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韓絳傳

白話宋史 作者:元·脫脫等


  韓絳字子華,開封雍丘人。推舉為進士甲科,任陳州通判。直集賢院,為開封府推官。有一個男子叫冷青,妄言稱說他的母親曾在后宮得到皇帝的寵幸,懷孕后生下自己,府吏認為是狂言,上奏流放汝州。韓絳說,留在京外將迷惑民眾。追責窮治,大概是他母親曾在宮禁中執(zhí)役,嫁給冷緒,生下一女后,才生下冷青,于是論定將他斬首棄市。

  歷任戶部判官。江南發(fā)生饑荒,韓絳為體量安撫使,實行方便老百姓的措施數(shù)十條。宣州太守廖詢貪污殘暴不守法度,下令官吏進行治理,老百姓十分高興。道士趙清貺出入宰相龐籍家,由于行賄事情敗露,開封府將其杖打流放,在路上死亡。韓絳說龐籍暗示諷勸開封府而殺死趙清貺,龐籍與開封府尹都被降職離京。不久又進入京師,韓絳力爭不能阻止,于是解除言官職務。第二年,知制誥,乞求留守河陽,召令主管吏部流內銓。黃河在商胡決口,用李仲昌建議,開通六塔河但水患更加嚴重,朝廷命韓絳安撫河北。這時宰相器重李仲昌,別人都不敢對他提出異議。韓絳彈劾李仲昌敗壞國家侵害老百姓,罪行不能寬恕,李仲昌于是流放嶺表。升為龍圖閣直學士、知瀛州。歐陽修以及同僚們說:“韓絳應在朝廷,瀛州不適宜他呆。”留知諫院,糾察在京師刑獄。任翰林學士、御史中丞。

  仁宗在茅山祈禱子嗣,韓絳草寫祝辭,于是規(guī)勸仁宗減少宮人,以及限制內臣養(yǎng)子,來表示對絕人之世的重視,仁宗都聽從了。宮中劉氏與請謁者通奸,韓絳將之告訴仁宗。仁宗說“:不是你說我還不知道。”不幾天,將劉氏及其他不謹慎者全部逐出宮中。真定太守呂溱犯法,從官上章請求赦免他,韓絳說“:實行法律應當從地位高的人開始,從官相繼求情,這樣就廢除了公道?!辈η笄榈母魑还倮暨M行彈劾,呂溱于是被貶職。富弼任用張茂實執(zhí)掌禁兵,韓絳說:“人們說張茂實為真宗的兒子,怎能用他來執(zhí)掌宿衛(wèi)?”沒有得到答復,關門待罪,自稱不敢再稱為御史中丞。下詔召見他,到出朝時,沒拿朝笏穿過朝堂,諫官對此進行議論,于是罷官任蔡州知州。

  數(shù)月后,韓絳以翰林侍讀學士知慶州。熟羌占據(jù)堡壘發(fā)動叛亂,不久就對羌人進行討伐并平定了羌人叛亂。兼任端明殿學士、知成都府。張詠鎮(zhèn)守蜀地的時候,秋季賣鹽,官府發(fā)給獎券來對貧弱者給予優(yōu)惠,時間一長,權益全部歸了豪強;宦官奉命出使到蜀地,使酒吏執(zhí)掌貿易,于是依附豪強來取悅他們,韓絳全部上奏請求罷免這些人。召知開封府,為三司使。請求以川、陜職田谷輸常平倉,根據(jù)官吏所任事和道路的遠近給予俸祿。仁宗感嘆說:“眾人剛平息,你獨不能順從時俗!”立即實行。宮內眾多官吏多次求取恩惠,韓絳卻堅持不行。對仁宗說“:我冒犯眾人,害怕有各種流言蜚語?!比首谡f:“朕在藩邸的時候,經(jīng)常聽說官吏以國事做人情。你所堅持的本來是好的,又擔心讒言干什么呢?”

  神宗即位,韓琦推薦說韓絳有輔佐人主的才能,授職樞密副使,開始請求設置審官西院,掌管武臣升朝之事,來防止官吏為奸。神宗曾經(jīng)詢問天下剩余之利,韓絳請求盡地力。于是指出差役的弊病,希望重新制定法規(guī),役議就從這時開始了。代替陳升之同制置三司條例,王安石每次上奏言事,韓絳必定會說:“臣下見王安石所陳述的與其他人不一樣,都十分恰當可以采用,陛下應當反省考察?!蓖醢彩揽克麃碜鳛樵?。

  熙寧三年(1070),為參知政事。夏人進犯邊境,韓絳請求巡視邊防,王安石也請求前往。韓絳說“:朝廷正依賴王安石,臣下應當前行?!庇谑浅⑷蚊n絳為陜西宣撫使。以后,又兼管河東,所有事情都不等候稟報,聽任隨便辦理,授以空名告敕,得以自行任命官吏。十二月,在軍中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在延安設置幕府。韓絳向來不熟悉軍事,行動失常,選用蕃兵七個軍,運用青澗城知府種諤的謀略,打算奪取橫山,命令各位將領聽從種諤的命令,對蕃兵賞賜優(yōu)厚犒勞豐富,眾人都抱怨;又奪取騎兵的戰(zhàn)馬給予蕃兵,有的抱著馬頭哭泣。在口羅兀筑城后,又冒雪修筑撫寧堡,調度混亂。不久二座城堡被攻陷,派遣各路出兵救援,慶州士兵于是發(fā)生叛亂。議者怪罪韓絳,免為鄧州知州。第二年,以觀文殿學士調任許州,任大學士,調往大名府。

  熙寧七年(1074),又代替王安石為宰相。雖位在中書,事情大多爭辯不能決斷,并多次與呂惠卿爭執(zhí)論辯,于是暗中上奏神宗再次起用王安石。王安石任宰相后,與韓絳有許多不一致的地方。有位叫劉佐的人,由于犯法被免職,王安石打算試用劉佐,韓絳不同意。在神宗面前商議不能決斷,就再次拜謝請求離職。神宗驚訝地說:“這是小事,何必這樣呢?”韓絳回答說:“小事情都不能決斷,又何況大事呢?”神宗于是驅逐劉佐。不久,韓絳也離京師為許州知州。

  元豐元年(1078),授職建雄軍節(jié)度使、知定州。進入京師為西太一宮使。元豐六年(1073),知河南府。夏季,天下大雨,伊、洛之間老百姓被水淹死的人達十分之五六。韓絳發(fā)放糧食賑濟,圍繞全城修筑堤防。數(shù)月后,又發(fā)生大水,老百姓因此而免除水患。哲宗即位,為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為康國公,為北京留守。黃河在小吳決口,都水司建議依傍魏城開鑿水渠東達金堤,勞役十分緊迫。韓絳說“:一定不能收到實效,白白耗費國家財力,讓魏人流浪遷移,不是一種辦法?!比紊献?,請求停止這一舉動。元..二年(1086),請求告老,以司空、檢校太尉致仕。第二年,死,終年七十七歲。贈太傅,謚號為獻肅。

  韓絳遇事果敢,不為今后考慮。喜歡接交士大夫,多次推薦司馬光可以任用,最后由于與王安石結黨又得到任用,因此被清議之士輕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