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帝系四

宋會要輯稿 作者:清·徐松


宗室雜錄一
太宗雍熙元年正月十一日,以皇侄德恭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判濟州,封定安侯;德隆為右武衛(wèi)大將軍、判沂州,封長寧侯。初,廷美徙房陵,諸子皆從行,至是并受封,仍厚賜緡錢,遣高品衛(wèi)紹欽送之治所。以起居舍人韓檢、右補闕劉蒙叟通判二州,諭旨令檢等專郡政焉。
三年正月九日,德隆卒,以弟德彝為右千牛衛(wèi)大將軍、判沂州,封長寧侯,繼其任。真宗咸平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以左神武軍大將軍德恭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判虢州;左武衛(wèi)大將軍德彝為右神武軍大將軍、判滁州。德恭等拜章,愿奉朝請,從之。大中祥符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詔皇親今后南班及十八年者具名取旨。時以皇弟德雍等皆領(lǐng)刺史,德雍高州,德文恩州,德存獎州,皇侄惟正順州,惟忠遂州,惟敘勤州,惟和澄州,惟憲演州。允升遷右武衛(wèi)將軍,允言左屯衛(wèi)將軍,允成右屯衛(wèi)將軍,允寧、允正并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先是真宗謂王旦等曰:「皇親在環(huán)衛(wèi)者眾,宜第其久次者俾領(lǐng)州郡。」由是德雍而下八人在班十八年,允升而下五人在班七年,故有是命。
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召宗室觀書于龍圖閣,因覽《尚書圖》。寧王元墦曰:「侍講近說《尚書》、《論語》間,無事即習(xí)射。」帝喜其勤學(xué),令講讀官日給太官膳,命入內(nèi)副都知張繼能主之,且戒以無得輕待專經(jīng)之

士。
十二月二十一日,右驍衛(wèi)將軍允寧等言:「兄允言前坐稱疾不朝降率府率,愿復(fù)舊官?!沟壑^宰臣曰:「允寧諸弟同為拜章,詞亦懇切,宜聽其請,以獎雍睦。」遂復(fù)授允言左千牛衛(wèi)將軍。
祥符三年七月十九日,諸宮言:「已依詔旨,子孫及年十歲以上者并就學(xué)于教授時大雅?!沟墼唬骸竿删蛯W(xué),深有資益,且聰晤者讀書往往便能風(fēng)誦?!?
二十五日,勾當(dāng)南宮諸院內(nèi)侍高班陳文懿、勾當(dāng)北宅內(nèi)侍高班趙知升等各奏:南宮有將軍惟忠、惟敘、惟和、惟憲,北宅有大將軍德雍已下,各赴書院講讀經(jīng)史。有詔:諸院十歲已上穿執(zhí)及未穿執(zhí)者,日須入學(xué)誦書。學(xué)書既午,方得歸院。帝謂宰臣等曰:「朕常思太宗誡諭,惟學(xué)讀書最為好事,朕遵行之,未嘗失墜。今諸院能奉承先訓(xùn),亦皇族盛美之事。若輔導(dǎo)者多方以誘之,即必至于善。朕嘗憶太宗遣中官王仁熙主楚王宮事,仁熙忠勤,動由規(guī)矩,王諸子微有闕失,即憂形于色,多方警諭之。其聽授學(xué)書,無一日廢闕;從楚王出入,早夜無少懈,未嘗干以私。詢于其類,不可多得。朕今求其可繼者,未有之也?!?
九月二十日,帝作宗室坐右銘并注,分賜寧王元墦等。帝謂宰臣曰:「判宗正趙善湘請朕親著箴誡之文以示宗室,因制此銘,以申誨導(dǎo)??筛秾W(xué)士院降詔賜之?!箤幫醯纫虼艘嘟翟t諭意分賜。
十二月十六日,內(nèi)出南陽郡王惟吉書跡七卷并目錄,并御

制序送秘閣。惟吉子守節(jié)又獻其父真草書《千字文》石本。詔付史館,而賜守節(jié) 書。帝因謂宰臣曰:「兗王元杰筆札甚精,但所存者少,朕嘗詢訪,蓋多焚之?!?
祥符四年五月十二日,增皇侄已下俸月十千。先是初授官俸三十(年)[千],稍加五十千,再加七十千。行慶之后,各求領(lǐng)郡,帝以新進秩不許,故復(fù)增俸。
四月十八日,龍圖閣直學(xué)士陳彭年集帝在藩邸與諸王酬唱,并故鄆王與畢士安酬唱,故安王德潤、惟正等詩來上,詔并藏秘閣。
九月二十八日,南宮惟正等諸院移居新修西宅,令內(nèi)侍省選差使臣一員勾當(dāng)本院公事。
天禧元年二月十三日,宗正寺言:「準詔,以皇族初命授官未有定制,令參議者。今請以宣祖、太祖、太宗孫初蔭授諸衛(wèi)將軍,曾孫授右侍禁,玄孫授右班殿直。內(nèi)父爵高者聽從高蔭。其事緣特旨者,不以為例?!乖t中書、樞密院再參定而行之。先是,帝謂宰臣曰:「皇族漸多,而授官未有定制,其令宗正寺以房院次第詳定合除授班行以聞。」至是上議,始有是詔。
仁宗天圣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楚王子濮州御使允成卒,其長兄允升日夕哀泣,帝嘉其友睦;仍以楚王先帝同氣,寢疾彌年,思有以慰其心,特授允升澶州觀察使,封延安郡公。
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供奉官從質(zhì)為兄從謹疾刲股肉以療,帝頗以為純孝。宰臣王曾等以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此雖出

于孝友,然在昔圣賢所不許。閭里小民相仿為之,未能止絕,況在宗室,不可嘉賞。遂止給賜縑帛。明道二年十一月一日,詔:皇親諸司使已下料錢,自來已支見錢。今諸司使特添見錢十貫,副使已下各于本資上依次第添一等料錢。其余請受并依舊。
景佑二年九月二十九日,詔曰:「朕紹承丕構(gòu),懷撫懿親,荷廟祧錫羨之祥,致藩戚廣滋之慶。并開邸第,散處都城。念燕集之或暌,加室居之多隘,俾遷爽塏,載易規(guī)摹。示列次之有倫,庶在宗之胥樂。宜以舊玉清昭應(yīng)宮地修蓋潞王等宮院,仍賜名睦親宅。命三司使程琳總其事,入內(nèi)內(nèi)侍省內(nèi)侍都知閻文應(yīng)、內(nèi)侍省內(nèi)侍副都知張永和、引進副使王克基典領(lǐng)工作?!?
十一月十五日,詔曰:「三圣登侑,二廟薦誠。言念宗枝,同膺慶祉。應(yīng)宗室并比類文武官優(yōu)與加恩。其任諸司使以下至殿直,并與換西班官。仍今后依此遷授?!?
景佑三年正月十三日,詔:自今宗室訓(xùn)名,令宗正寺與修玉牒官同共議定,勿得重迭。
七月十九日,初置大宗正司,以寧江軍節(jié)度使允讓知大宗正事,彰化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守節(jié)同知大宗正事,仍賜器(弊)[幣]襲衣、金帶、鞍勒馬。時宗室子孫眾多,方聚居大第,故于祖宗后各擇一人知宗正事,令敦睦之,違失則紏正焉。凡宗室奏陳,不得專達,先委詳酌而后聞。小可過失并依理施行。
八月三日,大宗正司言:請令皇族每

日朝罷,各令聽讀,出入行馬須依次序。從之。
九月五日,以睦親宅成,帝臨幸,賜宗室器幣、工匠役卒緡錢有差。遂燕宗室及從官于都廳,時儒臣多為賦頌以獻。

寶元二年七月二十日,命安化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允弼同知大宗正事。
二十八日,大宗正司言:「先朝故事,宗室子孫七歲始賜名授官。今在襁褓者已有恩澤,請自今遇干元節(jié)、南郊,聽官其一子,余須俟五歲方得陳乞?!箯闹?
十一月二十五日,從藹言:長男不豐勵志精學(xué),不幸夭折,乞追賜一進士及第。詔可。
慶歷二年五月十日,詔:自今南郊支賜,皇后及宗室婦各減舊數(shù)之半。
閏九月十三日,詔:寒食、十月朔,宗室遙郡刺史以上聽更往朝陵。先是唯允弼、守巽遞行,它宗室不預(yù),乃詔更往。
四年正月二十八日,詔大宗正司曰:「朕思古之人君,莫不厚親戚以輔王室,始家邦而化天下。近鑒前史,有足觀者。如漢河間王之好書,東平王之樂善,不亦為風(fēng)教之助乎 國家之興,八十余載,子孫蕃衍,幾數(shù)百人。比令建置宗官,開敞居第,所以示糾合之義、敦睦之愛。亦嘗臨遣儒士,往授經(jīng)訓(xùn)。雖忠孝篤行,人皆夙習(xí),而詩書成業(yè),罕聞來上。自今帥諸宗子勵翼一心,周旋六藝,以廢學(xué)為恥,以飭身為賢,朕豈以爵賞 之哉!使四方謂朕有懿親茂族,為國盤維之固,誠不愧于前代也。宜令睦族宅、北宅諸院教授官,常具聽習(xí)經(jīng)典或文詞書翰功課以聞。咨爾宗室,體我眷懷。」
二月二十三日,大宗正司言:皇族凡有違越過失,請從本司舉劾。從

之。
七月五日,燕王宮火,驚移靈座,遣內(nèi)侍押班李允文即燕王幾筵告之。
十六日,制以武勝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馮翊郡公德文為東平郡王;寧江軍節(jié)度〔使允〕讓為汝南郡王;安化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允弼為北海郡王;鎮(zhèn)國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允良為華原郡王;左屯衛(wèi)大將軍、達州刺史從藹為潁國公;左屯衛(wèi)大將軍、雅州刺史從煦為安國公;左千牛衛(wèi)大將軍宗說為祁國公;昭成太子孫右千牛衛(wèi)大將軍宗保為建安郡公;華王孫右千牛衛(wèi)將軍宗達為恩平郡公;邢王孫右屯衛(wèi)將軍宗望為清源郡公。自燕王薨,而祖宗之后未有封王爵者。議者以為,自三代以來,皆建宗戚,用自承助,于是次第封拜之。八月,又以宗室久不遷,自德文以下三百二十一人遞進一官。
八月三日,封洺州團練使守巽為潁國公。初以從藹為潁國公,而守巽自言,冀王之后為最長,故更命之。
九月二十九日,召宗室燕太清樓,射于苑中。
五年二月十七日,安靜軍節(jié)度使允迪責(zé)授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允迪居父喪,命奴女日為優(yōu)戲?qū)m中,其妻昭國夫人錢氏告之,詔入內(nèi)副都知岑守素即本宮按問。允迪既責(zé)降,亦度錢氏為洞真宮道士。
十八日,詔允良、允迪、允初候服闋日移入睦親宅。
四月二日,左龍武軍大將軍、溫州團練使從讜削除官爵,仍 于別宅。坐射殺親事官。
是月,大宗正司言:皇族

眾多,朝參、慶賀及侍燕、從駕等處添展幕次,排辦什物,遇賜食乞令管勾使臣盡料供應(yīng)。從之。
六年六月二十六日,詔:自今皇族之喪,皆官為制服。時諫官李京言:「皇叔德文卒,而在宮緦麻以上親并不給服。蓋因近歲減省致此,甚非厚親飾哀之道?!顾煜绿6Y院議而復(fù)給。
十月,大宗正司言:「近制,宗室子孫候一十五歲即令(里)[裹]頭赴起居。每年及者,即經(jīng)本司奏陳,乞賜例物,內(nèi)降憑由,付內(nèi)東門司關(guān)三司施行,踰時方蒙支賜。欲自今年一十四歲即令本司關(guān)赴所司,依例支賜;且令在宮教習(xí)朝儀,次年即赴起居?!箯闹?。
十二月九日,大宗正司言:校試宗彥等書藝頗進。降 獎之。
十三日,大宗正司言: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世績以真宗皇帝御制《喜雪》詩書石摹本來上。詔獎之。
七年正月八日,大宗正司請自今宗室輒有面祈恩澤者,罰俸一月,仍停朝謁。從之。
九月二十二日,賜北宅名曰廣親。先是,以秦王宗子蕃多,而所居隘狹,乃命以故宰臣王欽若第增修之,及成而賜名。
十月二十三日,以廣親宅成,帝臨幸,謁太祖、太宗神御殿,遂 至諸院,賜賚有差。
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以群牧司新修宗室馬為宮駿坊。
皇佑二年正月十七日,左羽林大將軍宗望上集虞世南筆法《千字文》,特轉(zhuǎn)資州刺史。
三月十七日,詔宗室子生四歲者為給食。初詔五歲始給食,而大宗正司請宜

仍舊以三歲,故裁定之。
四年八月二日,三司言:「左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循州刺史世清以病馬私易官馬,計贓絹十六疋,其罪合聽裁?!沟墼唬骸鸽m然宗室,可廢國法乎!」特罰銅四十斤。
五年六月十四日,右屯衛(wèi)大將軍宗諤上《治原》十五卷,降詔獎之。
八月十一日,宗諤又上《宗室善惡寶戒》,詔轉(zhuǎn)右神武大將軍。
二十八日,詔:皇親今后趁朝不到,依新定罰俸,令三司于料錢內(nèi) 除。
九月六日,右武衛(wèi)大將軍、永州團練使宗懿上飛白大字十軸,詔褒之。初,宗懿嘗進飛白書,帝賜「更切進學(xué)飛白」六字,至是以所學(xué)書再上之。
七日,詔:「應(yīng)宗室犯奸私、不孝、贓罪,若法至除名勒停者,并不得敘用,仍永不許歸宮。所犯不至除名勒停者,并臨時取旨?!?
十四日,左屯衛(wèi)大將軍世永上《宋邸恩華錄》三卷,詔書獎諭。
十月五日,判大宗正司允讓言:「宗室養(yǎng)子須五歲然后賜名授官,毋得依長子不限年。」從之。
至和元年八月二日,大宗正司言:「右衛(wèi)大將軍從古自陳,亡子世邁嘗冒請亡孫令昶俸錢,愿月除己俸入官,請劾罪以聞?!沟垡云渲^,特釋之。
九月十五日,右屯衛(wèi)大將軍克繼寫國子監(jiān)《論語》石本五卷,賜銀絹各五十。
十二月二十七日,睦州團練使宗諤上所撰《太平盤維錄》, 獎諭之。
二年五月一日,以汝南郡王允讓子右領(lǐng)軍衛(wèi)大將軍宗師為康州刺史,北??ね踉叔鲎佑冶O(jiān)門衛(wèi)將

軍宗喬為右領(lǐng)軍衛(wèi)大將軍。以父領(lǐng)大宗正久,因干元節(jié)推恩也。
六日,右屯衛(wèi)大將軍叔韶上書愿自試劇郡,遷領(lǐng)賀州刺史。
十八日,右神武軍大將軍、睦州團練使、宗諤自陳生太宗宮中,及上所藏真宗御容,特遷左龍武軍大將軍。
二十一日,左屯衛(wèi)大將軍從湜為右神武軍大將軍。妻父王貽永為請而遷之。
二十八日,以右武衛(wèi)大將軍、永州團練使宗懿上所撰詩賦,右屯衛(wèi)大將軍克修自陳幼時嘗侍仁宗禁中,特遷宗懿領(lǐng)和州防御使,克修領(lǐng)貴州刺史。
六月一日,華原郡王允良同知大宗正事。大宗正司舊只二員,至是允良以燕王遺表自陳,故特添置。未幾復(fù)罷。
四日,以左衛(wèi)大將軍、郢州防御使宗顏為衛(wèi)〔州〕防御使,左衛(wèi)大將軍、絳州防御使宗禮為懷州防御使,左屯衛(wèi)大將軍、光州團練使、弋陽郡公世永為邢國公。宗顏以其母錢氏嘗為仁宗乳母,宗禮出繼昭成太子后,世永自陳其父守節(jié)嘗知大宗正司,并特遷之。
八日,制以允良為奉寧軍節(jié)度使,罷同知大宗正司事。御史言其起居反晝夜,特遷鎮(zhèn)而罷之。
九月,以知大宗正事允讓為判大宗正事,同知大宗正事允弼為同判大宗正事。
八月二十七日,詔曰:「先朝舊制,皇族在班及十八年者具名取旨。今宜令中書、樞密院檢會自明堂覃恩后及十年者,特以名聞,當(dāng)議依天(僖)[禧]元年二月宗正寺所定房

院次第各與遷官。其近因特恩遷官者,須更理十年乃遷?!?br />嘉佑元年六月一日,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仲軻等九人各罰俸一月。初,其父宗說廢居別第,仲軻等遮宰臣哀訴,而大宗正司請懲戒之。
二年八月二十六日,賜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柳州刺史克循銀絹各三百。初,帝不豫,克循日夜齋戒, 為禳禬之事,又鏤佛書,身自禮誦,故有是賜焉。
十二月十一日,大宗正司言:「故從善新婦張氏奏,蒙宣以故仲郢男士朋充繼嗣,乞依例賜士朋依本宮行從名,連令寧稱呼?!箯闹?。
三年四月二十五日,罷修睦親宅祖宗神御殿。初,上封者言:「神御非人臣私家之禮,若援廣親宅例,當(dāng)?shù)门d置,則是沿襲非禮之事。」詔兩制、臺諫、禮官詳定,乃言:「漢韋元成奏議:《春秋》之義,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之家,王不祭于下土諸侯。其后遂罷郡國廟。今睦親宅所建神御殿不合典禮,悉宜罷?!箷r帝以廣親宅置已久,不欲毀之,止罷睦親所修。
八月六日,詔禮部貢院,宗室 不許鎖廳應(yīng)舉。
十一月二十四日,左龍武衛(wèi)大將軍、深州防御使宗諤為沂州防御使,進封虢國公。宗諤,魯王長孫,濮王薨,以本宮之長特封之。
十二月十八日,詔大宗正司,令睦親、廣親宅教授官具所教宗子功課以聞。
十九日,右千牛衛(wèi)將軍克頠上《周禮樂圖》, 獎諭之。
四年十二月十五日,磁州防御使承亮上《夆享

受厘頌》,詔獎之。
五年六月二十四日,詳定編 所言:「皇親宮院有違禁衣服、首飾、器用之類,及雖系所賜或父祖所置者,聽百日改造之。如違令,本宮使臣覺察,申大宗正司施行?!箯闹?。
十一月九日,大宗正司言:宗室解官,未知稱謂。下禮部詳定。本院言:自來文武官丁憂,皆稱「草土臣」。詔依。
十二月十七日,以右衛(wèi)大將軍、蘄州防御使、安國公從古權(quán)同判大宗正事。
六年正月七日,判大宗正事允弼請以潭王宮教授周孟陽、燕王宮伴讀李由編修本司所降宣 札子。從之。
二十四日,降郢州防御使宗懿為信州團練使。初葬濮安懿王,而宗懿自以本命日不臨( )[穴],故降之。
二月三日,詔:宗室賜名授官者,須年及十五乃許計年轉(zhuǎn)官。
八日,詔:宗室上陵墳,毋得以粘竿、彈弓、鷹(犬)[犬]隨行。
九月七日,磁州防御使承亮為明州觀察使,進封昌國公。故事,皇族本宮之長封國公,卒則以次受封。至是安定郡王承簡卒,而承亮于秦悼王后為最長,故以命之。
十月十二日,詔曰:「先王糾合宗族,而分職以治之,所以嚴宗廟也。宗廟嚴,則禮俗成而天下治,其事豈可輕哉!皇侄右衛(wèi)大將軍、岳州團練使宗實惠仁孝恭宗實:原無,蓋避英宗諱(宗實即英宗原名)刪。今據(jù)《宋大詔令集》卷四一補。下條同。,忠信純篤原脫,據(jù)《宋大詔令集》卷四一補。,故遷厥位,以修于宗正之官,亦先王治親之意也。夫士之欲施于政,未有不學(xué)而能者。學(xué)所以修身也,身治則無不治矣。朕言維服,爾往懋哉!可起復(fù),依前右衛(wèi)大將軍、泰州

防御使、知宗正寺?!苟媳砥蚪K父喪,從之。
七年正月二十三日,皇侄、前右衛(wèi)大將軍、岳州團練使〔宗實〕復(fù)領(lǐng)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以濮安懿王服除也。
二月四日,詔大宗正司:「自今皇親之喪,五年以上未葬者,不以有無尊長新喪,并擇日月葬之?!钩?,龍圖閣直學(xué)士向傳式言:「故事,皇親系節(jié)度使以上方許承兇營葬,其卑幼喪皆隨葬之。自慶歷八年后積十二年,未葬者僅四百余喪,官司難于卒辦,致濮王薨百日不及葬。請自今兩宅遇有尊長之喪,不以官品為限而葬之?!瓜?判)大宗正司同太常禮院、司天監(jiān)議,而降是詔。
三月六日,大宗正司言:皇侄右衛(wèi)大將軍、岳州團練使曙乞還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告 ,不許。
八月五日,皇侄右衛(wèi)大將軍、岳州團練使曙復(fù)辭泰州防御使、知宗正寺。許之。
十月三日,左屯衛(wèi)大將軍、登州防御使、邢國公世永自陳:「太宗與秦王之后官正任者十余人,臣太祖之嫡孫,又本宮為最長,而遙領(lǐng)使名歲久?!乖t遷隴州防御使。
八年八月二十六日,祔葬所言:「宗室送葬者多,乞就遷官高有才者敦睦管勾,令送者皆稟其約束?!乖t以右神武大將軍、全州團練使宗厚主西路,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充魚犮主南路充魚犮:疑誤。,令所過毋得擾州縣,著為定制。
英宗治平元年五月六日,帝問執(zhí)政前代宗室。富弼曰:「唐時名臣多出宗室?!箙强唬骸缸孀跁r宗室皆近親,然初授止于殿直、

侍禁、供奉官,不如今之過也。朝廷必為無窮計,當(dāng)有所裁損?!?
閏五月十一日,太常禮院言:「宗室嫡母存,則所生母、庶母、乳母,婦之所生母、乳母卒,請皆令治喪于外?!箯闹?。
六月五日,詔曰:「雖王子之親,其必由學(xué);惟圣人之道,故能立身?;糯箝啵魰r至訓(xùn)。粵三德三行之順,有四術(shù)四教之崇。歷辟承風(fēng),自家刑國。今一祖之后,諸宗之支,亦嘗著令于前,命官以訓(xùn)?;蚣媛毸?,或備位終年,誘導(dǎo)之宜,滅裂無狀。蓋命不持固,事遂因循。特詔近臣并薦能者,使成童而上,講誦經(jīng)書。小學(xué)之居,通達名數(shù),朝夕勸善,日月計能。固當(dāng)漸漬簡編,崇修志業(yè)。與其趨異端而無守,豈若就有道而自修。居常謹思,戒在中止。所謂少成若天性,習(xí)慣如自然。顧禮義之方,須尊長之誨,內(nèi)有懿親之表率,外有明師之切劘。懋進汝功,用符朕意。其子弟不率教約,俾教授官、本位尊長具名申大宗正司,量行戒責(zé)。教授官不職,不能勉勵,大宗正司察訪以聞?!钩酰垡宰谑易月矢甭室陨习税儆嗳?,其奉朝請者四百余人,而教學(xué)之官六員而已,因命增置。凡皇族年三十已上者百十三人,置講書四員;年十五以上者三百九人,增置教授伍員;年十四已下者別置小學(xué)教授十二員下:原作「上」,據(jù)《長編》卷二○二改。。并舊六員,為二十七員,以分教之。帝謂韓琦等曰:「凡事之行,患于漸久而怠廢;況為學(xué)之道,尤戒中止。諸宗室之幼者,仍須本位尊長常加率勵,

庶不懈惰??烧偕崛擞鞔艘猓髟t戒勉之?!构视惺窃t。
九日,貢院言:娶宗室女補官者,乞許其應(yīng)舉。從之。
十三日,以左神武衛(wèi)大將軍、寧州防御使宗惠為懷州團練使、同知大宗正(司)[事],仍下詔曰:「夫明德以親九族,正家而刑萬邦,古先哲王,罔不由此。朕嗣守丕業(yè),率循舊章。惟皇屬之敦和,命宗臣而董正。而累圣承繼,百年盛隆,荷宗社之慶靈,茂本支而蕃衍。念其性本于仁厚,宜廣學(xué)以勤修。顧其日益于眾多,必增員而統(tǒng)理。故外已詔于儒學(xué),各選經(jīng)師;而內(nèi)仍擇于親賢,共司屬籍。庶乎協(xié)贊其職,并修厥官。糾乃非違,先以正而為率;勉夫怠惰,惟其善而是從。式孚于休,以副予意?!沟奂让鲋米谑覍W(xué)官,以謂宗室數(shù)倍于前,而宗正司事亦滋多,乃增置同知大宗正事一員,擢宗惠為之,而降是詔。
十五日,詔建睦親、廣親北宅于芳林園。初,(陸)[睦]親宅密州觀察使宗旦等五位、廣親宅原州團練使克成等二位言,子孫眾多,而所居狹隘,遂命度故上清宮地為七位,以宗旦等五位為睦親東宅,克成等二位為廣親東宅。有司方營造,而天章閣待制王獵建言,取睦親、廣親四旁官私屋以廣兩宅。既遣三司戶部副使張燾等按視,而上以搔動居人頗多,不許。然以上清所修七位無復(fù)余地,而皇族蕃衍,恐后有當(dāng)遷者,命別擇地,遂作宅于此園,徙宗旦等七位,而其后有求徙者,又廣宅而徙焉。
二十五日,大宗正司

言:定到宗室聽讀嘗罰規(guī)式。詔從之,而令本司選宗室及宮官一人,季一試其所讀;仍令籍被罰姓名,遇遷官日以聞。
二年三月,大宗正司〔言〕:「諸皇親自三十以上聽書者,每朝罷則集講于都廳,乞差翰林儀鸞司供應(yīng)?!箯闹?。
五月二十六日,詔:宗室除已襲封外,今后生前封王者方許子孫承襲,襲封者并轉(zhuǎn)一官,止觀察留后。
三年四月五日,懷州團練使宗惠降恩州刺史,罷同知宗正事,止其朝參。坐女仆相告訐,語不順也。
七月十三日,詔:濮王子孫及魯王子孫各以序遷。
十九日,翰林學(xué)士承旨張方平言:「皇族賜名,其屬絕無服,而異字同音,或上下一字同者,皆請勿避?!箯闹?。
治平四年正月十七日,神宗即位,未改元。詔東平郡王允弼、襄陽郡王允良朝朔望。
二月七日,以東平郡王允弼、襄陽郡王允良再上表,乞依先朝五日一奉朝謁,詔曰:「朕聞王者之臨天下,非禮莫治,故尊尊親親之教必始于朝廷,萬方是則。今我伯祖、叔祖止朝朔望,示尊親之義,為立教之始。而封章再上,曲形謙損,非所望也,宜毋固辭?!蛊咴率湃?,詔:右龍武軍大將軍、深州團練使世準、右監(jiān)門衛(wèi)率府率世設(shè)并降一官,停朝請;右千牛衛(wèi)將軍節(jié)膺降兩官;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嘉州刺史世瑞贖銅□斤。先是,宗室從□無嗣,詔以弟從古之子世設(shè)為嗣;世設(shè)私歸本宗, 以從藹之子世膺為嗣,世膺后遁歸。乃詔:世準發(fā)遣而違慢,

不即奉詔,世瑞受匿,故有是責(zé)。
九月十八日,詔同知大宗正事宗旦展磨勘二年。先是,宗旦妻沈氏服其姑德妃所遺銷金衣入禁中,宗旦坐罰金。至是,大宗正司言:宗旦改官及十二年,請舉磨勘如故例。上以前事,又命展年,示法禁當(dāng)自貴始。
十月二十五日,大宗正司言:「右羽林軍大將軍、磁州防御使仲佺等乞遇父宗樸赴濮安懿王園廟祠事,與弟仲龐、仲容輪從行?!乖t可。
神宗熙寧元年二月一日,以吉州團練使宗惠權(quán)同管勾大宗正司事,候允弼服闋日依舊。
八月二日,詔曰:「昔我藝祖皇帝之興,以天發(fā)之期,再造區(qū)夏,大謀偉烈,被諸萬世而莫高焉。朕奉承圣緒,夙夜不敢康。乃顧后之子孫,而有司未嘗議封爵之文,豈朕所以尊大統(tǒng)、推親親之意哉!且積厚者流必遠,施大者報必豐。其令中書門下考大宗之籍,以屬近而行尊者一人,裂土地而王之,使常從獻于郊廟,世世勿復(fù)絕,以稱朕尊祖報本之意焉?!?
二十六日,集慶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宗諤落中書門下平章事,節(jié)制如故。坐以濮王、魯王宮奉給分作兩歷勘請,遣吏于三司請托,為御史所彈故也。
九月二日,以涇州觀察使、舒國公從式為彰化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進封安定郡王。從式,太祖之曾孫,楚王德芳之孫,英國公惟憲之子,于諸孫居尊行,故有是命。
二十八日,三司言:「天章閣待制王獵奏:皇親

月料,嫁娶、生日、郊禮給賜,乞檢定則例,編附錄令。省司看詳,其間頗有過當(dāng)及不均一,欲量行裁減?!箯闹?。
熙寧(元)[二]「熙寧元年」當(dāng)是二年,以后文有閏十一月可知。「十一月」亦當(dāng)是正月或二月。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大宗正司言:大將軍叔澣、檢之、將軍克猛、克勁、叔慈、叔劉、膍之不赴太廟陪位。詔各罰俸三月,南郊更不賜賚。
三月二十五日,三省進呈宗室世清乞襲封事,王安石曰:「宗室襲封轉(zhuǎn)官,此法無理?!乖t令自今襲封勿轉(zhuǎn)。
五月十四日,罷宗室正任以上借教坊樂人為博士。
六月九日,提舉司言:裁定宗室供身驅(qū)使吏人,各以官序為差。從之。
十六日,降茂州防御使、申國公世清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郢州防御使。初,世清累上書訟襲封不當(dāng),帝摘其言襲封處,曰:「恐世清以為襲越王后。」王安石復(fù)摘其言,有自言襲冀王處,帝曰:「此則反復(fù)明矣。」安石曰:「陛下方欲裁制宗室,此事當(dāng)必行?!沟墼唬骸鸽m群臣有如此者,皆不可容,蓋難見罪狀明白若是也?!构视惺敲?。
七月二十三日,鎮(zhèn)潼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同知大宗正(司)[事]宗旦知大宗正事,吉州團練使、權(quán)同管勾大宗正司公事宗惠同知大宗正司事。
二十八日,三司請許皇親舍屋如愿自備人匠,請官物料修蓋者,從之。
十月一日,詔右羽林軍大將軍、衡州團練使仲騑贖銅十斤,以在朝假私乘座車觀車駕。
二日,詔仲晊、仲全依舊外宅居住,骨肉并遣歸宮,不得往還。坐擅出外宅,私過雜戶,及相告言。
二十五日,制

以集慶軍節(jié)度使、檢校尚書,左仆射、虢國公宗諤復(fù)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初,帝欲復(fù)宗諤官,王安石曰:「陛下姑遣使存問,諭以恩意,俟裁處宗室事定乃復(fù)?!沟墼簧啤V潦亲谑曳ㄗh定,將降詔施行,乃復(fù)之。
十七日,貴州防御使宗愨降左武衛(wèi)將軍、萊州防御使。坐于親弟新婦處借錢物不還,又行毆打,法止贖銅,案奏,特有是命。
閏十一月四日,太常禮院言:「檢詳國朝近制,諸王之后皆用本宮最長一人封公繼襲。今來新制既言祖宗之子皆擇其后一人為宗,即與自來事體不同。謹按令文,諸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孫承嫡者傳襲;若無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孫;無嫡孫「無嫡孫」三字原脫,據(jù)后文補。,以次立嫡子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子;無庶子,立嫡孫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孫。曾孫已下準此。本院參詳,合依禮令傳嫡承襲。」詔令定合封公者以聞。
二十八日,詔:祖宗之子并濮國公并令傳嫡襲封,其(二月十)將來即更不襲封。
十二月十三日,詔賜澤州防御使宗愈睦親北宅地居止,仍官為計口修蓋。宗愈子孫人數(shù)未當(dāng)外居,詔以先帝同母弟,余人無得援例。
熙寧三年正月十七日,詔:「近制,皇族非袒免已下更不賜名授官,只令應(yīng)舉。今后其所生男女及死亡者,關(guān)報逐祖下襲公爵者,置籍纂錄,歲終上玉牒所。其未出官者,依舊入大小學(xué)。祖宗袒免親外兩世貧無官、合量賜田者,大宗正司今后體量有如此,即具指實以聞。祖宗

袒免男,近制賜名授官,與右班殿直。年十五支請受、裹頭穿執(zhí)、逐日吃食、祔葬送殯盤纏錢依舊。時服、南郊賞給依外官例。至赴朝參日,賜馬一匹價錢。祖宗袒免女,未出適,日給食;出適,支料錢三貫。祖宗袒免親新婦,日給食,并夫亡無子孫食祿者,料錢、衣賜依舊,余請給物皆罷。祖宗袒免及非袒免男女、新婦,諸請給物系降 已前合支者,依舊例。
三月二十八日,詔:「應(yīng)宗室已于在京置賃第宅居止者,聽如外官與賓客往還,即不得請假出外?!?
四月二十八日,中書言:宗室令晏等自陳袒免以下親,文移表奏欲乞亦如外官。帝以令晏雖袒免親,止是法許外居,非換官出官人,不可一用外官例。命中書詳度,令諸事相稱,毋使親 輕重不等。
六月八日,詔:外居重親,凡有表章,許由合門以進。舊居舍屋,仰宗正司均給本宮院兒女多、屋宇少者居。
十三日,詔宗室封爵至大國,更不改封;其妻封并隨夫郡國。
十四日,大宗正司言:「請并省管勾睦親、廣親,并提舉郡縣主等宅所,并令本司依舊例一面管勾。」從之。
同日,封建州觀察使宗肅為魯國公魯:原稿作「晉」,而又圈去,據(jù)《長編》卷二一二補。,文州防御使、恩平郡公宗達為蔡國公,吉州團練使宗惠為魏國公,代州防御使宗保為燕國公,右龍武衛(wèi)大將軍、果州團練使、齊安郡公仲合為陳國公,右驍衛(wèi)將軍、泰州刺史世程為越國公。以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祖宗之后傳襲封公故

也。
同日,判太常寺兼禮儀事陳薦、李及之、周孟陽、章衡、同知禮院文同、張公裕等言:「秦王、楚王之后各無嫡子嫡孫及同母弟,亦無庶子傳至庶孫,詔依令敕詳定。臣等謹按令文:諸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孫承嫡者傳襲;若無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孫;無嫡孫,以次立嫡子同母弟;無母弟「無母弟」三字原脫,據(jù)前文補。,立庶子;無庶子,立嫡孫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孫。曾孫以下準此。竊以國朝近制,諸王之后皆用本宮最長者封公繼襲。今來新制稽古改正,祖宗之子并令傳嫡襲封。按令文,傳襲之法莫不以嫡統(tǒng)為重;若不幸無嫡子,及有罪疾,始許立嫡子同母弟;無母弟,事不獲已,乃立庶弟,然亦不離本統(tǒng)。其言庶者,別妾子之稱,故下言嫡孫同母弟,次言庶孫,是別本房妾生之子,與上文庶弟之義同也。夫兄弟一體,同父異母,不序長少,繼禰與祖,不離本統(tǒng),是重嫡之義也。若無庶孫,則曾〔孫〕已下準此令文之明據(jù)也。以禮傳言之,為后者四:有正體而不傳重,嫡子有罪疾是也;有傳重而非正體,庶孫為后是也;有體而不正,庶子為后是也;有正而不體,嫡孫為后是也。然皆不敢舍本統(tǒng)而及旁支也。按晉范宣議:嫡孫亡無后,則次子之后乃得傳重。由此言之,須嫡房已絕,方許次子之后承之,況嫡房自有曾孫者耶 以《五服 》言之:凡為后承嫡者,雖曾孫、玄孫與孫同,則庶孫包于其中矣。后總言為庶孫者,謂正服也,豈可通入別房之庶孫,而謂之承嫡耶 若以

行尊而屬近者為當(dāng)立,則令文何以先母弟而后庶,不以長少為序 若以恩親等者為當(dāng)立,禮傳何以受重者不以尊服之 借使本房有曾孫,而立別房之庶長,則是嫡統(tǒng)無故而廢之也,于義安乎 推情求理,宜以本房之庶孫繼禰與祖;無庶孫則下傳曾孫,不離本統(tǒng)而襲封,于禮令為是。臣等今定奪到秦王、楚王各無嫡子,無嫡孫,無嫡子同母弟,無庶子,無嫡孫同母弟,無庶孫,無嫡曾孫,無嫡玄孫,無嫡曾孫同母弟。秦王之后合立庶曾孫克繼,楚王之后合立庶曾孫世逸。其克繼、世逸祖父皆嫡?!怪Y院韓忠彥、陳睦等奏以:「古者襲封之法,子孫承重,皆以嫡相傳。今詳令文之制,與古稍異。若無嫡孫,而有嫡曾孫,則舍曾孫而立嫡子之母弟;若無母弟,又立庶子。以此知亦許推及旁支,常以親近者為先也。今令文稱,無嫡孫同母弟,則立庶孫。以禮典與《五服 》言之,諸子之子除嫡長外皆為庶孫。既云立庶孫,則當(dāng)于諸房庶孫內(nèi)擇其長者一人立之,蓋王視庶孫恩親等也,庶孫比曾孫行尊而屬近故也。今若專以嫡房妾子為庶孫,則別房之孫當(dāng)以何親名之 竊詳當(dāng)時立法之意,若專主嫡房妾子,則必曰嫡孫庶弟,不應(yīng)統(tǒng)云庶孫也。既指王而統(tǒng)言庶孫,則通于諸房明矣。今庶孫見存,偶因嫡孫房兄弟皆亡,遂棄庶孫不立,而下傳曾孫;或不幸又無曾孫,只有別房庶孫,豈可便作無后國除乎 不惟人情未順,切恐深違法令之

文。況續(xù)奉旨依令 詳定。臣等謂諸房之孫,合依《五服 》通為庶孫。既無嫡孫母弟,合依令文立庶孫傳襲。其秦王合以庶長孫承亮,楚王合以庶長孫從式定襲封?!乖t依忠彥等所定,封感德軍節(jié)度使、榮國公承亮為秦國公;從式以封郡王,更不改封。將來后嗣即依今來條例。
二十五日,詔大宗正司:「應(yīng)袒免以下親, 前授副率已上者, 后合請裹頭穿執(zhí)、逐日吃食、送殯盤纏、赴朝日支馬一匹,依袒免授殿直例支給?!蛊咴氯?,大宗正司奏:「克繼、承選言:秦王下見封嫡庶不當(dāng),乞賜詳定。」詔兩制官檢詳 令、皇族屬籍,十日內(nèi)再議合襲封者以聞。乃改封寧武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宗立為魏國公,左武衛(wèi)大將軍、郢州防御使世清為越國公,宗惠、世程 誥繳納中書。禮院元定奪官除蘇頌、韓忠彥去官,陳(陸)[睦]特罰銅三十斤外,李及之、章衡、周孟陽、文同、張公裕并降一官,陳薦令定該與不該去官。再定奪官王珪、范鎮(zhèn)、司馬光、韓維、吳充、王益柔、蔡延慶、呂大防并罰銅三十斤。
九日,詔:宗室袒免婿與三班奉職,已有官者轉(zhuǎn)官循資。堂除免選及聽就文資并鎖廳進士者,悉如治平二年十月五日詔。先是大宗正司奏:「緦麻婿有官者,京朝官與轉(zhuǎn)一官,職官與循資。袒免婿止云與奉職,乃無有官轉(zhuǎn)官、循資指揮。」王安石議:可并依緦麻親法行之。曾公亮曰:「轉(zhuǎn)官宜有降殺?!拱彩唬骸概c循資不可殺,

則轉(zhuǎn)官亦不可。且白身得一官,有官者轉(zhuǎn)一官不為過。此所以勸有官者肯與宗室為婚,亦省入官之一道也。」帝是安石議,故有是詔。
八月五日,知大宗正丞張稚圭言:「宗室請受券歷,令相度分擘,合為四百一十九道,乞付三司勾磨,逐月止隨料錢請勘?!箯闹?
二十四日,詔:皇侄左羽林軍大將軍、邵州團練使令晏為左騏驥使,依舊團練使、外任都監(jiān)。先是,詔袒免親將軍以下聽補外,令晏雖大將軍,首出應(yīng)詔,宗正司同學(xué)官堪克任使「同學(xué)官」下似當(dāng)有「保明」二字。,故特命之。
十一月二日,太常禮院言:「定到皇袒免親出任外官并著姓任:原脫,據(jù)本書帝系四之六三、《長編》卷二一七補。;若降宣 或自表及代還京師,宜復(fù)稱皇親,不著姓?!箯闹?
十二月二日,詔三司,令左藏庫每年特支錢五千貫充濮王宮公用支使,本位皇親俸錢更不 除。先是,大宗正司(使)[言]:「宗樸狀:先奉御批,令弟兄量 料錢入濮王庫,為四仲月祭饗支用,而近降指揮不許 皇親俸錢?!构视惺敲?
熙寧四年正月二十三日,詔:皇族自治平四年覃恩普轉(zhuǎn)后及十周年者,特具名取旨。近因特恩改轉(zhuǎn)者,即須候特轉(zhuǎn)及十周年取旨。
二月三日,知大宗正(承)[丞]事李德芻言:「皇親出入,并干當(dāng)使臣申大宗正司,得報方出;既歸,復(fù)具牓子奏知。事至微瑣,動煩圣覽。乞?qū)⒒视H應(yīng)內(nèi)外親族吉兇吊省合出入事編例,付逐宮干當(dāng)使臣,更不日申,只置歷赴本司點檢。其牓子月終類聚奏聞?!箯闹?。
十二日,

賜恩州防御使宗晟芳林園宅地一區(qū)。
十八日,大宗正司言:「宗悌等奏稱,自嘉佑五年十二月磨勘轉(zhuǎn)官,今已十年,乞依條磨勘。檢會至和二年詔書,即無今后指揮;近正月所降詔旨并系特恩,即非定制。又宗厚等引克繼例,又稱:治平四年正月赦書,文武職官并與轉(zhuǎn)官,合磨勘者仍不隔磨勘。緣宗室即無立定磨勘年限,其昨降 文稱祖宗玄孫磨勘至觀察使止。緣自有十年取旨指揮后,宗室合轉(zhuǎn)官者亦磨勘前后授官年月,及有無過犯合展年,故亦謂之磨勘,即與外官不同。克繼昨所轉(zhuǎn)官乃是有司誤行。」詔:克繼去轉(zhuǎn)官日限只少一年,更不追奪。余并從之。
三月十八日,左騏驥使、邵州團練使、新許州兵馬都監(jiān)趙令晏乞遇國朝大禮入陪位,及依宗室例支日食等物。并從之。
四月二十四日,知大宗正丞事李德芻言:「竊詳禮法,諸侯不得祖天子。今宗室邸第并有帝后神御,非所以尊事嚴奉。蓋緣諸王當(dāng)時供奉,后來自合寢罷?!乖t送禮院詳定,禮院請如所奏。乃詔諸宮院祖宗神御,令入內(nèi)內(nèi)侍省差使臣迎入內(nèi)藏天章閣。
五月十七日,又言:「宗室遭喪,率府率已上官持服,并給全俸、人馬,朝廷顧待,無異平時。其副率遭父母喪,及嫡孫承重,亦令解官持服。又舊制,睦親、廣親二宅寒食、十月朔,諸院輪差姨往永安縣及汝州上墳,內(nèi)廣親宅又差使臣隨行,煩費關(guān)防,不至清肅。

欲乞諸院只差殿侍上墳。又宗室女緦麻以上舊赴國忌行香,今宗女眾多,雖使輪番,多托故不赴, 為虛文,欲乞廢罷。又大宗正司舊多使相已上知、判,爵位既崇,人從亦眾。近者選用宗室不限官次,人從屢經(jīng)裁減,月給并無所增。欲乞比附外官,量定添給人從,稍示旌異?!乖t:副率持服、殿侍上墳并依。宗室女行香依舊。知、判大宗正事,各差當(dāng)直兵士、親事官共十五人,添支錢二十千。
六月十五日,大宗正司言:「皇親及孀婦無嗣者,舊制許乞無祖父母兒孫一人充繼嗣。近來多指定乞取兄弟中官稍高者。欲乞今后須年及五十已上無嗣即許陳乞;孀婦自如舊制。仍須別位有兄弟三人,昭穆相當(dāng),見不居喪,于中聽取卑幼者?!箯闹?
九月十六日,詔右武衛(wèi)大將軍、辰州刺史世爽為西作坊使,依舊刺史、河陽都監(jiān)。先是世爽于大宗正司自陳,本司以踰新制,抑而未奏。世爽乃唐突上表,猶詔審察,而后命之。
十七日,詔:應(yīng)赦前責(zé)官宗室,令大宗正司具名及元犯以聞。
十月五日,詔:赦前責(zé)降宗室近已等第敘復(fù)外,其宗室婦女曾因罪削封邑冠帔、勒住請授者,令大宗正司具(折)[析]以聞。
十二月十四日,詔茂州防御使、越國公世清為越州觀察使,封會稽郡王。先是,從式以太祖后紹封,今卒,以世清繼。
五年四月二十六日,皇伯祖昭化軍節(jié)度使承顯等上表:「準合門關(guān)報,止令朔望日赴參

起居。乞依舊朝參,以盡臣節(jié)?!菇翟t不允。
二十九日,詔左龍武軍大將軍、寧州防御使宗縝為登州防御使。
御批:相王允弼遺奏嘗乞推恩諸子,以違法不行。今已終喪,長子特遷一官。
五月八日,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仲奚領(lǐng)文州刺吏,以學(xué)士院試大義論中等故也。
十三日,中書言:「宗室改官,欲自觀察使以上令大宗正司檢舉,保明申奏,中書以例施行。其正任防御使已下止令本司檢舉,依審官東院京朝官磨勘例取旨,候印畫訖,降付中書給敕告。外任宗室依外任例,令所屬施行?!箯闹?。
七月六日,詔:自今宗室過失犯杖以下,委宗正司劾奏。
二十七日,知大宗正事宗旦言:「皇親趁朝者,至有顧借騶從,不惟所費滋多,兼出入宮禁,有犯不輕,使勉力趨朝之人常負憂責(zé)?!乖t:「皇親見闕當(dāng)直兵士,令步軍司、軍頭司將自來不合差赴宮院兵士內(nèi)有罪輕之人,亦許差撥。仍從全闕及闕人多者先填?!?
十二月二十一日,詔: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叔蹤、右千牛衛(wèi)將軍叔吳各奪一官。叔蹤坐誣告其弟,叔吳坐不稟母還黜婢。
六年十月二十三日,詔:宗室女仆嘗生子者,不得再顧入有服屬位。
二十五日,賜章武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承選芳林園宅地,官為營造。
十一月十九日,大宗正司言:「宗樸生日,合賜禮物,乞依例者。舊制,宗室使相生日禮賜,客省請降宣,差官押賜?!乖t令本司諭宗室,自今不須自陳。
七年七月九

日,詔:宗室自賜名授官,年十五以上理十年磨勘,大宗正司依審官院例檢舉。其經(jīng)覃恩改官者自覃恩后別理。
是日,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叔兼言:「弟叔莪昨奉詔出繼克敻。今克敻已有數(shù)子,而叔莪乃臣父克仲嫡子,乞還本宗同奉祭享。」從之。
九月二十五日,召宗室仲淹、仲戡、仲牣、世本試所業(yè)于學(xué)士院。以宮教張詳?shù)日撍]也。
十月十八日,詔:宗室見補外官者,皆非近制所當(dāng)出之人,宜依令晏例,并仍舊與南郊賜賚。
熙寧八年二月八日,右驍衛(wèi)大將軍、秀州刺史仲軻等言:「父宗說在外二十余年,今七十三歲,乞納官贖父歸官,或乞許臣并弟侄兒孫就養(yǎng)?!乖t許輪子孫一人在彼供侍。宗說治平中坐內(nèi)亂除名,復(fù)坐坑殺無罪女使三人,囚新城外。
十三日,以皇兄仲騑、仲伋、仲浚、仲越、仲遷為汝、沂、解、萊、登等州防御使。先是仲騑等并羽林軍大將軍、衡、漢、昭、楚、賀州團練使。帝以英宗昔自藩邸入居皇子位,仲騑等以宗子從,逮帝嗣位,未有加寵,且眷其屬近,故并進官。
二十五日,詔大宗正司,今后宗室緦麻親愿出官者,系將軍以下即取旨。
三月二十二日,大宗正司言:「左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世登子令雙,年十四,誦經(jīng)書精熟?!官n銀絹獎之。
四月十四日,手詔:「仲銳廉靜修潔,好學(xué)知分,比嘗召對,宜特遷官。」乃自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領(lǐng)雅州刺史。
六月十一日,詔:宗室大將軍轉(zhuǎn)遙郡刺史

已上,更不轉(zhuǎn)環(huán)衛(wèi)。
七月十一日,詔:外居及隨侍宗室系環(huán)衛(wèi)者轉(zhuǎn)官,委大宗正司依在宮立定年限取旨。
二十七日,大宗正司言:「令扁、令戚、令志、令攝、仲玉、仲滂、仲當(dāng)、仲暹,毓性甚敏,學(xué)經(jīng)已明,乞特與召試。」詔學(xué)士院精加考試以聞,仍賜宗室正任已上《詩》、《書》、《周禮》義各一部。
十一月二十七日,詔右龍武軍大將軍、楚州團練使世開領(lǐng)洺州防御使。以大宗正司言世開學(xué)行修潔,帝既召見,手詔曰:「世開資性俊敏,少勤于學(xué),可依仲銳例遷一官?!?
十二月二十五日,詔:「宗室坐事追官、降官、勒停、特勒停,并須自敘理復(fù)舊官后,乃理年取旨,仍依條展年。未敘復(fù)間,別因酬獎,或因恩澤,轉(zhuǎn)至舊官,(舊官)仍候敘復(fù)所追降任數(shù)足,亦依此取旨?!?
九年四月十七日,詔:「宗室女前洞真宮道士趙道深,昨以罪降送瑤華宮,近經(jīng)赦,已許依舊。其兄隨州團練使克淑本緣道深私禱宮官及賂吏人欲求相見致罪官:疑當(dāng)作「觀」。,乃尚罣吏議,法當(dāng)展年磨勘。宜特除落元犯罪名?!?
五(年)[月]十四日,詔知大宗正司候管(斡)[干]及十年取旨。
二十二日,右武衛(wèi)大將軍、解州防御使克頠進《周易開奧圖》,右龍武軍大將軍、海州防御使克孝進《孝經(jīng)傳》,降詔褒諭。
七月二日,詔:「宗室有遭水火賊盜之類,毀失敕告,許所屬宮院完保。如敢虛偽,即不理五服,依法科罪?!?
十一月三日,中書門下言:「禮房定到宗室年五十已上并孀居宗婦

無嗣者,許于本房兄弟之子陳乞為嗣?!箯闹?。
十年正月二十五日,大宗正司言:「屯田郎中、干當(dāng)在京步軍糧料院趙令鑠言:父系祖宗玄孫緦麻親,乞依例許父母一房賃宅同居?!乖t許令鑠入宮省覲,帶公人等關(guān)報經(jīng)由出入。
二月十三日,詔:今后宗室除授使相者,雖及十年,更不取旨。以宗諤擅經(jīng)中書自陳乞遷官,特釋其罪,乃立此制。
二十七日,舒州團練使宗輔特展二年磨勘。坐不鈐束本位遺火,法當(dāng)贖金,特有是命。
三月二十五日,玉牒所言:皇第六子賜名傭,皇族名同并旁音相犯者并合改避。詔宗室名音同更不改。
四月五日,詔:宗室袒免親將軍以下試換官,候出官日,特與支賜,將軍銀絹各一百兩匹,率七十兩匹,副率五十兩匹,殿直三十兩匹。
五月三日,詔大宗正司:定武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承裕,候所展年限及半年,與磨勘。承裕嘗于殿廬厲聲責(zé)大宗正司,及毆侄婦,更展一年半磨勘,帝以其屬尊,特減之。
二十五日,大宗正司言:「右千牛衛(wèi)將軍令褫等言:祖母亡,乞許父世亨及臣等于權(quán)殯所守宿百日。令鐸等言:見今外居,子侄頗多,乞詔〔依〕士人修習(xí)儒業(yè)?!乖t并從之,世亨等仍不得出入接見賓客。
六月五日,詔:「宗室自今每二年一次,許大將軍以上依科場條制,五經(jīng)內(nèi)有通一經(jīng),兼《論語》、《孟子》者,許投狀乞試?!?
十九日,詔:右監(jiān)門率府率令埤,令審官西院依條試換。

以大宗正司保明堪任使故也。
十三日,詔:宗室非換官者,出入往還約束并依在宮法,仍不得于街市下馬。如出新城外,雖不經(jīng)宿,亦稟大宗正司。
十月十六日,詔中書門下:濮安懿王諸子襲封濮國公,主奉祠事仍舊,濮安懿王諸子承襲遍即傳長孫。翌日,封宗誼濮國公。
十一月十一日,詔左龍武軍大將軍、筠州防御使宗景為懷州防御使。先是手詔:「相王允弼,皇家近屬,先帝敦伯父之愛,眷顧加禮。逮朕纂承,以行尊諸祖,待之尤所致恭。今宗續(xù)云亡,諸子尚列環(huán)衛(wèi),非所以稱王昔日親膺光寵之意。王之子宗景于今為長,宜特遷之?!?br /> 帝系 宋會要輯稿 帝系四 裁定宗室授官

裁定宗室授官
【九朝長編紀事本末】
熙寧元年九月丁酉,詔三司裁定宗室月料、嫁娶、生日、郊禮給賜。時京師百官月俸四萬余緡,諸軍十一萬余緡,宗室七萬余緡,其生日婚嫁、喪葬及歲時補洗雜賜與四季衣不在焉。
二年二月壬寅,樞密院言:宗室乞子孫賜名授官。韓絳奏曰:「中書、密院嘗議定宗室之制,已有旨,候亮陰后商度。今合施行。」上曰:「此事甚大,須議使今可行乃便。」文彥博等各陳大旨,皆以親 當(dāng)有等降,若非立法,無以為經(jīng)常久遠之計。上曰:「祖宗時皆是近親,今用(嘗)[常]時奉養(yǎng)賜予之例,誠宜裁定。若以諸王嫡長世為南班官,其余子授以三班職名,可否 」陳升之曰:「須依前代繼承之法,余子殺其恩例。六世親盡,別為經(jīng)制?!菇{曰:「此事乞

專委屬臣下議論,須辨親 立法,則不失陛下親親之意。」彥博曰:「自古宗族犯法,恩有不聽者,臣下以義固爭是也?!股项h之。
三月壬辰,上問措置宗室事,富弼曰:「此事誠當(dāng)出于陛下,外人謀之,則為 間親?!构猎唬骸复艘喈?dāng)自外裁定?!瑰鲈唬骸笧橹?dāng)以漸,恐致紛紜?!拱彩唬骸复耸碌诙髁x間無傷,使彼可安而已,不論漸不漸也。今欲裁減恩澤,何能免其紛紜 但陛下不為恤,則事可為也。」上又問裁定親 之宜,公亮以為當(dāng)從上身為親 ,上曰:「當(dāng)以祖宗為限斷?!拱彩唬骸敢员菹律砑词且宰孀跒橄迶嘁?。」
九月,上謂陳升之、王安石曰:「今賦入非不多,只是用度無節(jié),如何節(jié)用 」升之、安石皆言兵及宗室之費。
十一月庚午,邇英講讀畢,上留司馬光,問以變更宗室法。光對曰:「此誠當(dāng)變更,但宜以漸,不可急耳?!?
甲戌,中書、樞密院言:「伏以祖宗受命百年,皇族日加蕃衍,而親 之施,未有等衰,甄序其才,未能如古。臣等今議定方今可行之制:宣祖、太祖、太宗之子,皆擇其后一人為宗,令世世封公,補環(huán)衛(wèi)之官,以奉祭祀,不以服屬盡故殺其恩禮。祖宗袒免親將軍以下愿出官者聽,仍先令經(jīng)大宗正司投狀上聞,委大宗正選擇本官尊長,同大學(xué)教授結(jié)罪保明才行堪與不堪任使,復(fù)委大宗正審察聞奏。就試武官者,試讀律、寫家狀。就試文官者,試說一中經(jīng),或論一首。將軍換諸司副使、太常丞,正率換內(nèi)殿崇

班、太〔子〕中允,并與州郡監(jiān)當(dāng)一任,無敗闕,與親民。副率換西頭供奉官、大理評事,監(jiān)當(dāng)一任滿,如職事(斡)[干]集,操守修(飾)[飭],即委本州島長吏及監(jiān)當(dāng)同罪保明,與親民差遣;無保明,即依外官條例。祖宗袒免親賜名授官者「賜名」上原有「未」字,據(jù)本書帝系四之二○刪。,除右班殿直,年十五與請受,二十許出官。愿文資者與試銜知縣,并令監(jiān)當(dāng)考試,及任滿有無保明準上條。以上出官,并特與支賜。愿鎖廳應(yīng)舉者,依外官條例。其〔非〕袒免親,更不賜名授官,只許令應(yīng)舉。應(yīng)進士者止試策、論,明經(jīng)者止習(xí)一大經(jīng),試大義及策「試大義」上原衍「試大經(jīng)」三字,據(jù)《長編紀事本末》卷六七刪。。初試,考退不成文理者,余令覆試,取合格者,以五分為限,人數(shù)雖多,毋過五十人。累經(jīng)覆試不中,年長者當(dāng)特推恩,量材錄用。以上出官者,雖在外,俸錢依在京分數(shù),許依審官三班銓法指射差遣,仍許不拘遠近差注。授文官者,與進士出身同。鎖廳應(yīng)進士、明經(jīng)舉,有出身人至員外郎,與遷左曹。宗室不出官者,祖宗元系磨勘,至正觀察使止,袒免親至遙郡防御使止,非袒免親至遙郡刺史止。袒免親見任官合奏薦子孫者,許依外官例奏薦。袒免親以下,見任官不出官、父祖俱亡者,許在京置賃居第,仍許隨處置產(chǎn)業(yè);其出官者,置田宅如外官之法。袒免女嫁,賜錢減半,婿與三班奉職;非袒免女,即量加給賜,更不與婿官,婿有官者與免入遠,依審官三班院流內(nèi)銓法指射差遣,班行仍免短使。其袒免親娶妻,量加給賜。以

上嫁娶,官司更不勘驗管勾。其非袒免親嫁娶,即依庶姓之法,毋得與非士族之家為婚姻。袒免親以外兩世,貧無官者量賜田土,其孤幼無依及尤貧失所者,不以世數(shù),所在具名聞奏,當(dāng)議特加存恤。今所降新制內(nèi)合具條件者,令所司議定聞奏。」于是詔曰:「自我祖宗惇敘邦族,大則疏封于爵土,次則通籍于閨臺,并留京師,參奉朝請。然而世敘寖遠,皇枝益蕃。屬有親 ,則恩有隆殺;才有賢否,則祿有重輕。今而一貫于周行,是亦奚分于流品 雖敦睦之道誠廣,而德施之義未周。故廷臣數(shù)言,宰司繼請,謂宜裁定,限以等夷。朕惟親戚之間,經(jīng)史有訓(xùn);漢唐之世,典故具存?;蛞跃抛灞孀鸨?,或以五宗紀遠近;或聽推恩而分子弟,或許自試而效才能;或宗子之賢得從科舉,或諸王之女自主婚姻。盡前世之所行,顧當(dāng)今之未備。況我朝制作,動法先王,豈宗室等衰,乃無定著 因俾 公之合議,將為一代之通規(guī)。載覽奏封,具陳條目。以謂祖宗昭穆,是宜世世之封;王公子孫,抑有親親之殺。若乃服屬之既竭,洎于才藝之并優(yōu),在隨器以甄揚,使當(dāng)官而勉懋。至于任子之令、通婚之儀,凡曰有司之常,一用外官之法。僉言既久,朕意何疑 告于將來,用頒明命。宜依中書、樞密所奏施行?!箙我暮喸谌首跁r,改宗室補環(huán)衛(wèi)官,驟增廩給,其后費大而不可止。至韓琦為相,嘗議更之而不果。及上即位,遂欲改法。于

是王安石為上具道措置之方,上曰:「祖宗之后,擇一人為宗,或者曰,若立嫡則人不服。朝廷法制,茍當(dāng)于禮,豈患不服 」曾公亮、陳升之曰:「立子可也,不必分嫡庶?!拱彩唬骸附袷L得傳封爵,則嫡母私其子以害庶長者多矣。母害其子,法之所難加,而政之所難及。若嫡子得傳爵位,則庶長無禍。蓋于今立嫡,非但正統(tǒng),亦所以安庶長也?!股显簧啤?
十二月乙酉,詔:「近制,皇族非袒免以下更不賜名授官,止令應(yīng)舉。自今如生子及其死亡者,即關(guān)報逐祖下襲公爵者,令各置籍,歲終上玉牒所。其有未出官者,依舊入大小學(xué)?!?
三年二月丙寅,詔大宗正司置丞二員,以都官員外郎張稚圭知大宗正丞事。詔大宗正丞于芳林園置治所大:原作「于」,據(jù)《長編紀事本末》卷六七改。,給實俸、添支錢。
六月癸酉,宗正寺言:「每歲正月一日裝寫《仙源積慶圖》、《宗藩慶緒錄》各一本緒:原作「諸」,據(jù)《長編》卷二一二改。,供送龍圖、天章、寶文閣。今祖宗非袒免親更不賜名授官,一依外官之法,合與不合修入圖冊 」詔送禮院詳定。禮官言:「圣王之于其族,上殺下殺,而殫于六世,所以明親 之異也。親道雖盡,且記其源流,百世不紊,所以著世系之同也。親 異則恩禮不得不異,世系同則圖籍不得不同,二者并行而不相悖,親親之義備矣?!抖Y》:『四世緦麻,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屬竭矣。庶姓別于上,而戚單于下,婚姻可以通乎 系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食而弗殊,百世而婚姻不通,周道然也?!秽?

注:『系之弗別,謂若今宗室屬籍』。蓋據(jù)漢宗正歲上名籍「籍蓋」二字原脫,據(jù)《長編》卷二一二補。,與禮經(jīng)合。又《戶令》:『皇宗祖廟雖毀,其子孫皆于宗正寺附籍。自外悉依百姓,唯每年總戶口帳送宗正寺?!淮藙t《戶令》之文又與古制合也。以此言之,遠近之恩固宜有差降,而譜諜之記不可以不存。況朝廷厘改皇族授官之制,而袒免外親統(tǒng)宗襲爵,進預(yù)科選,遷官給俸,事事優(yōu)異,悉不與外官匹庶同法,是則屬雖 ,而恩禮不絕。若圖籍湮落,則無以審其所從,而為遠久之證。所有祖宗非袒免親,欲乞依舊修寫入《仙源積慶圖》、《宗藩慶緒錄》。其在外者委宗正寺逐年取索附籍其在:原作「在其」,據(jù)《長編》卷二一二乙。。從之。
十一月,禮院言:「袒免親出任外官,宜著姓;若降宣 若:原作「名」,據(jù)本書帝系四之二四、《長編》二一七改。,或自上表及代還京師,即上稱皇親,不著姓?!箯闹?br /> 帝系 宋會要輯稿 帝系五 宗室雜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