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易象數(shù)鉤深圖

大易象數(shù)鉤深圖 作者:元·張理


大易象數(shù)鉤隱圖
  經(jīng)名:大易象數(shù)鈞隱圖。元張理撰。底本未題撰人。三卷。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洞真部靈圖類。參校版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經(jīng)部易類(簡稱四庫本)。
  目錄
  卷上
  太極貫一之圖
  易有太極圖
  舊有此圖
  太極函三自然奇耦之圖
  德事相因皆本奇耦之圖
  說卦八方之圖
  乾知太始
  坤作成物
  大易象數(shù)鉤深圖目錄
  天尊地卑
  參天兩地圖
  日月為易
  河圖數(shù)圖
  洛書數(shù)圖
  河圖四象之圖
  河圖始數(shù)益洛書成數(shù)圖
  河圖八卦圖
  乾元用九坤元用六圖
  天地之?dāng)?shù)乾坤之策
  河圖天地十五數(shù)圖
  其用四十有九圖
  乾坤六子圖
  渾天六位圖
  六位三極圖
  伏羲先天圖
  方圓相生圖
  仰觀天文圖
  俯察地理圖
  伏羲八卦圖
  八卦取象圖
  文王八卦圖
  八卦象數(shù)圖
  卷中
  四象合律圖
  八卦納甲圖
  剛?cè)嵯嗄D
  八卦相蕩圖
  六爻三極
  五位相合
  帝出震圖
  曹卦之德
  序上下經(jīng)圖
  三變大成圖
  重易六爻圖
  六十四卦天地?cái)?shù)圖
  十四卦萬物數(shù)圖
  卦爻律呂圖
  運(yùn)會歷數(shù)圖
  乾坤大父母圖
  復(fù)妮小父母圖
  八卦生六十四卦圖
  八卦變六十四卦圖
  陽卦順生陰卦逆生
  復(fù)娠臨逛泰否六卦生六十四卦圖
  六十四卦反對變圖
  乾坤易簡之圖
  屯象之圖
  蒙象養(yǎng)正圖
  需須之圖
  訟象之圖
  師比御眾圖
  大小畜吉兇圖
  履虎尾之圖
  否泰往來圖
  同人之圖
  大有守位圖
  謙象之圖
  豫象之圖
  隨卦系失圖
  蠱象之圖
  臨象之圖
  觀國光之圖
  噬嗑身口象圖
  賁天文之圖
  剝?yōu)殛枤夥N圖
  復(fù)七日圖
  元妄本中孚圖
  頤靈龜圖
  卷下
  大過楝隆橈圖
  習(xí)坎行險(xiǎn)圖
  離繼明圖
  咸朋從圖
  恒久之圖
  逐象之圖
  大壯羊藩圖
  晉康侯之圖
  明夷箕子圖
  家人象圖
  睽卦象圖
  賽往來之圖
  解出坎險(xiǎn)圖
  損益用中圖
  央央之圖
  娠遇之圖
  萃聚之圖
  升階之圖
  困羨華葛萬株木圖
  井鼎水火二用之圖
  革卦爐精鼓鑄圖
  震動心邊之圖
  艮背象之圖
  鴻漸南北圖
  歸妹君娣之袂圖
  豐日見斗之圖
  旅次舍圖
  巽林下圖
  兌象之圖
  渙躬之圖
  節(jié)氣之圖
  中孚小過卵翼生成圖
  既濟(jì)未濟(jì)合律之圖
  六十四卦卦氣圖
  日月運(yùn)行一寒一暑卦氣之圖
  十三卦取象圖
  三陳九卦之圖
  參伍以變圖
  十有八變圖
  一陰一陽圖
  先甲后甲圖
  陰陽君民
  陰陽奇耦
  二儀得十變化
  十日五行相生
  大衍之?dāng)?shù)圖
  搽曹之法圖
  河圖百六數(shù)
  八卦司化圖
  類聚群分圖
  通乎晝夜圖
  陽中陰
  陰中陽
  序卦圖
  雜卦圖
  太玄準(zhǔn)易卦名圖
  太玄準(zhǔn)易卦氣圖
  皇極經(jīng)世全數(shù)圖
  邵氏皇極經(jīng)世圖
  溫公潛虛擬玄圖
  潛虛性圖
  說卦配方圖
  古今易學(xué)傳授圖
  大易象數(shù)鉤隱圖卷上
  太極貫一之圖
  易有太極圖
  右《太極圖》,周敦實(shí)茂叔傳二程先生。茂叔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極復(fù)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shí)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舊有此圖
  太極未有象數(shù),惟一氣耳。一氣既分,輕清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太極生兩儀也。兩儀既分,則金、木、水、火四方之位列,兩儀生四象也。水?dāng)?shù)六,居坎而生乾;金數(shù)九,居兌而生坤;火數(shù)七,居離而生巽;木數(shù)八,居震而生艮,四象生八卦也。
  太極函三自然奇耦之圖
  德事相因皆本奇耦之圖
  說卦八方之圖
  乾三畫而為天者,以一含三也。坤六畫而為地者,耦三而為六也。天一地二之本數(shù),天奇地耦之本畫,不待較而可知,然妙理在乎一含三、二含六耳。乾一含三,故索為三男,而皆奇;坤二含六,故索為三女,而皆耦。此天地生成之理,豈不妙哉?震為雷,雷出于地下,故一陽在下??矠樗?,水畜于地中,故一陽在中。艮為山,山形于地上,故一陽在上。然陽動陰靜,以動為基者,故動震是也。以靜為基者,故止艮是也。動者在中,非內(nèi)非外,故或流或止,或動或靜焉。此'坎所以為水,巽為木。木發(fā)生于地下,故一陰亦在下。離為火,火出于木中,故一陰在中。兌為澤,澤鍾于地上,故一陰在上。然陰柔而陽剛,故木也始弱而終強(qiáng),陽在末也。陽明而陰晦,故火也外明而內(nèi)晦,陽在外也。陽燥而陰潤,故澤也外潤而內(nèi)燥,陽在內(nèi)也?;騿枺簼蓛?nèi)燥,何也?愚日:內(nèi)燥則能生金,外潤則能鍾水,金所以能生水,土所以能生金者,即澤而知之也。圣人豈茍之哉?
  乾知太始
  一陽生于子,二陽在丑,三陽在寅,四陽在卯,五陽在辰,六陽在巳,而乾位在西北,居子之前,故日:乾知太始。言乾以父道始天地也。
  坤作成物
  一陰生于午,二陰在未,三陰在申,四陰在酉,五陰在戌,六陰在亥。而坤位在西南,蓋西南方,申也;物成于正秋,酉也。坤作于申,成于酉,故日:坤.作成物。
  天尊地卑
  自一至十,天尊于上,地卑于下。尊者乾之位,故乾為君,為父,為夫。卑者坤之位,故坤為臣,為母,為婦。皆出于天尊地卑之義也。故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參天兩地圖
  乾元用九,參天也。坤元用六,兩地也。故日:參天兩地而倚數(shù)。九、六者,止用生數(shù)也。
  取日月二字交配而成,如篆文日下從月,是日往月來之義,故日:陰陽之義配日月。
  日月為易
  河圖數(shù)圖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為腹心,總四十五,縱橫數(shù)之,皆十五也。天五居中央,圣人觀之,遂定八卦之象。
  洛書數(shù)圖
  河圖之?dāng)?shù)四十五,蓋圣人損去天、地二、天三、地四,凡十?dāng)?shù)。獨(dú)天五
  居中而主乎土,至洛書則有土十之成數(shù),故水、火、金、木成形矣。
  河圖四象之圖
  《系辭》日:《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四象在乎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天一居北方坎位,為水;地二居南方離位,為火;天三居束方震位,為木;地四居西方兌位,為金,此在四正之位,而為生數(shù)也;天五居中央,則是五土數(shù)也。土無定位#2然后分王四正之方,能生萬物,故北方水一得土五而成六,南方火二得土五而成七,束方木三得土五而成八,西方金四得土五而成九,此謂之四象也。
  河圖始數(shù)益洛書成數(shù)圖
  河圖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為象之始。至于天五,則居中而主乎土變化,但未能成形謂之四象矣。至于洛書,有土十之成數(shù),故水、火、金、木皆相奇耦而成形矣。故河圖合四象之?dāng)?shù),可以定八方之位;洛書有五行之?dāng)?shù),可以備八卦之象也。是象生其卦,必俟天之變,而備于洛書土十之成數(shù),而后成八卦矣。二者相胥#3方能成卦。
  河圖八卦圖
  此八象者,始由四象所生也。伏羲氏先按河圖有八方,將以八卦位焉;次取洛書土十之成數(shù),將以八卦象焉。乃觀陰陽而設(shè)奇偶二畫,觀天、地、人而設(shè)上、中、下三位,以三畫純陽則為乾;以六畫純陰則為坤;以一陽處二陰之下,不能屈于柔,以動出而為震;以一陰處二陽之下,不能犯于剛,乃復(fù)入為巽;以一陽處二陰之問,上下皆弱,罔能相濟(jì),以險(xiǎn)難而為坎;以一陰處二陽之中,上下皆強(qiáng),足以自記;乃麗而為離;以一陽處二陰之上,剛以馳下#5則止而#6為艮,以一陰處二陽之上,柔能撫下,則說而為#7兌。
  乾元用九坤元用六圖
  乾陽之位,共十二畫,謂乾三爻,震、坎、艮各一爻,巽、離、兌各二爻,共十二畫也。坤陰之位,其二十四畫,謂坤六畫,巽、離、兌各一畫,震、坎、艮各二畫,計(jì)二十四畫也。陽爻,君道也,故得兼之,計(jì)有三十六畫,所以四九三十六畫,陽爻則稱九也。坤,臣道也,不得僭上,故四六二十四畫,所以陰爻則稱六也。故乾三畫兼坤之六畫,成陽之九也。陽進(jìn)而《乾》元用九矣,陰退而《坤》元用六矣。合此余九、六者,蓋天地剛?cè)嶂砸病?br />  天地之?dāng)?shù)
  乾坤之策
  河圖天地十五數(shù)圖
  此天地之?dāng)?shù),十有五也,或統(tǒng)而取之,其旨有六,蓋合自然之?dāng)?shù)也。且其一者,始就河圖縱橫之,皆十五數(shù)也。其二者,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凡十五數(shù)也。其三者,以其太極未#8分,混而為一,即是一也。一氣判而為儀,見三也;二儀分而為象,見七也;四象演#9而生八卦,見十五數(shù)也。其四者,謂五行之生數(shù),是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見十五數(shù)也。其五者,將五行之?dāng)?shù)中分為之,以象陰陽,則七為少陽,八為少陰,亦見其十五數(shù)也。其六者,以少陰少陽不動,則不能變,亦且八為少陰,陰動而退,故此少陰動#10而為盛陰,所以退#11稱六也,七為少陽,陽動而進(jìn),故少陽動而為盛陽,所以進(jìn)稱九也;六與九合,亦見其十五也。斯蓋一、三、五陽位為一不四間,而五居中,然配王四方也。如六、七、八、九合而周,以為四象也。
  其用四十有九圖
  天一下降,與地六合,而生水于北。地二上駕,與天七合,而生火于南。天三左旋,與地八合,生木于束。地四右轉(zhuǎn),與天九合,而生金于西。天五冥運(yùn),與地十合,而生土于中。以奇生者成而耦,以耦生者成而奇。天,陽也,故其數(shù)奇。地,陰也,故其數(shù)耦。奇偶相合,而五十有五之?dāng)?shù)備。大衍之?dāng)?shù),臧其五者,五行之用也;虛其一者,元?dú)庵疽?。蓋天五為變化之始,散在五行之位,故中無定象。天始生一,肇其有數(shù)也,而后生四象、五行之?dāng)?shù)。今焉虛而不用,是明元?dú)鉃樵旎冢幼鸩粍右病?br />  乾坤六子圖
  渾天六位圖
  六位
  三極圖
  六位以二、三、四、五為經(jīng),七、八、九、六為緯者,象天文也。天以龍、虎、烏、龜為經(jīng),鎮(zhèn)#12、歲、熒惑、太白為緯。六位之經(jīng),元玄武之?dāng)?shù)者,北望惟見斗樞、辰極也。故斗謂之北斗、辰謂之北辰。雖名日北,而實(shí)天中,是一、六太極之?dāng)?shù),潛宿于五也。河圖六、一居
  亥、子之北,五居中央,是中央與北皆得太極之?dāng)?shù)也。六位之緯,元鎮(zhèn)星之?dāng)?shù)者,鎮(zhèn)星二十八載一周天,歲、熒惑、太白、辰,皆歷鎮(zhèn)星所鎮(zhèn)之宿而行,如陰陽家所謂土居中宮,王四季之說也。故《易》爻凡三百八十四,上契天象#13之?dāng)?shù);而吉兇之變,占于七、八、九、六,如五星之變焉。
  伏羲先天圖
  右伏羲八卦圖,王豫傳于邵康節(jié),而堯夫#14得之?!稓w藏》初經(jīng)者,伏羲初畫八卦,因而重之者也。其經(jīng)初乾初爽#15坤,初艮初兌,初犖坎初離,初厘震初巽,卦皆六畫,即此八卦也。八卦既重,爻在其中。

  方圓相生圖
  鄭氏云:古先天圖,楊雄《太玄經(jīng)》、關(guān)子明《洞極》、魏伯陽《參同契》、邵堯夫《皇極經(jīng)世》而已。惜乎,雄之《太玄》、子明之《洞極》仿《易》為書,泥于文字,后世忽之,以為屋上架屋,頭上安頭也。伯陽之《參同契》,意在于鍛煉,而入于術(shù);于圣人之道,又為異端也。堯夫擺去文字小術(shù)而著書,天下又不愿之,但以為律歷之用,難矣哉。四家之學(xué),皆先于古先天圖。先天圖,其《易》之源乎?復(fù)無文字解注,而世亦以為無用之物也。今予作方圓圖,腳注比之四家為最簡易。而四家之意,不出于吾圖之中,于《易》之學(xué)為最要。

  仰觀天文圖
  伏羲仰觀天文,以畫八卦,故日月星辰之行度運(yùn)數(shù),十日四時(shí)之屬,凡麗于天之文者,八卦無不統(tǒng)之。
  俯察地理圖
  伏羲俯察地理,以畫八卦,故四方九州島、烏獸草木、十二支之屬,凡麗于地之理者,八卦元不統(tǒng)之。
  伏羲八卦圖
  八卦取象圖
  文王八卦圖
  八卦象數(shù)圖
  四卦合律圖
  八卦納甲圖
  剛?cè)嵯嗄D
  乾陽居上,坤陰居下,乾自震而左行,坤自巽而右行,天左地右,故曰剛?cè)嵯嗄Α?br />  八卦相蕩圖
  震蕩艮,兌蕩坤,離蕩巽,坎蕩乾,八卦往來,迭相推蕩。京房日:蕩陰入陽,蕩陽入陰。
  六爻三極
  五位相合
  帝出震圖
  蓍卦之德
  曹之?dāng)?shù),七也;七而七之,其用四十九,故其德圓。卦之?dāng)?shù),八也,八而八之,為別六十四,故其德方。圓者運(yùn)而不窮,可以逆知來物。方者其體有定,可以識乎既往,故圓象神,方象知。
  序上下經(jīng)圖
  本《乾》九二爻變成《同人》,次變《無妄》,次變《益》,次變《頤》,終其變至《離》而止;本《坤》六二爻變成《師》,次變《升》,次變《恒》,次變《大過》,終其變至《坎》而止,故上經(jīng)始于《乾》、《坤》,終于《坎》、《離》焉。
  本《咸》六二爻變成《大過》,次變《困》,次變《坎》,次變《師》,次變《蒙》,而終于《未濟(jì)》;本《恒》初六爻變成《大壯》,次變《豐》,次變《震》,次變《復(fù)》,次變《屯》,而入《既濟(jì)》,故下經(jīng)始于《咸》、《恒》,終于《既濟(jì)》、《未濟(jì)》#16焉。
  大易象數(shù)鈞深圖卷上
  #1『坤』,原脫,據(jù)四庫本補(bǔ)。
  #2『定位』,原作『宅位』,據(jù)四庫本改。
  #3『相胥』,四庫本作『相需』,其義同。
  #4『自記』,四庫本作『自托』。
  #5『馳下』,四庫本作『馭下』。
  #6『而』,據(jù)四庫本補(bǔ)。
  #7『為』,據(jù)四庫本補(bǔ)。
  #8『未』,據(jù)四庫本補(bǔ)。
  #9『演』原作『言』,據(jù)四庫本改。
  #10『動』,據(jù)四庫本補(bǔ)。
  #11『退』,據(jù)四庫本補(bǔ)。
  #12『鎮(zhèn)』,四庫本作『辰』。疑『鎮(zhèn)』字誤。
  #13『天象』,原作『上象』,據(jù)四庫本改。
  #14『堯夫』,原作『鄭夫』,據(jù)四庫本改。
  #15『初突』,四庫本作『初奭』。
  #16『未濟(jì)』,疑底本脫,據(jù)句義增補(bǔ)。
  大易象數(shù)鉤隱圖卷中
  三變大成圖
  重易六爻圖
  六十四卦天地?cái)?shù)圖
  六十四卦萬物數(shù)圖
  卦爻律呂圖
  十一月《復(fù)》一陽生,黃鍾氣應(yīng);至四月,六陽為《乾》,故辟戶謂之乾。五月《娠》一陰生,蘿賓氣應(yīng);至十月,六陰為《坤》,故闔戶謂之坤。
  運(yùn)會歷數(shù)圖
  《復(fù)》十二世,《臨》二十四世,《泰》三十六世,《大壯》四十八世,《夾》六十世,《乾》七十二世,《垢》八十四世,《逐》九十六世,《否》一百八世,《觀》一百二十世,《剝》一百三十二世,《坤》一百四十四世。
  乾坤大父母圖
  《乾》,一變《垢》,二變《逅》,三變《否》,至五變?yōu)椤秳儭范埂N锊豢梢越K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fù)》。《坤》,一變《復(fù)》,二變《臨》,三變《泰》,至五變?yōu)椤斗颉范埂!秺A》必有遇,故受之以《娠》。
  復(fù)垢小父母圖
  一陽來《復(fù)》,變《臨》為二陽,變至《泰》為四陽,變至《大壯》為八陽,變至《央》為十四陽,終其變于《歸妹》,成十六陽。一陰始《娠》,變《逐》為二陰,變至《否》為四陰,變至《觀》為八陰,變至《剝》為十四陰,終其變于《隨》,成十六陰。
  八卦生六十四卦圖
  八卦變六十四卦圖
  陽
  陽卦順生
  一升而合九,歸五為君;十降而合六,歸二為臣,此之謂陽卦順生也。
  陰卦逆生
  一降而合九,歸五為君;十升而合六,歸二為臣,此之謂陰卦逆生也。
  復(fù)姤臨遯泰否六卦生六十四卦圖
  六十四卦反對變圖
  一陰五陽反對變六卦
  一陽五陰反對變六卦
  二陰四陽反對變十二卦
  二陽四陰反對變十二卦
  反對不變八卦
  三陰三陽反對變二十四卦
  乾坤易簡之圖
  乾、坤者,數(shù)之一、二也,形之方、圓也,氣之清、濁也,理之動、靜也。故乾具兩儀之意,而分上下,坤包四象之體,而分南、北、東、西。兩儀四象,共數(shù)有六,并其乾、坤之本體,則八卦之?dāng)?shù)周.備矣。此乾、坤所以去太極未遠(yuǎn)。內(nèi)貞外悔,兩儀之理也。元亨利貞,四象之道也。二、三、四、五以為經(jīng),七、八、九、六以為緯,八卦之方也。所以自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而八,自八而十六,自十六而三十二,自三十二而六十四,六十四而天道備矣,歲功成矣,人事周矣。此《易》故六十四卦,而《乾》、《坤》居首也。學(xué)者能由六十四以歸一,由一以悟太極,則伏羲、文王、孔子皆備于我,成變化,行鬼神,亦是道也。
  屯象之圖
  蒙象養(yǎng)正圖
  童蒙在五,擊之在上,是外學(xué)也。耳目所入,雖足以資吾,適足以賊吾之真性,故不利為寇也。包蒙在二,發(fā)之在初,是內(nèi)學(xué)也。心之所造,貴于幾先,一吝也。著于心,便成機(jī)械,所以脫栓桔,利者,吾心之栓桔乎?
  需須之圖
  坎中之陽以為助,乾卦之陽求待上,一陽而為之援,一陰避之而興進(jìn),一陰阻之#1而復(fù)退#2,此所以為《需》之吉兇也。然圣人之意,不責(zé)于二陰而責(zé)于三陽#3,不責(zé)于三陽而責(zé)于坎中之陽,利#4所在也,故責(zé)之重也,遂系之以酒食之象焉。酒食者,養(yǎng)人之具也,人之所求待也。為酒食之所困,而為害者亦有之也。始貪其利,終罹其害者,小人之常也。必有道以處之,所以貴乎貞吉也。貞者,中正之義。內(nèi)中正則外固,外固則不陷矣。
  訟象之圖
  乾居亥位,坎起子方,亥子皆北,皆屬于水,始無所爭也。一離于形,則天西傾,水束注;天上蟠,水下潤,于是而《訟》矣。
  師比御眾圖
  《坤》為眾,而《師》亦為眾者,《師》統(tǒng)眾之義也。統(tǒng)眾者,非德也#5則不可。故以《乾》之九二入于《坤》為《師》,以《乾》德在二也。律因子起,數(shù)自中出。黃鍾之律,起為度量衡,差之毫厘,則不可也。北方之坎,黃鍾之本也,故縣言丈人,爻言律。丈與律,法度之出,非有德者乎?
  北主幽陰殺伐之象,南主向明朝會之象。六爻分二、三、四、五之?dāng)?shù)。二居南方,離明之地也,故以比為南面。五居中央,非北也。天北望,惟見斗樞、辰極。辰曰北辰,斗曰北斗,雖名曰北,實(shí)中天也?!稁煛繁毕颍视形迦藶槲橹?。比南面,故有五等分爵之象。上居五位,后其君者也,故曰:后夫兇。
  大小畜吉兇圖
  巽居?xùn)|南之方,乾氣自子至于巳,入于巽方,為巽所畜,名曰《小畜》,以陰生于巽。巽,陰之微也,故曰小。艮居束北方,乾氣自子至寅,入于艮方,為艮所畜;名曰《大畜》者,陽終于艮。艮,陽之究也,故曰大。自子至寅,三畫之乾也;自子至巳,六畫之《乾》也,是艮畜《乾》貞,巽畜《乾》悔也?!洞笮蟆分缘脵?quán)者,變《小畜》之九五而六五耳,謙虛下人,所以得權(quán)而畜人也?!缎⌒蟆分允?quán)者,變《大畜》之六五而九五耳,滿假自大,所以失權(quán)而為人所畜也。
  履虎尾之圖
  乾居#6亥位,初爻本室、壁,二爻方起奎;奎擊之者,見其履虎尾也。坤居申位,參本坤之初爻;以參系兌者,見虎尾之啞人也。乾居兌下,則無履虎啞與不啞之象矣。以乾乘兌,所以履虎之象明也?!堵摹坟宰詢度肭?,由戌達(dá)亥,以人應(yīng)天之道乎。
  否泰往來圖
  觀《泰》之象,則見《否》之所生;觀《否》之象,則見《泰》之所起,是陰陽之氣上下#7升降以成象也,故《否》、《泰》之卦,皆曰往來。
  同人之圖
  乾居上三十六策,變其中爻,則同乎離。離居下二十四策,變其中爻,則同乎乾。是謂二人同心,言外貌不同,而心同也。
  大有守位圖
  《大有》之卦眾陽盛時(shí),而五以六居之,人君體元以居正,可不知守位之仁乎?推而明之,四為侍從,則曰匪其旁;三為三公,則曰公用亨于天子;二為侯牧,則曰大車辦載;初遠(yuǎn)于君位,有要荒蠻夷之象,則曰無交害。皆發(fā)政施仁之道也。如是,則福及宗廟,而永有萬世之業(yè)矣。
  謙象之圖
  艮居寅,屬木,仁也。坤居申,屬金,義也。故五上有殺伐之象。謙者,以至誠為本也,言心聲也。不情之言,則不出于誠,’非心之本也,是為偽也。故嗚謙居中者為至誠,居外者為不情,是以謙為嗚耳,外謙#8而內(nèi)好勝也。
  豫象之圖
  震居坤下,是謂一陽之《復(fù)》,天地之心也。今出于坤上,是謂出地#9之《豫》,亦天地之心也。坤中之爻,靜中之靜也,故曰:介于石。震中之爻,動中之靜也,故曰:貞疾,恒不死。
  隨卦系失圖
  自震達(dá)兌,由東祖西,春作秋成之義也。夫是之謂《隨》,陽自陰中而起,陰隨陽動也。陰來迎陽而說之,陽隨陰聚也。故兌之上爻,有羈摩之象。
  蠱象之圖
  巽居巳位,金之所生也。至酉金王,而巽之功成矣,故巽五爻言庚。今在艮下,猶#10居寅位木之鄉(xiāng)也,故言甲。甲庚分子午之位,循環(huán)無窮,行權(quán)之道也。金克于木,今居于木下,是蠹生于木中也。有蠱,自然之象。上九居山之高,有高上之志,足以振蠱壞之風(fēng)使懦夫有立焉。
  臨象之圖
  《臨》卦之象,本指為人主者,以臨乎下也。臨下之術(shù),在施德于下,而存心于上。施德于下,則二陽在下,如天氣感地焉。存心于上,則行中以智,而敦樸為先,如高明柔克焉。彼兌口之甘,是區(qū)區(qū)能言而不能行,如王者空降詔諭丁寧,而仁澤實(shí)不行也。何足以論施德存心之道哉?
  觀國光之圖
  四陰生,陰侵陽之卦也。比之于陽侵陰,乃《大壯》之理也。不曰《小壯》,而曰《觀》者,陰順巽而無侵陽之意也。下既順巽,上必以中正,然后足以使下觀而化焉;下觀而化矣,則安有侵陽之事乎?
  噬嗑身口象圖
  《噬嗑》本以口為象,而趾、鼻、耳、目亦系之者,蓋一身賴口以為養(yǎng)也。養(yǎng)之有道,噬嗑之福;養(yǎng)不以道,噬嗑之禍。禍多福少,小人貪嗜者多也?!妒舌尽罚入姸罄滓?,電揚(yáng)而雷震,舌動而齒咀,此自然之理也?!妒舌尽放c《賁》,皆《頤》中有物。一為《賁》,一為《噬嗑》者,噬嗑得《頤》之下動,《賁》得《頤》之上止。惟下動,則《噬嗑》矣。
  賁天文之圖
  柔文剛以成離,離為日,日運(yùn)于天,其亨之意也。剛文柔以成艮,艮,山也;山不動,而云出為雨,木伐以為用,其小利有攸往乎。然孔子#11皆謂之天文,而不及地者,蓋觀象以作《象》也,象有日月迦明之象也。日月因迦明而合朔,朔晦相循而四時(shí)成矣,此所以察時(shí)變也?!峨x》有繼明之意,而《賁》變《離》之四爻,日月相抱持也,此所以為天文之要道焉。
  剝?yōu)殛枤夥N圖
  《復(fù)》卦之下陽,即《剝》之上陽落于地也,故有碩果不實(shí)之象。其陽氣之種乎,所以《乾》為木果,而生木于亥也。亥者,《乾》之位也。木有生而未芽,芽則生子者,孳也。未芽之果,本于《剝》上之陽,如果在木末焉。
  復(fù)七日圖
  爻位者,實(shí)數(shù)之六也。太極者,虛數(shù)之六也。虛數(shù)之六,本于含三之積算。含三之積籌,本于園物之徑一。故天下之?dāng)?shù)十、百、千、萬,莫不出乎六。六數(shù)進(jìn)則為七,退則為五,是五為六之未盈,六為五之已滿,過則為七矣。六為極矣。一陽生,則七日來復(fù)也;二陽生,則八月有兇也。七為少陽,八為少陰。日為震,月為兌。,《臨》雖陽長,而實(shí)得八兌之?dāng)?shù)也,故日有兇于八月也?!稄?fù)》卦一陽來復(fù),曰七日者,蓋《坤》陰極于亥,六數(shù)盡于一,復(fù)出于坎,并而得七也。數(shù)周六甲,運(yùn)周三統(tǒng),而復(fù)為元,亦七日來復(fù)之義云耳。
  無妄本中孚圖
  《中孚》,信也。而《元妄》,亦信也?!吨墟凇分牛渥匀恢\乎#12?!对分牛腔蚴怪?。故曰: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內(nèi)。誠信之道,本自中出。而中者,亦中之為主也。自外來,而為內(nèi)主,安得自然哉?以異乎《中孚》也。
  頤靈龜圖
  《頤》中虛,虛則靈龜之象。君子見之,以靈龜自警。小人見之,以朵頤#13垂涎。三為下齒,噬之動者也,故兇甚于二、五。三之所以動者,因初有震象耳。
  大過棟隆橈圖
  《大過》一卦,吉兇在初與上也。棟之隆,以應(yīng)藉地之茅,慎之至也;棟之橈,以應(yīng)滅木之水,乃大過也,故《大過》之縣辭見于九三也。陽氣驕為大者過。九二配以少陰,故能發(fā)生枯楊之梯#14者,揚(yáng)之茅擠耳。九五配以老陰,發(fā)生之理窮矣。'遂有枯楊生華象,象楊不能結(jié)實(shí),為萌芽也。
  習(xí)坎行險(xiǎn)圖
  《坎》之《象》曰:維心亨。是心無善惡之思,無喜怒哀樂之動。一入于習(xí),則同者變?yōu)楫愐玻省犊病坟允冀K象小人習(xí)險(xiǎn)以自陷其身,戒人用心之惡也。且陰陽者,善惡之端也,動靜之分也。心之動,則惡萌矣。陽動而陰靜,陽善而陰惡,六三以陰居陽,所以為惡之大也;又陷于二陰之中,是染習(xí)皆惡也。六四以陰居陰,靜之至也,是復(fù)性而反誠也,又居于二陽之問,是染習(xí)皆善也。故樽酒、篡貳用缶,有簡率敦樸之象。二五雖以陽中,然未免陷二陰之黨,染習(xí)之氣不能免也??鬃铀灾钢晕闯鲋?,中未大之象也。
  離繼明圖
  下卦《離》之貞也,上卦《離》之悔也,是下卦為貞明,而上卦為繼明也。月者,趨日以明也。合朔之時(shí),月包于日,而后趨其明也。此上卦所以包下卦,有日月趨明之象也。離為日而不為月,在重離則月象生焉。故曰明兩也;又曰日月麗乎天也。六二黃離,是自中而明也,所謂誠明之性也。六五有哀悲之象者,是既望之月,而將遠(yuǎn)于日也,亦明極而晦生也。
  咸朋從圖
  一氣居中,故澤之云蒸于山,而山之泉入于澤,是山澤之相感也。卦有三陽,而九四居中,中心象也。惜乎朋于二陽,未免有意有必,有固有我,故僮憧而往來也。九五上連于上六,是用在上六也,故上六為頰、舌,而五為脾#15。九三下連于六二,是用在六二也,故六二為腓,而三為股。股隨腓而動,脾則不隨頰、舌以發(fā)言,此吉兇所以異也。
  恒久之圖
  六爻惟取九二一爻,得一剛一柔之道而居中,孔子與之以能久中之象。六五雖一剛一柔而居中,然與共天位者亦柔也,故有婦人之貞從一之象,所以異于二矣。九三以剛居剛,動而過中,不恒之象,固不符言也。初、上爻#16二爻,一浚以趣下#17,一振而向上,皆迷涂之甚者,不得其中,故皆兇。
  遯象之圖
  二以中順之德,而取象于黃牛。牛之所以能負(fù)重者,革之堅(jiān)也。牛無革,則機(jī)上肉耳,何能為或?九三以剛居外,有革之象,三茍隨《乾》以遯,則二遇禍矣。此所以勸其執(zhí)之也。四陰以九居之#18,下應(yīng)于初六,故曰好。好者,交好也,是陰位下交于陰爻也。五陽以九居之,下應(yīng)于六二,故曰嘉。嘉妃也,是陽位之陽爻下妃于陰位之陰爻也。陰妃于我,交于我;小人不可交,則與之絕,此所以吉矣。妃則吾正偶耳,是不能絕也,故但正其志焉。吾之志正,則淫邪非僻不能入矣。此所以為貞吉云。
  大壯羊藩圖
  《大壯》之卦,下累四陽,有棟宇基北#19之象,故云壯也。其卦上震下乾,震為蒼食竹,故有藩象?!肚分湃儎t入兌?故有羊象。兌西而震束,卯酉正沖#20,故有羊觸藩之象。初者,羊之足趾也。羊以角觸,而趾用其力;角贏,則趾困矣。九四實(shí)吾之同類,茍決其藩以開大涂,容羊進(jìn)而贏之,則下三陽反為壯輿之轅矣。此九二、九四所以有貞吉之縣矣。
  晉康候之圖
  八卦之象,乾實(shí)為馬?!稌x》以坤之貞,而陰爻居五位,豈有馬象哉,蓋乾錫之馬耳,因錫馬以致蕃庶,諸侯之象明矣。《易》以明出地上象諸侯者,以火在天上為《大有》,象天子故耳。天子與諸侯,皆南面之君也,必有明德以安民,民安則位安矣,故曰康侯也。
  明夷箕子圖
  《明夷》之卦,圣人贊之,以《象》、《象》最顯最著,于人事最明。五為箕子,則上為紂矣。九三有南狩而得大首之辭,豈非武王乎?拯馬壯者,又豈非武王之輔相亂臣乎?六四本《坤》畫,而下與三同居人位,又豈非微子、太公之歸周乎?初九與上六同乎坎水,將飛而翼垂,將行而喂根不繼,豈欲拯之而力不能如伯夷、叔齊之徒乎?
  家人象圖
  或問文中子《家人》之象,明內(nèi)而齊外,蓋離、巽之卦也。象一然子象日在:陰一陽,相妃于中,有父母夫婦之,意本于夫子之《象》。焦延壽以上爻為宗廟,五為君;今用之于《家人》,則君位為父矣??鬃釉唬杭胰擞袊?yán)君焉,父母之謂也。
  睽卦象圖
  《睽》之為卦,六爻相疑者,陰陽相疑也。陽居陰位,是以位相疑。二應(yīng)五而五連于上,上應(yīng)三而三連于二,是以應(yīng)相疑。疑則睽而不合矣。故圣人于六爻之辭,莫不解其疑也,而使陰陽各安其位焉。所以《睽》卦物象,比之他卦最盛,蓋欲盡意而已。
  蹇往來之圖
  《蹇》之二陽,皆陷于陰中,故曰賽。《蹇》之象,往來者四,而不系往來之象者二。四者皆失中,而二者皆得中也。圣人得中道以自養(yǎng),故雖處蹇中,而素患難,行乎患難也。何往來之有,五在上位之中,是得中而居上者也;善處賽而不凌下,使人樂歸之,此所以致朋來,而不終孤立于險(xiǎn)中矣。二在下位之中,是得中而居下者也。善處賽而不援上#21,匪其躬而自任其責(zé),此所以致終無尤過,而獲應(yīng)于上矣。三陽之失中也,故勸之反身修德也。四陰之失中也,故勸其連接乎二陽也。初在下,故勉之以養(yǎng)其聲譽(yù),而無茍往。上近五,故勖之以就于充實(shí),而從大人,如四之連耳。
  解出坎險(xiǎn)圖
  坎中之一陽,即震下之一陽,始包于坎中,既而出于坎上,動而震下#22也,若果核之仁變而為芽也,故曰:得黃矢。矢#23者,中直也。中直,則芽達(dá)矣。《解》之為卦,陰陽悖亂而不當(dāng)其位,上爻故有解悖之象,震之在坎也。君子屈墊于下,混邊于小人之時(shí),而發(fā)生敷大易象數(shù)布之心不忘也。一曰一脫邊而去,遂伸其志,此九四之與六三所以有拇象#24。
  損益用中圖
  二卦之《象》,皆言與時(shí)偕行。二卦之爻,皆言十朋之龜。言時(shí)者,謂時(shí)當(dāng)損而損,天下不以為儉嗇#25;當(dāng)益而益,天下不以為驕奢也。言龜者,謂龜筮協(xié)從,臣民無逆也。
  夬決之圖
  五陽而決一陰,五君子而去一小人,不為難矣。然陰附五位,五與四皆屬之,是謂兌卦。所謂包陽之陰,挾君子之小人,所以難決難去耳。《大壯》之羊,施壯于震#26。震,同類也?!秹分?,施壯#27于兌。兌,非類也,變我#28則與同。此四爻所以有牽羊之象,此三爻變有羊象耳。
  姤遇之圖
  初與本爻觀之,則有豕象,而九三突其臀。初.二.四#29觀之,則有魚象,言陽包陰也。于九五觀之,則有瓜葛滋長之象。《姤》本《乾》也,一陰變其初,有龍反化魚象,龍化魚而角無用矣。此《妮》之角所以上窮也?!肚分魂?,起子而終于巳,巳實(shí)居巽方,是《乾》之六陽與巽相遇于巳位,而巽之一陰遂萌矣。此一陰之生,故名曰《姤》也。
  萃聚之圖
  《萃》之成卦,則物各以類聚。而陽據(jù)#30南面之位,一為天子,一為諸侯,下統(tǒng)三公、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上奉宗廟之嚴(yán),防眾亂之道,寄于初爻;懲失眾之象,寓于上畫。萃者,物之秋成而后萃也。秋本主于兌,兌卦本以#31上爻為主。今西南之坤氣,運(yùn)至西方,而陰畫眾矣,故二陽統(tǒng)之,而上爻失眾焉。
  升階之圖
  巽下之一陰,與坤之三陰一體也。陰沉滯,而陽升騰。升騰者,二陽也。初附二陽而升,三陰#32又與之一.體,故有允升之象。允者,見信于人。坤用事于亥,而亥亦木之生,而未成形者也。至于子位,則震居坤下,震亦木也,是木之始芽根耳。若巽居坤下,則有二陽,非震一.陽之比,故曰《升》也?!渡肪映笪?,及乎卯,則木王矣。外卦以位言也,而五天位,是不可以階升也。然貞者,正也。堯、舜、禹、湯升天位以正,如升階焉。不以貞者,寧免于顛躋乎。
  大易象數(shù)鈞深圖卷中竟
  #1『阻之』,原作『祖之』,據(jù)四庫本改。
  #2『復(fù)退』,原作『彼退』,據(jù)四庫本改。
  #3【三陽』,四庫本作『二陽』。
  #4斗利』,四庫本作r權(quán)』字。
  #5『非德也』,四庫本作『非德』。
  #6『居』,據(jù)上下文義例增補(bǔ)。
  #7『上下』,原作『上上』,據(jù)四庫本改。
  #8『為嗚耳,外謙』,底本原缺,據(jù)《道藏》本《周易圖》卷中及其上下文義補(bǔ)之。
  #9『地』,底本和四庫本皆作『治』,據(jù)《道藏》本《周易圖》卷中及其上下文義改正。
  #10『猶h原作『尤』,據(jù)四庫本改。
  #11『子』,據(jù)四庫本補(bǔ)。
  #12『乎』,四庫本作『也』字,疑底本誤。
  #13『朵頤』,原作『孕頤』,據(jù)四庫本改。
  #14『梯』,底本和四庫本皆誤作『梯』。
  #15『脾』,原作『晦』,據(jù)四庫本改。
  #16『上爻』,四庫本略作『上』字,義同。
  #17『趣下』,四庫本作一趨下』。
  #18『之』,據(jù)四庫本補(bǔ)。
  #19『基北』,四庫本作『基兆』,而據(jù)《道藏》本《周易圖》卷中疑當(dāng)作『基址』。三稱何者為是,待考。
  #20『正沖』,原作「正衡』,四庫本亦是,據(jù)此句文義改正?!兜啦亍繁尽吨芤讏D》卷中亦作『正沖』。
  #21『援上』,原作『授上h據(jù)四庫本改。
  #22『震下』,四庫本作一震上』。
  #23『矢』,原脫,今據(jù)其文義補(bǔ)之。
  #24『有拇象』,四庫本作『有解拇象一。
  #25『儉嗇』,原作『險(xiǎn)嗇』,于義不妥;據(jù)四庫本改。
  #26『于震』,原作『子震』,據(jù)四庫本改。
  #27『壯』,據(jù)上文義例補(bǔ)之。
  #28『變我』,四庫本作『變坎』。
  #29『初二四』,四庫本作『初于四』。
  #30『據(jù)』,四庫本作『居』。
  #31『本以』,原作-未于』,據(jù)四庫本改。
  #32『三陰』,原作『三陽』,四庫本亦是。今據(jù)《周易圖》卷中
  大易象數(shù)鉤隱圖卷下
  困蒺藜葛萬株木圖
  《困》之為卦,屬乎九月兌氣用事,而臨于戌土;澤水為土所壅,故《大象》曰:澤無水,困也。《困》因兌、坎相重而成也。兌正秋,而坎為冬。兌之一陰,象乎始得秋氣而蔓草未殺。故為葛萬之困。六三則秋冬之交,蔓草葉脫而刺存焉,故為漢藥之困。若初六則在坎之下,正大寒之時(shí).也,蔓草為霜?dú)⒍矣墟葸z,而所存者株木而已。此《困》三陰爻故系以草木象也。.
  井鼎水火二用之圖
  《井》以陽為泉者,水因天一之陽而生也??仓兄柍鲇诳卜胶?,所謂北方生寒,寒生水之義也。故又日太陽寒水。巽之二陽,一在地位,而趣下是谷,而非井矣;一陽雖在人位,居梵之下,汲之不及,不若五爻浮溢于梵上也。井欲溢,而鼎戒盈,此德為器之辨也?!抖Α坟糟C、耳、趾皆全,而趾欠其一,所以初爻言鼎顛趾,言鼎倒而趾在上也。下一陰反有兩耳之象,五爻故曰黃耳,以別初焉。
  革卦爐鞴鼓鑄圖
  《革》雖有鼎鬲革生為熟之象,然以爐輪之象為正,蓋以離火鼓鑄兌金,而金從革也。革而后鼎者,以鼓鑄而成鼎也。夏后氏鑄鼎,而湯、武因之,以寶其器,故有湯、武革命之象。
  震動心跡之圖
  《震》之六爻,初勸之以有戒懼之心,而后言笑;二又戒之以喪貝而勿逐,是欲人內(nèi)無妄動于一心,而外無貪其利也;三爻則言震蘇蘇,是欲人修慝而辨惑,無終入于迷涂也。皆動心之要也。外卦論動之邇,故四言遂泥,以表事之凝滯而不決;五言無喪,以表事之成;上言征兇,以表事之?dāng) ?br />  艮背象之圖
  《艮》之象,言輔、頰不言口,言身不言腹,言夤、限不言臍#3,有背面而立之象,故曰艮其背也。統(tǒng)一卦而觀之,下不分其腓、趾,上不別其身、輔,四陰排布,宛有背骨之狀。上一陽為肩膊,中一陽而為脊膂也。脊膂,取其貫中而已。《艮》之九三,《艮》之主也,以陽居陽,其性躁動,譬之于腰焉,俯仰罄折,起居行止,莫不因之;然其運(yùn)動,實(shí)系于心也,故圣人系之以熏心之象。六二以陰居陰,其性靜矣,有腓象;心欲動而腓不能舉行,其心安有快意乎?故圣人又系之以其心不快之辭。
  鴻漸南北圖
  《漸》卦,下艮而上巽,時(shí)當(dāng)正月立春之后,鴻漸來之候矣,故六爻皆系以鴻也。鴻者,隨陽之烏,而艮、巽限乎子、午之陽,方系之以鴻,豈不宜哉?三居艮卦之上,上居巽卦之上,是南北二陸也。三以一陽限于群陰之闖,當(dāng)鴻雁北來之際,烏獸將孳尾之時(shí),故有夫征婦孕之象也。三與四,氣交于人位,故孕也。若五與二,一居于天,一處于地,遠(yuǎn)應(yīng)而雌雄有別,故不孕耳。
  歸妹君娣之袂圖
  震為蒼筧竹,下實(shí)而上虛,筐象也?!稓w妹》之卦與《泰》相類,而人位二爻兩相交互,有掩袂之象。人之一身,左陽而右陰;陰陽之交,如兩袂之交也。娣,位乎下,其畫陽也;君,位乎上,其畫陰也?!兑住芬躁柹贫帎海栙F而陰賤,此君之袂不如娣之袂矣。
  圖之斗見日豐
  蓋以《歸妹》安行非正也。其卦乃遷東方之陽,以就西方之陰,是震氣入于兌,木為金之克制也。故必月幾望而后吉。月望,則陰敵陽,有少陵#4長,賤易貴之變矣。所以《歸妹》之縣唯曰:征兇,無攸利。以行不以正者,非圣人之事也。
  伏羲畫震于束,而置離于南方者,表少陽之氣動于束方,太陽之明盛于南方也。文王以震重離,遂名日《豐》,言少陽之震運(yùn)至于南方,合太陽之離明,而為豐盛耳。所以文王于《豐》縣,明盛極必衰之理,日宜日中;于《豐》爻,明明極必昏之理,日日中見斗與沬#5也。文王所系卦爻之辭,唯日與斗也。孔子之《象》,遂論及月,何哉?蓋《豐》卦在五、六月之交,日在柳宿之度,而斗指午、未之分。柳宿之度,實(shí)通三辰,故有見斗之理。
  旅次舍圖
  六二以中道,遂懷資得童仆。九四以剛?cè)嵯酀?jì)而有應(yīng),遂得資斧。皆近利,不若六五也。離之所以明者,順以行其智也,故曰畜牝牛吉。上九之喪牛,是喪其明也?!堵谩樊?dāng)《夫》之后,《乾》之前也,陽盛皆客氣,所以反日《旅》也。《旅》之上九得勢而主權(quán)者,寄一身于炎炎之上,而不知有焚巢之禍。九三趨炎而躁進(jìn),而不知有焚次#6之災(zāi)。六二、九四雖以柔道而旅,或懷資,或得斧,獲利于時(shí),而二必以身而后兔過,四之心尤不快也。豈非戒旅以求利之事乎?若六五者,始以離雉有文明之美,而射之,而亡其矢,而不獲,是道不行而利不得也。
  巽床下圖
  《巽》以陽為肺簣,而以陰為林足者,以肺下有足之象,四陽行列,有簣之象也。九二林之束壁,而上九將之西壁也,故皆云《巽》在林下,以林足附之也。九五為龍飛,而為虎變者也。飛龍為甲,虎變?yōu)楦?,是以一氣之變更耳。上九喪斧,剛過也。九二用史、巫,剛中而未得位也。九三之頻蹙,又無位而失中也。由是觀之,則權(quán)以有位而得中者行矣。非九五,而誰乎?
  兌象之圖
  《坎》.之初六,主于冬至?!峨x》之初九,主于夏至?!墩稹贰ⅰ秲丁分?,則主于春、秋之分也。故以《兌》之下二爻陽氣尤盛,為七月之象;中二爻陰陽中分,為八月之象;上二爻陰過于陽,為九月之象。此《兌》卦所以四爻為言商兌,以見《震》角、《離》征、《坎》羽之音;五爻言孚剝,以見《震》、《央》、《離》、《娠》、《坎》、《復(fù)》之理也。
  渙躬之圖
  一陽生于子,而六陽亢于巳。子屬坎,而巳屬巽,以巽重坎,所以為《渙》也。渙者,散也。卦氣當(dāng)夏至#7之后、大暑之前也,是陽氣散于外也。陽雖散于外,而有生生不窮者在其中,是坎中之一陽也。一元之氣,是坎中之一陽也。陽主氣,陰主形。一陽散于外,故言汗、血也。二陰分于中,故言
  群、躬也。躬分而為四支,群分而為五臟、六腑形也,是皆一元之氣分散而成也。人之生也,本于元?dú)?。元?dú)獬鲇诳菜?,是為天一之精也,蒸而為汗,流而為血,以養(yǎng)四肢#8五臟。
  節(jié)氣之圖
  巽之上爻,兌之下爻,變皆成坎??矚庹羯?,為巽木之枝葉潤也??矚庀洛?,為兌澤之中聚水草也。澤水竭,則為困矣,是水下泄也。兌之一陽下泄,則有戒欲之象。坎之一陰上缺,則有戒嗜之象。戒欲二不出戶庭。戒嗜,故云甘、苦之味。初爻言不出戶庭無咎,二爻言不出戶庭#9兇者,是戒欲之義也。初爻變?yōu)榭?,天一之水是為真精之原,君子能知通塞之理,慎密而不出、,閉其精戶,是養(yǎng)生之要也??捕t火也,門庭者是開竅為心也。心火貴乎下濟(jì)于水,心明貴乎外明于物,不出則失中道矣,亦戒欲之義也。六三言嗟者悔嘆而不節(jié),六四言安者安于能節(jié),是皆明告利害于人也。養(yǎng)生之道,盡此二卦。
  中孚小過卵翼生成圖
  《中孚》生陽,羽族卵生也?!断獭坟陨?,血肉之物胎生也。故《中孚》為生陽之始,《小過》為生陽之成也。烏雀四時(shí)生卵而春盛,故為立春之象,冬至之卵焉?!吨墟凇酚袨趼阎?,烏炎上之性,必以豚魚而后吉。豚魚,潤下之物也。北方子位,豚魚之地也?!缎∵^》之飛烏離之兇者,由東行而中,南方之網(wǎng)罟也。網(wǎng)罟取離陽,至離而太盛,陰氣生矣。黃帝之律呂,分為乾、坤,妃為坎、離。乾、坤即分六陰、六陽,坎、離則成
  既濟(jì)未濟(jì)合律之圖
  《既濟(jì)》、《未濟(jì)》。坎中之陽,將升而至于仲呂,辟卦為《乾》,是謂《乾》盈九不見其首。離內(nèi)之陰,已入于坎,至于應(yīng)鍾,辟卦為《坤》,是謂《坤》虛十以導(dǎo)潛龍之氣。《既濟(jì)》之首,.《乾》之首也?!段礉?jì)》之尾,《坤》之尾也?!肚肺怖m(xù)于《坤》尾,九而后十也。《坤》首繼于《乾》首,二而先一也。
  內(nèi)十二月十二律
  日月運(yùn)行一寒一暑卦氣之圖
  相生圖附陽下生陰上升
  十三卦取象圖
  離巽繩離目。網(wǎng)目謂之罟,兩目相連,結(jié)繩為之網(wǎng)罟也。離,雉佃也。兌、巽為魚,漁也。
  益乾金斷巽,斷木也,四之上成坎#10,坎為益揉之初成。震,揉木也,入坤土而巽于前,斷木為耜也。動于后,揉木為未也。
  噬嗑眾離日在上,為日中。坤眾在下,為市眾為民。離有伏,兌為羸,具坤往之致天下之民,聚大下之貨也。以坤交乾,交易也。
  乾乾,坤無為,六子自用,垂衣裳而天下乾在上為衣。
  坤坤在下為裳。裳,下體之飾也。
  渙乾金剖巽,浮于坎上,剖木為舟也。火上銳,刻木為楫也。
  隨坤牛而震足,驅(qū)之服牛也。震作足馬,上六引之。引,重也。內(nèi)卦近,外卦遠(yuǎn),上六在外卦之外,致遠(yuǎn)也。
  豫《豫》,《謙》之反也。《謙》,艮為門,九三之四又為門,重門也。艮為手,坎為堅(jiān),震為聲,手擊堅(jiān)木而有聲,擊柝也。坤為闔戶,而坎盜逼之,暴客也。
  小過兌金斷巽木,斷木為杵也。巽木入坤土,掘地為臼也。坎,陷也。臼之象,杵動于上,臼止于下,四應(yīng)初,三應(yīng)上,上下相應(yīng),杵、臼之利也??沧冑愎桑f民濟(jì)也。
  睽《睽》,《家人》之反也?!都胰恕罚銥槟?,巽、離為絲,坎為弓,弦木為弓也。兌金刻木而銳之,刻木為矢也。兌庾乾剛,威天下也。
  大壯《大壯》自《還》來,一變《中孚》。艮為居,兌為口穴之象。穴,居也。再變大《大畜》,乾在上,天際也,野之象。巽入變艮,而止野處也。三變《大壯》,震壯木在上,棟也。乾天在下,宇也。巽風(fēng)隱,兌澤流,待風(fēng)雨也。《大壯》則不橈矣。
  大過《大過》自《遯》,一變《訟》,乾見坤隱,不封也。再變巽木,而兌金毀之,不樹也。三變《鼎》,離為目,兌澤流喪也。上九變而應(yīng)三,坎兌為節(jié),不變喪期,無數(shù)也。木在澤下,中有乾人,棺槨也。葬則棺周于身,槨周于瓪棺,土周于槨,大過也。
  夬《夬》自《姤》,四變《大有》?!秺ァ罚銥槔K,結(jié)繩也。巽變成離、坤。離為文書也。兌金刻木契也。
  三陳九卦之圖
  一
  《履》德之基《謙》德之柄《復(fù)》德之本
  《恒》德之固《損》德之修《益》德之裕
  《困》德之辯《井》德之地《巽》德之制
  二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fù)》小而辨于物
  《恒》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后易#11《益》長裕而不設(shè)
  《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三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fù)》以自知
  《恒》以一德《損》以遠(yuǎn)害《益》以興利
  《困》以寡怨《井》以辨義#12
  《巽》以行權(quán)上
  上經(jīng)卦三三敘而九,下經(jīng)卦六三叔而十八。《履》十,《謙》十五,《復(fù)》二十四,《恒#13》二,《損》十一,《益》十二,《困》十七,《井》十八,《巽》二十七,九卦之?dāng)?shù),總一百三十有六。凡三求之,四百有八也。周天三百六十成數(shù)也,余四十八,陰陽所以進(jìn)退也。陽進(jìn)于《乾》,六月各四十八,《復(fù)》至《乾》也。陰退于《坤》,六月亦四十八,《娠》至《坤》也。參伍以變圖
  天一下生地六地二上生天七
  天三左生地八地四右生天九
  參,合也。配,偶也。天地之?dāng)?shù),各相參配,錯綜往來而相生,故生成之?dāng)?shù)大備,而天地之文生焉?!断缔o》日:參伍以變,錯綜其數(shù),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此之謂也。
  十有八變圖
  男女合者,上、下經(jīng)惟十二位。正位《乾》、《坤》、《坎》、《離》、《咸》、《恒》、《損》、《益》八卦,分為十八位。《乾》、《坤》變《頤》、《大過》,《頤》、《大過》變《坎》、《離》,《坎》、《離》變《中孚》、《小過》,《中孚》、《小過》變《咸》、《恒》,成人倫也。
  一陰一陽圖
  六十四卦,一陰一陽,始《乾》終《坤》。先自《乾》、《坤》一陰一陽,排六十四,次自《乾》二陽二陰,次四陽四陰,次十六陽十六陰,次三十二陽三十二陰,即成六十四卦也。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先甲后甲圖
  自甲午至癸亥三十日。起申至巳。先甲。黑暈。
  自甲子至癸巳三十日。起寅至亥。后甲。白暈。
  陰陽君民
  陽卦以奇為君,故一陽而二陰,陽為君,陰為民也。陰卦以偶為君,故二陽而一陰,陰為君,陽為民也。陽,一畫為君,二畫為民,其理順,故日君子之道。陰,二畫為君,一畫為民,其理逆,故曰小人之道。
  陰陽奇耦
  震、坎、艮,陽卦也。曷為而多陰?自坤而索也。其卦皆一陽二陰,凡五也,故曰陽卦奇。巽、離、兌,陰卦也。曷為而多陽?自乾而來也。其卦皆一陰二陽,凡四也,故日陰卦耦。
  二儀得十變化
  十日五行相生
  大衍之?dāng)?shù)圖
  揲蓍之法圖
  第一揲第二揲第三揲第一卦于小指間不五則九第二卦于中指間第三卦于食指間皆不四則八
  五四四此系三少計(jì)十三策四十九策中除十三余三十六即四九之?dāng)?shù)也是為老陽
  九八八此系三多計(jì)二十五策四十九中除二十五余二十四即四六之?dāng)?shù)是為老陰
  五八八少陽
  九四八并系兩多一少各計(jì)二十一策四十九中除二十一余二十八即四七之?dāng)?shù)也是為少陽
  九八四少陽
  九四四少陰
  五八四并系兩少一多各計(jì)十七策四十九中除十七余三十二即四八八之?dāng)?shù)也是為少陽
  五四八少陰
  河圖百六數(shù)
  以三因天地十五數(shù),得四十五。以五因天地十五數(shù),得七十五。以七因天地十五數(shù),得一百五?九宮數(shù)止一百五,故百六為極數(shù)。`用三、五、七者,取陽數(shù)中者用之。
  八卦司化圖
  乾職生覆,坎司寒化,艮司濕化,震司動化,巽司風(fēng)化,離司暑化,坤職形載,兌司燥化。
  類聚群分圖
  坎北,震束,乾西北,艮束北,四卦皆陽也。離南,兌西,巽束南,坤西南,四卦皆陰也。故日:方以類聚。一聚于六而分乾、坎,四聚于九而分坤、兌,二聚于七而分離、巽,三聚于八而分震、艮,故日:物以群分。得朋則吉,乖類則兇,此吉兇所以生也。
  通乎晝夜圖
  子者,乾之始,而終于巳。午者,坤之始,而終于亥。陽爻二百九十二,晝數(shù)也,其數(shù)一千七百二十八。陰爻一百九十二,夜數(shù)也,其數(shù)一千一百五十二??偠灾О税侔耸?,四求#14之合,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故日:通乎晝夜之道而始#15。
  陽中陰
  陰中陽
  序卦圖
  上經(jīng)三十
  下經(jīng)三十四
  雜卦圖
  《雜卦》者,雜揉眾卦,錯綜其義,以暢無窮之用,故其義專以剛?cè)?、升降、反?fù)取義,與《序卦》不同。故韓康伯云:或以同相類,或以異相明,雜六十四卦以為義是也。
  丸玄準(zhǔn)易卦名圖
  一玄生三方,用三乘一。三方生九州島,用三乘三。九州島生二十七部,用三乘九。二十七部生八十一家,用三乘二十七。八十一家生二百四十三表,用三乘八十一。二百四十三表生七百二十九贊,用三#16乘二百四十三。七百二十九贊生二萬六千二百四十四策,用三十六乘七百二十九。凡一玄為一歲,七十二策為一日,起十一月。
  太玄準(zhǔn)易卦氣圖
  右律歷之元,始于冬至,卦氣起于《中孚》。
  皇極經(jīng)世全數(shù)圖
  一一元之元日之日乾之乾一
  二一會之元月之日兌之乾一十二
  一二元之會日之月乾之兌卜十二
  二二會之會月之月兌之兌一百四十四
  一三元之運(yùn)日之星乾之離三百六十
  二三會之運(yùn)月之星兌之離四千三百二十
  一四元之世日之辰乾之震四千三白二十
  二四會之世月之辰兌之震五萬一千八百四十
  一五元之歲日之石乾之巽一十一萬九千六百
  二五會之歲月之石兌之巽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一六元之月日之土乾之坎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二六會之月月之土兌之坎一千八百六十六萬二千四百
  一七元之日日之火乾之艮四千六百六計(jì)五萬六千
  二七會之日月之火兌之艮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一八元之星日之水乾之坤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二八會之辰月之水兌之坤六十七萬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
  三一運(yùn)之元星之離日之乾三百六十
  四一世之元辰之日震之乾四千三百二十
  三二運(yùn)之會星之月離之兌四千三百二十
  四二世之會辰之月震之兌八萬五千一百四十
  三三運(yùn)之運(yùn)星之星離之離一十二萬九千六百
  四三世之運(yùn)辰之星震之離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三四運(yùn)之世星之辰震之震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四四世之世辰之辰震之震一千八百八十六萬二千四百
  三五運(yùn)之歲星之石離之巽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千
  四五世之歲辰之石震之巽五萬九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三六運(yùn)之月星之土離之坎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四六世之月辰之土震之坎六十萬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
  三七運(yùn)之日皋之火離之艮一百六十七萬九千六百一十六萬
  四七世之日辰之火震之艮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三八運(yùn)之辰星之水離之坤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四八世之辰辰之水農(nóng)之坤二萬四千一百八十六萬四千七百四萬
  五一歲之元石之日巽之乾一十二萬九千六百
  六一月之元土之日坎之乾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五二歲之會石之月巽之兌一百五十五萬五千二百
  六二月之會土之月坎之兌一千八百六十六萬二千四百
  五三歲之運(yùn)石之星巽之離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千
  六三月之運(yùn)土之星坎之離五萬五千九百八百八十七萬二千
  五四歲之世石之辰巽之震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六四月之世土之辰坎之震六十七萬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
  五五歲之歲石之石巽之巽一百六十七萬九千六百一十六萬
  六五月之歲土之石坎之巽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五六歲之月石之土巽之坎二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六六月之月土之土坎之坎二萬四千一百八十六萬四千七百四萬
  五七歲之日石之火巽之艮六萬四百六十六萬一千七百六十萬
  六七月之日土之火坎之艮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四萬一千一百二十萬
  五八歲之辰石之水巽之坤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四萬一千一百二十萬
  六八月之辰土之水坎之坤八百七十萬七千一百二十九萬三千四百四十萬
  七一日之元火之日艮之乾四千六百六十五萬六千
  八一辰之元水之口坤之乾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三千
  七二日之會火之月艮之兌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八二辰之會水之月坤之兌六千七萬一千八百四十六萬四千
  七三日之運(yùn)火之星艮之離一百六十七萬九千六百一十六萬
  八三辰之運(yùn)水之星坤之離一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七四日之世火之辰艮之震一千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九十二萬
  八四辰之世水之辰坤之震二萬四千一百八十六萬四千七百四萬
  七五日之歲火之石艮之巽六萬四百六十六萬一千七百六十萬
  八五辰之歲水之石坤之巽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四萬一千一百二十萬
  七六日之月火之土艮之坎七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四萬一千一百二十萬
  八六辰之月水之土坤之坎八百七十萬七千一百二十九萬三千四百四十萬
  七七日之日火之火艮之艮二百一十七萬六千七百八十二萬三千五百
  八七辰之日水之火坤之艮二千六百一十一萬千三百八十八萬二千
  七八日之辰火之水艮之坤二千六百一十一萬一千三百八十八萬二千
  八八辰之辰水之水坤之坤三萬一千三百四十五萬六千六百五十八萬四千
  邵氏皇極經(jīng)世圖
  溫公
  潛虛
  擬玄圖
  潛虛性圖
  凡性之序,先列十純。十純既浹,其次降一,其次降二,其次降三,其次降四,最后五配而性備矣。始于純,終于配,天地之道也。
  說卦配方圖
  造化之一氣,即圣人之一心也。造化之氣本于發(fā)生,而圣人之心亦將以濟(jì)世也。故不兔由靜以之動,自無而入有,使萬物得以遂其生,安其業(yè)。天下之人,終不見其邇者,其故何哉?蓋造化之氣,與圣人之心,雖動而不離,雖有而不舍無,被萬物與萬民也#17。齊、見、役、說、戰(zhàn)、勞于其問,而不自覺知耳。此八卦之序,所以出乎震,而成乎艮也。謂之帝者,豈非造化之氣,與圣人之心一乎?
  古今易學(xué)傳授圖
  大易象數(shù)鉤深圖卷下竟
 ?。?『未殺』,原作『末殺』,據(jù)四庫本改。
 ?。?『大寒之時(shí)』,原作『大正之時(shí)』,據(jù)四庫本改。
 ?。?『臍』,原作『躋』,據(jù)四庫本改。
 ?。?『陵』,四庫本亦是,疑為『棱』字之誤。
 ?。?『沬』,原作『沐』,據(jù)四庫本改。
 ?。?『焚次』,原作『炎次』,據(jù)四庫本改。
 ?。?『至』,據(jù)四庫本補(bǔ)。
 ?。?『四肢』,原作『四支』,據(jù)四庫本改。
 ?。?『戶庭』,四庫本作『門庭』。
 ?。?0『成坎』,原作『戊坎』,據(jù)四庫本改。
 ?。?1『后易』,原作『復(fù)易』,據(jù)四庫本改。
 ?。?2『辨義』,原作『辯義』,據(jù)四庫本改。
  #13『怛』,原作『?!?,據(jù)四庫本改。
 ?。?4『求』,原作『永』,據(jù)四庫本改。
 ?。?5『而始』,四庫本作『而知』。
  #16『三』,據(jù)四庫本補(bǔ)。
 ?。?7『被萬物與萬民也』,四庫本作『彼萬物與萬物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