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四

古今名醫(yī)方論 作者:


  [卷四] 濟生腎氣丸
  治腎虛脾弱,腰重腳腫,小便不利,腹脹,喘急,痰盛,已成鼓癥,其效如神。

  熟地黃(四兩)白茯苓(三兩)牡丹皮干山藥澤瀉車前子山茱萸牛膝肉桂上十味,蜜和丸。每服八十丸,空心米飲下。

  張景岳曰∶水腫乃脾、肺、腎三臟之病。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于氣,故其標在肺無所關,即為必先失其之真故用牛膝即所減。

  大傷桂、蓋如散以自斗勝

  [卷四] 八味地黃丸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或下元衰憊,臍腹疼痛,夜多熟地黃(八兩,用真生懷慶,洗,浸一宿,柳木甑砂鍋上蒸半日,曬干,如式九次為度,臨用桂附子(各一兩)上八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趙養(yǎng)葵曰∶君子觀象于坎,而知腎中具水火之用。今人入房,而陽氣易舉者,陰虛火動也;藥、澤中補火喻嘉言曰∶《金匱》用八味丸治香港腳上入少腹不仁者。香港腳即陰氣,少腹不仁,即攻心之漸少腹阻其胸中之陽,自致短氣,故用此腎氣不能攝水,小便恣出,氣不上升之渴,非用此以蟄護藥,得其旨矣。

  柯韻伯曰∶命門之火,乃水中之陽。夫水體本靜,而川流不息者,氣之動,火之用也,非指腎家命門氣矣則崔氏加減八味丸,以五味之酸收,易附子之辛熱,腎虛而不甚寒者宜之也?!肚Ы鸱健酚诎烁郊榆咭晕锻?br />
  [卷四] 六味地黃丸

  主治腎精不足,虛火炎上,腰膝痿軟,骨熱酸疼,足跟痛,小便淋秘或不禁,遺精夢泄,水熟地黃(八兩)山茱萸(四兩)白茯苓干山藥(各四兩)牡丹皮(三兩)澤瀉(二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心淡鹽湯下。

  柯韻伯曰∶腎虛不能藏精,坎宮之火無所附而妄行,下無以奉春生之令,上絕肺金之化源。地黃稟甘寒之性,制熟味更濃,是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用以大滋腎陰,填精補髓,壯水之靜之腎之故固封借以奉生

  [卷四] 天王補心丹

  主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寧,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瘡等癥。

  人參酸棗仁當歸生地黃柏子仁麥冬天冬遠志五味子白茯苓丹參玄參桔梗上為末,煉蜜丸如椒目大,白湯下。

  柯韻伯曰∶心者主火,而所以二者神也。神衰則火為患,故補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

  補心耳之以生心血,玄參之咸以補心血,楫,遠志為向導,和諸藥入心而生瘡、大便不利之虞哉?

  [卷四] 朱砂安神丸(東垣方)

  治心神昏亂,驚悸,怔忡,寤寐不安。

  朱砂(另研)黃連(各半兩)生地黃(三錢)當歸甘草(各二錢)上為細末,酒泡蒸餅丸如麻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臥時津液下。

  葉仲堅曰∶經曰∶神氣舍心,精神畢具。又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舍也。且心為君主之官癡妄以養(yǎng)之;安;

  [卷四] 枳術丸

  (東垣)治胃虛,濕熱飲食壅滯,心下痞悶。

  白術(二兩,土蒸)枳實(一兩,麩炒)上為細末,荷葉煨陳米飯為丸如椒目大,白湯下。

  東垣曰∶白術苦甘溫,其苦味除胃中之濕熱,其甘溫補脾家之元氣,多于枳實一倍;枳實味先補營氣矣。

  [卷四] 附錄《金匱》枳術湯

  治心下硬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

  枳實(七枚)白術(二兩)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軟即散。

  趙以德曰∶心下,胃上脘也。胃氣弱,則所飲之水不消,痞結而堅,必強其胃,消其痞。

  白

  [卷四] 磁朱丸

 ?。ā肚Ы鸱健罚┲紊袼畬挻鬂u散,皆如霧露中行,漸睹空中有黑花,睹物成二體,及內障,神水淡綠色、淡磁石(二兩,)辰砂(一兩)神曲(生,三兩,更以一兩水和作餅煮浮,搜入前藥,煉蜜每服十丸,加至三十丸,空心米湯下。

  王又原曰∶經曰∶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則目之能視者氣也,目之所以能視者精也。

  則不神藏四收制柯韻伯曰∶此丸治癲癇之圣劑。蓋狂癡是心、腎、脾三臟之病。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也。

  所謂之重北方滋陰,于陰,旨乎!

  [卷四\四神、二神、五味子散] 四神丸

  治脾腎雙虛,子后作瀉,不思食,不化食。

  肉果(二兩)破故紙(四兩,炒)五味子(三兩)吳茱萸(五錢,鹽湯泡過)上為末,紅棗四十九枚,生姜四兩切,水煮棗熟,去姜,取棗肉,搗和藥丸桐子大,空心鹽

  [卷四\四神、二神、五味子散] 二神丸

  去茱萸、五味。

  [卷四\四神、二神、五味子散] 五味子散

  去肉豆蔻、破故紙。

  程郊倩曰∶命門無火,不能為中宮腐熟水谷,藏寒在腎,誰復司其閉藏?故木氣才萌,不疏之能,五味子有酸收固澀之性,吳茱萸散邪補土,肉豆蔻澀滑益使氣壯,補腎仍是補脾矣。

  李士材曰∶腎水受時于子,弱土不能禁制,故子后每瀉也。

  柯韻伯曰∶瀉利為腹疾,而腹為三陰之都會,一臟不調,便能瀉利。故三陰下利,仲景各為膚、為一陰,陰脾虛不辛溫者虛無萸之辛癥則同可互用曰四神

  [卷四] 滋腎丸

  治肺痿聲嘶,喉痹,咳血,煩躁。

  黃柏(二兩,酒炒)知母(二兩,酒浸,炒)肉桂(一錢)上為細末,熟水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下。

  羅東逸曰∶此丸為腎家水竭火炎而設。夫水竭則腎涸,腎涸則下泉不鐘,而陽盛于上,斯喉焦苦燥龍歸海,于是坎盈而流漸長矣。此滋腎之旨也。

  柯韻伯曰∶水為腎之體,火為腎之用。人知腎中有水,始能制火;不知腎中有火,始能制水所主

  [卷四] 虎潛丸

  治腎陰不足,筋骨痿軟,不能步履。

  龜板黃柏(各四兩)知母熟地(各二兩)牛膝(三兩五錢)芍藥(一兩五錢)鎖陽虎骨當歸(各一兩)陳皮(七錢五分)上為末,煮羯羊肉,搗為丸桐子大,淡鹽湯下。

  王又原曰∶腎為作強之官,有精血以為之強也。若腎虛精枯,而血必隨之,精血交敗,濕熱搏,君;母愈北方又有焉。

  葉仲堅曰∶痿原雖分五臟,然其本在腎,其標在肺?!秲冉洝吩啤梦迮K因肺熱葉焦,發(fā)為痿視為為肺潛之夫潛之必用二者為君,知母清太陰之骨正筋柔矣以溫之。羊

  [卷四] 越鞠丸

  治臟腑一切痰、食、氣、血諸郁,為痛,為嘔,為脹,為利者。

  香附蒼術撫芎山梔仁神曲水發(fā)丸,每服百丸。

  季楚重曰∶《內經》論木郁達之五句,前圣治郁之法最詳。所謂郁者,清氣不升,濁氣不降交而由胃焦失梔子清郁導火,于以達肺騰胃而清三焦,尤妙撫芎之辛,直入肝膽以助妙用,則少陽之生氣上朝而營衛(wèi)和,太陰之收氣下肅而精氣化。此丹溪因五郁之法而變通者也。然五郁之中,金、木尤甚。前人用逍遙散調肝之郁,兼清火滋陰;瀉白散清肺之郁,兼潤燥降逆。要以木上沖即為火,金郁斂澀即為燥也。如陰虛不知滋水,氣虛不知化液,是又不善用越鞠矣。

  [卷四] 封髓丹

  治夢遺失精,及與鬼交。

  黃柏砂仁甘草上蜜糊為丸,每服三錢。

  趙羽皇曰∶經云∶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又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外溢黃柏至于且能而潤之者唯辛,縮砂通三焦、達津液,能納五臟六腑之精而歸于腎,腎家之氣內,腎中之髓自

  [卷四] 左金丸

  治肝臟火實,左脅作痛。

  黃連(六兩,炒)吳茱萸(一兩,湯泡)上為末,作丸。

  胡天錫曰∶此瀉肝火之正劑。肝之治有數種∶水衰而木無以生,地黃丸癸乙同源是也;土衰歸脾從其捍

  [卷四] 資生丸

  治婦人妊娠三月,脾虛嘔吐,或胎滑不固。兼丈夫調中養(yǎng)胃,饑能使飽,飽能使饑,神妙難人參(三兩)云術(三兩)茯苓(二兩)山藥(二兩)薏苡仁(兩半)蓮肉(二兩)芡實(白豆蔻(八錢)桔梗(一兩)藿香(一兩)川黃連(四錢)砂仁(一兩半)扁豆(一兩半)山楂(一兩半)上十八味,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二丸,米飲下。

  羅東逸曰∶此方始于繆仲醇,以治妊娠脾虛及滑胎。蓋胎資始于足少陰,資生于足陽明。

  故之芎以補之。

  墮。

  [卷四] 脾約丸

  治腸胃燥熱,大便秘結。

  麻仁(二升)杏仁(一斤)枳實濃樸芍藥(各八兩)大黃(一斤)上為末,蜜丸,白湯下。

  成無己曰∶約者,約結之約,又約束也。經曰∶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得四緩,結者約,理雖

  [卷四] 更衣丸

  治津液不足,大便不通。

  朱砂(五錢,研如飛面)蘆薈(七錢,研細)滴好酒少許,和丸。每服一錢二分,好酒下。

  柯韻伯曰∶胃為后天之本,不及痼病,太過亦病。然太過復有陽盛、陰虛之別焉。兩陽合明必更土,色通劑矣夷所

  [卷四] 備急丸

  治寒氣、冷食稽留胃中,心腹痛,大便不通者。

  大黃干姜(各一兩)巴豆(一兩,去皮心,熬,研如脂)先搗大黃、干姜為末,納巴豆合搗千杵,和蜜丸如豆大,藏密器中勿泄氣,候用。每服三四頭起折齒柯韻伯曰∶大便不通,當分陽結、陰結。陽結有承氣、更衣之劑,陰結又制備急之方。

  《金立,仲景故用大議及寒

  [卷四] 當歸龍薈丸

  治肝經實火,大便秘結,小便澀滯,或胸膈作痛,陰囊腫脹。凡屬肝經實火,皆宜服之。

  當歸龍膽草黃連黃芩梔子仁(各一兩)大黃蘆薈青黛(各五錢)木香(二錢上為末,炒神曲糊丸。每服二十丸,姜湯下。

  柯韻伯曰∶肝為相火,有瀉無補。青黛稟東方之色,入通于肝,大寒之性,所以瀉其實火也瀉火必克旺則此火劑中須也

  [卷四] 四生丸

  治陽盛陰虛,血熱妄行,或吐或衄者。

  生地黃生柏葉生荷葉生艾葉(等分)上四味,搗爛為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滾湯化服。

  柯韻伯曰∶心腎不交,則五臟齊損;陰虛而陽無所附,則火炎上焦;陽盛則陽絡傷,故血上盡而震暫血耳

  [卷四] 石斛夜光丸

  治神水寬大漸散,昏如霧露,空中有黑花,及睹物成二,神水淡綠、淡白色者。

  天門冬(焙)人參茯苓(各二兩)麥冬熟地生地(各一兩)枸杞子菟絲子甘菊連防風草決明(八錢)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鹽湯下。

  羅東逸曰∶此方為陽衰陰弱,不能生精于目而設,故目科與《千金》磁朱丸并重,治證亦同故夫肺虛其主是方陰、培補解結明之

  [卷四] 礞石滾痰丸

  治實熱老痰之峻劑,虛寒者不宜用。

  黃芩大黃(酒蒸,各八兩)沉香(五錢,忌火)礞石(一兩,焰硝過,陳久者佳,新上四味為細末,水丸川椒大,量人大小用之。用溫水一口送過咽,即便仰臥令藥徐徐而下,間稠附應柯韻伯曰∶脾為生痰之原,肺為貯痰之器,此無稽之談也。夫脾為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當曰獨受則知腎有形之質得緣涯而故選金石穢濁不得膩滯而少留,此滾痰之所由名乎!又慮夫關門不開,仍得為老方之色,能內氣歸腎,又能疏通腸胃之滯,腎氣流通,則水垢不留,而不粘著于腸,二黃不傷及于胃,一舉而三善備,所以功效若神也。

  [卷四] 指迷茯苓丸

  治中焦停痰,伏飲。

  半夏(制,二兩)茯苓(一兩)風化硝(二錢半)枳殼(五錢)上四味,姜汁糊為丸。

  柯韻伯曰∶痰飲之本,皆水也。水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此自陽入陰也;脾氣散精行,于降則滌茯苓滲濕,風硝軟堅,枳殼利氣,別于二陳之甘緩,遠于礞石之峻悍,亦平胃之劑耳!

  [卷四] 大黃蟲丸

  治五勞七傷,內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

  大黃(十兩,酒蒸)黃芩(二兩,炒)甘草(三兩)桃仁(去皮尖,炒)杏仁(去皮尖,兩五錢,去翅足,炒)水足,炒)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李士材曰∶勞傷之癥,未有無瘀血者也。瘀之日久,則發(fā)為熱;熱涸其液,則干粘于經絡之則無之不統(tǒng)血苦血

  [卷四] 烏梅丸

  治厥陰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即吐蛔。又主久利。

  烏梅(三百枚)黃連(一斤)細辛附子(炮)人參桂枝黃柏(各六兩)干姜(十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禁柯韻伯曰∶六經惟厥陰為難治。其本陰,其標熱,其體木,其用火。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厥即陽渴;氣中空虛之品;入肝。

  腎者肝之以散之苦酒漬蛔,昆因熱用收之,

  [卷四] 平胃散

  治濕淫于內,脾胃不能克制,有積飲痞膈中滿者。

  蒼術(五斤,泔浸七日)陳皮(去白)濃樸(各三斤,姜汁炙)甘草(三十兩,炙)上為末,每服三錢,姜湯下,日三服。又水煎,每服七錢。

  柯韻伯曰∶《內經》以土運太過曰敦阜,其病腹?jié)M;不及曰卑監(jiān),其病留滿痞塞。張仲景制削平以平之義第二術白者柔而緩,蒼者猛而悍,此取其長于發(fā)汗,迅于除濕,故以蒼術為君耳。不得以白補氣行則愈,故更以陳皮佐之。甘先入脾,脾得補而健運,故以炙甘草為使。名曰平胃,實調脾雖倍白術,而消伐過于此方。昧者以術為補,為當久服,不思枳實為峻而不宜多,特未之思耳。

  [卷四] 瓜蒂散

  邪結胸中,胸中痞硬,寸脈微浮,氣上沖咽喉不得息;或心下滿而煩,饑不能食,手足厥冷皆瓜蒂赤小豆(熬黃,各一合)香豉(一合)上二味,別搗為散,取一錢,用香豉一合,熱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溫服之柯韻伯曰∶胸中者,清虛之府。寒邪凝結,內熱不得外達,以至痞硬。其氣上沖,心下煩,喉不得息降,胃陽得達,肺升生發(fā)象心,胸中之以三法

  [卷四] 天水散

 ?。ㄒ幻嬖ⅲ幻簧ⅲ┲蜗臅r中暑,熱傷元氣,內外俱熱,無氣以動,煩渴欲飲,腸胃枯涸者。又能催生下乳。

  積桂府滑石(六兩,水飛)甘草(一兩)辰砂(三錢)上為細末,新汲水一碗,調服三錢。

  柯韻伯曰∶元氣虛而不支者死,邪氣盛而無制者亦死。今熱傷元氣,無氣以動,斯時用參、虛者秉秋上清止渴安,通行催生下乳,積聚、蓄水等癥,同乎此義,故兼治之。是方也,益氣而不助邪,傷氣,不負益元之名矣。宜與白虎、生脈三方鼎足可也。

  [卷四] 阿膠散

  治肺虛有火,嗽無津液,咳而哽氣者。

  真阿膠(一兩半)牛蒡子(二錢半,炒)馬兜鈴(五錢,焙炙)甘草(五錢)杏仁(七上為細末,每服兩許,水煎服。

  程郊倩曰∶痰帶紅線,嗽有血點,日漸成痿。緣肺處臟之最高,葉間布有細竅,氣從此出入久則力子

  [卷四] 玉屏風散

  治風邪久留而不散者,自汗不止者亦宜。

  防風黃白術(等分)上為細末,酒調服。

  柯韻伯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治風者,不患無以驅之,而患無以御之;不畏風之不去以驅之清頭目然衛(wèi)關鍵子以風毛

  [卷四] 五淋散

  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澀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如膏汁,或熱怫便血。

  赤茯苓(一錢五分)赤芍藥山梔仁(各一錢)當歸細甘草(各一錢二分)上五味,加燈心,水煎服。

  柯韻伯曰∶經曰腎合膀胱,故腎為水臟,而膀胱為水腑。腎主癸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能出之溺之根邪氣,而氣即為水,水精四布,下輸膀胱,源清則流潔矣。如淋澀,膏淋豆汁,砂石膿血,而水道為之不利矣。總由化源八正、舟車、禹功、浚川等劑治之,五臟之陰虛,太陽之氣以通上焦之氣,而五志火清;歸、芍滋腎肝,以安下焦之氣而陰陽厘清,則太陽之氣自化,而膀胱水潔矣。此治本之

  [卷四] 失笑散

  治產后心腹絞痛欲死,或血迷心竅,不省人事。

  五靈脂蒲黃(等分)每服三錢,酒煎服。

  [卷四] 獨圣散(附)

  山楂肉(二兩)水煎,用童便、砂糖和服。

  吳于宣曰∶經云心主血,脾統(tǒng)血,肝藏血,故產后瘀血停滯,三經皆受其病,以致心腹疼痛小腹結生用陳致新一味濃疼,更得宜,

  [卷四] 清胃散

  治胃經濕熱,牙齒牙根腫痛,或牽引頭腦,或面發(fā)熱。

  生地黃當歸川黃連升麻牡丹皮水煎服。

  羅東逸曰∶陽明胃多氣多血,又兩陽合明為熱盛,是以邪入而為病常實。若大渴、舌苔、煩腑而本矣。

  [卷四] 龜鹿二仙膠

  大補精髓,益氣養(yǎng)神。

  鹿角(血者,十斤)龜板(自敗者,五斤)枸杞子(甘州者,二十兩)人參(十五兩)上用鉛壇如法熬膠。初服酒化一錢五分,漸加至三錢,空心下。

  李士材曰∶人有三奇,精、氣、神,生生之本也。精傷無以生氣,氣傷無以生神。精不足者陰氣情,無曰

  [卷四] 瓊玉膏

  治虛勞干咳。

  生地黃(四斤)白茯苓(十二兩)白蜜(二斤)人參(六兩)上以地黃汁同蜜熬沸,用絹濾過,將參、茯為細末,入前汁和勻,以瓷瓶用棉紙十數層,加懸井中一日,取起,仍煮半日,白湯點服。

  李士材曰∶干咳者,有聲無痰,火來乘金,金極而鳴也。此本元之病,非悠游漸漬,難責成肺者精,沉瘵

  [卷四] 附補方藥雜論十七條

  張景岳曰∶沽古枳術丸,以白術為君,脾得燥而能健,佐以枳實,其味苦峻,有推墻倒壁之之藥東垣平胃散,欲治其不平也。本為胃強邪實者設,故性味從辛燥從苦,而能消散,唯有滯有補中益氣一湯,允為東垣獨得之心法。本方以升、柴助升氣,以參、術、歸、助陽氣,此散虧甚者,則升、柴大非所宜。蓋升、柴之味兼苦寒,升柴之性兼疏散,唯有邪者,可因升而散之,若無邪大虛者,即純用培補,猶恐不及,再兼疏散,安望成功?凡補陽之劑,無不能升,正以陽主升也??茏跇O言五勞七傷,大忌柴胡,而李時珍以為不然。要之能散者,斷不能聚;能泄者,斷不能補;性味苦寒者,斷無扶陽之物。故表不固而汗不斂者,不可用;外無表邪,而陰虛發(fā)熱者,不可用;陽氣無根,而格陽戴陽者,不可用;脾肺虛甚,而氣促似喘者,不可用;命門火衰,而虛寒泄瀉者,不可用;水虧火旺,而衄血吐血者,不可用;四肢厥,而陽虛欲脫者,不可用。總之,元氣虛極者不可泄,陰陽下竭者不可升。人但知補神曲、麥芽,雖助戊土以腐熟水谷,然麥芽一味,治婦人喪子,乳房脹痛欲成癰者,用一多,喻嘉言曰∶連、芩、柴、芍、知母,皆苦寒之劑,能瀉有余之火耳!若飲食勞倦,內傷元氣以乘熱內之火熱之之劑發(fā)今人見煩熱、枯燥等癥,不敢用附子者,惡其以熱助熱也。孰知不藏精之人,腎中陽氣不鼓加沖,真陽暴脫,氣喘痰鳴之急癥,同桂、附虞天民曰∶血不歸原,責之胃,寒涼屢用不效,唯炙甘草、炮姜輩,引血歸原妙。

  失血后大熱大渴,癥似白虎,惟脈虛大不長實為異,誤服寒涼必死,當歸補血湯主之。

  趙羽皇曰∶參者參也,與元氣為參贊者也。不特氣虛宜用,即血虛亦宜用;內傷宜用,外感至食大力滿,二經風寒如胃人豈識豉、瓜蒂之方滑可去著,膽是也;重可鎮(zhèn)翹赤小豆湯是看仲景加減法,當細審其深意。如腹中痛者,少陽加芍藥,少陰加附子,太陰加人參。

  若心于加舍之仲景立方,精而不雜。其中以六方為主,諸方皆從而加減焉。凡汗劑皆本桂枝,吐劑皆本梔一十小柴胡方,為半表而設,而其證皆屬于里。蓋表證既去其半,則病機偏于向里矣。惟往來寒虛,故于桂枝本為太陽風寒設,可以散六經初感之邪;柴胡本為少陽半表設,更可以調三陽半表之證理,脾為至陰,居中宮而撫四肢,最畏寒邪為患,故仲景制理中、四逆二方。理中者,理中焦,有通生腎主五液,入心為汗,少陰受病,液不上升,所以陰不得有汗。仲景治少陰之表,于麻黃、反汗

  [補遺] 參蘇飲

 ?。ā毒址健罚┲胃忻帮L寒,咳嗽吐痰,涕唾稠粘,胸膈滿悶,寒熱往來,或頭痛惡寒,脈弱無汗。

  人參蘇葉干葛前胡陳皮枳殼茯苓半夏(各八分)桔梗木香甘草(各五分)生姜(五片)大棗(一枚)上水煎,熱服取汗。

  葉仲堅曰∶此少陽中風,而寒濕內著之證也。仲景于表劑不用人參,惟少陽寒熱往來,雖有液無不發(fā)枳殼,少佐木香以降之;痰涎壅盛于病高者宜下,故不取柴胡之升,而中宮,此姜、棗、甘草之所必須也芎、柴胡,即芎蘇散,則治頭痛、

  [補遺] 香薷飲

 ?。ā毒址健罚┲问钤鲁藳鲲嬂?,陽氣為陰邪所遏,頭痛,發(fā)熱,惡寒,煩躁,口渴,腹痛,吐瀉者。

  香薷濃樸白扁豆(炒)水煎,浸冷服。

  葉仲堅曰∶飲與湯稍有別,服有定數者名湯,時時不拘者名飲。飲因渴而設,用之于溫暑,腹溫中加黃加減是重人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