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定國字曼倩,東海郯縣人。
他的父親于公做過縣獄史、郡決曹,審判獄訟案件公平,凡屬于公審判的都不怨恨。
郡中為他立有生祠,號曰于公祠。
東海有一孝婦,很年輕就失去丈夫,又無兒子,可她侍養(yǎng)婆婆很周到。
婆婆想讓她改嫁,她始終不肯。
婆婆對鄰人說“:孝媳侍奉我很辛苦,可憐她無子守寡。
我老了,長久地拖累她,怎么辦?”其后婆婆自己吊死了,姑子報告官吏:“寡婦殺害我母。”官吏拘捕孝婦,孝婦不承認殺害婆婆。
獄吏嚴刑拷問,孝婦只好含冤招認,據(jù)以定罪的全部案卷上報到府,于公認為此婦奉養(yǎng)婆婆十余年,以孝順聞于鄉(xiāng)里,一定不會殺害婆婆。
太守不聽,于公爭辯,不能勝,于是抱著定罪的全部案卷,哭于府堂上,因此推說有病辭了職。
太守竟判罪殺死了孝婦。
郡中枯旱三年。
后來的太守到任,占卜枯旱的原因,于公說:“孝婦不當死,前任太守硬判她死罪,災(zāi)害原因或許就在此吧?”于是太守殺牛親自去祭祀孝婦冢,并刻石于其基,以表彰其孝道。
天立即降大雨,那年年成好。
郡中人因此格外敬重于公。
于定國幼時在父親教育下學習法制條文,父死,于定國也做了獄史、郡決曹,補做廷尉史,被選拔參與御史中丞從事處理反叛者的獄訟,因為才高被推舉為侍御史,又提升做了御史丞。
恰巧碰上漢昭帝崩,昌邑王被征召即位,行為淫亂,于定國上書勸阻。
后來昌邑王被廢除,漢宣帝登基,大將軍霍光領(lǐng)尚書事,凡是具文上奏勸阻立昌邑王的群臣都越級提拔。
于定國因此做了光祿大夫,治理尚書事,很受器重。
過了幾年,調(diào)任水衡都尉,一躍做了廷尉。
于定國向老師請教學習《春秋》,親自拿著經(jīng)籍,備具弟子禮北面拜師。
為人謙恭,特別尊重懂經(jīng)術(shù)的士,即使是卑賤徒步來訪的,于定國都與之平等相待,感恩敬重十分周到,學士們無一不稱贊他。
他解決疑案量法定刑時,力求同情鰥寡,定罪有疑問的從輕,加重審慎之心。
朝廷稱贊他說:“張釋之做廷尉,天下無冤民;于定國做廷尉,百姓沒有怕受冤的顧慮?!庇诙▏染贫囡嫸逍?,冬月實施法制評議罪犯,喝了酒更加精細明察。
他做廷尉十八年后調(diào)任御史大夫。
甘露年中,代黃霸做丞相,被封為西平侯。
三年后,宣帝崩,元帝(劉..)即位,因于定國是任職舊臣,很敬重他,當時陳萬年為御史大夫,與定國并位八年,論議無相違戾。
后來貢禹代為御史大夫,屢次與于定國持不同意見。
于定國精通政事,其主張皇上一般都認可。
然而元帝剛即位,關(guān)東連年遭受災(zāi)害,百姓流入關(guān)內(nèi),有人上疏歸罪于大臣。
皇上于是幾次于上朝之日引見丞相、御史,接受詔令,用職責之事逐條責問,皇上說:“壞官吏、盜賊出現(xiàn)了抓不到,怕遭受處罰,便胡亂懷疑好人,以至無罪處死。
有的盜賊發(fā)生,官吏不趕快追捕,反而抓丟失財物的人,后來都不敢報告遭難情況,因此盜賊漸廣。
百姓多冤屈,州郡官吏不處理,不斷地有上書給朝廷反映情況的。
郡守一級的官員選拔不真實,因此在位的縣令丞尉多不稱職。
民田有了災(zāi)害,官吏不肯減免租稅,反而催收其租,所以百姓困難重重。
關(guān)東流亡的百姓饑寒疾疫交加,雖然已下詔令官吏運糧食,開倉放糧拯救百姓,賜寒者衣物,但到明春恐怕不夠。
現(xiàn)在丞相、御史將打算采取什么措施來彌補這個過失?盡意逐條寫下情況,陳述朕的過失?!庇诙▏蠒J罪。
永光元年(前43),春季降霜,夏季天寒,日呈青色而無光芒,皇上又降詔逐條責問說:“有東方來的官員,說那里百姓遭受饑餓,父子不能相養(yǎng)。
是丞相、御史考察事情的官吏隱瞞不說呢?還是從東方來的人虛報呢?為什么所言不同至此呢?想要知道那里實情。
當今年成好壞未可預知,當前出現(xiàn)水災(zāi)旱災(zāi),那個憂愁就不少。
你們有可以防止災(zāi)害于未然,拘挽災(zāi)害的辦法沒有?你們各人以實回答,不要有隱瞞?!庇诙▏謶?,上書自我彈劾,歸還侯印,請求退職。
皇上回答說“:你輔佐我,不敢怠慢休息,萬方之事,靠君總管,能夠沒有過錯的,恐怕只有圣人。
當今我朝承襲周秦之弊端,民俗風化敗壞,百姓少禮儀,大自然不協(xié)調(diào),災(zāi)害的發(fā)生不是因為某一項原因而產(chǎn)生的,從圣人以來記載的,都不敢由某一人承擔,何況不是圣人呢?日夜思考招致此災(zāi)的來由,也不能都清楚。
經(jīng)典說‘萬方有罪,罪在寡人’。
你雖任丞相職,何必一人承擔呢?希望勉勵督促郡守縣令們,責難那些人,不要讓他們長期殘害百姓,永遠秉持法紀,務(wù)必都要明智,注意身體健康?!庇诙▏谑欠Q老,一再推辭,皇上才賜四馬駕的平安車,黃金六十斤,免去他的丞相職位讓他回家。
過了幾年,七十多歲去世,謚號為安侯。
于定國的兒子于永為繼承人。
于永少時嗜酒,多過失,年紀將近三十,才克制自己修身實踐,因父任職關(guān)系做過侍中中郎將、長水校尉。
于定國死后,居喪隨禮,孝行聞于當朝。
因此以列侯身份做散騎光祿勛,直到御史大夫。
匹配館陶公主劉施。
劉施是漢宣帝長女、漢成帝的姑姑,賢惠有德行,于永選配了她。
皇上正打算用他作丞相,恰巧這時于永去世。
于永的兒子于恬繼承。
于恬不才,行為淺薄。
起初,于定國的父親于公,他所處的閭里的門壞了,父老們共同修理它,于公對大家說:“稍微把閭門修得高大一些,使它能容駟馬駕的高蓋車。
我管理獄訟事廣有陰德,不曾冤枉過人,子孫后代一定有發(fā)跡興旺的?!焙髞碛诙▏僦霖┫?,于永官至御史大夫,封侯傳世。
他的父親于公做過縣獄史、郡決曹,審判獄訟案件公平,凡屬于公審判的都不怨恨。
郡中為他立有生祠,號曰于公祠。
東海有一孝婦,很年輕就失去丈夫,又無兒子,可她侍養(yǎng)婆婆很周到。
婆婆想讓她改嫁,她始終不肯。
婆婆對鄰人說“:孝媳侍奉我很辛苦,可憐她無子守寡。
我老了,長久地拖累她,怎么辦?”其后婆婆自己吊死了,姑子報告官吏:“寡婦殺害我母。”官吏拘捕孝婦,孝婦不承認殺害婆婆。
獄吏嚴刑拷問,孝婦只好含冤招認,據(jù)以定罪的全部案卷上報到府,于公認為此婦奉養(yǎng)婆婆十余年,以孝順聞于鄉(xiāng)里,一定不會殺害婆婆。
太守不聽,于公爭辯,不能勝,于是抱著定罪的全部案卷,哭于府堂上,因此推說有病辭了職。
太守竟判罪殺死了孝婦。
郡中枯旱三年。
后來的太守到任,占卜枯旱的原因,于公說:“孝婦不當死,前任太守硬判她死罪,災(zāi)害原因或許就在此吧?”于是太守殺牛親自去祭祀孝婦冢,并刻石于其基,以表彰其孝道。
天立即降大雨,那年年成好。
郡中人因此格外敬重于公。
于定國幼時在父親教育下學習法制條文,父死,于定國也做了獄史、郡決曹,補做廷尉史,被選拔參與御史中丞從事處理反叛者的獄訟,因為才高被推舉為侍御史,又提升做了御史丞。
恰巧碰上漢昭帝崩,昌邑王被征召即位,行為淫亂,于定國上書勸阻。
后來昌邑王被廢除,漢宣帝登基,大將軍霍光領(lǐng)尚書事,凡是具文上奏勸阻立昌邑王的群臣都越級提拔。
于定國因此做了光祿大夫,治理尚書事,很受器重。
過了幾年,調(diào)任水衡都尉,一躍做了廷尉。
于定國向老師請教學習《春秋》,親自拿著經(jīng)籍,備具弟子禮北面拜師。
為人謙恭,特別尊重懂經(jīng)術(shù)的士,即使是卑賤徒步來訪的,于定國都與之平等相待,感恩敬重十分周到,學士們無一不稱贊他。
他解決疑案量法定刑時,力求同情鰥寡,定罪有疑問的從輕,加重審慎之心。
朝廷稱贊他說:“張釋之做廷尉,天下無冤民;于定國做廷尉,百姓沒有怕受冤的顧慮?!庇诙▏染贫囡嫸逍?,冬月實施法制評議罪犯,喝了酒更加精細明察。
他做廷尉十八年后調(diào)任御史大夫。
甘露年中,代黃霸做丞相,被封為西平侯。
三年后,宣帝崩,元帝(劉..)即位,因于定國是任職舊臣,很敬重他,當時陳萬年為御史大夫,與定國并位八年,論議無相違戾。
后來貢禹代為御史大夫,屢次與于定國持不同意見。
于定國精通政事,其主張皇上一般都認可。
然而元帝剛即位,關(guān)東連年遭受災(zāi)害,百姓流入關(guān)內(nèi),有人上疏歸罪于大臣。
皇上于是幾次于上朝之日引見丞相、御史,接受詔令,用職責之事逐條責問,皇上說:“壞官吏、盜賊出現(xiàn)了抓不到,怕遭受處罰,便胡亂懷疑好人,以至無罪處死。
有的盜賊發(fā)生,官吏不趕快追捕,反而抓丟失財物的人,后來都不敢報告遭難情況,因此盜賊漸廣。
百姓多冤屈,州郡官吏不處理,不斷地有上書給朝廷反映情況的。
郡守一級的官員選拔不真實,因此在位的縣令丞尉多不稱職。
民田有了災(zāi)害,官吏不肯減免租稅,反而催收其租,所以百姓困難重重。
關(guān)東流亡的百姓饑寒疾疫交加,雖然已下詔令官吏運糧食,開倉放糧拯救百姓,賜寒者衣物,但到明春恐怕不夠。
現(xiàn)在丞相、御史將打算采取什么措施來彌補這個過失?盡意逐條寫下情況,陳述朕的過失?!庇诙▏蠒J罪。
永光元年(前43),春季降霜,夏季天寒,日呈青色而無光芒,皇上又降詔逐條責問說:“有東方來的官員,說那里百姓遭受饑餓,父子不能相養(yǎng)。
是丞相、御史考察事情的官吏隱瞞不說呢?還是從東方來的人虛報呢?為什么所言不同至此呢?想要知道那里實情。
當今年成好壞未可預知,當前出現(xiàn)水災(zāi)旱災(zāi),那個憂愁就不少。
你們有可以防止災(zāi)害于未然,拘挽災(zāi)害的辦法沒有?你們各人以實回答,不要有隱瞞?!庇诙▏謶?,上書自我彈劾,歸還侯印,請求退職。
皇上回答說“:你輔佐我,不敢怠慢休息,萬方之事,靠君總管,能夠沒有過錯的,恐怕只有圣人。
當今我朝承襲周秦之弊端,民俗風化敗壞,百姓少禮儀,大自然不協(xié)調(diào),災(zāi)害的發(fā)生不是因為某一項原因而產(chǎn)生的,從圣人以來記載的,都不敢由某一人承擔,何況不是圣人呢?日夜思考招致此災(zāi)的來由,也不能都清楚。
經(jīng)典說‘萬方有罪,罪在寡人’。
你雖任丞相職,何必一人承擔呢?希望勉勵督促郡守縣令們,責難那些人,不要讓他們長期殘害百姓,永遠秉持法紀,務(wù)必都要明智,注意身體健康?!庇诙▏谑欠Q老,一再推辭,皇上才賜四馬駕的平安車,黃金六十斤,免去他的丞相職位讓他回家。
過了幾年,七十多歲去世,謚號為安侯。
于定國的兒子于永為繼承人。
于永少時嗜酒,多過失,年紀將近三十,才克制自己修身實踐,因父任職關(guān)系做過侍中中郎將、長水校尉。
于定國死后,居喪隨禮,孝行聞于當朝。
因此以列侯身份做散騎光祿勛,直到御史大夫。
匹配館陶公主劉施。
劉施是漢宣帝長女、漢成帝的姑姑,賢惠有德行,于永選配了她。
皇上正打算用他作丞相,恰巧這時于永去世。
于永的兒子于恬繼承。
于恬不才,行為淺薄。
起初,于定國的父親于公,他所處的閭里的門壞了,父老們共同修理它,于公對大家說:“稍微把閭門修得高大一些,使它能容駟馬駕的高蓋車。
我管理獄訟事廣有陰德,不曾冤枉過人,子孫后代一定有發(fā)跡興旺的?!焙髞碛诙▏僦霖┫?,于永官至御史大夫,封侯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