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漢書志第一 律歷上

後漢書 李賢注 作者:(南朝宋)範燁 編繏,(唐)李賢 等注


  律準 候氣

  古之人論數(shù)也,曰「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shù)」。然則天地初形,人物既著,則筭數(shù)之事生矣。記稱大橈作甲子〔一〕,隸首作數(shù)?!捕扯呒攘ⅲ员热毡?,〔三〕以管萬事。夫一、十、百、千、萬,所同用也;律、度、量、衡、曆,其別用也。故體有長短,檢以度;〔四〕物有多少,受以量;〔五〕量有輕重,平以權(quán)衡;〔六〕聲有清濁,協(xié)以律呂;三光運行,紀以曆數(shù):然後幽隱之情,精微之變,可得而綜也?!财摺?br />
  〔一〕 呂氏春秋曰:「黃帝師大橈?!共┪镉浽唬骸溉莩墒显鞎?,黃帝臣也。」月令章句:「大橈探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丑以名(日)〔月〕,謂之枝,枝幹相配,以成六旬?!?br />
  〔二〕 博物記曰:「隸首,黃帝之臣?!挂徽f,隸首,善筭者也。

  〔三〕 表即晷景。

  〔四〕 說苑曰:「以粟生之,(十)〔一〕粟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十尺為一丈。」

  〔五〕 說苑曰:「千二百粟為一籥,十籥為一合,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斛?!?br />
  〔六〕 說苑曰:「十粟重一圭,十圭重一銖,二十四銖重一兩,十六兩重一斤,三十斤重一鈞,四鈞重一石。」

  〔七〕 前志曰:「夫推曆生律,制器規(guī)圓矩方,權(quán)重衡平,準繩嘉量,探賾索隱,鉤深致遠,莫不用焉。度長短者不失毫釐,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權(quán)輕重者不失黍累。紀於一,協(xié)於十,長於百,大於千,廣於萬?!?/em>

  漢興,北平侯張蒼首治律曆。孝武正樂,置協(xié)律之官。至元始中,博徵通知鍾律者,考其意義,羲和劉歆典領(lǐng)條奏,前史班固取以為志。而元帝時,郎中京房(房字君明)知五聲之音,六律之數(shù)。上使太子太傅(韋)玄成、(字少翁)諫議大夫章,雜試問房於樂府。房對:「受學故小黃令焦延壽。六十律相生之法: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陽下生陰,陰上生陽,終於中呂,而十二律畢矣。中呂上生執(zhí)始,執(zhí)始下生去滅,上下相生,終於南事,六十律畢矣。夫十二律之變至於六十,猶八卦之變至於六十四也。宓羲作易,紀陽氣之初,以為律法。建日冬至之聲,以黃鍾為宮,太蔟為商,姑洗為角,林鍾為徵,南呂為羽,應鍾為變宮,蕤賓為變徵?!惨弧炒寺暁庵?,五音之正也。故各(終)〔統(tǒng)〕一日。其餘以次運行,當日者各自為宮,而商徵以類從焉。〔二〕禮運篇曰『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此之謂也?!踩骋粤煞制谥?,黃鍾自冬至始,及冬至而復,陰陽寒燠風雨之占生焉。於以檢攝群音,考其高下,茍非(草)〔革〕木之聲,則無不有所合。虞書曰『律和聲』,此之謂也?!狗坑衷唬骸钢衤暡豢梢远日{(diào),故作準以定數(shù)。準之狀如瑟,長丈而十三弦,隱閒九尺,以應黃鍾之律九寸;中央一弦,下有畫分寸,以為六十律清濁之節(jié)?!狗垦月稍旍鹅?,其術(shù)施行於史官,候部用之。文多不悉載。故總其本要,以續(xù)前志。

  〔一〕 月令章句曰:「以姑洗為角,南呂為羽,則微濁也。」

  〔二〕 月令章句曰:「律,率也,聲之管也。上古聖人本陰陽,別風聲,審清濁,而不可以文載口傳也。於是始鑄金作鍾,以主十二月之聲,然後以效升降之氣。鍾難分別,乃截竹為管,謂之律。律者,清濁之率法也。聲之清濁,以(制)〔律〕長短為制?!?br />
  〔三〕 鄭玄曰:「宮數(shù)八十一,黃鍾長九寸,九九八十一也。三分宮去一生徵,徵數(shù)五十四,林鍾長六寸,六九五十四也。三分徵益一生商,商數(shù)七十二,太蔟長八寸,八九七十二也。三分商去一生羽,羽數(shù)四十八,南呂長五寸三分寸之一,五九四十五又三分寸之一,為四十八也。三分羽益一生角,角數(shù)六十四,姑洗長七寸九分寸之一,七九六十三又九分寸之一,為六十四也。三分角去一生變宮,三分變宮益一生變徵。自此已後,則隨月而變,所謂『還相為宮?!弧?/em>

  律術(shù)曰:陽以圓為形,其性動。陰以方為節(jié),其性靜。動者數(shù)三,靜者數(shù)二。以陽生陰,倍之;以陰生陽,四之:皆三而一。陽生陰曰下生,陰生陽曰上生。上生不得過黃鍾之(清)濁,下生不得及黃鍾之(數(shù)實)〔清〕。皆參天兩地,圓蓋方覆,六耦承奇之道也。黃鍾,律呂之首,而生十一律者也?!惨弧称湎嗌?,皆三分而損益之。是故十二律之,得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是為黃鍾之實?!捕秤忠远硕s之,是為下生林鍾之實。又以四乘而三約之,是為上生太蔟之實。推此上下,以定六十律之實。以九三之,(數(shù))〔得〕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法?!察丁陈蔀榇?,於準為尺。不盈者十之,所得為分。又不盈十之,所得為小分。以其餘正其強弱。

  〔一〕 前書曰:「黃帝使伶?zhèn)?,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陰,取竹之嶰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jié)閒而吹之,以為黃鍾之管。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比黃鍾之音,而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之風氣正,十二律乃定?!?br />
  〔二〕 前書曰:「太極元氣,含三為一。極,中也。元,始也。行於十二辰,始動於子。參之於丑,得三。又參之於寅,得九。又參之於卯,得二十七。又參之於辰,得八十一。又參之於巳,得二百四十三。又參之於午,得七百二十九。又參之於未,得二千一百八十七。又參之於申,得六千五百六十一。又參之於酉,得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又參之於戌,得五萬九千四十九。又參之於亥,得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陰陽合德,氣鍾於子,化生萬物者也。故滋萌於子,紐牙於丑,引達於寅,冒茆於卯,振羨於辰,巳盛於巳,咢布於午,昧曖於未,申堅於申,留孰於酉,畢入於戌,該閡於亥,出甲於甲,奮軋於乙,明炳於丙,大成於丁,豐茂於戊,理紀於己,斂更於庚,悉新於辛,懷任於壬,陳揆於癸。故陰陽之施化,萬物之終始,既類旅於律呂,又經(jīng)歷於日辰,而變化之情則可見矣?!?/em>

  黃鍾,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律宙R?!↑S鍾為宮,太蔟商,林鍾徵?!∫蝗铡!÷?,九寸?!剩懦?。色育,十七萬六千七百七十六?!∠律t待?!∩秊閷m,未知商,謙待徵?!×铡!÷?,八寸九分小分八微強?!剩顺呔糯缛f五千九百七十三。執(zhí)始,十七萬四千七百六十二?!∠律??!?zhí)始為宮,時息商,去滅徵?!×??!÷?,八寸八分小分七大強?!剩顺甙舜缛f五千五百一十六。丙盛,十七萬二千四百一十?!∠律捕?。 丙盛為宮,屈齊商,安度徵?!×?。 律,八寸七分小分六微弱?!剩顺咂叽缛f一千六百七十九。分動,十七萬八十九?!∠律鷼w嘉。 分動為宮,隨期商,歸嘉徵?!×?。 律,八寸六分小分四強?!剩顺吡绨饲б话傥迨?。質(zhì)末,十六萬七千八百。 下生否與。 質(zhì)末為宮,形晉商,否與徵?!×??!÷?,八寸五分小分二〔半〕強。 準,八尺五寸四千九百四十五。大呂,十六萬五千八百八十八?!∠律膭t?!〈髤螢閷m,夾鍾商,夷則徵?!“巳??!÷?,八寸四分小分三弱?!?,八尺四寸五千五百八。分否,十六萬三千六百五十四?!∠律庑??!》址駷閷m,開時商,解形徵?!“巳??!÷?,八寸三分小分一強?!?,八尺三寸二千八百五十一。凌陰,十六萬一千四百五十二?!∠律ツ稀!×桕帪閷m,族嘉商,去南徵?!“巳??!÷?,八寸二分小分一弱?!?,八尺二寸五百一十四。少出,十五萬九千二百八十?!∠律址e?!∩俪鰹閷m,爭南商,分積徵?!×铡!÷桑舜缧》志艔姟!?,八尺萬八千一百六十。太蔟,十五萬七千四百六十四?!∠律蠀?。 太蔟為宮,姑洗商,南呂徵?!∫蝗铡!÷?,八寸?!剩顺?。未知,十五萬七千一百三十四?!∠律讌巍!∥粗獮閷m,南授商,白呂徵。 六日?!÷桑叽缇欧中》职藦??!剩叱呔糯缛f六千三百八十三。時息,十五萬五千三百四十四?!∠律Y(jié)躬?!r息為宮,變虞商,結(jié)躬徵?!×??!÷桑叽绨朔中》志派購?。 準,七尺八寸萬八千一百六十六。屈齊,十五萬三千二百五十三。 下生歸期?!∏R為宮,路時商,歸期徵?!×??!÷?,七寸七分小分九弱?!剩叱咂叽缛f六千九百三十九。隨期,十五萬一千一百九十?!∠律疵??!‰S期為宮,形始商,未卯徵。 六日?!÷?,七寸六分小分八強。 準,七尺六寸萬五千九百九十二。形晉,十四萬九千一百五十(五)〔六〕。 下生夷汗。 形晉為宮,依行商,夷汗徵?!×铡!÷?,七寸五分小分八弱?!剩叱呶宕缛f五千三百(二)〔三〕十五。夾鍾,十四萬七千四百五十六?!∠律鸁o射。 夾鍾為宮,中呂商,無射徵。 六日。 律,七寸四分小分九強?!?,七尺四寸萬八千一十八。開時,十四萬五千四百七十?!∠律]掩?!¢_時為宮,南中商,閉掩徵?!“巳??!÷?,七寸三分小分九微(弱)〔強〕?!?,七尺三寸萬七千八百四十一。族嘉,十四萬三千五百一十三?!∠律忼R?!∽寮螢閷m,內(nèi)負商,鄰齊徵?!“巳??!÷桑叽缍中》志盼?。 準,七尺二寸萬七千九百五十四。爭南,十四萬一千五百八十二。 下生期保。 爭南為宮,物應商,期保徵。 八日。 律,七寸一分小分九強?!剩∑叱咭淮缛f八千三百二十七。姑洗,十三萬九千九百六十八?!∠律鷳R?!」孟礊閷m,蕤賓商,應鍾徵?!∫蝗??!÷?,七寸一分小分一微強?!?,七尺一寸二千一百八十七。南授,十三萬九千六百七十〔四〕?!∠律譃??!∧鲜跒閷m,南事商,分烏徵?!×??!÷桑叽缧》志糯髲?。 準,七尺萬八千九百三十。變虞,十三萬八千八十四?!∠律t內(nèi)?!∽冇轂閷m,盛變商,遲內(nèi)徵?!×??!÷桑叽缧》忠话霃??!?,七尺三千三十。路時,十三萬六千二百二十五?!∠律从?。 路時為宮,離宮商,未育徵?!×铡!÷桑缇欧中》侄??!?,六尺九寸四千一百二十三。形始,十三萬四千三百九十二?!∠律t時。 形始為宮,制時商,遲時徵?!∥迦??!÷?,六寸八分小分三弱?!?,六尺八寸五千四百七十六。依行,十三萬二千五百八十二?!∩仙?。 依行為宮,謙待商,色育徵?!∑呷??!÷?,六寸七分小分三(大)〔半〕強?!?,六尺七寸七千五十九。中呂,十三萬一千七十二。 上生執(zhí)始。 中呂為宮,去滅商,執(zhí)始徵?!“巳铡!÷桑缌中》至??!剩吡缛f一千六百四十二。南中,十二萬九千三百八?!∩仙??!∧现袨閷m,安度商,丙盛徵。 七日。 律,六寸五分小分七微弱?!?,六尺五寸萬三千六百八十五。內(nèi)負,十二萬七千五百六十七?!∩仙謩?。 內(nèi)負為宮,歸嘉商,分動徵?!“巳??!÷?,六寸四分小分八〔微〕強?!?,六尺四寸萬五千九百五十八。物應,十二萬五千八百五十?!∩仙|(zhì)末?!∥飸獮閷m,否與商,質(zhì)末徵?!∑呷铡!÷?,六寸三分小分九強?!剩呷缛f八千四百七十一。蕤賓,十二萬四千四百一十六?!∩仙髤巍!∞ㄙe為宮,夷則商,大呂徵?!∫蝗??!÷?,六寸三分小分二微強?!剩呷缢那б话偃?。南事,十二萬四千一百五十四?!。ㄏ拢膊弧成??!∧鲜赂F,無商、徵,不為宮?!∑呷?。 律,六寸三分小分一弱。 準,六尺三寸一千五百(三)〔一〕十一。盛變,十二萬二千七百四十一?!∩仙址瘛!∈⒆?yōu)閷m,解形商,分否徵?!∑呷??!÷?,六寸二分小分三(大)〔半〕強。 準,六尺二寸七千六十四。離宮,十二萬一千八(百一)十九。 上生凌陰。 離宮為宮,去南商,凌陰徵?!∑呷??!÷?,六寸一分小分五微強。 準,六尺一寸萬二百二十七。制時,十一萬九千四百六十?!∩仙俪??!≈茣r為宮,分積商,少出徵?!“巳??!÷?,六寸小分七弱?!?,六尺萬三千六百二十。林鍾,十一萬八千九十八。 上生太蔟?!×宙R為宮,南呂商,太蔟徵?!∫蝗??!÷桑??!?,六尺。謙待,十一萬七千八百五十一?!∩仙粗??!≈t待為宮,白呂商,未知徵?!∥迦铡!÷桑宕缇欧中》志湃??!剩宄呔糯缛f七千二百一十三。去滅,十一萬六千五百八。 上生時息。 去滅為宮,結(jié)躬商,時息徵?!∑呷铡!÷桑宕缇欧中》侄??!?,五尺九寸三千七百八十三。安度,十一萬四千九百四十。 上生屈齊?!“捕葹閷m,歸期商,屈齊徵?!×铡!÷桑宕绨朔中》炙摹参ⅰ橙??!?,五尺八寸七千七百八十六。歸嘉,十一萬三千三百九十三。 上生隨期。 歸嘉為宮,未卯商,隨期徵?!×?。 律,五寸七分小分六微強?!?,五尺七寸萬一千九百九十九。否與,十一萬一千八百六十七。 上生形晉?!》衽c為宮,夷汗商,形晉徵?!∥迦铡!÷?,五寸六分小分八強。 準,五尺六寸萬六千四百二十二。夷則,十一萬五百九十二。 上生夾鍾?!∫膭t為宮,無射商,夾鍾徵?!“巳铡!÷桑宕缌中》侄?。 準,五尺六寸三千六百七十二。解形,十(一)萬九千一百三。 上生開時?!〗庑螢閷m,閉掩商,開時徵?!“巳铡!÷?,五寸五分小分四強?!?,五尺五寸八千四百六十五。去南,十萬七千六百三十五。 上生族嘉?!∪ツ蠟閷m,鄰齊商,族嘉徵?!“巳?。 律,五寸四分小分六大強?!剩宄咚拇缛f三千四百六十八。分積,十萬六千一百八十(八)〔七〕?!∩仙鸂幠?。 分積為宮,期保商,爭南徵?!∑呷?。 律,五寸三分小分九半強?!剩宄呷缛f八千六百(八)〔七〕十一。南呂,十萬四千九百七十六?!∩仙孟础!∧蠀螢閷m,應鍾商,姑洗徵。 一日?!÷?,五寸三分小分三強?!?,五尺三寸六千五百六十一。白呂,十萬四千七百五十六。 上生南授?!“讌螢閷m,分烏商,南授徵。 五日。 律,五寸三分小分二強?!剩宄呷缢那伲ㄆ撸擦呈?。結(jié)躬,十萬三千五百六十三?!∩仙冇??!〗Y(jié)躬為宮,遲內(nèi)商,變虞徵?!×?。 律,五寸二分小分六(少)強?!?,五尺二寸萬二千一百一十四。歸期,十萬二千一百六十九?!∩仙窌r。 歸期為宮,未育商,路時徵?!×??!÷桑宕缫环中》志盼?。 準,五尺一寸萬七千八百五十七。未卯,十萬七百九十四。 上生形始?!∥疵疄閷m,遲時商,形始徵?!×??!÷?,五寸一分小分二微強?!?,五尺一寸四千(八十)〔一百〕七。夷汗,九萬九千四百三十七?!∩仙佬小!∫暮篂閷m,色育商,依行徵?!∑呷??!÷?,五寸小分五強?!?,五尺萬二百二十。無射,九萬八千三百四?!∩仙袇?。 無射為宮,執(zhí)始商,中呂徵?!“巳??!÷?,四寸九分小分九強?!剩某呔糯缛f八千五百七十三。閉掩,九萬六千九百八十?!∩仙现小!¢]掩為宮,丙盛商,南中徵?!“巳??!÷桑拇缇欧中》秩?。 準,四尺九寸五千三百三十三。鄰齊,九萬五千六百七十五?!∩仙鷥?nèi)負?!∴忼R為宮,分動商,內(nèi)負徵?!∑呷??!÷桑拇绨朔中》至??!剩某甙舜缛f一千九百六十六。期保,九萬四千三百八十八?!∩仙飸!∑诒閷m,質(zhì)末商,物應徵。 八日?!÷?,四寸七分小分九(微)〔半〕強。 準,四尺七寸萬八千七百七十九。應鍾,九萬三千三百一十二?!∩仙ㄙe。 應鍾為宮,大呂商,蕤賓徵。 一日?!÷桑拇缙叻中》炙奈?。 準,四尺七寸八千十九。分烏,九萬三千一百一十(七)〔六〕。 上生南事?!》譃醺F次,無徵,不為宮?!∑呷铡!÷桑拇缙叻中》秩??!?,四尺七寸六千五十九。遲內(nèi),九萬二千五十六?!∩仙⒆??!∵t內(nèi)為宮,分否商,盛變徵?!“巳??!÷桑拇缌中》职巳?。 準,四尺六寸萬五千一百四十二。未育,九萬八百一十七?!∩仙x宮?!∥从秊閷m,凌陰商,離宮徵?!“巳??!÷?,四寸六分小分一少強?!?,四尺六寸二千七百五十二。遲時,八萬九千五百九十五。 上生制時。 遲時為宮,少出商,制時徵?!×铡!÷桑拇缥宸中》治鍙??!?,四尺五寸萬二百一十五。

  截管為律,吹以考聲,列以物氣,道之本也。〔一〕術(shù)家以其聲微而體難知,其分數(shù)不明,故作準以代之。準之聲,明暢易達,分寸又粗。然弦以緩急清濁,非管無以正也。均其中弦,令與黃鍾相得,案畫以求諸律,無不如數(shù)而應者矣。

  〔一〕 前書注曰:「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於泠道縣舜祠下得白玉琯。古以玉為琯?!?/em>

  音聲精微,綜之者解。元和元年,待詔候鍾律殷肜上言:「官無曉六十律以準調(diào)音者。故待詔嚴崇具以準法教子男宣,宣通習。願召宣補學官,主調(diào)樂器。」詔曰:「崇子學審曉律,別其族,協(xié)其聲者,審試。不得依託父學,以聾為聰。聲微妙,獨非莫知,獨是莫曉。以律錯吹,能知命十二律不失一,方為能傳崇學耳?!固坟┖朐囀?,其二中,其四不中,其六不知何律,宣遂罷。自此律家莫能為準施弦,候部莫知復見。〔一〕熹平六年,東觀召典律者太子舍人張光等問準意。光等不知,歸閱舊藏,乃得其器,形制如房書,猶不能定其弦緩急,音不可書以(時)〔曉〕人,知之者欲教而無從,心達者體知而無師,故史官能辨清濁者遂絕。其可以相傳者,唯大搉常數(shù)及候氣而已。

  〔一〕 薛瑩書曰,上以太常樂丞鮑鄴等上樂事,下車騎將軍馬防。防奏言:「建初二年七月,鄴上言:『王者飲食,必道須四時五味,故有食舉之樂,所以順天地,養(yǎng)神明,求福應也。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樂者天地之和,不可久廢。今官樂但有太蔟,皆不應(日)〔月〕律??勺魇戮鲬湓職?,乃能順天地,和氣宜應。明帝始令靈臺六律候,而未設(shè)其門。樂經(jīng)曰十二月行之,所以宣氣豐物也。月開斗建之門,而奏歌其律。誠宜施行。願與待詔嚴崇及能作樂器者共作治,考工給所當?!辉t下太常。太常上言:『作樂器直錢百四十六萬,請?zhí)珒W作成上?!蛔鄬?。今明詔下臣防,臣輒問鄴及待詔知音律者,皆言聖人作樂,所以宣氣致和,順陰陽也。臣愚以為可順上天之明(待)〔時〕,因歲首令正,發(fā)太蔟之律,奏雅頌之音,以立太平,以迎和氣。其條貫甚備?!乖t書以防言下三公。

  夫五音生於陰陽,分為十二律,轉(zhuǎn)生六十,皆所以紀斗氣,效物類也。天效以景,地效以響,即律也。陰陽和則景至,律氣應則灰除。是故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鍾律,權(quán)土(灰)〔炭〕,(放)〔效〕陰陽。冬至陽氣應,則樂均清,景長極,黃鍾通,土(灰)〔炭〕輕而衡仰。夏至陰氣應,則樂均濁,景短極,蕤賓通,土(灰)〔炭〕重而衡低。〔一〕進退於先後五日之中,八能各以候狀聞,太史封上。效則和,否則占?!捕澈驓庵?,為室三重,戶閉,塗釁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nèi)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內(nèi)端,〔三〕案曆而候之。氣至者灰(去)〔動〕。其為氣所動者其灰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靈臺,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曆?!菜摹?br />
  〔一〕 淮南子曰:「水勝故夏至濕,火勝故冬至燥。燥故(灰)〔炭〕輕,濕故(灰)〔炭〕重?!?br />
  〔二〕 易緯曰:「冬至人主不出宮,寢兵,從樂五日,擊黃鍾之磬。公卿大夫列士之意得,則陰陽之晷如度數(shù)。夏至之日,如冬至之禮。冬至之日,樹八尺之表,日中視其晷。晷如度者其歲美,人民和順。晷不如度者則歲惡,人民多訛言,政令為之不平。晷進則水,晷退則旱。進一尺則日食,退一尺則月食。月食則正臣下之行,日食則正人主之道?!?br />
  〔三〕 葭莩出河內(nèi)。

  〔四〕 月令章句曰:「古之為鍾律者,以耳齊其聲。後不能,則假數(shù)以正其度,度數(shù)正則音亦正矣。鍾以斤兩尺寸中所容受升斗之數(shù)為法,律亦以寸分長短為度。故曰黃鍾之管長九寸,〔孔〕徑三分,圍九分,其餘皆(補)〔漸〕短,(雖)〔惟〕大小圍數(shù)無增減。以度量者可以文載口傳,與眾共知,然不如耳決之明也?!?br />
  ??庇?br />
  二九九九頁一0行 作子丑以名(日)〔月〕 集解引盧文弨說,謂「日」當為「月」。案子丑等亦謂十二辰,則當繫於月明矣。後人因下有枝幹相配,以成六旬,遂改為「日」,泥甚。今據(jù)改。

  二九九九頁一三行 以粟生之(十)〔一〕粟為一分 集解引盧文弨說,謂「以粟」說苑作「以黍」,無「十粟」二字。按:校補謂「十」當作「一」,粟猶黍也。雖說苑亦無「一黍」二字,然不別出數(shù),即是就一黍言。前書律曆志云「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鍾之長。一為一分」。夫黃鍾長九寸,一黍之廣當之長九十分之一,亦即是一黍為一分,故知此一粟為一分矣。今據(jù)校補說改。

  三000頁 二行 十粟重一圭十圭重一銖 按:集解引盧文弨說,謂說苑「十粟」作「十六黍」,「十圭」作「六圭」。

  三000頁 四行 廣於萬 按:集解引盧文弨說,謂前志「廣」作「衍」。

  三000頁 六行 郎中京房(房字君明)知五聲之音六律之數(shù) 「房字君明」四字據(jù)集解引盧文弨說刪,盧說見下。又集解引盧文弨說,謂「五聲之音,六律之數(shù)」通典作「五音六十律之數(shù)」。王先謙謂晉、宋志並作「五音六十律」,此文訛也。今按:「六律」一詞於此泛用作律呂解亦可通,今不改。

  三000頁 七行 上使太子太傅(韋)玄成(字少翁) 按:集解引盧文弨說,謂甄鸞五經(jīng)算術(shù)無「韋」字,與下王章亦不書姓合。下「字少翁」三字亦無。蓋閱者偶作旁記,而誤寫入正文,與上「房字君明」並當刪去,不可以史記有「解揚字子虎」相比例。今據(jù)刪。

  三000頁一二行 故各(終)〔統(tǒng)〕一日 按:集解引惠棟說,謂「終」禮記正義引作「統(tǒng)」,北史牛宏傳同。又引盧文弨說,謂算術(shù)亦作「統(tǒng)」。今據(jù)改。

  三000頁一五行 茍非(草)〔革〕木之聲 集解引盧文弨說,謂「草」當依算術(shù)作「革」。今據(jù)改。按:王先謙謂晉志作「草」。

  三00一頁 六行 以(制)〔律〕長短為制 據(jù)汲本改。

  三00一頁一四行 上生不得過黃鍾之(清)濁下生不得及黃鍾之(數(shù)實)〔清〕 集解引盧文弨說,謂「清」字衍?!钢當?shù)實」當作「之清」,依算術(shù)改正。今據(jù)改。盧又謂「及」上脫「不」字。今按:上生不得過黃鍾之濁者,意即所生之音不得低於黃鍾本律,下生不得及黃鍾之清者,意即所生之音不得高於或等於黃鍾半律,「過」與「及」字異而義同,非有脫字也。今不改。

  三00一頁一六行 而生十一律者也 「十一」汲本、殿本作「十二」。集解引盧文弨說,謂通鑑注引「十二」作「十一」。今按:作「十二」者訛,參閱下條校記自明。

  三00一頁一六行 是故十二律之得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 按:「十二律之」語意不明,疑有脫訛。依文當作「十一三之」,蓋以三自乘十一次,所得之數(shù)為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也。

  三00二頁 二行 (數(shù))〔得〕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法 據(jù)集解引盧文弨說改。

  三00二頁 二行 〔於〕律為寸 集解引盧文弨說,謂「律」上脫「於」字,算術(shù)有。今據(jù)補。

  三00二頁 四行 以為黃鍾之管 按:集解引盧文弨說,謂前志「管」作「宮」。

  三00二頁 五行 比黃鍾之音 按:集解引盧文弨說,謂前志「音」作「宮」。

  三00二頁一一行 故滋萌於子 按:王先謙謂前志「滋」作「孳」。

  三00二頁一一行 振羨於辰 前志「羨」作「美」。按:王念孫謂「美」當為「羨」,字之訛也。

  三00二頁一一行 昧曖於未 按:王先謙謂前志「曖」作「薆」。

  三00二頁一二行 大成於丁 按:集解引盧文弨說,謂前志「成」作「盛」。

  三00二頁一二行 豐茂於戊 按:王先謙謂前志「茂」作「楙」。

  三00二頁一三行 而變化之情則可見矣 按:王先謙謂前志無「則」字。

  三00三頁 一行 色育 集解引盧文弨說,謂「色」隋志及律呂新書俱作「包」,當是也。算術(shù)、禮記正義並作「色」。

  三00三頁 二行 下生謙待 按:隋志「謙待」作「謙侍」。下同。

  三00三頁 六行 律八寸八分小分七大強 集解引惠棟說,謂「七大強」一作「八弱」。今按:禮記正義作「小分八弱」。又按:集解引盧文弨說,謂「大」當作「太」。

  三00三頁一0行 分動 集解引惠棟說,謂「動」一作「勳」。今按:隋志作「動」。下同。

  三00三頁一三行 質(zhì)末 集解引盧文弨說,謂隋志、禮運正義「末」作「未」。按:殿本作「未」。下同。

  三00三頁一四行 形晉 按:隋志「形」作「刑」。下同。

  三00三頁一五行 小分二〔半〕強 集解引盧文弨說,謂算術(shù)「強」上有「半」字,是。今據(jù)補。

  三00四頁 五行 下生解形 按:隋志「解形」作「解刑」。下同。

  三00四頁 七行 凌陰 按:集解引盧文弨說,謂隋志、正義「凌」俱作「陵」。

  三00四頁 八行 族嘉 按:隋志作「佚喜」。下同。

  三00五頁一一行 下生未卯 按:隋志「未卯」作「未卬」。

  三00五頁一三行 十四萬九千一百五十(五)〔六〕 集解引盧文弨說,謂「五十五」算術(shù)作「五十六」,是。今據(jù)改。

  三00五頁一四行 下生夷汗 按:隋志「夷汗」作「夷汙」。下同。又按:「夷」原訛「無」,逕改正。

  三00五頁一五行 七尺五寸萬五千三百(二)〔三〕十五 按:各本並作「二十五」,今據(jù)算理改。

  三00六頁 五行 下生閉掩 按:隋志「閉掩」作「閉奄」。下同。

  三00六頁 六行 小分九微(弱)〔強〕 按:集解引盧文弨說,謂算術(shù)作「微強」,是。今據(jù)改。

  三00六頁 八行 內(nèi)負 按:隋志「負」作「貞」。下同。

  三00七頁 一行 十三萬九千六百七十〔四〕 集解引錢大昕說,謂當作「七十四」,脫「四」字。又引盧文弨說,謂算術(shù)有「四」字。今據(jù)補。

  三00七頁 二行 下生分烏 按:隋志「分烏」作「分焉」。下同。

  三00七頁一0行 形始 按:隋志「形」作「刑」。

  三00七頁一五行 小分三(大)〔半〕強 集解引盧文弨說,謂算術(shù)作「半強」,是。今據(jù)改。

  三00八頁 九行 小分八〔微〕強 集解引盧文弨說,謂算術(shù)作「微強」,是。今據(jù)補。

  三00九頁 二行?。ㄏ拢膊弧成〖庖X大昕說,謂十二律之變窮於南事,安得云下生乎?疑「下」為「不」字之訛。又引盧文弨說,謂「下生」當作「不生」。今據(jù)改。

  三00九頁 三行 六尺三寸一千五百(三)〔一〕十一 按:各本作「三十一」,今據(jù)算理改。

  三00九頁 六行 小分三(大)〔半〕強 集解引盧文弨說,謂算術(shù)作「半強」,是。今據(jù)改。

  三00九頁 七行 十二萬一千八(百一)十九 集解引錢大昕說,謂當云「一千八十九」。又引盧文弨說,謂「百一」二字誤衍,算術(shù)無。今據(jù)刪。

  三0一0頁 九行 小分四〔微〕弱 集解引盧文弨說,謂算術(shù)作「微弱」,是。今據(jù)補。

  三0一一頁 四行 十(一)萬九千一百三 集解引錢大昕說,謂當云「十萬」。又引盧文弨說,謂「十」下「一」字衍,算術(shù)無。今據(jù)刪。

  三0一一頁一0行 十萬六千一百八十(八)〔七〕 集解引錢大昕說,謂當云「八十七」。又引盧文弨說,謂「八」訛,算術(shù)「七」。今據(jù)改。

  三0一一頁一二行 小分九半強 集解引盧文弨說,謂算術(shù)無「半」字,當作「少強」。今按:依算理當作「半弱」。

  三0一一頁一二行 五尺三寸萬八千六百(八)〔七〕十一 按:各本作「八十一」,今據(jù)算理改。

  三0一二頁 三行 五尺三寸四千三百(七)〔六〕十一 按:各本作「七十一」,今據(jù)算理改。

  三0一二頁 六行 小分六(少)強 集解引盧文弨說,謂算術(shù)作「微強」,案止當作「強」。今據(jù)刪。

  三0一二頁一二行 五尺一寸四千(八十)〔一百〕七 按:各本作「四千八十七」,今據(jù)算理改。

  三0一三頁一二行 小分九(微)〔半〕強 集解引盧文弨說,謂算術(shù)作「半強」,是。今據(jù)改。

  三0一四頁 一行 九萬三千一百一十(七)〔六〕 集解引錢大昕說,謂當作「一十六」。又引盧文弨說,謂算術(shù)作「六」。今據(jù)改。

  三0一四頁一三行 列以物氣 集解引惠棟說,謂晉志「物」作「效」。今按:作「效」似合。

  三0一四頁一四行 然弦以緩急清濁 集解引張文虎說,謂「弦以」之「以」疑當作「之」,或「緩怎」下脫「為」字。

  三0一五頁 一行 泠道縣 按:「泠」原訛「冷」,逕改正。

  三0一五頁 三行 故待詔嚴崇 按:晉、宋志「崇」並作「嵩」,魏志亦作「嵩」。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古文崇嵩通,漢武帝改嵩高山為「崇高」。

  三0一五頁 五行 方為能傳崇學耳 「方」原訛「力」,逕改正。按:晉、宋志並作「乃」。

  三0一五頁 八行 音不可書以(時)〔曉〕人 王先謙謂晉志作「音不可書以曉」,宋志作「音不可以書曉」,蓋「書以」誤倒,明「時」字誤。按:王氏以「曉」字為句,「人」字連下讀。今依晉志改「時」為「曉」,而以「人」字屬上讀。

  三0一五頁一二行 皆不應(日)〔月〕律 據(jù)汲本、殿本改。

  三0一五頁一二行 乃能順天地 按:汲本、殿本「順」作「感」。

  三0一五頁一五行 可順上天之明(待)〔時〕 隋書音樂志下引「待」作「時」。今據(jù)改。

  三0一六頁 二行 皆所以紀斗氣 按:「斗」字疑有誤,或當作「卦」。

  三0一六頁 四行 權(quán)土(灰)〔炭〕 集解引惠棟說,謂晉灼引蔡邕律曆記作「土炭」,漢書律曆志亦云「懸土炭」。今據(jù)改,下同。

  三0一六頁 四行?。ǚ牛残А酬庩枴〖庖輻澱f,謂「放」一作「效」,晉志作「效」。今據(jù)改。

  三0一六頁 八行 氣至者灰(去)〔動〕 集解引錢大昭說,謂閩本作「動」。王先謙謂殿本作「動」,晉志作「去」。今按:下云「其為氣所動者其灰散」,則作「去」者非,今據(jù)改。

  三0一七頁 一行 〔孔〕徑三分 據(jù)御覽十六補。

  三0一七頁 一行 其餘皆(補)〔漸〕短 集解引惠棟說,謂李氏本「補」作「漸」。今據(jù)改。按:御覽十六「補」作「稍」。

  三0一七頁 一行?。m)〔惟〕大小圍數(shù)無增減 集解引惠棟說,謂李氏本「雖」作「惟」。今據(jù)改。按:御覽十六作「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