惟晁氏以道申戒子弟,皆有法度。群居相呼外姓尊長,必日某姓第幾叔若兄。諸姑尊姑之夫必曰某姓姑夫、某姓尊姑夫。未嘗敢呼字也。其言父黨交游,必曰某姓幾丈,亦未嘗敢呼字也?!薄蹲髠鳌ざㄎ迥辍罚骸爸鹎劐?。”杜注云:“秦遄,季平子姑婿?!薄队详栯s俎》:“成式姑婿裴元裕?!?br/>
  ◎舅母

  晉劉臻妻陳氏有《答舅母書》(《藝文》),即《檀弓》所謂舅之妻也。

  ◎大兄

  《漢書·淮南厲王傳》:“常謂上大兄。”

  ◎丘嫂

  《漢書·楚元王傳》“初,高祖微時,嘗避事,時時與過其丘嫂食?!?br/>
  ◎嬸妗

  宋張文潛《明道雜錄》云:“經(jīng)傳中無嬸妗二字,嬸字乃世母二字合呼,妗乃舅母二字合呼也?!倍先缙溲灾?,合兩字音為一(《輟耕錄》)。

  ◎從孫甥

  《左傳·哀二十五年》:夏,“大叔疾之從孫甥也?!倍抛h云:“期,夏戊之子。姊妹之孫為從孫甥,與孫同列?!?br/>
  ◎假母

  繼母稱假母,見《漢書·淮南王傳》、《列女傳》。

  ◎后母

  《世說新書》:“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謹(jǐn)。”

  ◎妹夫 婦弟 妹鞏

  《北史》:“北齊崔昂后妻,鄭元禮姊也。魏收又昂之妹夫。昂嘗持元禮數(shù)篇詩示盧思道,乃曰:‘看元禮比來詩詠,亦當(dāng)不減魏收?!嫉来鹪唬骸从X元禮賢于魏收,且知妹夫疏于婦弟。’”妹鞏,見《趙岐傳》注。《北史·劉逖列傳》云:“黃門侍郎王松年妹夫盧士游?!?br/>
  ◎先姑

  《魯語》:“敬姜曰:‘吾聞之先姑?!表f昭曰:“夫之母曰姑,沒曰先姑?!?br/>
  ◎姊夫 姊婿 姊鞏

  杜牧之《樊川集》有《奉送中丞姊夫儔自大理卿出鎮(zhèn)江西敘事書懷十二韻》(錢少詹曰:“姊夫亦見《霍光傳》。”)《霍光傳》云:“光姊婿給事中光祿大夫張朔?!薄稏|觀漢記》曰:“初,王莽時,上(光武)與伯叔及姊鞏鄧晨、穰人蔡少公坐語。少公道讖言劉秀當(dāng)為天子?!保ā端囄摹罚?br/>
  ◎侄

  《公羊·莊十九年傳》:“侄者何?兄之子也。”《爾雅·釋親》:“女子謂昆弟之子為侄?!?br/>
  ◎庶姑 庶叔 外姊

  《昭二十五年左傳》曰:“季公若之姊為小邾夫人?!倍抛⒃疲骸捌阶邮门c公若同母,故曰公若姊?!薄墩x》云:“公若,平子庶叔。”又曰:“生宋元夫人?!弊⒃疲骸八卧蛉?,平子之外姊?!?br/>
  ◎表丈從叔

  黃滔《送僧歸北巖寺詩》注:“滔表丈從叔,有名于當(dāng)時?!保ā短埔艚y(tǒng)簽》八百九卷)

  ◎表侄 表妹 表弟 表叔

  少陵有《戲寄崔評事表侄蘇五表弟韋大少府諸侄詩》。又有《送重表侄王詠評事詩》云:“我之曾祖姑,爾之高祖母?!薄短乒式衔鞯烙^察判官監(jiān)察御史里行太原王公墓志銘》:“表侄前諸道轉(zhuǎn)運推官將仕郎試大理寺評事許志雍撰?!保ㄒ娞兆趦x《古刻叢鈔》)。表妹,見《唐書·李密傳》。胡一桂《啟蒙翼傳》曰:“《明道先生行狀》云:‘神宗嘗使推擇人才,所薦父表弟張載及弟頤為首。’案,此橫渠,程夫子表叔也。”朱子《韓溪翁程君墓表》:“熹祖母,君之姑,因謂君叔父。”(子未兄云:“父之表叔謂之重表叔。”未詳出何書)

  ◎中外孫

  《世說新書》:“張玄之、顧敷,是顧和中外孫?!豹q今之表侄孫也。

  ◎先后 娣姒訓(xùn)

  《爾雅·釋親》曰:“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弊⒃疲骸敖裣嗪粝群螅蛟奇ㄦ??!薄妒酚洝し舛U書》云:“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見神于先后宛若?!泵峡翟唬骸靶值芷尴嘀^先后?!薄端麟[》曰:“今妯娌也?!编u誕音:“二字并去聲?!表f昭曰:“先謂姒,后謂娣也。宛音冤?!薄端鍟そ?jīng)籍志》:“馮少胄《娣姒訓(xùn)》一卷?!秵史」φ隆吩唬骸胺蛑面⒚面锋D,報?!眰髟唬骸版锋D者,弟長也?!保ǖ?,后也。長,先也,弟長猶言先后。一日以年則弟,以兄則長,故日弟長)注云:“娣姒婦者,兄弟之妻相名也?!?br/>
  ◎女君

  《喪服·期者不杖章》曰:“妾為女君?!眰髟唬骸昂我云谝玻屡?,與婦之事舅姑等?!编嵶⒃疲骸芭?,君適妻也。女君于妾無服,報之則重,降之則嫌?!?br/>
  ◎先臣

  《春秋·昭三年左傳》:晏子曰:“臣之先臣容焉。”臣對君,稱先父為先臣。

  ◎大父

  大父、祖父,見《張良傳》。又《馮唐傳》:“其大父,趙人?!?br/>
  ◎祖姑三人

  《喪服小記》曰:“婦于祖姑。祖姑有三人,則于親者?!标愖ⅲ骸叭擞卸^也。親者謂舅所生也?!崩^者皆稱祖姑之證。

  ◎君母 嫡母 少母

  《喪服·小功章》云:“君母之父母?!弊⒃疲骸熬福钢m妻也?!蓖趺C曰:“君母,庶子之嫡母?!卑福厚R融以為母之所君,故曰君母。(母,謂出母)庶子賤,故稱嫡母為君母。朱子《司農(nóng)丞翁君墓碣銘》:“調(diào)明州司理參軍,以母喪不赴。主管吏部架閣文字,又以少母喪去官?!蓖踔怪僭唬骸八^少母,蓋其生母也?!?br/>
  ◎母之君母

  《喪服小記》曰:“為母之君母,母卒則不服?!保甘Q外祖母為母之君母)陳注:“母之君母,母之適母也?!?br/>
  ◎從祖父母

  《喪服·小功章》曰:“從祖祖父母、從祖父母,報?!编嵶⒃疲骸白娓钢サ苤H?!?br/>
  ◎族曾祖父母 族祖父母 族父母 族昆弟

  《喪服·緦服章》曰:“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昆弟?!弊⒃疲骸白逶娓刚撸胬サ苤H也。族祖父者,亦高祖之孫。則高祖有服明矣?!辟Z疏云:“族父母者,己之父從祖昆弟也。族昆弟者,已之三從兄弟。皆名為族。”

  ◎祖庶母

  《喪服小記》曰:“為慈母后者,為庶母可也。為祖庶母可也。”(父之所生,為祖庶母)

  ◎長孫 中孫

  長孫、中(仲)孫,見《王莽傳》。

  ◎繼室

  《左傳·隱元年》:“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外舅 外姑 婦翁

  妻之父母為外舅、外姑。見《爾雅》。婦翁,見《第五倫傳》。

  ◎庶孫婦

  《喪服·緦麻章》曰:“庶孫之婦?!瘪R融曰:“祖父母為嫡孫之婦小功,庶孫婦降一等,故服緦。”

  ◎堂兄弟 再從兄 三從兄弟 從父兄弟

  杜牧之有《為堂兄灃求澧州啟》?!妒勒f·賞譽篇》曰:“羊長和父繇,與太傅祜同堂,相善。繇蚤卒。祜來哭,見長和哀容舉止宛若成人,乃嘆曰:從兄不亡矣。”又《規(guī)箴篇》注云:“《桓氏譜》曰:‘道恭,字祖猷,彝同堂弟也?!薄堕_元禮》曰:“成人九月為從父兄弟?!弊⒃疲骸敖裰眯值堋!薄逗鬂h書·楊震傳》:“震上疏曰:‘伏見詔書,封故朝陽侯劉護(hù)再從兄環(huán)襲護(hù)爵為侯。’”《唐薛君塔銘》后稱“再從兄鈞撰?!薄堕_元禮》云:“緦麻三月,為族兄弟。”注云:“三從兄弟、三從姊妹?!薄稘h書》曰:“荊王劉賈,高帝從父兄也?!睅煿旁唬骸案钢值苤訛閺母感值芤?。言本同祖,從父而別?!薄稜栄拧め層H》曰:“父之兄之子、弟之子,相謂為從父昆弟?!薄秵史ご蠊φ隆吩疲骸敖詾槠鋸母咐サ苤疄榇蠓蛘?。”

  ◎三從父 從父子 從父姊妹

  《唐書》:“盧饌,吏部尚書從愿三從父也?!保ā豆鶜J說傳》后。)《漢書·夏侯勝傳》:“從父子建。”師古曰:“從父昆弟之子?!薄秵史ば」φ隆吩唬骸皬母告⒚??!弊⒃疲骸案钢サ苤??!?br/>
  ◎從祖昆弟

  《漢書》:“燕王劉澤,高祖從祖昆弟也?!睅煿旁唬骸把酝?,從祖而別也。”《喪服·小功章》曰:“從祖昆弟?!弊⒃疲骸案钢畯母咐サ苤??!瘪R融曰:“謂曾祖孫也。于已為再從昆弟。同出曾祖,故言從祖昆弟?!?br/>
  ◎從叔母

  《顏氏家訓(xùn)》曰:“《陸機集》有《與長沙顧母書》,乃其從叔母也。今所不行?!?br/>
  ◎阿兄

  《世說新書》:“謝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乃至過醉而猶未已。太傅時年七八歲,著青布绔,在兄膝邊坐諫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br/>
  ◎女婿 長女婿 孫婿 中女婿

  俱見《霍光傳》。又女婿,《三國志》屢見。

  ◎兩姨兄弟姊妹

  《開元禮》云:“緦麻三月,為從母兄弟姊妹?!弊⒃啤敖裰^兩姨兄弟姊妹?!?br/>
  ◎曾孫

  鄭曉《古言》曰:“自孫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稱曾孫。曾者,重也。”

  ◎來孫 昆孫 仍孫 云孫

  《釋名》曰:“玄孫之子曰來孫,此在無服之外,其意疏遠(yuǎn),呼之乃來也。來孫之子曰昆孫,昆,貫也,恩情轉(zhuǎn)遠(yuǎn),以禮貫連之耳。昆孫之子曰仍孫,以禮仍有之耳,恩意實遠(yuǎn)也。仍孫之子曰云孫,言去已遠(yuǎn),如浮云也。”

  ◎同父少弟

  《漢書》:“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睅煿旁唬骸把酝?,知其異母?!?br/>
  ◎皇姑

  《服問》曰:“傳曰:‘有從輕而重,公子之妻,為其皇姑?!保ㄊ又薹Q庶子所生曰皇姑。)疏云:“皇,君也。此妾既賤,若惟云姑,則有嫡女君之嫌。今加皇字,明非女君,而此婦尊之與女君同,故云皇姑也。”

  ◎妾祖姑

  《雜記》曰:“妾于妾祖姑?!薄秵史∮洝吠?br/>
  ◎同胞 弟兄

  東方朔《答客難》曰:“同胞之徒,無所容居?!碧K林曰:“胞音胞胎之胞也。言親兄弟?!薄栋谆⑼ā吩唬骸爸^之兄弟者何?兄者,況也,況父法也。弟者,悌也,心順行篤也?!薄豆騻鳌吩唬骸澳傅芊Q弟,母兄稱兄。”何休曰:“母兄,同母兄?!?br/>
  ◎荒

  劉熙《釋名》曰:“兄,荒也?;?,大也。故青、徐人謂兄為荒也。”

  ◎次兄

  《世說新書》注:《續(xù)晉陽秋》曰:“謝朗,字長度,安次兄,據(jù)之長子?!?br/>
  ◎先女君 攝女君

  《雜記》曰:“女君死,則妾為女君之黨服。攝女君,則不為先女君之黨服。”(妾不敢為夫人,故稱攝女君)陳注:“妾攝女君,則不服,以攝位稍尊也?!?br/>
  ◎君舅君姑

  《爾雅·釋親》曰:“姑舅在,則曰君舅、君姑。沒,則曰先舅、先姑?!弊ⅲ骸啊秶Z》曰:‘吾聞之先姑。’”

  ◎威姑

  《說文》引《漢律》曰:“婦告威姑。”家君曰:“威姑,猶君姑也。古威、君同音?!?br/>
  ◎少姑 兄公 女公 女妹

  《爾雅·釋親》曰:“婦謂夫之庶母為少姑,夫之兄為兄公。”注:“今俗呼兄鐘,語之轉(zhuǎn)耳?!惫?,《釋文》作公,云:“音鐘,今本作公?!庇衷唬骸胺蛑転槭?,夫之姊為女公,夫之女弟為女妹。”

  ◎兄伯

  婦人呼夫之兄為伯,于書無所載。予頃使金國時,辟景孫弟轉(zhuǎn)行。弟婦在家許齋醮。及還,賽愿。予為作青詞云:“頃因兄伯出使,夫婿從行?!彪m借《陳平傳》兄伯之語,而自不以為然。偶憶《爾雅·釋親篇》曰:“婦稱夫之兄為兄公?!庇谑歉男植疄樾止ㄓ篮唷端巡僧惵勪洝罚?。

  ◎舅姑

  《白虎通》曰:“稱夫之父母謂之舅姑何?尊如父而非父者,舅也。親如母而非母者,姑也。故稱夫之父母為舅姑也。”

  ◎兄子 兄女

  《世說新書》:“謝太傅(安)。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峙唬骸慈袅跻蝻L(fēng)起。’”

  ◎舅父 君母昆弟 象母

  《史記索隱》曰:漢《表》,鄔侯駟鈞。鄔,太原齊縣。齊哀王舅父。侯。舅父即舅,猶姨曰姨母然也。《喪服·緦麻章》曰:“君母之昆弟?!卑?,君母昆弟即舅也。《緦麻章》有舅,又有君母昆弟。嫡子稱舅。庶子賤,稱君母昆弟。劉孝標(biāo)《世說新書》注:“《魏書》:明帝于園為象母起觀,名其里曰謂陽。象母,即帝之舅母?!?br/>
  ◎髯舅

  東坡《送王元直之詩》:“空使犀顱玉頰(注:先生之子),長懷髯舅凄然?!?br/>
  ◎婚姻 異姓 兄弟 連

  《爾雅·婚姻》曰:“婿之父為姻,婦之父為婚。婦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謂為婚姻。婦之黨為婚兄弟,婿之黨為姻兄弟?!弊⒃疲骸肮耪呓灾^婚姻為兄弟?!薄栋谆⑼ā吩唬骸盎橐稣吆沃^也?昏時行禮,故謂之昏也。婦人因夫而成,故曰姻?!对姟吩疲骸晃┡f因?!^夫也。又曰:‘燕爾新婚?!^婦也?!薄都艺Z·弟子行》曰:“獨居思仁,公言言義,其于《詩》也,則一日三復(fù)‘白圭之玷’,是南宮韜之行也??鬃有牌淠苋剩詾楫愂??!蓖趺C曰:“《大戴》引之曰:以為異姓婚姻也,以兄之女妻之者也。”《國語》云:“先王聘后于異姓?!薄吨芏Y·司儀職》:“時揖異姓?!薄豆蛸叶迥辍罚骸八问幉砟鎷D?!薄秱鳌吩疲骸捌溲詠砟鎷D何?兄弟辭也?!焙涡菰唬骸八巍Ⅳ斨g名結(jié)婚姻為兄弟。”《宣十年谷梁傳》:“齊人歸濟(jì)西田,公娶齊,齊繇以為兄弟,友之。”疏引《爾雅》?!稘h書音義》曰:“連親,姻也?!?br/>
  ◎本生父

  《儀禮·喪服,齊衰不杖章》曰:“為人后者,為其父母報?!彼涡⒆?,宗人稱之子也,高宗封為秀王,稱曰“太子本生父?!北旧刚撸q曰視其父云耳。

  ◎從祖姑 族祖姑 從祖姑姊妹

  《爾雅·釋親》曰:“父之從父姊妹為從祖姑,父之從祖姊妹為族祖姑。”《喪服·緦麻章》曰:“從祖姑姊妹適人者報?!瘪R融曰:“從祖姑姊妹,于己再從,在室,皆小功。適人,降一等,故緦?!?br/>
  ◎王姑

  《爾雅·釋親》曰:“王父之姊妹曰王姑?!薄秵史ぞ屄檎隆罚骸案钢谩!弊⒃疲骸皻w孫,謂祖父之姊妹?!?br/>
  ◎先人

  《詩·小宛》云:“念昔先人。”《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杞梁妻曰:‘猶有先人之敝廬在。’(謂殖之先)《世說新書》:“桓常侍(彝)。聞人道深公者,輒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達(dá)知稱,又與先人至交,不宜說之?!?br/>
  ◎離孫 歸孫 彌甥

  《爾雅·釋親》曰:“男子謂姊妹之子為出,女子謂昆弟之子為侄。謂出之子為離孫,謂侄之子為歸孫?!彪x孫,今謂之彌甥。《左傳·哀二十三年》:“宋景曹卒,季康子使冉有吊,曰:‘以肥之得備彌甥也?!倍抛ⅲ骸皬?,遠(yuǎn)也??底痈钢耸?,故稱彌甥?!庇址Q從孫甥,見《左傳》(哀二十五年)。

  ◎從侄

  《唐寧遠(yuǎn)將軍李宗卿墓志銘》稱“從侄鄉(xiāng)貢進(jìn)士藝通撰”。

  ◎從祖昆弟之子

  《喪服·緦麻章》曰:“從祖昆弟之子。”注云:“族父母為之服。再從兄弟之子?!?br/>
  ◎弟子

  《世說新書》:“鄧攸始避難于道中,棄己子,全弟子?!?br/>
  ◎外生

  《世說新書》:“郗公鑒值永嘉喪亂,在鄉(xiāng)里,甚窮餒,常攜兄子邁及外生周翼二小兒往食。”

  ◎內(nèi)大父

  《漁洋集》稱妻之祖為內(nèi)大父,未知所出。《顏魯公家廟碑》以妻弟為內(nèi)弟,見前(妻弟可稱內(nèi)弟,則妻之祖可稱內(nèi)大父矣)。

  ◎婦兄 婦弟

  《王莽傳》:“王宇婦兄呂寬?!保ㄓ睿ё樱D弟,出《北史》,見上。

  ◎外祖 外祖母

  何休《公羊》注曰:“禮,外孫初冠,有朝外祖之道?!薄短茣罚骸笆Y外祖吳兢,幼從外家學(xué)得其書?!保ā段鼾S集》引)《世說新書》:“魏明帝為外祖母筑館于甄氏,謂左右曰:‘館當(dāng)何以為名?’侍中繆襲曰:‘宜以“謂陽”為名?!?br/>
  ◎外孫

  郭解,溫善相人許負(fù)外孫也。《喪服·緦麻章》曰:“外孫?!弊⒃疲骸芭幼又?。”

  ◎外家牽連之親

  楊子云《答劉歆書》曰:“臨邛林閭翁孺與雄外家牽連之親。”

  ◎瓜葛

  《續(xù)漢書·禮儀志》注:“《謝承書》曰:‘明帝嗣位,帥公卿百寮就園陵而朝焉。茍先帝有瓜葛之親,男女畢會?!薄妒勒f·排調(diào)篇》云:“王長豫幼便和令,丞相愛恣甚篤。每共圍棋,丞相欲舉行,長豫案指不聽。丞相笑曰:‘詎得爾?相與似有瓜葛?!弊ⅲ骸安嚏咴唬骸细?,疏親也?!保ú嚏摺丢殧唷罚?br/>
  ◎苗裔 皇

  《離騷經(jīng)》曰:“帝高陽之苗裔?!蓖跻葑⒃唬骸懊?,胤也。裔,末也?!庇衷唬骸盎视[揆余于初度兮?!弊⒃疲骸盎?,皇考也?!?br/>
  ◎皇考

  《離騷經(jīng)》:“朕皇考曰伯庸。”王逸注云:“皇,美也。父死稱考?!对姟吩唬骸扔伊铱??!?br/>
  ◎高祖王父王母 曾祖王父王母 王父 王母

  《爾雅·釋親》曰:“父之考曰王父,父之妣曰王母”云云。《哀二年公羊傳》曰:“不以父命辭王父命。”

  ◎血脈

  何休《公羊》注(莊元年)云:“同姓有血脈之屬。”

  ◎從孫

  《周語》曰:“共之從孫,四岳佐之?!表f昭注:“共,共工也。從孫,昆弟之孫也。”

  ◎君公

  《綠水亭雜識》:“宋有嫁子者云云,其子竊而藏之。君公知其盜也,逐而去之。君公,其舅之稱,故婦人謂夫之兄曰兄公?!?br/>
  ◎結(jié)發(fā)

  蘇武詩:“結(jié)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庇忠姟秶显急贰?br/>
  ◎女姑女叔

  《昏義》曰:“婦順者,順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當(dāng)于夫?!弊⒃疲骸笆胰耍^女姑、女叔、諸婦也?!笔柙疲骸笆胰耸窃谑抑耍悄凶右?。女姑,謂婿之姊也。女叔,謂婿之妹。諸婦,謂娣姒之屬。”何休《公羊》注曰:“禮,婦人見舅姑,以棗栗為贄;見女姑,以段為贄?!?br/>
  ◎繼姑

  漢《李翊夫人碑》曰:“繼姑入室,勤養(yǎng)纟券纟券。”

  ◎從舅

  《爾雅·釋親》:“母之昆弟為舅,母之從父昆弟為從舅?!?br/>
  ◎君 男君

  《喪服·斬衰章》曰:“妾為君?!眰髟唬骸熬?,至尊也。”鄭注云:“妾謂夫為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笔柙疲骸笆垦誀幱眩瑒t屬隸不得為臣,則士身不合名君。至于妾之尊夫,與臣無異,是以雖士妾得稱夫為君也。”《釋名》曰:“妾謂夫之嫡妻曰女君。夫為男君。故名其妻曰女君也?!?br/>
  ◎婿

  《公羊傳》曰:“君若贅旒然?!焙涡菰唬骸办?,旗旒。贅,系屬之辭。若今俗名就婿為贅婿矣?!笔柙疲骸耙嗍瞧匏株?,故名之云爾?!毙鞆V《史記》注曰:“男無聘財,以身自質(zhì)于妻曰贅?!薄端麟[》曰:“婿如人身之尤贅,是余剩之物。”

  ◎友婿

  《釋名》曰:“兩婿相謂曰友婿,言相親友也。”《漢書·嚴(yán)助傳》:“助對曰:家貧,為友婿富人所辱?!睅煿旁唬河研觯T之婿。”(即今妻姊妹之夫)

  ◎子侄

  《世說新書》:“謝公曰:‘賢圣去人,其間未遠(yuǎn)?!又段粗S?!?br/>
  ◎表生女

  《杜樊川集·尚書吏部侍郎沈公郊行狀》曰:“我烈祖司徒岐公與公先少保友善,一見公喜曰:‘沈氏有子,吾無恨矣?!蛞择T氏表生女妻之?!?br/>
  ◎外甥

  《唐故潁川郡陳府君(名直)墓志銘》:“外甥隴西李藝集?!?br/>
  ◎親家

  魚豢《魏略》曰:“趙熹,字伯陽,為平原太守。百官大會,光武問:‘熹在郡何如?’咸稱熹政有跡。時親家諸夫人皆會,會罷,諸夫人言:‘熹篤義多恩,從長安還,護(hù)妾等衣食生活,使得蒙今日之富貴。非獨能臨人也?!保ā队[》四百七十六)。

  ◎二門公

  《世說新書》:“謝景重女適王孝伯兒,二門公甚相愛美?!倍T公,猶俗言兩親家也。

  ◎陳氏沈 卞同

  杜東原(瓊)《書禮札后》云:“右禮書一通,乃先姑夫陳孟彬之母遺吾先祖母者,世所謂道日書也。其詞翰為鄉(xiāng)先生卞孟符所作。藏之篋笥已六十余年。昨者撿出,因志其自婦人書疏,史不詳載。惟楊太尉夫人通書曹操夫人,稱‘彪袁氏頓首?!跻萆僮謳熜l(wèi)夫人,乃李太守之妻,其妻亦稱‘李氏衛(wèi)再拜?!M皆以《禮經(jīng)》婦諱不出門、《左氏傳》中婦人以夫姓為姓、而以己姓為名之例也歟?今書中稱陳氏沈者,蓋援是例也。事不師古,即為杜撰。先生讀書博學(xué),豈肯為杜撰者哉?如世俗稱‘歸某郡某氏’、‘某奉書,’則無出矣。先生諱同,孟符,字也。別號萍軒。仕至都昌令、河南郡守、周府左長史,以疾終于官。平生畏慎有守,世稱德人,觀其言辭之典贍,心畫之端莊,可以驗其為人矣。”

  ◎姑姊 姑妹

  《左氏襄十二年傳》:“姑姊妹?!薄墩x》曰:“《釋親》曰:‘父之姊妹曰姑?!庠唬骸洞呵飩鳌吩乒面⒚?,然則古人謂姑為姑姊妹,若父之姊為姑姊,父之妹為姑妹。《列女傳》梁有節(jié)姑妹,入火而救兄子(救,宋本作取其)。是謂父妹為姑妹也。后人從省,故單稱為姑也。古人稱祖父,近世單稱祖,亦此類也?!?br/>
  ◎內(nèi)叔

  《漁洋集》有《石龜行為內(nèi)叔長白山人賦》。內(nèi)叔,謂妻之從父也。

  ◎叔翁 叔婆

  昌黎《祭李氏二十九娘子文》云:“惟年月日,十八叔翁及十八叔婆盧氏遣昶以庶羞之奠,祭于李氏二十九娘子之靈”云云(注云:公之侄孫女,李于妻)。

  ◎叔郎

  任《奏彈劉整》云:“故西陽內(nèi)史劉寅妻范詣臺訴列,稱出適劉氏二十許年,劉氏喪亡,撫養(yǎng)孤弱,叔郎整常欲傷害侵奪?!?br/>
  ◎侄孫

  唐徐氏《山口碣石題刻》稱:“侄孫檢校。”

  ◎孝子 孝孫 哀子 哀孫 謝孝

  《雜記》曰:“祭稱孝子孝孫(吉祭),喪稱哀子哀孫。”(兇祭)《世說新書》:“謝鎮(zhèn)西(鎮(zhèn)西,陸本作車騎)。玄在安西艱中(安西,謝奕也),林道人往就語,將夕乃退。有人道上見者,問云:‘公何處來?’答云:‘今日與謝孝劇談一出來?!?br/>
  ◎高祖

  《書疑》:《禮》稱曾祖之父為高祖。《左傳·昭十七年》:郯子曰:“我高祖少摯?!眲t以始祖為高祖?!墩咽迥辍罚壕巴踔^籍談曰:“昔而高祖孫伯?!眲t謂九世祖為高祖。

  ◎世父 仲父 叔父 季父

  《釋名》曰:“父之兄曰世父,言為嫡統(tǒng)繼世也?!庇衷唬骸安?,伯,把也,把持家政也。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仲父之弟曰叔父,叔,少也。叔父之弟曰季父,季,癸也,甲乙之次第癸最在下,季亦然也。”《漢書·楚元王傳》:“我起先取季父矣?!?br/>
  ◎賢家君 老父

  《世說新書》:“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邱,遠(yuǎn)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邱,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br/>
  ◎家嫂

  《世說新書》:“謝公語同坐曰:‘家嫂解情慷慨,致可傳述?!卑泊涡謸?jù)取太康王韜女,名綏。

  ◎猶子 子侄 侄男 父子 從子 族子 子姓

  《儀禮·喪服》傳曰:“兄弟之子猶子也?!薄稌x書·王湛傳》云:“濟(jì)才氣抗邁,于湛略無子侄之敬?!鳖佋獙O《干祿字書》,顏真卿書序,稱“第十三侄男真卿書。”柳宗元《祭六伯母文》亦自稱“侄男”。顧炎武案:“《顏氏家訓(xùn)》曰:‘兄弟之子,北土多呼為侄?!福骸稜栄拧史?jīng)》、《左傳》侄名雖通男女,并是對姑之稱。晉世以來,始呼叔侄。書侄而又加男,此唐人之俗稱也。”又云:“古者兄弟之子皆日子,《漢書》:疏廣與其兄子受,父子并為師傅?!逗鬂h書》:蔡邕與其叔父質(zhì)得罪,上書自陳,亦曰:‘言事欲陷臣父子?!稌x書·謝安傳》:‘安與兄子玄,父子皆著大勛?!妒勒f》:‘江左殷太常父子?!嘀^殷融與其兄子誥。今人謂兄弟之丈夫子亦曰侄,非也?!薄吨熳诱Z類》:“侄字本非兄弟之子所當(dāng)稱,當(dāng)稱從子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稱從子,高祖四世而上稱族子?!薄妒酚洝の浒埠顐鳌罚骸巴鶃硎叹?,魏其跪起如子侄?!鳖櫻孜湓唬骸爱?dāng)時未有稱侄者,《漢書》作子姓?!抖Y記·喪大記》注:‘子姓,謂眾子孫也。’《列子》:‘秦穆公謂伯樂曰: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史記·外戚世家》:‘既歡合矣,或不能成子姓?!?br/>
  ◎宗兄 宗弟 宗子

  宗兄、宗弟,雁行也。宗子,尊卑通稱也。見《曾子問》(皆同宗之稱)。昌黎《考功員外郎盧君墓銘》云:“愈之宗兄,故起居舍人。君以道德文學(xué)服一世?!弊ⅲ骸白谛郑^韓會,《摭言》以為韓衢。”

  ◎七族

  《漢書》注張晏云:“七族,上至曾祖,下至玄孫?!薄妒酚浰麟[》:“七族、一說父之族一也,姑之子二也,姊妹之子三也,女子之子四也,母之族五也,從子六也,及妻父母,凡七。”

  ◎父友

  《喪大記》:“既葬,若大夫父之友,食之則食之矣,不辟粱肉。若有酒醴,則辭?!标愖ⅲ骸案赣眩竿菊?。”

  ◎朋友世親 世講 世契

  《潛夫論》曰:“語曰:‘人惟舊,器惟新;昆弟世疏,朋友世親。’此交際之理,人之情也?!薄秴问贤捎?xùn)》曰:“同僚之契,交承之分,有兄弟之義。至其子孫,亦世講之。前輩專以此為務(wù),今人知之者蓋少矣?!保ń怀?,新舊官交代也)《唐詩紀(jì)事》:“杜甫與嚴(yán)武世契也,嘗醉登武床,呼斥其父名,而武不忤?!?br/>
  ◎大父行

  《史記·鄭當(dāng)時傳》:“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br/>
  ◎內(nèi)賓

  《特牲饋食記》有“內(nèi)賓”。

  ◎北堂

  《有司》曰:“主婦北堂。”注:“北堂,中房以北?!?br/>
  ◎通好 通家

  《世說新書》:孔文舉對李元禮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保ā逗鬂h書》作通家)《續(xù)漢書》載融語曰:“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也。”

  ◎外交吉兇相告

  《周語》曰:“東門氏來告亂,子家奔齊?!表f昭曰:“來告,告周大夫也。諸侯大夫以君命使出,出必有禮贄私覿之事,以通情結(jié)好,吉兇相告。子家嘗使于周,故以亂告也?!?br/>
  ◎觚不觚錄一則

  《觚不觚錄》載:“兄弟之子、從兄弟之子、五服以內(nèi)兄弟之子、妻之親從子與姊妹之子曰甥、次知己義兄弟之子、次五服以外兄弟之子、中表兄弟之子、同年之子、寮采會友之子,行必隨行,坐必侍坐,有宴會不并席也。子之同年與遠(yuǎn)戚兄弟之子,雖同年之子,而年位高者,行不必隨,坐不必侍,不據(jù)上席可也,有宴會下席可也?!?br/>
  ◎同歲(同年生附)

  《后漢書·李燮傳》:“燮遷河南尹。先是,潁川甄邵諂附梁冀為鄴令。有同歲生得罪于冀,亡奔邵,邵偽納而陰以告冀,冀即捕殺之。邵當(dāng)遷為郡守,會母亡,邵且埋尸于馬屋,先受封,然后發(fā)喪。邵還至洛陽,燮行途遇之,使卒投車于溝中,笞捶亂下,大署帛于其背曰:‘諂貴賣友,貪官埋母?!帧抖總鳌纷ⅲ骸巴跻刈治亩迹钡啬嚓柸?,鎮(zhèn)北將軍。見《同歲名》。”《三輔決錄》曰:“游殷為胡軫所害,同郡吉伯房、郭公休與殷同歲相善,為緦麻三月?!保ā队[四百九》)《風(fēng)俗通》曰:“南陽太守五世公與東萊太守蔡伯起同歲,欲舉其子。伯起自乞子瓚尚弱,而弟琰幸已成人。是歲舉琰,明年復(fù)舉瓚。瓚十四,未可見眾,常稱病,遣諸生交到。十八乃始出,治劇平春長。上書:“臣尚弱冠,未任宰御,乞留宿衛(wèi)。”尚書劾奏增年受選,減年避劇,請免瓚官。詔書左遷武當(dāng)左尉。會車騎將軍馮緄南征武陵蠻夷,緄與伯起同時,公府辟瓚為軍曲侯。瓚歸臥家,軍功除新陽長,官至下邳相?!保ā队[》)《敦煌長史武斑碑》云:“于是金鄉(xiāng)長河間高陽史恢等,追維昔日同歲郎署?!敝^光祿同舉三署郎也。

  顧炎武《日知錄》:“今人以同舉為同年。唐憲宗問李絳曰:‘人于同年固有情乎?’對曰:‘同年,乃九州四海之人,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后相識,情于何有?然穆宗欲誅皇甫,而宰相令狐楚、蕭亻免以同年進(jìn)士保護(hù)之矣。’案,漢人已有之,《后漢書·李固傳》云:‘有同歲生得罪于冀?!讹L(fēng)俗通》云:‘南陽五世公為廣漢太守,與司徒長史段遼叔同歲。’又云:‘與東萊太守蔡伯起同歲。’又云:‘蕭令吳斌與司徒韓演同歲。’《三國志·魏武帝紀(jì)》云:‘公與韓遂父同歲孝廉?!ā段何涔适隆份d公令曰:“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保稘h敦煌長史》云云?!缎⒘舯吩疲骸h長同歲犍為屬國趙臺公?!稌x書·陶侃傳》:‘侃與陳敏同郡,又同歲舉吏?!湓仆瑲q,即今之同年也(惟《吳志·周瑜傳》言堅子策與瑜同年?!恫津s傳》言與廣陵衛(wèi)旌同年。此當(dāng)是年齒之年。棟案:同舉為同歲,同物為同年,古法也。古年齒皆稱年,今人稱歲,而以同舉為同年,殊失古義)。

  ◎座主當(dāng)門生拜禮

  李涪《刊誤》曰:“春官氏每歲選升進(jìn)士三十人,以備將相之任。是日,自狀元已下同詣座主之宅,座主立于庭,一一而進(jìn),曰某外氏某家,或曰甥,或曰弟,又曰某大外氏某家,又曰外大外氏某家,或曰重表弟,或曰表甥孫。又有同宗座主,宜為侄而反為叔。言敘既畢,拜禮得申。予輒議曰:春官氏選士得其人,止供職業(yè)耳。而俊造之士,以經(jīng)術(shù)待聘,獲采拔于有司,則朝廷與春官氏皆何恩于舉子?今使謝之,則與選士之旨豈不異乎?有東海之予(當(dāng)作子),嶺海之人,皆與華族敘中表,從使拜首而已,論諸事體,又何有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