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馮奉世傳

白話漢書 作者:漢·班固


  馮奉世字子明,上黨潞人,遷到杜陵。

  他的祖先馮亭,做韓國上黨太守。

  秦攻上黨,斷絕了太行道路,韓國守不住,馮亭便進入上黨城降趙。

  趙封馮亭為華陽君,與趙將趙括抵抗秦軍,戰(zhàn)死在長平。

  馮氏宗族由此分散,有的留在潞,有的在趙國。

  在趙國的做官師將,官師將的兒子做過代相。

  到秦滅六國,而馮亭之后馮毋擇、馮去疾、馮劫都做過秦之將相。

  漢朝興起,文帝時馮唐顯名,就是代相的兒子。

  到武帝末,奉世憑清白人家后代選擇為郎。

  昭帝時,按功勞次第補做武安長。

  后失去官職,年紀(jì)三十多了,才學(xué)《春秋》涉獵大義,讀兵法通曉熟練,前將軍韓增上奏用他做軍司空令。

  本始(前73~70)年中,從軍擊匈奴,軍事完后,又做郎。

  在此之前,漢朝多次派使者出使西域,多次使君命受辱,不稱職,有的貪污,被外國困辱。

  此時烏孫強大,有擊匈奴之功,而西域諸國剛和,漢朝正善待,想以此安撫它,挑選可以出使外國的人。

  前將軍韓增推薦奉世以衛(wèi)侯使身份持節(jié)送大宛諸國來客,到伊修城,都尉宋將告訴莎車與旁國共攻殺漢設(shè)置的莎車王萬年,并且殺死漢使者奚充國。

  此時匈奴又發(fā)兵攻車師城,攻不下才離開。

  莎車遣使揚言北道諸國已屬匈奴了,于是攻劫南道,與南道諸國歃血盟誓反叛漢朝,從鄯善以西皆斷絕不通行。

  都護鄭吉、校尉司馬意皆在北道諸國間。

  奉世與副使嚴(yán)昌商議,以為不急擊,那么莎車一天天強起來,其趨勢難以制服,一定危害西域。

  便憑符節(jié)告諭諸國王,乘勢發(fā)兵,南北道匯合一萬五千人進擊莎車,攻拔他的城池。

  莎車王自殺,用傳車載其首到長安。

  諸國都平定下來,威震西域。

  奉世才罷兵報告朝廷。

  宣帝召見韓增,說:“賀將軍推薦得其人。”奉世便西到大宛。

  大宛聽說他斬莎車王,尊敬他不同于別的使節(jié)。

  得到那里的名馬象龍而還。

  皇上很高興,把此事下達討論封奉世。

  丞相、將軍都說:“《春秋》的意思,大夫失疆,有可以利國家的就獨斷專行是可以的,奉世功勞特別卓著,宜封爵分土之賞?!鄙俑捦氄J(rèn)為奉世奉命出使有專門任務(wù),而擅自假托朝令以行事,發(fā)諸國兵,雖有功效,不可以成為后來效法。

  如果封奉世,開后奉使者方便,以奉世為例,爭逐發(fā)兵,邀功萬里之外,為國家在夷狄中生事。

  這樣的頭不可開,奉世不宜受封。

  皇上認(rèn)為望之的議論好,用奉世為光祿大夫、水衡都尉。

  元帝即位,奉世做執(zhí)金吾。

  上郡屬國投降的胡人有萬余人反叛去。

  起初,昭帝末,西河屬國胡伊酋若王也帶領(lǐng)數(shù)千人叛漢,奉世立即持節(jié)帶兵追擊。

  右將軍典屬國常惠死,奉世代為右將軍典屬國,加之于原官吏的稱號。

  數(shù)年后,做了光祿勛。

  永光二年(前42)秋,隴西羌彡姐旁支反,皇上下詔召丞相韋玄成、御史大夫鄭弘、大司馬車騎將軍王接、左將軍許嘉、右將軍奉世進宮商議。

  這一年收成不好,京師的谷每石二百余錢,邊郡四百錢,關(guān)東五百錢。

  四方饑餓,朝廷正以為憂,卻又遭西羌反叛。

  玄成等沒有對策。

  奉世說“:羌虜近在境內(nèi)背叛,如不及時討伐,沒有辦法威制遠(yuǎn)蠻。

  臣愿率師討之。”皇上問用兵的數(shù)量,奉世回答道:“臣聞善用兵的,士卒不發(fā)第二次,糧不備三年,所以軍隊不久露在外,要速戰(zhàn)速決。

  發(fā)兵的數(shù)量不估量敵人多少,軍隊出去要受挫傷,再三增兵催糧,就荒廢時日,多費錢財,威武虧損了。

  今反虜大約三萬人,按兵法當(dāng)用六萬人,然而羌戎弓矛之兵,兵器不犀利,可用四萬人,一個月足以決勝?!必┫?、御史、兩將軍都以為百姓正收獲時,不可多發(fā)兵;萬人駐扎防守就夠了。

  奉世說:“不可。

  天下遭饑餓,士卒馬匹多瘦弱無力,防守進攻的設(shè)備久廢不修,夷狄都有輕視邊塞官吏之心,而羌首先發(fā)難。

  今以萬人分處駐扎防守,羌虜見我兵少,必不畏懼,交戰(zhàn)就會遭挫敗,防守則百姓不救援。

  像這樣,怯弱之形就露出來了,羌人乘有利之機,眾多族類呼應(yīng),互相煽動起來,臣恐中原之戰(zhàn)不止四萬人,不是錢財能解除的。

  所以少發(fā)軍隊而拖延時日,與一次快速決戰(zhàn),比較利害相差萬倍?!眻猿譅幷摚荒軇?,皇上詔令增加二千人。

  于是派奉世帶領(lǐng)一萬二千人騎,以領(lǐng)兵屯田為名。

  典屬國任立、護軍都尉韓昌任偏將,到隴西,分三處駐扎。

  典屬國為右軍,駐白石;護軍都尉為前軍,駐臨洮;奉世為中軍,駐首陽西極上。

  前軍到降同阪,先派遣校尉在前與羌人爭奪有利地勢,又另派校尉從廣陽谷搶救百姓。

  羌虜人太多,都被擊敗,兩校尉被殺。

  奉世向皇上陳述地形部署軍隊的打算,希望增加三萬六千人就足以決勝。

  書上奏,天子發(fā)兵萬余人,拜太常弋陽侯任千秋為奮武將軍幫助他。

  奉世上言:“只希望得到士卒,不須麻煩大將。”順便陳述轉(zhuǎn)輸之費。

  皇上便用璽書慰問奉世,并且責(zé)備他,說:“皇帝問候帶兵的右將軍,暴露野外很辛苦。

  羌虜侵犯邊境,殺死官吏百姓,大逆天道,所以派將軍率士大夫履行天誅。

  憑將軍材質(zhì)之美,使精兵奮力,討伐超出常軌的叛逆者,符合天下百全之道。

  現(xiàn)在不敢當(dāng)敵攻戰(zhàn),大為中原恥辱。

  是因為先不熟悉羌的情勢呢?還是因為恩惠沒有使卒合洽,約誓不嚴(yán)明呢?朕很奇怪。

  你上書言羌虜依深山,多小道,不得不多分部把守要害,須得后發(fā)營士,足以決事,部置已定,勢不可再置大將。

  前因為將軍兵少,不夠自守,所以發(fā)隨近之處的騎士,日夜兼程到軍所,不是為進擊用的。

  現(xiàn)在發(fā)三輔、河?xùn)|、弘農(nóng)越騎、跡射、亻次飛、彀者、羽林孤兒及呼速薱、口辱種,令急速趕到。

  戰(zhàn)爭是兇惡東西,一定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擔(dān)心策劃不周,料敵不審,所以又派奮武將軍。

  兵法說大將軍出一定要有偏將,用來顯揚威武,參謀計策,將軍你何必疑慮呢?愛護官吏士卒得眾心,舉措無后悔,擒敵必全勝,這是將軍的職責(zé),至于轉(zhuǎn)輸之費,那有其他官員辦理,將軍不要憂慮。

  待奮武將軍兵到,并力攻擊羌虜?!笔?,兵全到了隴西。

  十一月,全面進攻。

  羌虜大破,斬敵首數(shù)千級,剩余的都逃出塞。

  戰(zhàn)未決勝的間隙,漢又發(fā)招募士卒萬人,拜定襄太守韓安國為建威將軍。

  還未進軍,得知羌虜破,就轉(zhuǎn)來了。

  皇上說“:羌虜敗散恐懼,逃亡塞外,那些免職的官吏士卒,都留下屯田,設(shè)防于要害處?!泵髂甓拢钍阑鼐?,改做左將軍,光祿勛不變。

  其后記功封爵,皇上詔曰“:羌虜兇暴狡猾,殘害吏民,攻破隴西府官署,燒毀驛亭,斷絕道路橋梁,違背天道。

  左將軍光祿勛奉世前領(lǐng)兵征討,斬捕虜首八千余級,俘獲馬牛羊以萬數(shù)。

  賜奉世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五百戶,黃金六十斤?!瘪詫?、校尉三十余人,都授給官職。

  后一年余,奉世病死。

  處在重要武臣職位上前后十年,成為擊退敵軍的老將,功名次于趙充國。

  奉世有九子、四女。

  長女馮媛被選充后宮,成為元帝昭儀,生中山孝王。

  元帝崩,媛為中山太后,隨中山孝王到封。

  奉世長子馮譚,太常推薦孝廉為郎,按功次第補任天水司馬。

  奉世討伐西羌,馮譚為校尉,隨父從軍立有戰(zhàn)功,未封官職就病死了。

  馮譚的弟弟野王、逡、立、參都做大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