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七 婦人嘔吐

婦人大全良方 作者:


  校注婦人良方卷七 婦人嘔吐
  宋 臨川 陳自明良甫編輯 明 古吳 薛 己立齋補注 鄞縣 曹赤電炳章圈校

  方論第一

  婦人嘔吐。良由脾胃不調(diào)。外邪乘之?;蛭钢刑摾?。或胃口有熱。或中脘停痰?;蛭附?jīng)血弱。治法胃冷者。丁香散、理中丸。胃熱者。小柴胡湯、竹茹湯。胃虛者。藿香正氣散。停痰者。半夏茯苓湯、二陳湯。血虛者。十全大補湯。加陳皮、半夏、藿香。

  愚按、東垣先生云。前癥內(nèi)有故寒與新谷俱入于胃。新故真邪相攻。氣并相逆。復出于胃。故為噦。補手太陰。瀉足少陰。又云。胃因氣逆為噦。夫嘔吐噦者。俱屬于胃。以其氣血多少為異耳。如嘔者。陽明也。陽明多血多氣。故有聲有物。血氣俱病也。仲景云。嘔多雖有陽明癥。慎不可下。孫真人云。嘔家多服生姜。為嘔家之圣藥也。氣逆者。必散之。故以生姜為主。吐者太陽也。太陽多血少氣。故有物無聲。為血病也。有食入則吐。以橘皮去白主之。噦者。少陽也。多氣少血。故有聲無物。乃氣病也。以姜制半夏為主。若脾胃虛弱。寒邪所客。飲食所傷者。用六君子、藿香、生姜之類。若胃中有熱。膈上有痰。用二陳、山梔、黃連、生姜。若久病胃虛。嘔而不納谷者。用生姜、參、術、黃耆、香附之類。亦有痰膈中焦。食不得下者。有氣逆而嘔者。有氣郁于胃口。有食滯于心肺之分而復出者。有胃口有火與痰而嘔者。若注船大吐渴飲水者。沖童便飲之最妙。前論云。血不歸源而嘔。用十全大補湯。誠發(fā)前人之未發(fā)。愚常用屢效。此論與王安道先生□回集所論少異仍宜參看之附治驗

  太守陽山之內(nèi)。素善怒。胸膈不利。吐痰甚多。吞酸噯腐。飲食少思。手足發(fā)熱數(shù)年矣。所服非芩、連、枳實。必檳、蘇、厚樸。左關弦洪。右關弦數(shù)。此肝火血燥。木乘土位。朝用六味地黃丸。以滋養(yǎng)肝水。夕用六君、歸、芍。以調(diào)補脾土而愈。乙巳夏。因大怒。吞酸噯腐。胸腹脹滿。或用二陳、石膏治之。吐涎如涌。外熱如灼。脈洪大。按之如無。余曰。此脾胃虛損。虛陽發(fā)越于外。脾敗而涎泛出也。用六君。加姜桂一鐘。即睡覺而諸癥如失。又數(shù)劑而康。

  先太宜人飲食后。聞外言忤意。嘔吐酸水。內(nèi)熱作渴。惟飲冷水。氣口脈大而無倫。面色青赤。此肝脾郁火。投之以藥。入口即吐。第三日吐宿食。第七日吐酸黃水。十一日吐苦水。脈亦洪大。仍喜飲冷。以黃連煎湯。冷飲少許。至二十日。加白術、茯苓。二十五日。加陳皮。二十七日。加當歸、炙草。至六十日。始進米飲半盞。漸進薄粥。調(diào)理即痊。

  一婦人食后因怒?;集憞I吐。用藿香正氣散而愈。后復怒吐痰??裱詿釤搿P孛{脹痛。手按少得。脈大無倫。按之微細。此屬肝脾二經(jīng)血虛。以加味逍遙散。加熟地、川芎二劑。脈癥頓退。再用十全大補湯而安矣。府庠沈姬文母。患脾虛中滿。痰嗽發(fā)熱。又食濕面冷茶。吞酸嘔吐絕食。誤服芩、連、青皮等藥。益加寒熱??谇飨巡皇铡B勈硠t嘔。數(shù)日矣。迎治。余曰。脾主涎。此脾虛不能約制也。欲用人參安胃散?;笥诒娬?。以為胃經(jīng)實火宿食治之。病日增劇。忽思冬瓜。食如指甲一塊。頓發(fā)嘔吐酸水不止。仍服前藥愈劇。復邀視之。則神脫脈絕瀕死矣。惟目睛尚動。余曰。寒淫于內(nèi)。治以辛熱。然藥不能下矣。急用鹽艾、附子炒熱熨臍腹。以散寒回陽。又以口氣補接母口之氣。又以附子作餅。熱貼臍間。時許。神氣少生。以參術附子為末。仍以是藥。加陳皮煎膏為丸。如粟米大。入五七粒于口。隨津液咽下。即不嘔。二日后。加至十粒。諸病少退。其涎不止。五日后。漸服前劑一二匙。胃氣少復。乃思粥飲。后投以參、術等藥。溫補脾胃。五十余劑而愈。

  丁香散 治脾胃氣弱嘔吐。水谷不入。

  丁香 白術 縮砂 草果各三錢 人參一兩 當歸 白豆蔻 藿香 甘草各半兩炒 橘皮三分 神黡炒 訶子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姜棗湯調(diào)。

  竹茹湯 治胃熱嘔吐。

  乾葛二錢 半夏姜制三錢 甘草五分 竹茹一彈子大

  右姜棗水煎服。

  許學士先生云。胃熱者。手足心熱也。政和中。一宗人病傷寒。得汗身涼。數(shù)日。忽嘔吐藥。食不下。用丁香藿香滑石等藥。下咽即吐。余曰。此正汗后余熱留胃脘。正宜竹茹湯。用之即愈。

  許仁貼半夏丸 治胃冷嘔逆不食。

  半夏洗去骨一斤 小麥面一斤

  右水和丸。如彈子大。水煮熟。初服四五丸。二服加至十四五丸。旋煮間服。

  七味人參丸 服前丸不應。可服此藥。

  人參 白術各五兩 厚樸姜制 細辛各四兩 生姜 橘皮三兩 桂心一兩

  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米飲下十丸。漸加至二十丸。

  青金丸 治嘔吐不已。

  硫黃三錢 水銀一錢

  右入銚內(nèi)。慢火化。以木片撥炒成砂。研至黑。不見白星。姜汁糊丸。菉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附方

  人參安胃散 治脾胃虛熱。嘔吐泄瀉?;蝻嬍巢蝗?。

  人參一錢 黃耆炒二錢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分 白芍藥七分 白茯苓四分 陳皮三分 黃連炒二分

  右水煎服。

  六君子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加味逍遙散 十全大補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藿香正氣散方見二十四卷第九論婦人霍亂方論第二

  論曰。嘔吐而利者。名霍亂也。因腸胃虛弱。飲食過度。觸冒風冷。清濁相干所致?;蛳雀雇炊隆;蛳韧露础;蛲吕⒆?。當分寒熱而治之。飲冷者。五苓散。飲湯者。理中丸。四肢逆冷。脈微細者。用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中暑霍亂。煩渴飲冷。轉筋者。用香薷散。脈浮洪者易治。微遲者難治。

  愚按、賈元良先生云。暑者相火行令也。夏月人感之。自口齒而入。傷心胞絡之經(jīng)。其癥頭疼口乾。面垢自汗。倦怠少氣?;虮澈異簾?。甚者迷悶不省?;蚧魜y吐利。嘔痰腹痛?;蛳卵l(fā)黃生斑等癥。治法清心火利小便為主。若自汗熱甚。用白虎湯。若頭疼惡寒。用十味香薷散。泄瀉煩渴。飲水吐逆。用五苓散。熱甚煩渴。用益元散清之。若表解里熱甚者。用黃連解毒湯。脈微下利。作渴喜溫?;蜇世洳皇∪耸?。宜竹葉石膏湯。加熟附半枚冷飲。次以來復丹、五苓散治之。故東垣云。脾胃虛弱。遇夏月淫雨。身重短氣。甚則四肢痿軟。腳欹眼黑。當滋肺氣。以補水之源。是以五月常服五味子、人參、麥門冬之劑。為熱傷元氣故耳。丹溪所謂夏月伏陰在內(nèi)也。蓋人之腹屬地。巳月六陽盡出于地之上矣。是人之陽氣亦浮于肌表。散于皮毛。而腹中之陽虛矣。又加以涼臺水館。大扇風車。寒泉水果。冰涼之物。自內(nèi)及外。不用溫熱。病所由生。陳無擇云。凡中暍切不得用冷藥。惟用溫養(yǎng)。得冷即死。道途無湯。即以熱土熨臍中。溺以熱尿即蘇。概可見矣。內(nèi)經(jīng)曰。脈虛身熱。得之傷暑。難經(jīng)云。傷暑得之為正邪?;鹱圆∫病.攼撼?。其病身熱而煩。心痛。其脈浮大而散。傷寒論曰。太陽中暍者。身熱疼痛。而脈微弱?;虬l(fā)熱惡寒。而脈微細芤遲。大抵寒傷形。熱傷氣。蓋傷氣而不傷形。則氣消而脈虛弱。故先哲立法。夏月宜補。良有以也。前癥若內(nèi)有所積。外有所感。用二陳湯加減治之。或蘿卜子搗碎。服而吐之。若飲米湯。即死云云。同前論若轉筋不住。男子以手挽陰。女子以手牽乳近兩邊。此千金妙法也。乾霍亂不得升降。死在須臾。當以鹽湯吐之。后以二陳湯加川芎、蒼術、防風、白芷、姜煎服。若登圊而不通。加枳殼。若食瓜果飲冷。乘風霍亂。用六和湯。倍加藿香。凡中暑而亡者。皆因元氣虛弱。而暑熱乘之。以致泄瀉。陽氣暴脫。實為陰寒之癥。宜急補其陽。庶得保生。緩則不救。其他執(zhí)為暑熱。投以寒藥。鮮不誤事。愚皆以回陽固本之方。繼之于后。附治驗

  進士李通甫之內(nèi)。冬開衣箱。其內(nèi)衣裳。乃夏月所曬者。開時覺暑氣所侵。良久患霍亂。足指足跟。俱轉筋甚惡。自分必死。用香薷飲一劑。急煎下咽即愈。

  加減理中丸 治肚腹疼痛。手足逆冷。飲食不入等癥。

  人參 白術 乾姜 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煉蜜杵勻。每兩作五丸。每服一丸。白湯化下。嘔吐。加枳殼。泄瀉。加乾姜。吐瀉乾嘔。加半夏。體冷微汗腹寒。加炮附子。水煎服。

  四順附子湯 治霍亂吐利腹痛。手足厥冷。脈微絕。方見八卷十一論

  四逆湯加豬膽汁。名四逆豬膽汁湯。

  甘草三兩 乾姜三兩 附子一枚生

  右每服五錢。水煎。入豬膽汁半合。作二服。

  香薷散 治吐利腹疼。發(fā)熱頭痛。或霍亂轉筋拘急。

  香薷二錢 白扁豆 厚樸姜制 茯苓各一錢

  右水煎。冷服。連進二三劑。加黃連。名黃連香薷飲。附方

  十味香薷散 治伏暑身體倦怠。頭痛惡寒?;蛲聻a等癥。

  香薷一兩 人參 陳皮 白術炒 茯苓 黃耆炒 木瓜不犯鐵器 厚樸姜制 扁豆 甘草炒各半兩

  右每服一兩。水煎。

  清暑益氣湯 治長夏濕熱所蒸。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懶于動作。胸滿氣促。支節(jié)作疼?;驓飧叨?。身熱而煩。心下膨悶。小便黃數(shù)。大便溏頻?;驗a利作渴。不思飲食。自汗體重。

  黃耆炒 蒼術 升麻各一錢 人參 白術 神黡炒 陳皮各五分 甘草炙 黃柏炒 麥門冬去心 當歸各三錢 葛根二分 五味子九粒炒杵 澤瀉五分 青皮二分

  右水煎服。

  白虎湯 治胃熱作渴。暑熱尤效。又治熱厥腹?jié)M。身難轉側。面垢譫語。不時遺溺。手足厥冷。自汗脈沉滑。

  知母 石膏各二錢 粳米半合

  右水煎服。

  人參白虎湯 治暑熱發(fā)渴。脈虛等癥。

  人參一錢五分 知母二錢 石膏半兩 甘草一錢

  右入粳米一合。水煎服。

  人參益氣湯 治暑熱傷氣。四肢困倦。嗜臥少食。兩手指麻木。

  黃耆炒八錢 甘草七錢內(nèi)炙二錢 人參半兩 升麻一錢 白芍藥炒三錢 五味百四十個杵炒 柴胡二錢五分

  右口□父咀。分作四服。

  大順散 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谷不分。清濁相干。陰陽氣逆?;魜y嘔吐。臟腑不調(diào)。

  甘草炒 乾姜炮 杏仁去皮尖炒 桂去皮

  右為末。每服二三錢。湯點服。

  消暑丸 治傷暑發(fā)熱頭疼?;驀I吐泄瀉。二便不分。

  半夏 甘草炒 茯苓各半斤

  右為末。生姜汁和丸。桐子大。每五十丸。水下。易簡方。姜汁、好醋煮半夏末。作糊丸服。

  姜附湯 治霍亂轉筋。手足厥冷。汗出嘔逆。腹痛脈欲絕者。

  乾姜炮一兩 附子一個生用

  右為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通脈四逆湯 治霍亂惡寒。腹痛身冷。自汗。脈沉微如欲絕。

  吳茱萸二兩炒 附子炮一兩 桂心 通草 細辛 白芍藥炒 甘草炙各半兩 當歸三錢

  右每服四錢。水酒生姜煎。如不應。更加倍服之。以效為度。

  半夏解毒湯 治一切暑熱毒。五心煩躁??谏嘌是?。

  黃柏炒 黃芩炒 山梔子炒 半夏等分

  右每服五錢。水煎。

  六和湯 治冒暑伏熱。煩悶?;魜y轉筋。吐瀉。寒熱交作。頭目昏痛。嗜臥倦怠。小便赤澀。不問胎產(chǎn)并服之。

  縮砂 半夏湯炮七次 杏仁去皮尖 人參 甘草炙各一兩 赤茯苓 藿香 木瓜各二兩 白扁豆姜汁略炒 香薷 厚樸姜制各四兩

  右每服一兩。姜棗水煎服。

  益元散 治中暑身熱小便不利?;虬l(fā)熱體痛。口乾作渴。

  滑石六兩 甘草微炒一兩

  右為末。每服三錢。加蜜少許。湯水任下。

  二陳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五論 來復丹 五苓散二方見二十一卷第十論 竹葉石膏湯方見十二卷第十論婦人翻胃吐食方論第三論新增

  愚按病機云。前癥有三。曰氣積寒也。皆從三焦論之。上焦吐者。分于氣。氣者天之陽也。其脈浮而洪。食已暴吐??视嬎4蟊阍锝Y。氣上沖胸發(fā)痛。其治法當降氣和中。中焦吐者。從于積。有陰有陽。食與氣相假為積而痛。其脈浮而匿。其癥或先痛而后吐?;蛲露笞魍础V畏ó斠孕《舅幦テ浞e。檳榔、木香行其氣。下焦吐者。心干寒地之道也。其脈沉而遲。其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大便秘而不通。治法當以毒藥通其閉塞。溫其寒氣。大便漸通。復以中焦藥和之。不令大便秘結而自愈也。王太仆曰。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無火也。又發(fā)明曰。噎者六腑之所主。陽也。氣也。塞者五臟之所主。陰也。血也。二者皆由陰中伏火而作也。劉宗厚先生曰。若三焦傳化失常所致。主于氣也。若血虧胃脘乾槁所致。因于血也。塞猶填塞不通之義。故發(fā)明有治幽門不通。噎塞不便。通幽湯例。蓋陽無陰不能通化。陰之失位而陽伏其中。傳化不變。而反上行矣。故前癥或由飲食起居。七情虧損脾胃。痰飲停滯。中氣不運。當以補中益氣湯為主。若郁結傷脾。用歸脾湯加枳殼、桔梗。若恚怒傷肝。用小柴胡加梔、苓、參、術。脾氣虛弱。用六君加山梔、枳殼。氣血俱虛。用八珍湯加山梔、半夏。若用行氣之藥。胸膈痞悶。用六君、芎、歸之類。若過用香燥之劑。而大便結燥。用四物、參、術之類。若飲食不能入。用六君、山梔、吳茱萸、制黃連。若食入而反出。用六君、炮姜、白豆蔻、黃連、制吳茱萸。若痰滯而食反出。用六君、枳殼、桔梗。若飲食少思。大便不實。胸膈痞悶。吞酸噯腐。食反不化。是為脾胃虛寒。用東垣固真丸?;虬宋锻?。若發(fā)熱煩熱。身惡風寒。腹畏熱食。或手足俱冷。胸滿腹脹。是內(nèi)真寒外假熱。用神效附子丸或八味丸。大凡嘔吐善食。喜飲冷水。是為有火。嘔吐少食。喜飲熱湯。是為無火。當審其因而治之。附治驗

  一婦人患前癥。胸腹痞悶。得去后?;蛐箽馍詫?。余曰。此屬脾氣郁結而虛弱也。當調(diào)補為善。不信。乃別用二陳、枳實、黃連之類。不應。又用香燥破氣。前癥益甚。形氣愈虛。余用加味歸脾湯調(diào)治。不出半載而痊。

  一婦人患前癥。胸腹脹悶?;蛐「共焕;驎r作痛。小便澀滯。余曰。此肝火血虛也。當清肝火。生肝血。養(yǎng)脾土。生肺金。以余言為迂。別服利氣化痰等劑。前癥益劇。虛癥衖起。余用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兼服。尋愈。

  一婦人患吐痰甚多。手足常冷。飲食少思。余曰。此肝脾郁怒。兼命門火衰。不信。另服化痰利氣之劑。胸腹愈脹。又服峻利痚導之劑。余曰。非其治也。必變脾虛發(fā)腫之癥。急服金匱加減腎氣丸。庶有可救。仍不信。反服沉香化氣等丸。果發(fā)腫而歿。

  白堊散 治虛熱翻胃。用白堊土一斤。米醋一斤。煅土赤。入醋內(nèi)。再煅再入。以醋乾為度。取土一兩。入炮姜一錢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甚者二錢。須服四兩有效。

  治實熱翻胃。用黃連五錢。生姜汁浸炒。山查三錢。保和丸三錢。同為末。糊丸麻子大。胭脂為衣。每服六十丸。煎人參湯入竹瀝下之。

  太倉丸 治胃弱翻胃。

  肉豆蔻 砂仁各一兩 丁香一兩 陳蒼術一升土炒

  右為末。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姜湯下。

  青金丹 每服三十丸。生姜陳皮煎湯送下。方見前嘔吐類附方

  東垣補真丸

  肉蓯蓉酒浸焙 葫蘆巴炒 附子炮去皮 陽起石煅 肉豆蔻面煮煨 兔絲子凈洗酒浸蒸 川烏炮去皮 沉香 五味子各五錢 鹿茸酒浸炒 巴戟去心 鐘乳粉各一兩

  右為末。用羊腰子兩對。治如食法。蔥椒酒煮搗爛。入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招?。米飲、鹽湯任下。

  神效附子丸 治脾腎虛寒嘔吐?;蚍鸽跻S煤诟阶又匾粌伤奈邋X。端正底平尖圓一枚?;一鹋谄ち?。入生姜自然汁內(nèi)。浸潤曬乾。再炮。再入汁浸潤。仍曬再炮。用盡姜汁半碗為度。卻去皮臍為末。以人參煎膏。丸黍米大。每服數(shù)丸。津唾咽下。胃氣稍復。飲食稍進。投以溫補之劑。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 四物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歸脾湯 加味歸脾湯 八珍湯 加味逍遙散四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八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二陳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五論 金匱加減腎氣丸方見二十二卷第十論婦人血膈方論第四

  愚按、前癥若氣逆而血滯。用流氣飲。若恚怒而血逆。用小柴胡、山梔、丹皮。血虛用四物、參、術、柴胡、山梔、丹皮。若郁結而血傷。用加味歸脾。兼加味逍遙散。脾虛不能生血。用六君、歸、芎。胃虛不能吐血。用益氣湯。若肝虛而不能藏血。用補肝散。如不應。兼以六味丸。若因脾肺虛。用補中益氣湯。如不應。用六君加味湯。附治驗

  一婦人患前癥。胸膈痞悶。余曰。此屬脾經(jīng)血虛。遂用四君、芎、歸。調(diào)補脾氣。尋愈。又因怒兼兩脅痞悶。頭目不清。月經(jīng)旬余未竭。用加味逍遙散。加鉤藤治之。復瘥。

  一婦人患前癥。胸膈作痛。面清目劄。小便頻數(shù)。或時寒熱。此肝氣前而血凝。先用失笑散。二服痛止。又用加味逍遙散而愈。

  一婦人所患同前。泛用行氣破血之劑。以致不起。

  神功散 治血滯胸腹作痛。

  五靈脂炒一兩 莪術 桂心 蕓薹子炒各半兩

  右每服二錢。酒水煎。附方

  流氣飲方見三卷第七論 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加味歸脾湯 加味逍遙散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四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補肝湯方見本卷第十七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失笑散方見二十卷第五論

  制吳茱萸黃連法。 用二味等分。用熱湯拌濕和勻。重湯頓煮。使氣相通。同炒焦。各揀出聽用。婦人鼻血方論第五

  婦人氣血調(diào)和。則循環(huán)經(jīng)絡。若勞傷元氣。陰虛火動。氣逆于肺。則血隨鼻而衄。產(chǎn)后尤不可治。陳無擇曰。亦有因怒氣而得者。趙恭人鼻衄。先用蘇合香丸四粒。次用五苓散。濃煎白茅花湯調(diào)服。即止。又用芎歸湯調(diào)理而安。一富男鼻血。六脈洪數(shù)。訊之云。曾服丹藥。遂用芩、連、大黃為末。水調(diào)服之而解。

  愚按、前癥若熱郁于胃經(jīng)。用犀角地黃湯。若伏暑于內(nèi)。用黃連香薷飲。若大怒血蓄于上。用小柴胡湯。若脾損不能攝血歸源用歸脾湯。大凡雜癥見血多。因陰分郁熱。或內(nèi)有所傷。皆屬五志所動。經(jīng)曰。諸見血。身熱脈大者。難治。是火邪勝也。身涼脈靜者。易治。是正氣復也。仍與后癥同用。附治驗

  一婦人經(jīng)素不調(diào)。因怒衄血。此肝火熾盛。用加味小柴胡加紅花。二劑血止。又用加味逍遙散。八珍湯兼服。三十余劑。經(jīng)行如期。

  一婦人郁結而患前癥。用加味歸脾湯。其血漸止。飲食漸進。用加味逍遙散。元氣漸復寒熱漸止。后因怒仍衄。寒熱往來。用小柴胡湯。加芎、歸、丹皮而愈。

  一婦人因勞衄血。服涼血之劑。更致便血?;蛞匝聻轫槨H杂弥窝?。余曰。此因脾氣下陷而血從之。當升補脾氣。庶使血歸其經(jīng)。不信。果血益甚。余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加味歸脾湯而愈。此癥用寒涼止血。不補脾肺、而死者多矣。

  刺薊散 治血熱鼻衄。

  刺薊 生地黃各二錢 桑耳 亂發(fā)灰 艾葉炒各一錢 蒲黃五分

  右水煎服。

  犀角地黃丸方見后

  又方。 用白茅根汁一合。飲之即止。

  又方。 用生蔥心塞鼻中。血即止。若刀斧所傷。用之血亦止。

  四物湯加側柏生地黃。治虛熱吐血甚效。若脾經(jīng)血虛。須用四君加芎歸。若脾經(jīng)結郁。須用歸脾湯。若肝腎虧損。須用六味丸。若氣血俱虛。須用十全大補湯。附方

  濟生犀角地黃湯 治熱郁不解。泛行經(jīng)絡?;蛄髂c胃。隨氣涌泄。以致衄血吐血?;驗楸阊?。并皆治之。

  犀角鎊如無升麻代 生地黃 白芍藥 牡丹皮各等分

  右每服四五錢。水煎。 若實熱熾甚。加炒黃芩。 若去血過多?;蚱⒎沃畾馓潛p。不能攝血歸源者。急用四君子湯。 郁結者。用歸脾湯。

  枇杷葉散 治暑毒攻心。衄血嘔血。或吐瀉作渴。

  香薷二錢 厚樸姜制一錢半 甘草炙 麥門冬去心 木瓜不見鐵器 白茅根各一錢 枇杷葉 陳皮 丁香各半錢

  右每服三五錢。姜水煎。

  黃連香薷飲 治伏暑衄血。不拘四時。方見本卷第二論

  小柴胡湯 加味小柴胡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歸脾湯 加味逍遙散 八珍湯加味歸脾湯四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補中益氣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婦人吐血方論第六

  婦人吐血者。因臟腑傷損所致。夫氣血外行于經(jīng)絡。內(nèi)榮于臟腑。若六淫七情。飲食起居。有所損傷。行失常道。逆則吐血也。

  愚按、前癥若脾經(jīng)郁熱。用犀角地黃湯。脾胃伏暑。用黃連香薷飲。心脾郁熱。用生地黃湯。心氣耗損。用茯苓補心湯。脾氣勞傷。用雞蘇散。思慮傷脾。用歸脾湯。暴怒肝火。用加味小柴胡湯。久怒肝傷。六味地黃丸。脾肺虛熱。用麥門冬飲。肝腎虛熱。用六味地黃丸。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湯。經(jīng)云。脾朝百脈之氣。肝統(tǒng)諸經(jīng)之血。必用甘溫之劑。補其陽氣。使血各歸其經(jīng)。如大吐血病。毋論其脈急。用獨參湯救之。若潮熱咳嗽而脈數(shù)者。元氣虛而假熱之脈也。皆由脾胃先損。須用人參之類。本草云。人參治脾胃不足。補中溫中。瀉脾肺中火。東垣先生云。脾胃虛者。心血亢甚而乘土位。肺氣受邪。須用黃耆最多。人參、甘草次之。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耆以益皮毛而閉腠理。嘗治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最善。若用寒涼止血。胃寒反傷。無不致禍。附治驗

  一老婦每作先飲食不進。或胸膈不利。或中脘作痛?;虼蟊阕鳛a。或小便不利。余以為肝脾之癥。用逍遙散。加山梔、茯神、遠志、木香而愈。后郁結吐紫血。每作先倦怠煩熱。以前藥加炒黑黃連三分。吳茱萸二分頓愈。后因怒吐赤血甚多。燥渴垂死。此血脫也。法當補氣。乃用人參一兩。蒼術、當歸各三錢。陳皮、炮黑乾姜各一錢。炙甘草、木香各一錢。一劑頓止。又用加味歸脾湯。調(diào)理而痊。

  一女子懷抱素郁。胸滿食少。吐血面赤。用六味丸。及歸脾。加山梔、貝母、芍藥而愈。

  一婦人為哭母。吐血咳嗽。發(fā)熱盜汗。經(jīng)水不行。此悲傷肺。思傷脾。朝服補中益氣。加桔梗、貝母、知母。夕用歸脾湯。送六味丸而愈。

  柔脾湯 治虛熱吐血。衄血汗出。

  甘草炒 白芍藥炒 黃耆各半兩 熟地黃自制一兩五錢

  右每服五錢。水酒煎。

  一婦人月經(jīng)不利。忽妄行嘔血。察其形脈如常。用四生丸即安。一女子飽食負重而吐血。用前湯。及青餅子而愈。世治吐血。并用竹茹、地黃、藕汁。亦不可拘泥。如陽乘于陰。血得熱則流散。經(jīng)水沸溢。理宜涼解。大黃、犀角之類。如陰乘于陽。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須用溫散。乾姜、肉桂之類。

  四生丸 治乘陽于陰。以致吐血衄血。

  生荷葉 生艾葉 生柏葉 生地黃各等分

  右研。丸雞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陳自華云。先公嘗游靈石寺。主僧留飯設桌。一僧見桌不穩(wěn)。急俯穩(wěn)之。舉首即嘔血。明年到寺。問舊嘔血者何如。主僧言。服得四生丸遂愈。自得此方。屢治有效。愚意前癥。乃內(nèi)熱暴患。用之即效。若人病久。本元不足。須補脾以滋化源。否則虛火上炎。金反受克。獲生鮮矣。

  犀角地黃湯方見前

  姜草湯 治陰乘于陽。寒而嘔血。

  甘草炒 乾姜各一錢

  右水煎服。理中湯亦效。

  花蕊石散 治瘀血積于內(nèi)。以致大小便不通?;蜓笥谏?。而吐不止。一婦人苦吐血。百藥不效。童便酒調(diào)。不數(shù)服而愈。方見胞衣不下

  如圣散 治吐血不已。每服二錢。米飲下。方見十七卷催生附方

  濟生雞蘇散 治勞傷肺經(jīng)。唾中有血。咽喉不利。

  雞蘇葉 黃耆炒 生地黃 阿膠炒 貝母 白茅根各一錢 桔梗炒 麥門冬去心 蒲黃炒 甘草炒各五分

  右姜水煎服

  生地黃散 治郁熱衄血??┭卵j幪摱荒苡?。

  枸杞子 柴胡 黃連炒 地骨皮 天門冬 白芍藥炒 甘草炒 黃芩炒 黃耆炒 生地黃 熟地黃自制各五分

  右水煎。下血。加地榆。

  三因茯苓補心湯 治面色黃瘁。五心煩熱??人酝卵?br />
  半夏 茯苓 紫蘇 前胡 人參 枳殼麩炒 桔梗炒 甘草炒 乾葛各五分 當歸一錢 川芎 陳皮 白芍藥各一錢 熟地黃自制一錢五分

  右姜棗水煎服。

  麥門冬飲子 治氣虛吐血。或氣虛不能攝血者。

  五味子杵十粒 麥門冬去心 黃耆炒各一錢 當歸身 人參 生地黃各錢半

  右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 治胃氣虛弱。吐血衄血。便血不止。以致外癥惡寒發(fā)熱。自汗盜汗。食少體倦?;蚝疅嶙骺?。頭疼眩暈。面似中風?;驓庋闾摗P馗姑{痛?;蚬枪?jié)作痛。經(jīng)候不調(diào)?;蚝疅嵬鶃?。發(fā)熱晡熱?;蛭逍陌l(fā)熱。咽乾舌燥。或痰嗽喘促。胸膈虛痞?;驀I吐泄瀉。手足冷熱等癥。

  歸脾湯 加味逍遙散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加味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六味丸 八味丸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獨參湯方見三卷第十一論 補中益氣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黃連香薷飲 枇杷葉散二方見本卷前婦人□□玄癖諸氣方論第七

  婦人□□玄癖。因元氣虛弱而邪氣積聚。蓋□□玄者在腹內(nèi)。近臍左右。有筋脈急痛。如臂如指如弦之狀。癖者僻。在兩肋之間。有時而痛。皆陰陽不和。經(jīng)絡痞膈。飲食停滯。冷氣固結而成也。

  愚按、前癥因飲食起居。七情失宜。虧損臟腑。氣血乖違。陰絡受傷。循行失度所致。羅謙甫先生曰。養(yǎng)正邪自除。必先調(diào)養(yǎng)。使榮衛(wèi)充實。若不消散。方可議下。但除之不以漸。則必有顛覆之害。若不守禁忌??v嗜欲。其有不喪身者鮮矣。附治驗

  一婦人內(nèi)熱作渴。飲食少思。腹內(nèi)初如雞卵。漸大四寸許。經(jīng)水三月一至。肢體消瘦。齒頰似瘡。脈洪數(shù)而虛。左關尤甚。此肝脾郁結之癥。外貼阿魏膏。午前用補中益氣湯。午后用加味歸脾湯。兩月許。肝火少退。脾土少健。午前以補中益氣。下六味丸。午后以逍遙散。下歸脾丸。又月余。日用蘆薈丸二服??招?。以逍遙散下。日晡以歸脾湯下。喜其謹疾調(diào)理。年余而愈。

  一婦人腹內(nèi)一塊不時上攻。或作痛有聲?;蛲趟崞炘陆?jīng)不調(diào)。小便不利。二年余矣。面色青黃。余以為肝脾氣滯。以六君加芎、歸、柴胡、炒連、木香、吳茱。各少許。二劑。卻與歸脾湯。下蘆薈丸。三月余。肝脾和而諸癥退。又與調(diào)中益氣。加茯苓、丹皮。中氣健而經(jīng)自調(diào)。

  一婦人性多郁善怒。勤于女工。小腹內(nèi)結一塊?;蜃魍础;蚱?。月經(jīng)不調(diào)。恪服伐肝之劑。內(nèi)熱寒熱。胸膈不利。飲食不甘。形體日瘦。牙齦蝕爛。此脾土不能生肺金。肺金不能生腎水。腎水不能生肝木。當滋化源。用補中益氣。六味地黃。至仲春而愈。

  松江太守何恭人。性善怒。腹結一塊。年余。上腭蝕透。血氣虛極。時季冬。肝脈洪數(shù)。按之弦緊?;蛴梅ジ文厩逦富鹬?。余曰。真氣虛而邪氣實也。恐伐肝木。至春不能發(fā)生耳。用八珍湯以生氣血。用地黃丸以滋腎水。肝脾頓退。因大怒。耳內(nèi)出血。肝脈仍大。煩熱作渴。此無根之火也。仍以前藥。加肉桂。二劑。脈斂熱退。復因大怒。果卒于季冬辛巳日。乃金克木故也。

  一婦人經(jīng)候過期。發(fā)熱倦怠?;蛴盟奈?、黃連之類。反兩月一度。且少而成塊。又用峻藥通之。兩目如帛所蔽。余曰。脾為諸陰之首。目為血脈之宗。此脾傷五臟。皆為失所。不能歸于目也。遂用補中益氣、濟生歸脾二湯。專主脾胃。年余而愈。

  麝香丸 治□□玄癖冷氣。心腹作痛。

  麝香二錢另研 五靈脂炒 阿魏五錢面裹煨令面熟 桃仁 三棱各二兩醋制 芫花醋炒 檳榔各一兩 莪茂醋制 桂心 沒藥 木香 當歸各半兩

  右為末。飯丸。桐子大。每服十丸。淡醋湯下。

  治□□玄癖神效。以豮豬肝一具。重十余兩。用巴豆仁五十枚。入肝內(nèi)。用釅醋三碗。慢火熬乾研爛。量入三棱末。丸桐子大。每服五丸。食前酒下。

  羅安人每經(jīng)行。臍腹痛甚。以桃仁桂枝湯。一劑而瘥。方見一卷第十二論

  治經(jīng)來腹先痛。用局方七氣湯。送來復丹。局方積氣丸?!酢跣卑Y瘕。諸氣亦效。附方

  蘆薈丸 治□□玄癖肌肉消瘦。發(fā)熱潮熱。飲食少思??谇骺?。或肝疳食積??诒巧?。牙齦蝕爛等癥。

  蘆薈 胡黃連 黃連炒焦 木香 白蕪荑炒 青皮各五錢 當歸 茯苓 陳皮各一兩半 甘草炒七錢

  右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米湯下。

  阿魏膏 治一切痞塊。更服胡連丸。

  羌活 獨活 玄參 官桂 赤芍藥 穿山甲 大黃 白芷 天麻各五錢 紅花四錢 生地黃五錢 兩頭尖五錢 木鱉十枚去殼 亂發(fā)一團如雞子大 槐柳桃枝各三錢

  右用香油二斤四兩。煎黑去柤。入發(fā)。煎發(fā)化。仍去柤。徐下黃丹。煎軟硬得中。入芒硝阿魏、蘇合油、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三錢。調(diào)勻。即成膏矣。攤貼患處。內(nèi)服丸藥。黃丹須用真正者效。凡貼膏藥。先用樸硝。隨患處鋪半指厚。以紙蓋。用熱熨斗熨良久。如硝耗。再加熨之二時許。方貼膏藥。若是肝積。加蘆薈末同熨。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八珍湯 加味歸脾湯 歸脾湯 逍遙散四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調(diào)中益氣湯方見四卷第五論婦人疝瘕方論第八

  婦人疝瘕之病。由飲食不調(diào)。血氣勞傷?;蛱ギa(chǎn)經(jīng)行。風冷相搏所致。蓋疝者痛也。瘕者假也。脈弦急者生。虛弱者死。尺脈澀浮牢。為血實氣虛。腹痛逆氣上行。此為胞中有惡血。入則經(jīng)成癥也。

  愚按、子和先生云。遺溺閉癃。陰痿浮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若血涸月事不行。行后小腹有塊。或時動移。前陰突出。后陰痔□□玄。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謂之疝而謂之瘕。附治驗

  一婦人小腹痞脹。小便時下。白帶。小水淋瀝。此肝經(jīng)濕熱下注。用龍膽瀉肝湯而愈。

  一婦人小腹脹痛。小水不利。或胸乳作痛。或脅肋作脹。或氣逆心動。余以為肝入而血傷痹。用四物柴胡湯下?;蛐?、紫木香而愈。

  一婦人小腹痞悶。小便不利。內(nèi)熱。體倦懶食。用八珍湯。加柴胡、山梔、龍膽草治之而安。

  乾漆散 治疝瘕脅肋疼痛。

  乾漆炒令煙盡 木香 芫花醋炒 赤芍藥 桂心 當歸 川芎 琥珀各半兩 大黃二兩炒 牛膝一兩 桃仁去皮尖一兩另研 麝香一錢

  右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diào)下。

  燔蔥散 治前癥屬寒氣不散。疼痛甚效。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附方

  寶鑒蒺莉湯 治陰疝小腹作痛。小便不利。手足逆冷?;蛎{腹悶痛。

  蒺莉去刺 附子炮 梔子去皮各半兩

  右末。每三錢。水煎。食前溫服。

  丹溪定痛散 治寒疝疼痛速效。

  枳殼十五個 山梔子炒 唐球子 吳茱萸炒 荔枝核炮各等分

  右末。用長流水調(diào)下一二錢??招姆?。

  三因失笑散 治小腸疝氣痛?;蜓獨舛歉棺魍础7揭姸淼谖逭?br />
  龍膽瀉肝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 四物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八珍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婦人八瘕方論第九

  婦人臟腑調(diào)和。經(jīng)脈循環(huán)。則月水以時而無病。若乘外邪而合陰陽。則小便胸脅腰背相引而痛。月事不調(diào)。陰中腫脹。小便淋疬。面色黃黑。則瘕生矣。八瘕者。黃、青、燥、火、脂、氣、蛇、鱉是也。千金外臺言之詳矣。

  愚按、經(jīng)曰。氣主煦之。血主濡之。若血不流。則凝而為瘕也。瘕者中雖硬而忽聚忽散。多因六淫七情。飲食起居。動傷臟腑而成。當與□□玄癖諸癥治同。慎不可復傷元氣。

  桃仁煎 治血瘕

  桃仁 大黃炒各一兩 蝱蟲半兩炒黑 樸硝

  右為末。以醇醋一鐘。石器中煮三分。下煎三味。不住手攪。煎至可丸。下樸硝。丸桐子大。不吃晚食。五更初。溫酒下五丸。日午下穢物。如未見。再服。仍以調(diào)氣血藥補之。予向在毗陵。一婦人小便不通。臍腹脹甚。予診之曰。此血瘕也。用前藥一服。腹痛。下血塊血水即愈。此藥猛烈大峻。氣血虛者。斟酌與之。

  大硝石丸 治七癥八瘕。當用此藥去之。不令人困。

  硝石三兩 大黃四錢 人參一錢 甘草八分

  右為末??嗑埔簧?。石器中。先入大黃煎膏。入余藥。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三日一服。宜下赤物。婦人腹中瘀血方論第十

  婦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經(jīng)閉積?;虍a(chǎn)后余血未盡?;蝻L寒滯瘀。久而不消。則為積聚癥瘕矣。

  愚按、前癥若郁結傷脾。用加味歸脾湯。若恚怒傷肝。用加味逍遙散。若產(chǎn)后惡露。用失笑散。若肝脾虧損。用六君、柴胡。以補元氣為主。胃氣虛弱。用益氣湯。加茯苓、半夏為主。大凡腹中作痛。畏手按者。此內(nèi)有瘀血。若形體如常。屬病氣元氣俱實。用桃仁承氣湯直下之。若痛而肢體倦怠。飲食少思。此脾胃受傷。屬病氣有余。元氣不足。用當歸散調(diào)和之。若痛而喜手按腹。形體倦怠。飲食少思。此元氣病氣俱不足。用六君、炮姜、芎、歸純補之。若痛而大便不實。飲食難化。此脾胃虛寒。用六君、炮姜、肉果溫補之。若痛而作嘔少食。此脾胃虛弱。用六君、炮姜、藿香。若痛而嘔吐不食泄瀉。用六君加姜、桂。若兼手足逆冷自汗。更加附子。此癥多有因攻伐而致者。附治驗

  婦人耳下腫赤。寒熱口苦。月經(jīng)不調(diào)。小腹內(nèi)一塊。此肝火氣滯而血凝也。用小柴胡加山梔、川芎、丹皮治之。諸癥悉退。

  婦人久患腹痛。去瘀血方止。而復大痛。諸藥不納。予以脾胃之氣虛寒。用參、術、炮姜。丸如黍。每用數(shù)粒。津咽下。后以二味濃煎。漸呻而愈。

  桃仁丸 治瘀血不利。月水不調(diào)。發(fā)熱作渴。心腹?jié)M急?;蚨歉怪凶魍?。

  桃仁 大黃炒各三兩 蝱蟲炒去翅足 水蛭炒焦各四十枚

  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六丸??招臒峋葡隆8椒?br />
  桃仁承氣湯 治瘀血小腹急痛。大便不利?;蜃d語口乾。漱水不咽。遍身黃色。小便自利?;蜓Y胸中。手不敢近腹?;蚝疅峄杳浴F淙巳缈?。

  桃仁半兩 大黃炒二兩 甘草二錢 肉桂一錢

  右姜水煎。發(fā)日五更服。附方

  加味歸脾湯 治瘀血已去?;蚱⒔?jīng)失血。小腹作痛無寐。發(fā)熱盜汗?;蚱荒軘z血?;蛐钠?。嗜臥少食。或憂思傷脾。血虛發(fā)熱?;蛑w腫痛。大便不調(diào)。或經(jīng)候不準。晡熱內(nèi)熱。

  加味逍遙散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失笑散方見二十卷第五論 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當歸散方見后卷第五論 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婦人癥痞方論第十一

  婦人癥痞。由飲食失節(jié)。脾胃虧損。邪正相搏。積于腹中。牢固不動。故名曰癥。得冷則作痛。冷入子藏則不孕。入胞絡則月水不通。

  愚按、前癥若脾胃虛弱。用六君子加芎、歸。若肝脾虛弱。用補中益氣。及歸脾湯。若肝火郁滯。佐以蘆薈、地黃二丸。外貼阿魏膏?;颊唔毶髌咔榱?。飲食起居。治者不時審察病機而藥之。庶幾有效。附方

  穿山甲散 治癥痞瘀血。心腹作痛。

  穿山甲 鱉甲醋炙 赤芍藥 大黃炒 乾漆炒令煙盡 桂心各一兩 川芎 芫花醋炙 當歸尾各半兩 麝香一錢

  右為末。每服一錢。酒調(diào)下。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歸脾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六味地黃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二論 蘆薈丸方見本卷第七論婦人食癥方論第十二

  婦人食癥。由臟腑虛弱。經(jīng)行不忌生冷飲食?;騽趥獨馑?。陳無擇云。經(jīng)不行者。宜先導之。然后固元氣為主。

  愚按、前癥若形氣虛弱。須先調(diào)補脾胃為主。而佐以消導。若形氣充實。當先疏導為主。而佐以補脾胃。若氣壅血滯而不行者。宜用烏藥散。散而行之。若脾氣虛而血不行者。宜用四君、芎、歸。補而行之。若脾氣郁而血不行者。宜用歸脾湯。解而行之。若肝脾血燥而不行者。宜用加味逍遙散。清而行之。大抵食積痞塊之癥為有形。蓋邪氣勝則實。真氣奪則虛。當養(yǎng)正辟邪。而積自除矣。雖然。堅者削之??驼叱?。胃氣未虛?;蚩缮儆谩H舨【锰摲φ?。不宜輕用。

  烏藥散方見后婦人積年血癥方論第十三

  婦人積年血癥。由寒溫失節(jié)。脾胃虛弱。月經(jīng)不通。相結盤牢。久則腹脅苦痛。宜用三棱煎主之。

  愚按、前癥多兼七情虧損。五臟氣血乖違而致。蓋氣主煦之。血主濡之。脾統(tǒng)血。肝藏血。故郁結傷脾。恚怒傷肝者。多患之。腹脅作痛。正屬肝脾二經(jīng)癥也。竊謂羅謙甫先生云。養(yǎng)正積自除。東垣先生云。人以胃氣為本。治法宜固元氣為主。而佐以攻伐之劑。當以歲月求之。若欲速效。投以峻劑。反致有誤。右七癥方藥。當互相參用。附方

  三棱煎 治血燥血瘕。食積痰滯。

  莪術醋浸炒 三棱各三兩 青皮去白 半夏 麥芽炒各一兩

  右用好醋一鐘煮乾。焙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淡醋湯下。痰積。姜湯下。婦人血氣心痛方論第十四

  婦人血氣心痛。由臟腑虛弱。風冷所乘。蓋心為諸臟之主。若心受傷。名真心痛。朝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若心絡傷。故痛發(fā)乍輕乍甚。而成斯癥也。

  愚按、前癥若寒邪所傷。溫散之。飲食停滯。消導之。肝火妄動。辛平之。脾氣郁結。和解之。仍與后六癥方藥同用。附治驗

  一婦人久患心痛。飲食少思。諸藥到口即吐。予以為脾土虛弱。用白術一味。同黃土炒去土。每服一兩。以米泔煎濃。徐服少許。數(shù)日后。自能大飲。用三斤余而安。

  上舍陳履學長子室。素怯弱。產(chǎn)后患疥瘡。年余不愈。因執(zhí)喪旬月。每欲眩作。一日感氣。忽患心脾高腫作疼。手不可按。而嘔吐不止。六脈微細。或見其形。實誤認諸痛。不可補氣。乃用青皮、木香、五味、吳茱萸等藥而愈。繼復患瘧且墮胎。又投理氣行血之藥。病雖失。元氣轉脫。再投參耆補劑。不應矣。六脈如絲欲絕。迎予至。診之曰。形雖實而脈虛極。反用理氣之劑。損其真氣故也。連投參、耆、歸、術、附子、姜、桂二劑。間用八味丸。五日寢食漸安。六脈全復。此癥若心脾疼痛時。即服此等藥。痛亦不作矣。附方

  烏藥散 治血氣壅滯。心腹作痛。

  烏藥 莪茂醋浸炒 桂心 當歸 桃仁 青皮 木香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diào)下。

  靈苑方 用玄胡、靈脂為末。每服一錢。沸湯下。日三服。

  八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婦人血氣心腹疼痛方論第十五

  婦人血氣心腹疼痛。由臟腑虛弱。風邪乘之。真邪相搏。隨氣上下。故心腹作痛也。愚按、前癥若氣滯血瘀。用沒藥散。勞傷元氣。用益氣湯。肝脾郁結。用四七湯。怒動肝火。用小柴胡湯。肝脾血虛。用四物湯。脾肺氣虛。用四君子湯。中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氣血俱虛。用八珍湯。附治驗

  一婦人每怒心腹作痛。久而不愈。此肝火傷脾氣也。用炒山梔一兩。生姜五片。煎服而痛止。更以二陳加山梔、桔梗。乃不發(fā)。

  一婦人懷抱郁結。不時心腹作痛。諸藥不應。用歸脾湯。倍加炒山梔而愈。

  陳湖陸小村母。久患心腹疼痛。每作必胸滿嘔吐。手足俱冷。面赤唇麻。咽乾舌燥。寒熱不時。月余竟夕不安。其脈洪大。眾以痰火治之。屢止屢作。迨乙巳春。發(fā)頻而甚。仍用前藥反劇。此寒涼損真之故。內(nèi)真寒而外假熱也。且脈息洪弦而有怪狀。乃脾氣虧損。肝木乘之而然。當溫補胃氣。遂用補中益氣湯。加半夏、茯苓、吳茱萸、木香。一服。熟寐徹曉。洪脈頓歛。怪脈頓除。諸癥釋然。附方

  琥珀散 治氣滯心腹撮痛?;蛟陆?jīng)不行。小便疼痛。

  烏藥 莪茂醋浸炒各二兩 當歸一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

  蠲痛散 治血氣刺痛。

  荔枝核燒存性半兩 香附子一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鹽酒送下。

  菖蒲丸 治血積心脾作疼。男六德續(xù)添

  九節(jié)菖蒲六兩 吳茱萸炒 香附子各四兩

  右為末。醋調(diào)神黡糊丸。桐子大。每四五十丸。淡姜湯調(diào)下。

  沒藥散 治血氣不行。心腹作痛。或行注疼痛?;蛟陆?jīng)不調(diào)。發(fā)熱晡熱。并宜用之。

  紅花 沒藥 當歸 玄胡索炒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童便酒調(diào)下。

  木香枳術丸 破滯氣。消飲食。開胃進食。消化痰涎。

  木香 枳實炒一兩 白術炒二兩

  右為末。每服五錢。姜棗水煎服。

  木香化滯湯 治脾胃虛弱。飲食停滯。腹脹作痛?;蛐南缕M。不思飲食。若憂怒飲食而致者。尤宜用之。

  木香 紅花各三錢 橘皮 當歸梢各二錢 柴胡四錢 草豆蔻 甘草炙半兩 半夏一兩枳實炒二錢

  右每服三五錢。姜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 四君子湯 四物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四七湯方見十一卷第七論 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八珍湯 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二陳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五論婦人血氣小腹痛方論第十六

  婦人小腹疼痛。由胞絡受冷。搏于血氣。結于小腹。因虛發(fā)動故痛也。愚按、前癥若氣寒血結。用威靈仙散。氣滯血凝。用當歸散。肝經(jīng)血虛。用四物湯。加參、術、柴胡。肝經(jīng)濕熱。用龍膽瀉肝湯。肝脾氣虛。用六君子湯。加柴胡、芍藥。肝脾虛寒。用六君子湯。加柴胡、肉桂。若兼嘔吐。加木香。四肢逆冷。再加炮姜。附治驗

  通府張孟威云其妹小腹痛。用附子理中湯。附子服過八十余枚。此乃沉寒痼冷之甚。不多有者。附方

  威靈仙散 凡冷氣滯血小腹疼痛?;蚪?jīng)行遇怒。腹脹痛。宜用之。

  威靈仙一兩 當歸 沒藥 木香 桂心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diào)下。

  當歸散 凡血積小腹疼痛?;蛞驓饽妗T陆?jīng)不行。肚腹作痛。

  當歸炒 赤芍藥 劉寄生 沒藥 枳殼麩炒 玄胡索炒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diào)下。

  四物湯 六君子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龍膽瀉肝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 附子理中湯方見二十一卷第九論婦人兩脅脹痛方論第十七

  婦人兩脅脹痛。因臟腑虛弱。氣血不調(diào)。風冷客于胞絡。相搏壅塞痛也。

  愚按、東垣先生云。胸腹作痛。口苦舌乾。寒熱往來。發(fā)嘔發(fā)吐。四肢滿悶。淋溲便難。腹中急痛。此肝木之妄行也。竊謂前癥。若暴怒傷血。用小柴胡、芎歸、山梔。氣虛。用四物、參、術、柴、梔。若久怒傷氣。用六君、芎、歸、山梔。若氣血俱虛。用六味地黃丸。若經(jīng)行腹痛。寒熱晡熱?;蛟陆?jīng)不調(diào)。發(fā)熱痰咳。少食嗜臥。體痛。用八珍、柴胡、丹皮。若脅脹發(fā)熱??诳释偬??;蛐”懔転r。頸項結核?;虮I汗便血。諸血失音。用六味丸。若兩脅作脹。視物不明?;蚪蠲}拘急?;蛎媲嘈「雇础;蛐”悴徽{(diào)。用補肝散。若概用香燥之劑。反傷清和之氣。則血無所生。諸癥作焉。丹溪先生云。右脅痛。用推氣散、小龍薈丸、當歸龍薈丸、控涎丹、抑青丸、十棗湯。皆病氣元氣俱實之劑。用者審之。附治驗

  一婦人性急。吐血發(fā)熱。兩腹脹痛。日晡益甚。此怒氣傷肝。氣血俱虛也。朝用逍遙散。倍加炒黑山梔、黃柏、貝母、桔梗、麥門冬。夕以歸脾湯。送地黃丸而愈。

  一孀婦內(nèi)熱晡熱。肢體痠麻。不時吐痰。或用清氣化痰藥。喉間不利。白帶腹脹。用行氣散血藥。胸膈不利。肢體時麻。此郁怒傷肝脾而藥益甚也。予則朝用歸脾。以解脾郁。生脾氣。夕用加味逍遙散。以清肝火。生肝血。百余劑而愈。后怒。飲食日少。肢體時麻。此乃肝火侮土。用補中益氣。加山梔、茯苓、半夏而痊。又飲食失調(diào)。兼有怒氣。肢體麻甚。月經(jīng)如注。脈浮洪而數(shù)。此脾受肝傷。不能統(tǒng)血而致崩。肝氣虧損陰血而脈大。繼用六君。加芎、歸、炮姜而血崩止。又用補中益氣。加炮姜、茯苓、半夏而元氣復。更用歸脾湯、逍遙散。調(diào)理而康。附方

  葳靈仙散 治冷氣血滯。兩脅作痛。方見前

  人參紫荊皮散 治心腹刺痛。胸膈飽滿。不進飲食。

  紫荊皮 蒼術 石菖蒲各一兩 香附子二兩 人參半兩 木香二錢

  右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湯下。

  左金丸一名四金丸 治肝火胸腹脹痛?;虬l(fā)寒熱。或頭目作痛?;虼蟊悴粚??;蛐”懔苊??;蛐「固弁?。及一切肝火之癥。

  黃連炒六兩 吳茱萸一兩湯煮片時用

  右為末。粥丸。白米陳皮湯下。

  當歸龍薈丸 治肝經(jīng)實火。胸脅脹痛?;虼蟊忝亟Y。小便澀滯。凡屬肝經(jīng)實火者宜用之。

  當歸 龍膽草炒焦 梔子仁炒 黃連炒 黃芩炒各一兩 大黃炒 蘆薈 青黛各五錢 木香一錢五分 麝香另研五分

  右為末。用神黡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湯下。

  補肝散 治肝脾二經(jīng)氣血虧損。脅脹作痛。或脅脹頭暈。寒熱發(fā)熱?;虮樯碜魍?。經(jīng)候不調(diào)。

  山茱萸肉 當歸 五味子炒杵 山藥 黃耆炒 川芎 木瓜各半兩 熟地黃自制 白術炒各一錢 獨活 酸棗仁炒各四兩

  右為末。每服五錢。棗水煎服。

  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三方見二十六卷第六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八珍湯 逍遙散 歸脾湯 加味逍遙散四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婦人心腹脹滿方論第十八

  婦人心腹脹。由心脾虛損。邪氣乘之。此足少陰腎經(jīng)之脈。起于足小指。貫腎絡膀胱。入肝肺。出絡于心。若邪搏三經(jīng)并結于脾。脾虛則心腹脹滿矣。

  愚按、前癥脾胃虛痞。用六君子湯。脾胃虛寒者。用人參理中湯。郁結氣滯者。用歸脾湯。肝侮脾土。用六君加柴、芍。脾氣壅滯。用平胃散。肺氣壅滯。用紫蘇飲。宿食壅滯。用養(yǎng)胃湯。脾血虛痞。用四物加參術。右六癥當互相參用仍與六卷第七論同用附治驗嘔吐心腹痛第一論

  一婦人胸膈不利。飲食少思。腹脹吞酸。或用痚利之藥反致中滿不食予以為脾氣虛而肝木勝。用補中益氣湯。加砂仁、香附、煨姜。又以六君子。加芎、歸、桔梗而愈。

  吳江史玄年母。久病之后。遇事拂意。忽胸腹脹滿。面目微腫。兩腿重滯。氣逆上升。言語喘促。所服皆清氣之劑。不效。予曰。此脾肺虛寒也。先用六君子湯一劑。病勢頓減。后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乾姜二劑。形體頓安。后以七情失調(diào)。夜間腹脹。乃以十全大補湯。加木香治之而痊。附方

  白術散 治脾胃氣滯。心腹脹滿。不欲飲食。

  白術炒 草果 訶子 茯苓 檳榔 桂心各五分 陳皮 厚樸姜炒 人參各一錢 甘草炒三分

  右姜棗水煎服。

  愚按、前方治胸膈氣滯飲食內(nèi)停之良劑。若脾血虛痞。須用四物、參、術。脾氣虛痞。須用四君芎歸。

  補遺。治心腹脹滿。予常獨用厚樸姜汁炒。每服五錢。姜七片。水煎溫服。不拘時候。間服沉香降氣湯。得效。此病氣元氣壅實之治法也。附方

  平胃散 治脾氣壅滯。胸腹不利?;蝻嬍巢贿M停滯嘔吐

  蒼術 厚樸姜炒 陳皮各一錢五分 甘草炙五分

  姜棗水煎服。

  人參養(yǎng)胃湯 治脾氣壅滯。胸膈不利?;蝻嬍驰諟P馗姑洂?。或兼外感風寒。頭痛嘔吐等癥。方見二十卷第九論

  四物湯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 人參理中湯方見二十卷第八論 紫蘇飲方見十二卷第八論 十全大補湯 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調(diào)中益氣湯方見四卷第九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