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列傳第六十二

新元史 作者:清·柯劭忞


張興祖寧玉張榮實玉呂德朱國寶吳佑安民梁禎張?zhí)┖嗬^祖珍王守信皇毅靳忠蔡珍韓進劉用世世恩世英蘇津王均季庭璋

張興祖,中山無極人。父林為史天澤部將,以功授金符千戶。林請老,興祖襲父職。從察罕伐宋,能以少擊眾,敗宋人于虎頭關。察罕壯之,奏其功,賜鞍馬、甲胄。后從史權戍鄧州。宋人鈔輜重于新野之西港,權使興祖將步騎數百人追之,及于栲栳潭。興祖令騎負一步,將近敵,推步下,騎列陣以俟,分為左右翼,夾擊之,宋從錯愕不知所應,盡殲之。興祖馬距橫尸而踣,左股折,與歸,賜金幣為醫(yī)藥費。宋人攻新野,又敗之于白河口。

中統(tǒng)元年,從史樞援東川,假總管,戍東安虎嘯城。軍還,又戍光化州,禽宋將唐都統(tǒng)。大軍圍襄陽,以興祖戍萬山,敗宋援將張順。從攻樊城,興祖督造云梯,又燒宋人戰(zhàn)艦,斷其襄樊之援。襄陽下,以功擢總管,再擢懷遠大將軍、副萬戶。

至元十一年,從伯顏代宋,攻郢州黃灣堡,先登,矢貫左股,伯顏親為敷藥。從拔沙洋、新城,矢中額者三,換虎符。從攻陽邏堡,禽宋將鄭信,矢貫左臂。鄂、漢平,以阿里海涯鎮(zhèn)之,使興祖將十六翼兵戍漢陽。興祖曰:“吾戰(zhàn)是求,乃留吾戍此何耶?”阿里海涯曰:“鄂、漢、乘與所至,沖地也,非公不能守之?!迸d祖始受事。宋安撫高世杰規(guī)襲鄂州,從阿里海涯敗之于荊江口,世杰降。又從攻沙市,先登,戰(zhàn)于城上,又巷戰(zhàn),蹀血濡趺,斬馘無算,宋將高達以江陵降。阿里海涯稱軍攻潭州,留興祖于鄂。已而計事至潭,使光祖督攻城西北,三月不下,或議燒其柵,興祖曰:“火易沃滅,不如炮攻,使敵不能隊立,吾肉膊而登,可以得志?!卑⒗锖Q膹闹?,城遂拔。進興祖安遠大將軍。又從阿里海涯攻靖江,屠之。宋益、衛(wèi)二王立于海上,湖南群盜蜂起相應,阿里海涯使興祖討之,斬賊首二千九百余人,安輯降眾二萬三千九百家,常德路總管謀以城叛,事覺,興祖誅之。進昭勇大將軍、招討使、歸州路達魯花赤,位總管上。旋移常德路達魯花赤,仍招討使,位總管上。

十七年,詔興祖征羅氏鬼國,會其酋納款,未至而還。復使討亦奚不薛,降之,偕其酋入覲,賜衣服、弓矢、鞍勒。興祖平生殺虎數十,一日遇虎,一發(fā)而踣,語左右曰:“生虎髭剔齒,可以已風拔之?!被⑴?,爪其靴裂,興祖立殺之。人遂名興祖為殺虎張。至是,以國語賜號拔都。尋罷招討使,以萬戶將真定新軍戍衡州、茶陵、耒陽、常寧。元貞元年卒,年七十五。

興祖負氣,重然諾,不可屈以威武。阿里海涯大會諸將,興祖腰刀行灑,阿里海涯避入后閣,曰:“張公醉矣?!比肿笥疑品龀?,諸將皆憚之,無敢坐其上者。

子鑄,管軍總把,從興祖戰(zhàn)于通城,陣歿;史閭,懷遠大將軍,戍瑞州等處萬戶;鵬翼,僉嶺北湖南提刑按察司事;塔剌齊,襲懷遠大將軍、真定新軍萬戶。

寧玉,孟州河陽人。貌魁梧,膂力絕人。年十七為棹卒,署孟津渡長。眾世祖渡江,以功授百戶。世祖即位,召玉充河道官,疏浚玉泉河。

至元三年,大軍攻襄樊,檄玉導鄧命州七里河由新野而南,以通糧運。襄陽圍合,以玉攝萬戶府事,兼管浮梁津渡,教習水軍。

十一年,伯顏渡江,玉以千人導前,至白河為浮橋濟師遂拔少陽。與宋從戰(zhàn)于江中,玉以輕舸五十艘徑奪南崖,指撝戰(zhàn)艦分渡諸軍,凡三晝夜始華。至彭蠡湖口,風濤洶涌,浮梁數壞,玉躬督士卒,植巨木為碇。伯顏立馬俟之,師畢濟。進及丁家洲,與宋將夏貴等相持,南軍舢艫蔽江,伯顏使玉發(fā)四炮,擊其中堅,舟多覆,遂大敗之。拜管軍千戶,佩金符。伯顏入建康,使玉督造戰(zhàn)艦,分玉三十艘守龍灣口。宋將姜才乘夜來攻,玉潛以巨艦出其后,夾擊之,斬獲殆盡。人拔平江,平江之南曰太湖,有長橋為南北要沖,伯顏使玉守之。

時江南甫下,江海多盜賊,玉密斷諸港,設置輕舸巡邏,以備非常。賊聞風解散,招集流民四萬余家,境內帖然。遷管軍總管,擢浙西道吳江長橋都元帥,兼沿海上萬戶,佩金虎符。

二十三年,以病乞歸。未幾,起玉從鎮(zhèn)南王討交趾。師至安南,疾其,王憫之,使玉歸,以子居仁襲職。大德六年卒,年六十七。

居仁襲沿海上萬戶,佩金虎符。從討爪哇,擢昭勇大將軍、佩三珠虎符、左軍上萬戶。累擢鎮(zhèn)國上將軍、廣東道宣慰都元帥。弟居正,眾討交趾,以功擢杭州路領海船千戶,累遷僉行樞密院事。

張榮實,霸州保定人。父進,金封北平公,太宗四年率所部來降,太宗命為征行萬戶。六年,與金將國用安戰(zhàn)于余州,死之。

榮實,始以質子入宿衛(wèi),授金符,充征行水軍千戶。九年,改雄州,保定新城長官。后統(tǒng)水軍,從大將察罕伐宋,至淮上,遇宋將呂文德,敗之,俘五十余人,賞銀碗、戰(zhàn)馬。又從攻江陵,略襄陽,宋以舟師橫截漢水,榮實力戰(zhàn)卻之,獲戰(zhàn)船數十般。察罕以聞,易錦袍及銀十五斤。又破宋軍于太湖,賜銀百兩。

憲宗九年,從世祖伐宋,駐陽羅渡,宋兵十萬,舟二千橫截江中以御我?guī)煟垡詷s實習水戰(zhàn),命為前鋒。榮實率麾下鏖戰(zhàn)北岸,獲宋大船二十,俘二百人,斬其將呂文信。

中統(tǒng)元年,錄前勞,授金虎符、水軍萬戶,仍以其子顏代為霸州七處管民萬戶。三年,李璮叛,榮實從史天澤討平之,賜金碗及銀二百五十兩、馬一匹,命鎮(zhèn)膠西。

至元九年,從丞相阿術攻襄陽,敗夏貴,又攻樊城,俘其二將,賜弓矢、鞍勒。十一年,增領新軍,從丞相伯顏渡江。榮實以所部先進,鄂、漢降,論功授昭毅大將軍。與萬戶宋都臺等取江西,又從阿里海牙攻岳州,宋將高世杰降,以功加昭武大將軍。偕元帥宋都臺圍隆興,守將劉槃降。又與呂師夔進逼撫州,宋將密佑逆戰(zhàn)于進賢平,敗之,生獲佑,撫州降。

十三年,授同知江西道宣慰使,俄進鎮(zhèn)國上將軍、福建道宣慰使。十四年,改江東道宣慰使、行省參知政事。命與右丞塔出安輯廣東。十五年,入覲,帝賜酒慰功,授湖北道宣慰使、諸路水軍萬戶。是年卒,年六十一。三子顏、玉、圭。

玉,襲父職為懷遠大將軍、諸路水軍萬戶。至遠十六年,討吉安叛賊,有功。入朝,賜金織紋衣、弓矢、佩刀,加輔國上將軍、都元帥,并水軍萬戶,鎮(zhèn)黃州。又與元帥唐古特改立蘄、黃等路都元帥府,仍管本道鎮(zhèn)守軍馬。二十一年,廣東盜起,遏絕占城糧運,玉討平之。入朝,賜金織紋衣、鞍勒、弓刀。會元帥府罷,命玉充保定水軍萬戶。二十二年,以鄱陽湖多盜,詔徙水軍萬戶府于南康。

明年,從鎮(zhèn)南王脫歡征交趾。二十四年,王至思明州,玉與湖廣行省參政樊楫亦引兵至萬劫江,累戰(zhàn)有功。二十五年,將士以疾疫不能進,引還,且戰(zhàn)且行,終日數十合。賊據險,發(fā)毒矢,將士死傷過半。為賊邀遮于白藤江,潮退,舟膠,玉力戰(zhàn),身被數創(chuàng),投水中,賊鉤致玉殺之。

呂德,字伯亨,東平汶上人。少孤貧。常負其勇,偽為商賈,入宋邊境掠生口。宋邊將懸賞購之,莫能獲。至元初,闊闊帶等伐宋,募壯士偵淮南虛實,德應募,率八十四人襲破宋泗州安河口柵,獲裨將三人,事聞,賜衣一襲。后從大將烏馬爾至京師,獻策招集河南達爾罕軍,以備征調。從之。以烏馬爾為統(tǒng)軍萬戶,德為千戶副之,招來降人七百余戶。行樞密院以德充壽州等處招討司鎮(zhèn)撫,引兵渡淮,抵六安野人原,招降宋將,轉攻安慶,進泊丁家洲。宋人阻江自守,德?lián)魯≈?,獲其將閻統(tǒng)制。

十二年,行省檄德充江陰、鎮(zhèn)江路軍民都鎮(zhèn)撫,積前后功,擢武略將軍,佩金符。

十四年,從宣慰使李庭屯處,婺等州。永康、浦江盜發(fā),德討捕之,獲賊首張炎、季文龍,余黨復剽龍泉,庭追賊,馬纟圭于木而踣傷股,兵遂失利。德反旗鳴鼓,賊奴役駭遁。論功,以德攝招討司事。

十五年,復從宣慰使史格討龍泉賊,擒賊首張三八等,余眾悉降。慶元賊陳吊眼聚眾叛,自稱頭陀軍,德將銳卒數百,夜掩其壘,擒之。擢武節(jié)將國、管軍上千戶。

二十年,青田吳提刑與政和賊黃華通。偽稱宋祥興五年,鑄兩浙安撫司印,勢張甚。德與趙萬戶討之,斬其將毛統(tǒng)制等,賊潰走,獲宋陳丞相偽系及賊首黃華印榜,德威名益著。

二十六年,嵊且楊震龍叛,壁龍興山,自稱國主,偽造龍鳳法物。左丞相忙兀帶調水軍萬戶虎兒哈赤討之,以德充行軍都鎮(zhèn)撫,點視諸翼兵馬。德敗賊于新昌,進至桃源。賊眾萬余人屯史家樓,甲胄精明,官軍望之失色。德笑曰:“此鋤田夫耳,何足涴吾馬足?!贝蠛粝蓐嚕\披靡,悉棄其甲胄而遁。明日再戰(zhàn),復敗之,擒其驍將張九。三月,德率所部與虎爾哈赤徑至龍興山,瞰賊巢,縱火焚之,賊拔柵走。四月,復與萬戶土哈爾會師于天臺,賊首曹榮等出降。六月,武義、永康降賊復叛,德與蔡推官輕騎出,諭以禍福,賊首相顧曰:“弁而甲者,呂將軍也!”相率拜馬首,從德入城。

德往來淅東十有三年,大小數百戰(zhàn),所至先榜招諭,降都甚眾,不聽命,然后殺之。諸將或并坐論功,德嘆曰:“取赤子頭顱易賞級。吾不忍也?!?br />
二十八年,除東平等路中千戶,德風疾作,不能拜,請以子世英自代。未幾卒,年六十四。

朱國寶,大都寶坻人。父存器,修內司使,嘗夜行,獲金一囊,坐待其主至還之。

憲宗將攻宋,募兵習水戰(zhàn),國寶以職官子從軍。世祖攻鄂州,國寶攝千戶,率卒于中流,遇宋師,凡十七呀,諸軍始濟。

中統(tǒng)二年,授千戶,佩銀符。三年,從圍李璮于濟南,佩金符。又從征襄陽,攝四翼鎮(zhèn)撫,督選戰(zhàn)艦,筑萬山堡,及拔沙洋、隳新城,皆有功。初,師次江上,國寶愿當前鋒,既而奪船二十艘以獻,伯顏壯之。宋人據上流,方舟數百。結為堡柵,伯顏指示曰:“復能奪取是乎?”國寶即應聲往,破其柵而歸。

既渡江,進兵岳州,與宋人戰(zhàn)于桃花灘,獲其將高世杰。累進宣武將軍,統(tǒng)蒙古諸軍鎮(zhèn)常德府,知安撫司事。時郡邑多堅守不下,國寶傳檄招諭,俞月悉平。惟辰、沅、清、遠未降,宋將李信,李發(fā)結武岡洞蠻分據厄塞,國寶擊敗之。其眾退保飛山之新城,思、播蠻來援,國家復敗之,擒張星、沈舉等三百余人。進攻新城,獲信發(fā)等,獻俘江陵。賜金虎符。

至元十三年,會諸道兵攻廣西靜江,拔之。授管軍萬戶,鎮(zhèn)梧州。十五年,加懷遠大將軍。劉宗純據德慶府,國寶攻之,焚其柵,遂拔德慶。南恩、新州何華、張翼等舉兵應張世杰,國寶擊殺之,降其民三萬余戶。遷海北海南道宣慰使,蜑賊連結郁林、廉州諸洞,恣行剽掠,國寶悉平之。任龍光等率所部五千戶降,移瓊州,訓兵息民,威惠大行。南寧謝有奎負固不服,國寶開示信義,有奎感悟,以其屬來歸。又招降居亥、番毫、銅鼓、博吐、桐油等十九洞。遣兵略大黎、密塘、橫山,焚其巢,生致大鐘、小鐘諸部長十有八人。加鎮(zhèn)國上將軍、海北海南宣慰使都元帥。供給占城軍餉,事集而民不擾。二十三年,遷廣南西道宣慰使。

二十四年,入覲,帝慰勞之。二十五年,進輔國上將國、都元帥、參知政事、行尚書省事。以軍事至贛州,得疾卒,年五十九。

子斌,襲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帥,加賜金虎符;赟,上副萬戶,佩金虎符,鎮(zhèn)福州。

吳祐,安豐壽春人。至元十二年,大軍次安慶,范文虎以城降,祐方以鄉(xiāng)兵保壽春,道梗不通,亦降。伯顏渡江,以祐為向導,由池口趨建康、克建平、長興二縣,據獨松關。又從大軍渡錢塘江,攻越、臺、溫三州,進克莆陰縣,以功除懷遠大將軍、招討使。至元十四年卒。子安民襲父職。

安民,字惠卿。眾其父祐于行間。大軍破獨松關,度浙江,略定溫、臺,逾嶺拔莆田,安民功最多,而以功歸其父。大帥曰:“吳祐子有功,宜別賞之。”命署千戶。祐卒,安民襲管軍總管,鎮(zhèn)揚州。大軍伐日本,安民請行,授宣武將軍、征東副萬戶。遇颶風,將士漂溺,安民附敗舟,遇高麗邏者,載與俱還。

二十年,建寧黃華叛,安民率所部討之,逾九峰嶺,直抵平溪,俘其家屬輜重,華始就擒。移鎮(zhèn)湖州。調嘉興路,又移鎮(zhèn)壽春。二十六年,從大軍討江西賊鐘朗、興國賊吳大仲,并有功。后移鎮(zhèn)和州。大德四年卒。贈騎都尉、渤海郡伯。

子繼武,襲壽春路副萬戶,晉武略將軍,轉武德將軍。至治二年,流民渡淮,白晝剽掠,繼武擒為首者斬之,境內肅然。歲饑,繼武勸富民出粟以食餓者,又請漕荊湖米贍軍,得一萬八千石,全活甚眾。至順元年卒。

梁禎,字用之,大名元城人。金末,河北盜起,禎父千聚眾自保,后率所部來降,授金吾衛(wèi)上將軍、大名兵馬都總管。寧將彭義斌渡河,群盜響應,千搜城內倡亂者誅之,余比懾伏。太宗三年,大名守將蘇棒叛,大將阿術魯怒欲屠城,千輸金制于阿術魯請命,卒獲免。千卒,長子汴襲職。會伐宋,復籍新軍,擇諸將子弟為統(tǒng)領,中書、樞密議以汴領之。禎請曰;“兵事至重,不應獨責吾兄。禎宜行效死,費敢辭?!倍畨阎?,使攝新軍千戶,鎮(zhèn)睢州。大軍伐宋,與宋將夏貴相持,禎率所部分擊,斬獲甚眾,以功授新軍千戶。中統(tǒng)三年,李璮叛,禎攝本軍元帥討之。璮善戰(zhàn),多殺將士,及璮誅,諸將議屠降眾,禎密白宗王哈必赤曰:“璮逆黨俱江淮逋寇,非土著,宜分別脅從,以安新土?!惫爻嗳恢?。至元十一年,移邳州。

十三年,從大軍攻常州,有裨將架木為橋附于堞,俄中弩死,以禎代之。禎緣附以登,城陷。論功,擢武義將軍,佩金符。江南平,改鎮(zhèn)紹興。三十年卒,年七十。子紹祖襲千戶。

張?zhí)┖啵瑬|昌堂邑人。父山,以管軍千戶為堂邑縣丞。泰亨襲千戶,從攻宋釣魚山,及圍樊城,又從征女兒阿塔,俱有功,授銀符、侍衛(wèi)軍總把。從擒李璮,賜金符,擢京東、歸德等處新軍千戶。累遷元帥府都鎮(zhèn)撫。至元十二年,進武略將軍、管軍總管。尋進明威將軍。從攻潭州,中流矢,拔矢力戰(zhàn),遂克之。十三年,賜虎符,進武德將軍。從征廣西。十四年,軍還,卒。泰亨與其父山俱有智勇,當時稱其父為拔都,稱泰鹿為堂張,以別其姓焉。子顯祖、繼祖、榮祖。

繼祖,字善卿。幼穎悟,博學強記。襲父職。后授昭信校尉,佩虎符。喜親文學士,名譽籍甚。平章阿里海涯深器之。十八年,從阿里海涯移鎮(zhèn)鄂州,舟過洞庭,風大作,繼祖恐阿里海涯舟不能達,棹輕舸疾進,溺死。

弟榮祖,管軍總把,亦同死。繼祖妻郭氏守節(jié),大德中有司奏其事,予旌表。初顯祖以目眚不能襲父職,至是繼衣子震幼,乃以顯祖代之。二十四年,從征交趾,戰(zhàn)歿。震襲職,充昭信校尉、管軍上千戶,佩金符。延祐二年,加武略將軍。累擢武節(jié)將軍、穎州副萬戶。卒。子珽襲?,E弟珍。

珍,字元諒。以蔭授武略將軍、穎州翼萬戶。鎮(zhèn)杭州。至正十二年,賊陷常州,珍引兵伏橫林,邀敗之,遂復常州。十三年,江陰賊起,太尉納麟檄珍討之,斬獲甚眾。八月,浙東元帥野先與珍合屯胡村,野先敗死,珍冒圍以入,馬蹶,拔所佩刀自刎死。時江浙參政買住丁按兵不救,故珍等及于難。

王守信,霸州大城人。父英,水軍千戶,賜銀符,從討李璮,戰(zhàn)歿。守信襲父千戶,戍膠州。從圍襄陽,戰(zhàn)有功,換金符。從攻樊城,登其外郛,又斷江中鐵縆,獲敵艦三十艘。樊城拔,擒宋將徐麟。前后累賞銀鈔。從伯顏渡江,敗宋師于柳林,擢都鎮(zhèn)撫。從攻新城、沙洋,拒夏貴于陽邏,俱有功。又從都元帥府定江西,授宣武將軍、管軍總管。轉戰(zhàn)廣東,拔韶州,敗宋將方安撫于石門,授明威將軍。從擊文天祥于興國之云坑,獲其妻子。又從敗張世杰于廣州,獲戰(zhàn)艦一百八十艘。再授明威將軍。入覲,賜虎符,還戍廣州。平葛■〈山半〉洞、崖石寨,殲李梓發(fā)于南安,別降新會賊林桂芳,清遠賊潘舍人。歐將軍僭號稱王,其黨襲廣州,守信擊走之。歐合于新會賊黎德,眾號二十萬,戰(zhàn)艦至七千艘。其別將吳林以八百艘圍馮村,守信大敗之,林溺死,生獲歐,黎與偽都督丞相二十四人,皆磔之,椎欺偽符璽。召入都,加懷遠大將軍、同知廣東宣慰司事,賜衣服、弓矢、鞍勒。行省恐守信受代去,預乞于尚書省留之,再授懷元大將軍、同知廣東宣慰司事。守信前后在廣東十八年,斬獲賊首二百七十一人,或梯崖縋谷,窮其巢穴,水戰(zhàn)則乘烏船游擊之,不盡不已,故所向有功。三十年卒,年五六十。子弼,新州同知。

皇毅,真定藁城人。父全,署千戶。毅有勇略,董文炳使云南,從行三十二人,毅其一也。世祖攻鄂州,從文炳奪宋南岸梁子湖水柵。世祖即位,北討阿里不哥,使將壯士五十人以從。文炳戍鄧州,署毅為征行千戶。從大軍敗夏貴于泓河口,以功授百戶。又從敗張世杰于焦山,奪戰(zhàn)艦二,授總把,佩銅印。文炳略定淮東,表為千戶,佩銀符。

兵還,北戍黑城,進武略將軍,佩金符。筑上都東西涼亭,有功,進武德將軍、親軍總管,例改總管為千戶,又為前衛(wèi)親軍千戶。從世祖討乃顏,敗賊于吐忽哥,又與前鋒敗賊于兀魯古河,又戰(zhàn)于末溫,戰(zhàn)于哈刺木干,又與賊將金剛奴戰(zhàn)于扎答,獲之。乃顏平,進宣武將軍、告老歸,以子度襲職。大德元年卒。

靳忠,深州靜安人。以才勇為阿術所知,拔為帳下親軍。從攻樊城,又從破沙洋、新城,攝行軍百戶。至元十二年二月,追敗宋殿帥孫虎臣,奪其乘舟,伯顏壯之。及常州破,錄前后功,真授管軍百戶。江南平,伯顏以忠賞不酬勞,命為管軍千戶,佩銀符。

從討建寧黃華,手刃賊首黃朝奉、王拔都,又獲其驍將陳統(tǒng)制。行省賚白金碗二以旌之。后以伯顏薦;除武略將軍、鄧州翼管軍下千戶。二十一年,從忙古臺入朝,賜金符,就擢中千戶。樞密院申定兵制,又改下千戶。卒。

忠禮敬賢士,恂恂有儒者風。先是,諸將討閩浙之亂,多俘良民為奴,忠令自相保任,散歸鄉(xiāng)里。其后男女相攜來謝,作齋祠以為福報焉。

蔡珍,彰德安陽人。父興,管軍百戶,告老,以珍代之。

珍素驍勇,從憲宗伐宋。從世祖征阿里不哥。又從討李璮,敗其兵于老僧口。后戍襄陽,從攻安慶、五河,復漣、海二州。授忠顯校慰、管軍總把,尋權千戶。

十四年,扈駕黑城,珍儲芻稿,營土室,諸軍賴之。累遷中衛(wèi)親軍總把,改后衛(wèi),賜銀符。白海建行營,命珍督役卒事,民不知擾,下至草木無纖介之損。帝臨幸,問其故,左右以珍軍令嚴肅對,帝嘉之。二十一年,改膠東海道都漕運萬戶府都鎮(zhèn)撫。遷后衛(wèi)親軍千戶,佩金符。至大四年,進武略將軍,卒。

先是,彰德帥麾下軍較二人,以剛直忤眾,或譖其外叛,帥遽命斬之,珍力為營救,始得篤。及珍卒,二人俱使其子服喪三年。

子恕,襲后衛(wèi)親軍千戶。

珍同縣韓進,亦以才勇顯。進以百戶,從大軍攻宋合州釣魚城,及攻鄧州、襄陽,俱有功。世祖即位,又從破李璮,賜號拔都,賞錦衣、寶鞍。至元十一年,樞府系管襄樊歸附新軍。是年九月,從征東副帥洪茶邱伐日本,擢中衛(wèi)千戶,管北京等新簽洪軍。十五年,拜忠顯校尉、管軍總把。累擢武德將軍,賜金符。復從伐日本,充行軍都鎮(zhèn)撫。大德三年,遷宣武將軍。卒。

劉用世,其先本遼東人。父福,以親王移相哥驅戶,官淄州,遂為淄州人。福卒,用世襲父職,權行軍千戶。十二月,從破武磯堡,據其木柵四重決壕水灌之,又以云梯登陴,斬獲甚眾。十一年,從敗宋舟師于丁家洲,奪其戰(zhàn)艦。以前后功,進武略將軍。十五年,從李恒入廣州,敗宋王侍郎軍于閻部口,又敗凌制置軍于海珠口。十六年,與宋兵戰(zhàn)于崖山,用世擒其副統(tǒng)制祝永昌、副將孟德凱。旋加武德將國,賜金符,移鎮(zhèn)龍興。卒。

用世二子:世恩、世英。世恩有膂力,能挽強命中。崖山之戰(zhàn),恒出奇計,作射柵,度與南船相南,選世恩等七八人射之。世恩弦不虛發(fā),自卯至午,宋軍大潰。后以疾讓職于世英。及世恩子源成立,世英慨然曰:“吾兄子已能荷戈帶甲,宜還其祿秩,吾退居田里可也,”請于朝,復以源襲千戶。時論稱之。

蘇津,滕州人。兄潤,金末起義兵。累遷懷遠大將軍,滕州太守。孛魯攻滕州,潤巡城中流矢,卒。城降。時津為杞縣丞,棄官歸。東平總管石天祿,津之鄉(xiāng)人也,招之為沛縣兵馬都總領兼分治縣令。津安輯流亡,沛人德之。遷武顯將軍,左監(jiān)軍,同知滕州。中統(tǒng)三年,李璮據濟南叛,宋人乘釁遣夏貴襲陷蘄,宿等城。當從張禧援之。所至號令嚴明,市不易肆。阿術魯上功,擢定遠大將軍,左副元帥兼睢州知州,卒于官。

王均,字潤夫,襄陽人。性倜儻不羈。張子良為歸德府總管,辟均從事。遷行省掾,以策干都元帥劉整,整奇之,奏為元帥府經歷,佩金符。襄陽下,擢襄陽總管府判官。至元十三年,詔以湖南戍兵多疾,由不習食稻,使均轉粟湖南,饋阿里海涯兵。遷奉議大夫、行省左右司員外郎,遙授慶源府知府。

十五年,擢朝列大夫、左右司郎中。是時用兵瓊、崖、儋、萬四州,均督一切,供億無缺乏。擢中議大夫、永州路總管。永州當土賊作亂后,長吏旁逮根株,以責賕賂,均繩之以法,民始安堵,父老數百人狀其治于行省。大軍征日本,賦造兵船,取材于民,而促其期,均不為威鷙,而事自辦。二十四年,遷少中大夫、靜江路總管。鎮(zhèn)南王征交趾,行省檄均至海北,督饋運,又詔料民海外,往返數四,得戶十有六萬。二十七年卒,年六十四。子天錫,酃縣尹。

季庭璋,莒州人。父智仙,千戶。

庭璋從大軍圍襄陽,敗宋援兵,授敦武校尉、右衛(wèi)親軍百戶。十三年,巡哨高郵、寶應,累有功,進忠顯校尉、侍衛(wèi)親軍總把。宋平,賜銀符,進忠翊校尉。

十五年,從大軍北征,擢漢軍都元帥府都鎮(zhèn)撫。率所部戍和林成闊闊之地,宗王伯木兒賜以牛羊。十八年,擢武略將軍、管軍千戶。二十六年,世祖親征乃顏,命左丞李庭舉精于韜略者,以庭璋應選,詔馳驛至軍中。二十七年,軍還,換金符,進武德將軍、右衛(wèi)親軍千戶。卒。子珍襲父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