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承禎道士,別名子微,河內溫縣人。他是北周晉州刺史、瑯笽公司馬裔的孫子的孫子。年輕時愛好學習,對做官看得淡薄,于是當了道士。拜潘師正為師,向他學習道家的秘密文書“符..”和修煉成仙、服食丹藥的法術。潘師正對他特別贊賞,說:“我從陶弘景學習道教法術,到你共有四世了。”司馬承禎游歷了所有名山之后,才定居在天臺山。則天皇后聽到他的名望,把他召到京都,頒下親手寫的詔書贊美他。在回天臺山前夕,則天皇后詔令麟臺監(jiān)李嶠在洛橋東邊為他餞行。
景云二年(711),睿宗命令他的哥哥司馬承..到天臺山邀請他到京城,帶進皇宮,詢問關于用陰陽五行生克制化的數(shù)理來推斷人事吉兇方面的事情。司馬承禎回答說:“道教經典的主旨是:‘學道就要一天一天減少浮華不實,減少再減少,以到達純樸無為的境界?!瓦B紛擾人的內心的事物,往往有意減少尚且不能做到,怎么還能追求非分的東西,來增加自己的精神負擔?。 鳖W谡f:“用無為來修身養(yǎng)性,就會清靜高潔了。用無為來治理國家,怎么樣呢?”司馬承禎回答說:“國家像人一樣?!独献印氛f:‘存心淡泊,留神寧靜,順應客觀世界的本來模樣而沒有個人欲望,那么天下就太平了?!吨芤住氛f:‘圣人,他的德性和天地融為一體。’這就可知天不強爭卻可讓人信賴,天不強求卻可把事辦成。無為的主旨,就是治國的指導思想?!鳖W谫潎@說:“廣成子的話,正是這個意思?!彼抉R承禎堅決要求回天臺山,睿宗就賜給一張寶琴和一套道士服裝讓他離去,朝廷為他做詩送別的詩人就有一百多名。
開元九年(721),玄宗又派使者接他進京,親自向他學習符..,前前后后賞賜非常豐厚。開元十年(722),玄宗回到西京長安,司馬承禎又要求回天臺山,玄宗做詩為他送行。開元十五年(727),又把他接到京都。玄宗叫司馬承禎在王屋山自己選擇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建筑壇場廟宇住在那里。司馬承禎就這個問題稟奏說:“如今嵩山、泰山、華山、衡山、恒山這‘五岳’的神廟,祭祀的都是山林的神靈,不是真正的神仙。五岳都有神仙居住的洞府,各洞府都有上清真人降落下來擔任那里的職務,山河風雨,陰陽節(jié)令,都由他管理。禮帽禮服的等級,各位神仙的身份,都有明確的記載。請在五岳另外安排建立道觀的地方。”玄宗聽從了他的要求,于是詔令在五岳各建一所真君祠,真君祠的造型樣式規(guī)模大小,都讓司馬承禎按照道教經典進行推算,設計藍圖進行建造。司馬承禎擅長篆、隸書法,玄宗要他用篆、隸、楷三種字體書寫老子的《道德經》,同時校正字句,定下五千三百八十個字叫作真本呈奏玄宗。把司馬承禎在王屋山建造的壇場廟宇叫作陽臺觀,玄宗親筆書寫匾額,派使者送給司馬承禎。賞賜三百匹絹,作為煉丹的費用。不久又命令玉真公主和光祿卿韋纟舀到陽臺觀會集道眾修造名為“金..”的道場,又給予賞賜。
這年,司馬承禎在王屋山去世,終年八十九歲。他的弟子呈表稟奏說:“去世那天,有一對仙鶴在壇場上空盤旋,后來一團白云從壇場騰起,直上九天,而先師的面容跟活著一樣?!毙谏罡袊@惜,發(fā)出詔書說:“混沌之中自然生成,萬物變化不可預料,你已進入空靈寂靜的境界,飛往神仙所在的天國。雖然活得超凡脫俗也是虛相,而到達極點就會物我兩忘。所以王屋山的道士司馬子微,情感寄托于神仙的境界,思想貫通了奧妙的道經,游遍了名山勝景,寄情于神仙洞府。在凡間就欣賞它那神奇美妙,在適意的地方安閑自得;離塵世就返回自己的本源,在空靈虛無的地方安息。你的名字本來進入了神仙的行列,你的職務本來排在了仙官的位置。山林沒有改變,高天已成阻隔,想起你的崇高純正,心里就涌起悲傷,應追認你的名號,以光大道家的歷史。同意追認為銀青光祿大夫,賜號叫真一先生?!边€為他親筆撰寫了碑文。
景云二年(711),睿宗命令他的哥哥司馬承..到天臺山邀請他到京城,帶進皇宮,詢問關于用陰陽五行生克制化的數(shù)理來推斷人事吉兇方面的事情。司馬承禎回答說:“道教經典的主旨是:‘學道就要一天一天減少浮華不實,減少再減少,以到達純樸無為的境界?!瓦B紛擾人的內心的事物,往往有意減少尚且不能做到,怎么還能追求非分的東西,來增加自己的精神負擔?。 鳖W谡f:“用無為來修身養(yǎng)性,就會清靜高潔了。用無為來治理國家,怎么樣呢?”司馬承禎回答說:“國家像人一樣?!独献印氛f:‘存心淡泊,留神寧靜,順應客觀世界的本來模樣而沒有個人欲望,那么天下就太平了?!吨芤住氛f:‘圣人,他的德性和天地融為一體。’這就可知天不強爭卻可讓人信賴,天不強求卻可把事辦成。無為的主旨,就是治國的指導思想?!鳖W谫潎@說:“廣成子的話,正是這個意思?!彼抉R承禎堅決要求回天臺山,睿宗就賜給一張寶琴和一套道士服裝讓他離去,朝廷為他做詩送別的詩人就有一百多名。
開元九年(721),玄宗又派使者接他進京,親自向他學習符..,前前后后賞賜非常豐厚。開元十年(722),玄宗回到西京長安,司馬承禎又要求回天臺山,玄宗做詩為他送行。開元十五年(727),又把他接到京都。玄宗叫司馬承禎在王屋山自己選擇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建筑壇場廟宇住在那里。司馬承禎就這個問題稟奏說:“如今嵩山、泰山、華山、衡山、恒山這‘五岳’的神廟,祭祀的都是山林的神靈,不是真正的神仙。五岳都有神仙居住的洞府,各洞府都有上清真人降落下來擔任那里的職務,山河風雨,陰陽節(jié)令,都由他管理。禮帽禮服的等級,各位神仙的身份,都有明確的記載。請在五岳另外安排建立道觀的地方。”玄宗聽從了他的要求,于是詔令在五岳各建一所真君祠,真君祠的造型樣式規(guī)模大小,都讓司馬承禎按照道教經典進行推算,設計藍圖進行建造。司馬承禎擅長篆、隸書法,玄宗要他用篆、隸、楷三種字體書寫老子的《道德經》,同時校正字句,定下五千三百八十個字叫作真本呈奏玄宗。把司馬承禎在王屋山建造的壇場廟宇叫作陽臺觀,玄宗親筆書寫匾額,派使者送給司馬承禎。賞賜三百匹絹,作為煉丹的費用。不久又命令玉真公主和光祿卿韋纟舀到陽臺觀會集道眾修造名為“金..”的道場,又給予賞賜。
這年,司馬承禎在王屋山去世,終年八十九歲。他的弟子呈表稟奏說:“去世那天,有一對仙鶴在壇場上空盤旋,后來一團白云從壇場騰起,直上九天,而先師的面容跟活著一樣?!毙谏罡袊@惜,發(fā)出詔書說:“混沌之中自然生成,萬物變化不可預料,你已進入空靈寂靜的境界,飛往神仙所在的天國。雖然活得超凡脫俗也是虛相,而到達極點就會物我兩忘。所以王屋山的道士司馬子微,情感寄托于神仙的境界,思想貫通了奧妙的道經,游遍了名山勝景,寄情于神仙洞府。在凡間就欣賞它那神奇美妙,在適意的地方安閑自得;離塵世就返回自己的本源,在空靈虛無的地方安息。你的名字本來進入了神仙的行列,你的職務本來排在了仙官的位置。山林沒有改變,高天已成阻隔,想起你的崇高純正,心里就涌起悲傷,應追認你的名號,以光大道家的歷史。同意追認為銀青光祿大夫,賜號叫真一先生?!边€為他親筆撰寫了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