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命學是我國傳統(tǒng)術學中最重要的—門學科之一。自末代徐子平發(fā)明此術以后,歷經徐大升、萬民英、張楠、沈孝瞻等重要數術大家的參予與渲染,逐漸在中國歷朝歷代的世俗社會中形成了極為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歷史淵源來看八字命學作為術學中的后起之秀與龍頭老大,在傳統(tǒng)民俗中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和上千年來經久不衰的傳承,無疑跟它在民間大量可信可傳可驗可證的預測事例有著密切的關系。盡管八字命學從技法上看未能盡善盡美,但它的哲學基礎和建筑原理卻是深深地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核心思想“天人合一”的理念光輝之中。
八字命學是依人生始點的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生辰八字”來推測個人一輩子的造化。一個完整的人生過程無疑應該依人生始點為源頭出發(fā)然后延續(xù)發(fā)展直至生命終點,方可形成真正“一輩子”的全部內涵。因此探討人生的是非成敗與吉兇禍福,如果不從人生源頭(出生點)去抓根本去作研究,那么一切作為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有著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當今由西方傳人關于社會與人生研究的種種學科,都不可能從本質上闡釋人生軌跡的運行規(guī)律與真正原因。
我們知道中國傳統(tǒng)的干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方法,完全是個“歷法”體系。延續(xù)至今的干支紀時歷法系統(tǒng),早在漢代就基本確定和完善。但是,在漢代至宋代的一千多年的時間內,古人并沒有將個人出生時間的干支紀時方法(八字)跟個人命運聯系起來。直到宋代徐子平在唐人李虛中等人的基礎之上,方始將個人出生時間的歷法系統(tǒng)干支八字跟人生變化規(guī)律聯系起來作完整研究與探討,初步建立起八字命學的基本理論框架。從這個歷史的事;《來看,古人對生辰八字跟人生命運之間的關系與認識也是逐步發(fā)展慢慢清晰起來的。這個歷史過程如此的漫長,其中就浸淫著古人對傳統(tǒng)天人關系更深入的認識與理解。這些“認識與理解”的基本思想素材就集中體現在北宋理學創(chuàng)始期的一些世界觀之上,其間包含了陳摶的先天圖說、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以及邵雍的皇極經世學說等。因此要想真正認識尋求八字命學的建筑原理,就必須對理學家們眼中的天人關系作全面的思考與觀照。
天人關系就是研究大天地與人類“小天地”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人天相仿天人合一則是古人描述天人關系最簡煉最準確的答案。由“人天相仿”推衍至“天人合一”,這是宋代以前古人的天人觀。而宋代的理學家們則將“天人合一”進一步推衍深化:一者先天與人合一,即“天人同構”;二者后天與人合一,即“天人同演”。前者認為人是“小天地”,是大天地的“復制”與“重版”。這種理念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作了廣泛的論述,邵雍在等書反復強調論證的“人稟天地之全體”的觀點,而其他物類則不得天地之全體。比如“動物得天之氣而動,植物得地之氣而靜;動物稟天之氣而失地之氣,植物稟地之氣而失天之氣……等”。正是因為人稟天地中氣全體,人方可以與天地相參并列為三才之一;也正因為如此,描述大天地整體的歷法體系自然可以相應地引入到人此一“小天地”的身上,麗其他未能稟賦天地全體的動植物類就不能借用描述“大天地”全部的歷法來研究自身。這就是生辰八字僅能研究人類本身變化而不能亂套于其他物類身上作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
既然人作為“小天地”,那么“小天地”的演化(即人生變化)顯然就是“大天地”演化的“翻版”,這就是“天人同演”?!按筇斓亍弊鳛橐粋€“放大的人”,自有它有頭有尾的“一輩子”變化;這就是日月輪回寒暑交替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運動變化過程。此一“造化”過程,被古人稱之為“歲功”。大天地此一“造化”,有其完整性和穩(wěn)定性,周而復始亙古不變,那么只要具體研究大天地的“造化”情形,那么就可以相應地知道具體個人小天地的變化規(guī)律與現象。顯而易見,古人發(fā)明生辰八字來同步表明特定的“天人同構”;而繼發(fā)明生辰八字之后又發(fā)明大運運轉東南西北,又明顯是古人取裁防效“歲功”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完整造化過程。
下列一程序與表格,幫助理解生辰八字的建筑原理。
1、先天與人合一-(天人同構)
人天相防 天人合- {
2、后天與人合一-(天人同演)
要特別指明的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他所強調的“天人合一”著重于國家治政要跟大天地的“歲功”“造化”合一與效防,而北宋理學家們則是順著傳統(tǒng)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貫脈胳,認為一身一家一國的修齊治平的變化樣式與規(guī)律大致是一樣的。換言之,不僅僅是大范圍的國家變化跟大天地的“歲功”造化是合拍統(tǒng)一的,相對較小范圍的一身一家之變化也跟“歲功’是同步合一的。正是理學家們將傳統(tǒng)“人合一”理論研究的重心從國家轉移到個人身上的行為就啟發(fā)了術家發(fā)明了生辰八字,欲從大天地的變化當中來同步了解“小天地”中人生變化的全部奧秘。
令當代學者及一般人最迷惑的是,我們可以在原理上理解生辰八字建筑于天人合一層面上的意義,問題在于畢竟歲功造化的現象與人事變化現象存在著巨大的不同,這兩者又是如何統(tǒng)一起來的呢?對于這個問題的闡釋,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世界本原與萬事萬物現象之間的統(tǒng)一性。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太極、陰陽、五行、支干學說作為闡述萬事萬物本源的理論系統(tǒng)就認為,萬事萬物的組成與演化都由陰陽五行組合著來推動的。大天地中的五行在“天”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是五星;在“地”表現出來的現象的就是“五岳”;在“歲功”中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晝夜輪回寒暑交替的四季循環(huán)……五行在人身“小天地”中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是“五臟”、“五官”,在人事上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是“五?!薄ⅰ拔逯尽?、“五事”……由這些論述可以看出,五行作為萬物的共同本源在不同的萬物身上就體現出不同的現象來。現象雖然千變萬化,但究其實質歸根到底是一致的本源。生辰八字歷法系統(tǒng)在大天地中表現出“歲功”現象,在人身小天地上表現出來的“歲功”現象就是“命運”現象。換言之,大天地對應個人,其變化現象就是“歲功”;個人對應大天地,其變化現象就是“命運”。也就是講同一生辰八字,在大天地中表現的是“歲功”現象,在人身就表現出“命運”現象;兩者現象雖有不同,但其本原是合一的都是陰陽五行的變化與表現。因此在生辰八字當中有兩套表述語言:一者五行支干語言;二者用神、十神、格局、神煞語言。前者可以同步描述“歲功”變化現象;后者用來描述人生變化現象,兩者異曲而同功殊途而同歸矣。
正是因為八字命學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基礎之上,對個人生辰八字的探討與研究原則就同步借鑒于“造化”的一些基本法則。像大天地中的陰陽奇偶原則、匹配原則、中和原則就成為八字命學建立評價系統(tǒng)的最重要原則之一。徐子平在《碌珞子三命消息賦注》中就認為:“陰陽不偏上下符合則能知造化而貴賦吉兇壽夭定矣”“凡看命見五行陰陽匹配與上下相合不偏者,為貴命也”就是講的這些道理。
八字命學自徐子平發(fā)明以后,經過三百余年的復雜衍變與傳承,到南宋孝宗淳熙年間由錢塘人徐大升編撰的《淵海子評》開始面世,是時八字命學由于著述的流傳方才真正成為顯學,逐漸風靡于世。后人的神峰通考》、《三命通會》、《子平真詮》、《命理約言》、《星平會?!返葧T依徐大升的《淵海子評》為藍本為依據去開展研究演繹?!稖Y海子評》一書是八字命學中編撰的最早也最具系統(tǒng)較成熟的祖宗書經典書之一。它明白無誤地提出了“以日為主”的子平論命方法,對于十神的確定以及用神、格局、神煞、歲運的喜忌都作了全面的論述;初步確立了子平命學的基本框架和理論體系,為后世命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但是,由于《淵海子評》是《淵源大全》與《淵?!范暮献?,因此難免書中一些議論重復雷同甚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給后人在研習理解上造成了不少困難。另外由于古代印版的模糊與缺陷,是書中的一些文字難免存在看失漏與失誤,也給后人正確傳承造成麻煩。最要命的是,由于古人著書跟現代人大不相同強調先整體總論后部分分論、先重點后基礎的編撰方式,令今人在學習上難免棘手?!稖Y海子評》一書正是如此,其核心內容綜合理論“喜忌篇”、“繼善篇”就放在“一二”卷前,而其基礎姓的分論則放在“二三”卷之后這種前后倒置的編述方式令一般術者難于適應。正是《淵海子評》在編撰編排的諸多不足,導致后人對書中的一些觀點理論聚訟紛紜以致歪理邪說層出不窮,而《淵海子評》原始的本真的理念反而被漸漸掩蓋了,形成了一條“源清流濁”的歷史軌跡。就是直到今天,真正通徹明嘹《淵海子評》本真理念的研究者仍然是風毛麟角少之義少。這是因為要想全面理解掌握《淵海子評》的真實大體,沒有很深的古漢語功底和儒學修養(yǎng)以及持之不懈溯流而上的研究精神是很難想象的。
筆者經過十余年的苦心鉆研,既對早于《淵海子評》之前的命書如《三命指迷賦》《碌珞子三命消息賦》《李虛中命書》《玉照定真經》作了源頭上的探索;又對后人研究《淵海子評》的幾部重點書如《神峰通考》《三命通會》(子平真詮)(命理約言》都作了研究,將它們與《淵海子評》作一一橫向比較,從中去尋求去理解《淵海子評》的真實內核。事實上,《淵海子評)中絕大數論述與觀點是相對正確合理的,只是后人研習的偏差乃至見仁見智莫衷一是。筆者所撰述的本書,就是以“道統(tǒng)”范疇來概括八字始源的命學體系,用以區(qū)別后世及當今亂七八糟的種種命學支流與歧途,正本清源,探賾索隱,發(fā)表歸根澄清去濁,勾勒傳統(tǒng)八字命學的正脈所在還真理于學界,上慰先賢在天之靈下為未來世后學開一正途,薪盡火傳道統(tǒng)長存。
八字命學是依人生始點的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生辰八字”來推測個人一輩子的造化。一個完整的人生過程無疑應該依人生始點為源頭出發(fā)然后延續(xù)發(fā)展直至生命終點,方可形成真正“一輩子”的全部內涵。因此探討人生的是非成敗與吉兇禍福,如果不從人生源頭(出生點)去抓根本去作研究,那么一切作為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有著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當今由西方傳人關于社會與人生研究的種種學科,都不可能從本質上闡釋人生軌跡的運行規(guī)律與真正原因。
我們知道中國傳統(tǒng)的干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方法,完全是個“歷法”體系。延續(xù)至今的干支紀時歷法系統(tǒng),早在漢代就基本確定和完善。但是,在漢代至宋代的一千多年的時間內,古人并沒有將個人出生時間的干支紀時方法(八字)跟個人命運聯系起來。直到宋代徐子平在唐人李虛中等人的基礎之上,方始將個人出生時間的歷法系統(tǒng)干支八字跟人生變化規(guī)律聯系起來作完整研究與探討,初步建立起八字命學的基本理論框架。從這個歷史的事;《來看,古人對生辰八字跟人生命運之間的關系與認識也是逐步發(fā)展慢慢清晰起來的。這個歷史過程如此的漫長,其中就浸淫著古人對傳統(tǒng)天人關系更深入的認識與理解。這些“認識與理解”的基本思想素材就集中體現在北宋理學創(chuàng)始期的一些世界觀之上,其間包含了陳摶的先天圖說、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以及邵雍的皇極經世學說等。因此要想真正認識尋求八字命學的建筑原理,就必須對理學家們眼中的天人關系作全面的思考與觀照。
天人關系就是研究大天地與人類“小天地”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人天相仿天人合一則是古人描述天人關系最簡煉最準確的答案。由“人天相仿”推衍至“天人合一”,這是宋代以前古人的天人觀。而宋代的理學家們則將“天人合一”進一步推衍深化:一者先天與人合一,即“天人同構”;二者后天與人合一,即“天人同演”。前者認為人是“小天地”,是大天地的“復制”與“重版”。這種理念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作了廣泛的論述,邵雍在等書反復強調論證的“人稟天地之全體”的觀點,而其他物類則不得天地之全體。比如“動物得天之氣而動,植物得地之氣而靜;動物稟天之氣而失地之氣,植物稟地之氣而失天之氣……等”。正是因為人稟天地中氣全體,人方可以與天地相參并列為三才之一;也正因為如此,描述大天地整體的歷法體系自然可以相應地引入到人此一“小天地”的身上,麗其他未能稟賦天地全體的動植物類就不能借用描述“大天地”全部的歷法來研究自身。這就是生辰八字僅能研究人類本身變化而不能亂套于其他物類身上作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
既然人作為“小天地”,那么“小天地”的演化(即人生變化)顯然就是“大天地”演化的“翻版”,這就是“天人同演”?!按筇斓亍弊鳛橐粋€“放大的人”,自有它有頭有尾的“一輩子”變化;這就是日月輪回寒暑交替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運動變化過程。此一“造化”過程,被古人稱之為“歲功”。大天地此一“造化”,有其完整性和穩(wěn)定性,周而復始亙古不變,那么只要具體研究大天地的“造化”情形,那么就可以相應地知道具體個人小天地的變化規(guī)律與現象。顯而易見,古人發(fā)明生辰八字來同步表明特定的“天人同構”;而繼發(fā)明生辰八字之后又發(fā)明大運運轉東南西北,又明顯是古人取裁防效“歲功”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完整造化過程。
下列一程序與表格,幫助理解生辰八字的建筑原理。
1、先天與人合一-(天人同構)
人天相防 天人合- {
2、后天與人合一-(天人同演)
要特別指明的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他所強調的“天人合一”著重于國家治政要跟大天地的“歲功”“造化”合一與效防,而北宋理學家們則是順著傳統(tǒng)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貫脈胳,認為一身一家一國的修齊治平的變化樣式與規(guī)律大致是一樣的。換言之,不僅僅是大范圍的國家變化跟大天地的“歲功”造化是合拍統(tǒng)一的,相對較小范圍的一身一家之變化也跟“歲功’是同步合一的。正是理學家們將傳統(tǒng)“人合一”理論研究的重心從國家轉移到個人身上的行為就啟發(fā)了術家發(fā)明了生辰八字,欲從大天地的變化當中來同步了解“小天地”中人生變化的全部奧秘。
令當代學者及一般人最迷惑的是,我們可以在原理上理解生辰八字建筑于天人合一層面上的意義,問題在于畢竟歲功造化的現象與人事變化現象存在著巨大的不同,這兩者又是如何統(tǒng)一起來的呢?對于這個問題的闡釋,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世界本原與萬事萬物現象之間的統(tǒng)一性。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太極、陰陽、五行、支干學說作為闡述萬事萬物本源的理論系統(tǒng)就認為,萬事萬物的組成與演化都由陰陽五行組合著來推動的。大天地中的五行在“天”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是五星;在“地”表現出來的現象的就是“五岳”;在“歲功”中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晝夜輪回寒暑交替的四季循環(huán)……五行在人身“小天地”中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是“五臟”、“五官”,在人事上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是“五?!薄ⅰ拔逯尽?、“五事”……由這些論述可以看出,五行作為萬物的共同本源在不同的萬物身上就體現出不同的現象來。現象雖然千變萬化,但究其實質歸根到底是一致的本源。生辰八字歷法系統(tǒng)在大天地中表現出“歲功”現象,在人身小天地上表現出來的“歲功”現象就是“命運”現象。換言之,大天地對應個人,其變化現象就是“歲功”;個人對應大天地,其變化現象就是“命運”。也就是講同一生辰八字,在大天地中表現的是“歲功”現象,在人身就表現出“命運”現象;兩者現象雖有不同,但其本原是合一的都是陰陽五行的變化與表現。因此在生辰八字當中有兩套表述語言:一者五行支干語言;二者用神、十神、格局、神煞語言。前者可以同步描述“歲功”變化現象;后者用來描述人生變化現象,兩者異曲而同功殊途而同歸矣。
正是因為八字命學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基礎之上,對個人生辰八字的探討與研究原則就同步借鑒于“造化”的一些基本法則。像大天地中的陰陽奇偶原則、匹配原則、中和原則就成為八字命學建立評價系統(tǒng)的最重要原則之一。徐子平在《碌珞子三命消息賦注》中就認為:“陰陽不偏上下符合則能知造化而貴賦吉兇壽夭定矣”“凡看命見五行陰陽匹配與上下相合不偏者,為貴命也”就是講的這些道理。
八字命學自徐子平發(fā)明以后,經過三百余年的復雜衍變與傳承,到南宋孝宗淳熙年間由錢塘人徐大升編撰的《淵海子評》開始面世,是時八字命學由于著述的流傳方才真正成為顯學,逐漸風靡于世。后人的神峰通考》、《三命通會》、《子平真詮》、《命理約言》、《星平會?!返葧T依徐大升的《淵海子評》為藍本為依據去開展研究演繹?!稖Y海子評》一書是八字命學中編撰的最早也最具系統(tǒng)較成熟的祖宗書經典書之一。它明白無誤地提出了“以日為主”的子平論命方法,對于十神的確定以及用神、格局、神煞、歲運的喜忌都作了全面的論述;初步確立了子平命學的基本框架和理論體系,為后世命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但是,由于《淵海子評》是《淵源大全》與《淵?!范暮献?,因此難免書中一些議論重復雷同甚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給后人在研習理解上造成了不少困難。另外由于古代印版的模糊與缺陷,是書中的一些文字難免存在看失漏與失誤,也給后人正確傳承造成麻煩。最要命的是,由于古人著書跟現代人大不相同強調先整體總論后部分分論、先重點后基礎的編撰方式,令今人在學習上難免棘手?!稖Y海子評》一書正是如此,其核心內容綜合理論“喜忌篇”、“繼善篇”就放在“一二”卷前,而其基礎姓的分論則放在“二三”卷之后這種前后倒置的編述方式令一般術者難于適應。正是《淵海子評》在編撰編排的諸多不足,導致后人對書中的一些觀點理論聚訟紛紜以致歪理邪說層出不窮,而《淵海子評》原始的本真的理念反而被漸漸掩蓋了,形成了一條“源清流濁”的歷史軌跡。就是直到今天,真正通徹明嘹《淵海子評》本真理念的研究者仍然是風毛麟角少之義少。這是因為要想全面理解掌握《淵海子評》的真實大體,沒有很深的古漢語功底和儒學修養(yǎng)以及持之不懈溯流而上的研究精神是很難想象的。
筆者經過十余年的苦心鉆研,既對早于《淵海子評》之前的命書如《三命指迷賦》《碌珞子三命消息賦》《李虛中命書》《玉照定真經》作了源頭上的探索;又對后人研究《淵海子評》的幾部重點書如《神峰通考》《三命通會》(子平真詮)(命理約言》都作了研究,將它們與《淵海子評》作一一橫向比較,從中去尋求去理解《淵海子評》的真實內核。事實上,《淵海子評)中絕大數論述與觀點是相對正確合理的,只是后人研習的偏差乃至見仁見智莫衷一是。筆者所撰述的本書,就是以“道統(tǒng)”范疇來概括八字始源的命學體系,用以區(qū)別后世及當今亂七八糟的種種命學支流與歧途,正本清源,探賾索隱,發(fā)表歸根澄清去濁,勾勒傳統(tǒng)八字命學的正脈所在還真理于學界,上慰先賢在天之靈下為未來世后學開一正途,薪盡火傳道統(tǒng)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