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齊王劉肥聽從內史之言,依計行事,便將城陽一郡之地奉獻與魯元公主為食邑,尚恐不能博得呂后歡心,又請尊魯元公主為王太后。呂后見齊王十分討好,果然回嗔作喜,立即允準,自己親帶惠帝及魯元公主,來到齊王邸中,張樂宴飲。
惠帝因呂后欲毒齊王,心想我欲尊敬大哥,反致害他,此數(shù)日正在愁苦,要想設法保護,今見彼此和好,心中始安。是日母子兄弟痛飲極歡而散,齊王因此遂得安然回國。齊王回國數(shù)月,適值漢相國蕭何身死,齊相曹參遂被召為相國。
是年秋七月,相國蕭何病重,惠帝聞知,車駕親臨視疾,因見蕭何病已不治,便問道:“君百歲之后,何人可以代君之位?”蕭何答道:“古語有云:‘知臣莫若主’,惟陛下自行選擇?!被莸垡蛴浧鸶咦媾R終之言,又問道:“曹參何如?”
蕭何聞言,正合本意,遂頓首道:“陛下已得其人,臣死可以不恨?!被莸塾职参恳环?,然后回宮。不過數(shù)日,蕭何身死。
蕭何身為漢相十余年,所買田宅,必擇窮僻之處,居家不肯修治墻屋,人問其故,蕭何道:“后世子孫若賢,當學吾之儉,不賢亦不至為勢家所奪?!眳魏蟆⒒莸垡蚰钍捄问歉咦娴谝还Τ?,命葬于長陵之東,賜謚為文終侯,使其子襲爵為酂侯,后來蕭何子孫,每因絕嗣或犯罪,失去爵位,朝廷往往求得其后,續(xù)封酂侯,直至王莽敗時始絕,當日功臣無與為比。清人謝啟昆有詩詠蕭何道:成陽圖籍得周知,厄塞山河指掌窺。
轉漕獨肩關內任,買田能釋漢王疑。
無雙國士追亡者,第一功臣孰代之?
清凈興歌遵約束,治平允作后賢師。
蕭何既死,惠帝即遣使往召曹參。卻說曹參自從高祖六年到了齊相之任,此時天下初定,齊地廣大,王又年少,曹參乃盡召長老諸儒,問以治國之道。儒生百余人,所言人人各異,曹參心中疑惑不決。聞膠西地方,有一位蓋公,精于黃老之學,遂備下厚禮,遣人前往聘之。說起黃老之學,乃戰(zhàn)國時人士所倡,托始于黃帝、老子,即后世道家所祖。蓋公應聘到齊,曹參向之請問。蓋公遂本他所學,說了一遍,大抵是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曹參深服其言,遂自將正室讓與蓋公居住,待以師禮,一依其言,治理政務。曹參在齊九年,專務清靜,使人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于是一時翕然稱為賢相。
此次聞得蕭何死信,曹參立飭舍人趕緊收拾行裝,說是我將入京代蕭何為相國。舍人聞言,心中不信,只得遵命辦理。
數(shù)日之后,果然使者到了,曹參奉命,便將經手事件,交代后任齊相接管,并囑道:“今將齊國獄市兩處,托付與君,慎勿輕擾?!焙笕温犃?,心中生疑,因問道:“治國之道豈無更大者?”曹參答道:“非也,只因監(jiān)獄與街市兩處地方,人類不齊,善惡雜處,若要遇事窮究,必致惡人無所容身,鬧出事來,吾故以此為先務。”后任聽了,方始無言。曹參拜別齊王,隨同使者到京,入見呂后、惠帝,接了相國之印,到任視事。
曹參字敬伯,少時與蕭何同為沛縣吏,交情甚密,后二人皆從高祖,蕭何為相,曹參為將,因事生有嫌隙,彼此不睦。
如今蕭何臨死,惠帝問及曹參,蕭何卻極力贊成,曹參既代蕭何為相國,凡事一照舊章辦理,毫無變更。又選擇各地官吏口才鈍拙素性忠厚者,用為相國屬官,其有性情苛刻好名喜事之人,一律罷免。屬吏偶犯小過,曹參必為遮掩,以此府中無事。
曹參長日清閑,便在相府痛飲醇酒。
當日滿朝公卿以及屬吏賓客人等,見曹參初履相任,料想定有一番新政,誰知除卻更換幾個官吏外,并無舉動,只是終日沉醉,人人都覺詫異,遂有一班懷著意見、要想陳言獻策之人,前往相府求見。曹參也不拒絕,每值客至,便命置酒共飲,席間所談,卻無一語涉及政治,及飲到半酣,來客正欲陳述意見,曹參早已覺得,便極力勸他飲酒,偶然說出一二句,曹參只當不聞,急用別話支開,但管相對痛飲,直至其人酒醉辭去,始終開口不得,無論官吏賓客到來,曹參都用此法看待。眾人也不知他是何意思,但知道見他無益,以后也不再來,曹參反落得清靜。
曹參既不理事,專好飲酒,于是府中屬吏,也就偷閑學起樣來。原來曹參所居相府,后面有一花園,園外便是屬吏住屋,一班屬吏三五成群,聚在屋內,開懷暢飲,酒醉之后,還要高呼唱曲,聲達四鄰,日日如此。曹參身邊一個從吏,見此種舉動,真是鬧得不堪,自己無法阻止,又礙著彼此都是同事,不便出頭告發(fā)。暗想如何能使相國親自聞知,加以懲戒,方能斂跡,尋思良久,忽得一計。一日趁著曹參無事,請其往游后園,曹參欣然應允。到得園中,正待賞玩風景,忽然一陣風來,猛聽得一片喧嘩,曹參停了腳步,聽得是飲酒歡呼之聲,又知得園外周圍盡是吏舍,仔細再聽,連各屬吏語音都辨得清楚。從吏見曹參親自聞知,定然發(fā)怒。誰知曹參反聽得高興起來,吩咐左右安設坐席,取出酒肴,坐下痛飲。飲到酣醉,也就大聲歌呼,與舍吏聲音兩相應和。當日園外一班屬吏,聞得相國也在后園醉歌,知是與他湊趣,益加暢意。屬吏見此情形出乎意料之外,不覺看得呆了,心想相國也與彼等一伙胡鬧,真是無法可想,只好由他。
事為惠帝所聞。卻說惠帝自病愈之后,心灰意懶,只因呂后任意妄為,自己無法匡救,便終日在宮,與妃嬪等飲酒作樂,算是有托而逃。但表面上雖然一切不管,暗地卻也留心外事。
今見曹參一味飲酒,無所事事,心想他為相國,如何也學我樣,莫非他心中看我不起,所以不肯盡心輔助,待要問個明白,但當面又不便說出。恰好曹參長子曹窋,現(xiàn)為中大夫,日在惠帝左右,惠帝便對曹窯道:“汝歸家時,可從容向汝父如此如此探問,看他如何答話。汝便依言回報,但切莫說是我教汝?!?br />
曹窋領命。
到得休沐之日,曹窋回家,見他父親曹參,仍是飲酒,便在一旁侍立。等到無人之際,遂依著惠帝囑咐言語,近前問道:“高皇帝駕崩未久,主上年紀尚少,大人身為相國,終日飲酒,無所建白,將何以治天下?”曹參聽了大怒,不由分說,持起戒尺,將曹窋痛責二百下,責畢說道:“速即入宮侍奉主上,天下事非是汝所應言。”曹窋見父親動怒,不敢明說是惠帝教他,只得入宮,來見惠帝。惠帝問起此事,曹窋就直說了?;莸垡姴芊斠蛩茇?,心中甚是不悅。
次日早朝,惠帝一見曹參,便責備道:“汝昨日何故責打曹窋?曹窋所言,乃是我教他說?!辈軈⒙犃耍B忙免冠頓首謝罪,因說道:“陛下自量圣明英武,比高皇帝何如?”惠帝見問,惶恐道:“朕如何敢比先帝?”曹參又道:“陛下觀臣才能,比起蕭何,何人為勝?”惠帝道:“君似不及蕭何。”
曹參道:“陛下之言是也。當日高皇帝與蕭何,平定天下,法令明備,今陛下垂拱于上,臣等守職于下,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聞言,點頭稱善,從此便也由他酣醉。曹參為相,首尾三年,其時人民為之作歌道:蕭何為法,覯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凈,民以寧一。
后人因此便將蕭何、曹參并稱為漢賢相。但論起古時宰相之職,總理庶政,進退百官,事務何等繁多,責任何等重大,縱使日夜勤慎辦公,猶恐不免貽誤。偏是曹參,竟似無事可做,蓋由平日崇尚黃老之學,以為息事可以寧民。殊不知設官分職,原為教養(yǎng)萬民,增進治理,若但求安靜無事,已不能號為稱職,況加以終日飲酒,沉湎無度,尤屬非法。在當日人民知識淺薄,又兼大亂初平,各謀生計,但求官府不擾,便自歌功頌德,感戴不忘。故曹參為相,雖無政績,亦可博得稱譽。然而國事因此敗壞于無形之中,致釀出后來禍患者,已屬不免。即如其時,內有呂后,擅權專恣,肆為淫亂,曹參不能輔助惠帝,設法防止,遂致諸呂之變。外有匈奴,侵凌中國,曹參不能命將出師,威服強敵,使成永久之患,推原禍本,曹參實不能辭其咎,稱為賢相,未免有愧。欲知當日內憂外患情形,且聽下回分解。
惠帝因呂后欲毒齊王,心想我欲尊敬大哥,反致害他,此數(shù)日正在愁苦,要想設法保護,今見彼此和好,心中始安。是日母子兄弟痛飲極歡而散,齊王因此遂得安然回國。齊王回國數(shù)月,適值漢相國蕭何身死,齊相曹參遂被召為相國。
是年秋七月,相國蕭何病重,惠帝聞知,車駕親臨視疾,因見蕭何病已不治,便問道:“君百歲之后,何人可以代君之位?”蕭何答道:“古語有云:‘知臣莫若主’,惟陛下自行選擇?!被莸垡蛴浧鸶咦媾R終之言,又問道:“曹參何如?”
蕭何聞言,正合本意,遂頓首道:“陛下已得其人,臣死可以不恨?!被莸塾职参恳环?,然后回宮。不過數(shù)日,蕭何身死。
蕭何身為漢相十余年,所買田宅,必擇窮僻之處,居家不肯修治墻屋,人問其故,蕭何道:“后世子孫若賢,當學吾之儉,不賢亦不至為勢家所奪?!眳魏蟆⒒莸垡蚰钍捄问歉咦娴谝还Τ?,命葬于長陵之東,賜謚為文終侯,使其子襲爵為酂侯,后來蕭何子孫,每因絕嗣或犯罪,失去爵位,朝廷往往求得其后,續(xù)封酂侯,直至王莽敗時始絕,當日功臣無與為比。清人謝啟昆有詩詠蕭何道:成陽圖籍得周知,厄塞山河指掌窺。
轉漕獨肩關內任,買田能釋漢王疑。
無雙國士追亡者,第一功臣孰代之?
清凈興歌遵約束,治平允作后賢師。
蕭何既死,惠帝即遣使往召曹參。卻說曹參自從高祖六年到了齊相之任,此時天下初定,齊地廣大,王又年少,曹參乃盡召長老諸儒,問以治國之道。儒生百余人,所言人人各異,曹參心中疑惑不決。聞膠西地方,有一位蓋公,精于黃老之學,遂備下厚禮,遣人前往聘之。說起黃老之學,乃戰(zhàn)國時人士所倡,托始于黃帝、老子,即后世道家所祖。蓋公應聘到齊,曹參向之請問。蓋公遂本他所學,說了一遍,大抵是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曹參深服其言,遂自將正室讓與蓋公居住,待以師禮,一依其言,治理政務。曹參在齊九年,專務清靜,使人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于是一時翕然稱為賢相。
此次聞得蕭何死信,曹參立飭舍人趕緊收拾行裝,說是我將入京代蕭何為相國。舍人聞言,心中不信,只得遵命辦理。
數(shù)日之后,果然使者到了,曹參奉命,便將經手事件,交代后任齊相接管,并囑道:“今將齊國獄市兩處,托付與君,慎勿輕擾?!焙笕温犃?,心中生疑,因問道:“治國之道豈無更大者?”曹參答道:“非也,只因監(jiān)獄與街市兩處地方,人類不齊,善惡雜處,若要遇事窮究,必致惡人無所容身,鬧出事來,吾故以此為先務。”后任聽了,方始無言。曹參拜別齊王,隨同使者到京,入見呂后、惠帝,接了相國之印,到任視事。
曹參字敬伯,少時與蕭何同為沛縣吏,交情甚密,后二人皆從高祖,蕭何為相,曹參為將,因事生有嫌隙,彼此不睦。
如今蕭何臨死,惠帝問及曹參,蕭何卻極力贊成,曹參既代蕭何為相國,凡事一照舊章辦理,毫無變更。又選擇各地官吏口才鈍拙素性忠厚者,用為相國屬官,其有性情苛刻好名喜事之人,一律罷免。屬吏偶犯小過,曹參必為遮掩,以此府中無事。
曹參長日清閑,便在相府痛飲醇酒。
當日滿朝公卿以及屬吏賓客人等,見曹參初履相任,料想定有一番新政,誰知除卻更換幾個官吏外,并無舉動,只是終日沉醉,人人都覺詫異,遂有一班懷著意見、要想陳言獻策之人,前往相府求見。曹參也不拒絕,每值客至,便命置酒共飲,席間所談,卻無一語涉及政治,及飲到半酣,來客正欲陳述意見,曹參早已覺得,便極力勸他飲酒,偶然說出一二句,曹參只當不聞,急用別話支開,但管相對痛飲,直至其人酒醉辭去,始終開口不得,無論官吏賓客到來,曹參都用此法看待。眾人也不知他是何意思,但知道見他無益,以后也不再來,曹參反落得清靜。
曹參既不理事,專好飲酒,于是府中屬吏,也就偷閑學起樣來。原來曹參所居相府,后面有一花園,園外便是屬吏住屋,一班屬吏三五成群,聚在屋內,開懷暢飲,酒醉之后,還要高呼唱曲,聲達四鄰,日日如此。曹參身邊一個從吏,見此種舉動,真是鬧得不堪,自己無法阻止,又礙著彼此都是同事,不便出頭告發(fā)。暗想如何能使相國親自聞知,加以懲戒,方能斂跡,尋思良久,忽得一計。一日趁著曹參無事,請其往游后園,曹參欣然應允。到得園中,正待賞玩風景,忽然一陣風來,猛聽得一片喧嘩,曹參停了腳步,聽得是飲酒歡呼之聲,又知得園外周圍盡是吏舍,仔細再聽,連各屬吏語音都辨得清楚。從吏見曹參親自聞知,定然發(fā)怒。誰知曹參反聽得高興起來,吩咐左右安設坐席,取出酒肴,坐下痛飲。飲到酣醉,也就大聲歌呼,與舍吏聲音兩相應和。當日園外一班屬吏,聞得相國也在后園醉歌,知是與他湊趣,益加暢意。屬吏見此情形出乎意料之外,不覺看得呆了,心想相國也與彼等一伙胡鬧,真是無法可想,只好由他。
事為惠帝所聞。卻說惠帝自病愈之后,心灰意懶,只因呂后任意妄為,自己無法匡救,便終日在宮,與妃嬪等飲酒作樂,算是有托而逃。但表面上雖然一切不管,暗地卻也留心外事。
今見曹參一味飲酒,無所事事,心想他為相國,如何也學我樣,莫非他心中看我不起,所以不肯盡心輔助,待要問個明白,但當面又不便說出。恰好曹參長子曹窋,現(xiàn)為中大夫,日在惠帝左右,惠帝便對曹窯道:“汝歸家時,可從容向汝父如此如此探問,看他如何答話。汝便依言回報,但切莫說是我教汝?!?br />
曹窋領命。
到得休沐之日,曹窋回家,見他父親曹參,仍是飲酒,便在一旁侍立。等到無人之際,遂依著惠帝囑咐言語,近前問道:“高皇帝駕崩未久,主上年紀尚少,大人身為相國,終日飲酒,無所建白,將何以治天下?”曹參聽了大怒,不由分說,持起戒尺,將曹窋痛責二百下,責畢說道:“速即入宮侍奉主上,天下事非是汝所應言。”曹窋見父親動怒,不敢明說是惠帝教他,只得入宮,來見惠帝。惠帝問起此事,曹窋就直說了?;莸垡姴芊斠蛩茇?,心中甚是不悅。
次日早朝,惠帝一見曹參,便責備道:“汝昨日何故責打曹窋?曹窋所言,乃是我教他說?!辈軈⒙犃耍B忙免冠頓首謝罪,因說道:“陛下自量圣明英武,比高皇帝何如?”惠帝見問,惶恐道:“朕如何敢比先帝?”曹參又道:“陛下觀臣才能,比起蕭何,何人為勝?”惠帝道:“君似不及蕭何。”
曹參道:“陛下之言是也。當日高皇帝與蕭何,平定天下,法令明備,今陛下垂拱于上,臣等守職于下,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聞言,點頭稱善,從此便也由他酣醉。曹參為相,首尾三年,其時人民為之作歌道:蕭何為法,覯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凈,民以寧一。
后人因此便將蕭何、曹參并稱為漢賢相。但論起古時宰相之職,總理庶政,進退百官,事務何等繁多,責任何等重大,縱使日夜勤慎辦公,猶恐不免貽誤。偏是曹參,竟似無事可做,蓋由平日崇尚黃老之學,以為息事可以寧民。殊不知設官分職,原為教養(yǎng)萬民,增進治理,若但求安靜無事,已不能號為稱職,況加以終日飲酒,沉湎無度,尤屬非法。在當日人民知識淺薄,又兼大亂初平,各謀生計,但求官府不擾,便自歌功頌德,感戴不忘。故曹參為相,雖無政績,亦可博得稱譽。然而國事因此敗壞于無形之中,致釀出后來禍患者,已屬不免。即如其時,內有呂后,擅權專恣,肆為淫亂,曹參不能輔助惠帝,設法防止,遂致諸呂之變。外有匈奴,侵凌中國,曹參不能命將出師,威服強敵,使成永久之患,推原禍本,曹參實不能辭其咎,稱為賢相,未免有愧。欲知當日內憂外患情形,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