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父唐拱死于漳州時,眾人知道唐家貧窮,想湊錢為他送葬,唐介雖然年齡幼小,卻婉言謝絕了眾人的好意。后被人提拔為武陵縣尉,又調(diào)任平江縣令。李財主富有而吝嗇,官吏們對他巧取豪奪沒有得到滿足,誣告他殺人祭鬼。岳州太守逮捕他家老小,不分皂白地加以拷打,都不承認。又派唐介去刑訊,沒有什么證據(jù)。太守大怒,向朝廷報告,朝廷派御史方偕下來,換一個監(jiān)獄分別審問李家老小,結果與唐介所審相同。太守以下全部受罰,方偕受賞,唐介也沒有主動請功。
唐介又調(diào)任莫州任丘縣知縣。任丘處于遼使往返的道路上,驛站官吏常被使者敲詐勒索,苦不堪言。唐介坐在驛站門口,傳令說:“法令沒有規(guī)定供應的一概不得供應,膽敢毀壞我處的一草一木,就堅決關押?!笔拐叨挤仉x開了。邊境水塘年年發(fā)大水,淹沒良田,中人楊懷敏主持治理,用城西四十一村蓄洪,唐介主持筑堤,老百姓受了益。又改任德州通判,轉(zhuǎn)運使崔嶧拿庫存絹帛高價配售給老百姓,唐介扣住這道命令不下達,并向安撫司揭發(fā)此事。崔嶧大為不滿,數(shù)次派人追逼唐介快快下文。唐介總是拖延,最后終于沒有執(zhí)行這道命令。
后來調(diào)到京城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又改任殿中侍御史。啟圣院新造“龍鳳車”,裝飾珠玉,唐介批評說:“這里是太宗的牌位所在,不可喧鬧褻瀆;后宮稀奇侈靡的玩具,也不能超出制度的規(guī)定。”皇上立即下令毀了龍鳳車。張堯佐一步登天的詔命草擬升任宣徽、節(jié)度、景靈、群牧四使,唐介與包拯、吳奎等極力反對,又請中丞王舉正同百官一起討論,結果剝奪了張堯佐兩個官職。不久,張堯佐又被任用為宣徽使、河陽知府,唐介對百官說“:皇上是想封他宣徽使,而以河陽知府為名,我們不能就此罷休啊?!比欢俟俣济髡鼙I?,只唐介堅決出面反對。仁宗說“:任職令是中書省下的?!碧平橛谑菑椲涝紫辔膹┎┰谑裰赵阶钥椩戾e金的奇妙錦緞,勾結宦官,在皇宮尋找內(nèi)應,才謀得相位;現(xiàn)在又重用張堯佐,顯然是想勾結得更緊。建議皇帝撤掉文彥博,任用富弼為相。又批評諫官吳奎腳踩兩只船,措詞嚴厲。
仁宗大怒,拒絕看他的奏章,聲稱要把他調(diào)到偏遠的地方去。唐介慢慢讀完皇帝的意見后說:“臣受忠義的鼓舞,坐監(jiān)獄、赴刑場也在所不懼,怎會害怕邊遠地方呢?”仁宗急忙召見執(zhí)政大臣說“:唐介發(fā)表意見是他的職責。至于說文彥博是通過我的嬪妃才得到宰相職位的,豈有此理?啟用宰相,嬪妃豈得干預?”當時文彥博在旁,唐介指責說:“彥博應該反躬自省,假使有這種丑事,不能隱瞞?!睆┎┎煌5刂x罪,仁宗更加惱怒。梁適喝斥唐介,讓他下殿,修起居注蔡襄也上前救護他。結果,仁宗把他降級為春州別駕。王舉正認為這個處罰太重了,仁宗醒悟過來,第二天又改派到英州,撤了文彥博的職,吳奎也貶到地方去了。仁宗怕唐介死在路上,自己背上傷害耿直大臣的惡名,就派中使護送他。梅堯臣、李師中都作詩熱情地贊美他,從此他坦率耿直嫉惡如仇的美名轟動天下,士大夫們談論“真正的御史”時,都必然說“唐子方”,而不敢直呼其名。
幾月后,受提拔主管郴州稅務,任潭州通判、復州知州,又被召回京城任殿中侍御史。到朝廷謝恩時,仁宗慰勞他說:“您從被降職到地方以來,從未寫信回來談私事,可算是操守堅貞啊?!碧平檫殿^謝恩,從此議論時事更無所顧忌。不久對仁宗說:“臣既然擔當御史,說的不被聽從必然要力爭,爭得太激烈了就會得罪陛下,希望能辭職?!庇谑钦{(diào)任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開封府判官,又任揚州知州,再轉(zhuǎn)任江東轉(zhuǎn)運使。御史吳中復向仁宗說:“唐介不應該長期擔任地方官?!蔽膹┎┲禺斣紫嗪笠矊θ首谡f“:唐介從前對我的批評,確實很針對我的缺點,希望您能采納中復的意見?!钡首谥徽{(diào)他到河中。
很久以后,調(diào)回京城任度支副使,升天章閣待制,再到諫院任職。仁宗從至和年以后,很少與臣下勾通。唐介說:“君臣關系好比是天地,天地交泰,才是正理。希望能經(jīng)常召集群臣,做些指示,共同討論事情,以造福于天下。”又說:“后宮不該替別人向皇上伸手要官;詔命的草擬不通過中書的情況,應該設法制止;賜給嬪妃的錢物,已比前代多幾十倍,而且還在天天增長,沒有止境,應有所限制;監(jiān)司推薦的官員多是些只會深文周納、咬文嚼字的具體辦事員,請您下令,精選品行端正、善良敦厚的才子,不可使歹毒刻薄者混入;派往各地的采購人員欺侮地方,應撤回,所需物品直接交給監(jiān)司采辦;兗國公主夜晚擅自開啟禁宮的門,應警告宿衛(wèi)人員的主管,嚴格宮禁的規(guī)章制度?!边@些建議都被采納了。
御史中丞韓絳彈劾宰相富弼,富弼回家請求辭職,韓絳也等待處罰。唐介與王陶批評韓絳中傷大臣,結果韓被免職。唐介與右宰相不和,請求外調(diào),任荊南知府。任命書經(jīng)過門下省時,被知銀臺司何郯扣住退回,于是重新留任為開封代理知府。不久因為彈劾了陳升之,調(diào)任洪州知州。又被任命為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zhuǎn)運使、樞密直學士、瀛州知州。
英宗治平元年,唐介回京任御史中丞。英宗說“:您在先朝時有敢于仗義直言的美譽,因此我才任用您,不是聽了左右人的建議才用您的?!碧平檎f“:臣沒有什么優(yōu)點,陛下把我說得太好了,我愿意對您盡忠盡力。自古以來想求得天下大治的君主,都不一定要找到驚世駭俗、空前絕后的政策,主要的思路不過是順乎人心而已。祖宗傳下的治世良方,現(xiàn)在都還有蹤可尋,望您能以祖宗已經(jīng)完成了的大業(yè)為鏡子,天下就會沾您的光了。”次年,唐介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任太原知府,英宗對他說:“我認為黃河以東地區(qū)的重要性,不在中央政府執(zhí)法官之下,暫時麻煩您去擔此重任吧?!蔽飨某3G謹_代州邊境,并在邊境修筑了多個堡壘。唐介派兵撤掉了這些堡壘,發(fā)函對西夏曉以利害,于是夏人就不敢再動了。
神宗即位后,召他回來任三司使。熙寧元年(1068),升為參知政事。從前,宰相在待漏舍審閱下面送來的文書時,同僚不能知道。唐介對曾公亮說“:政府官員不了解文書的內(nèi)容,皇上一旦問起來怎么回答?”從此才容許同僚同看,后來就習以為常了。神宗想起用王安石,曾公亮也順勢推薦他,唐介卻說王安石難當大任。神宗說“:王安石的文學才氣不夠嗎?治政能力不夠嗎?經(jīng)術不夠嗎?”唐介回答說:“王安石雖然有學問,但泥古不化,會讀書不會活用,因而迂腐頑固,若讓他執(zhí)掌政事,必然會劇烈地變更傳統(tǒng)?!鄙⒊笥謱υ琳f“:如果王安石真的受重用,天下必然受害,你們應該明了這一點。”中書省曾呈送擬任官員表,幾天無法決定,皇帝說“:可以請王安石最后裁定。”唐介說“:您以為王安石可以重用,重用就是了,豈能讓中書省把政事交給一個翰林學士來決斷?臣近來聽說您常讓某事某事請王安石決定,王同意就辦,不同意就不行,既然這樣,宰相等官還有什么用?這恐怕不是信任大臣,必然是認為臣等無才。我愿意先被罷官?!?br />
王安石任宰相后,啟奏皇上說:“皇上直屬的中書省處理政務的答刂子(下行文書),都用圣旨的名義,不合理的卻有十之八九,應該只讓中書省發(fā)牒(平行文書)?!鄙褡诔粤艘惑@。唐介說:“從前寇準發(fā)答刂子(下行文書)調(diào)馮拯的官職,不合理,遭到馮拯的控告,太宗認為‘:前代中書省只用堂牒(平行文書),權臣趁機作威作福。太祖看到中書的堂帖(下行文書)比圣旨還威風,就取消了中書行下行文書的權力。現(xiàn)在又重新用答刂子(下行文書),這與堂帖有什么不同呢?’張洎解釋說:‘廢掉了答刂子(下行文書),那中書省行文就沒有格式可參照了?!谡f‘:重要的事由皇帝直接發(fā)敕,該用答刂子的小事,也應該先請示皇帝。’所以以后中書的答刂子都稱為圣旨。像王安石所說的,那政令就不是皇上所發(fā)了。如果宰相忠誠有才,也是越權,若不是那么忠誠能干,豈不誤了國家大事?”神宗覺得有理,才沒有變更。唐介從此多次同王安石爭論。王強辭奪理,而神宗又偏袒他,唐介不勝羞憤,背上發(fā)疽而死,年六十歲。
唐介為人淳樸豪爽,以敢講真話而為人所懼。每次言官空缺,朝野都希望唐介能補任,以便看他發(fā)揮才干。神宗稱他是先帝遺留給他的忠臣,因而很重用他。但他直接管政事之后,正應大展所長,卻受王安石阻擾,少所建樹,聲名反而不如他擔任諫官、御史時。病重時,神宗問起他的病情就哭,還親往他的宅第吊唁他,因為畫師所畫的遺像不太準確,神宗還拿出皇宮中收藏的畫像賜給他的家人。追認禮部尚書,謚號“質(zhì)肅”。兒子叫淑問、義問,孫子名恕。
唐介又調(diào)任莫州任丘縣知縣。任丘處于遼使往返的道路上,驛站官吏常被使者敲詐勒索,苦不堪言。唐介坐在驛站門口,傳令說:“法令沒有規(guī)定供應的一概不得供應,膽敢毀壞我處的一草一木,就堅決關押?!笔拐叨挤仉x開了。邊境水塘年年發(fā)大水,淹沒良田,中人楊懷敏主持治理,用城西四十一村蓄洪,唐介主持筑堤,老百姓受了益。又改任德州通判,轉(zhuǎn)運使崔嶧拿庫存絹帛高價配售給老百姓,唐介扣住這道命令不下達,并向安撫司揭發(fā)此事。崔嶧大為不滿,數(shù)次派人追逼唐介快快下文。唐介總是拖延,最后終于沒有執(zhí)行這道命令。
后來調(diào)到京城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又改任殿中侍御史。啟圣院新造“龍鳳車”,裝飾珠玉,唐介批評說:“這里是太宗的牌位所在,不可喧鬧褻瀆;后宮稀奇侈靡的玩具,也不能超出制度的規(guī)定。”皇上立即下令毀了龍鳳車。張堯佐一步登天的詔命草擬升任宣徽、節(jié)度、景靈、群牧四使,唐介與包拯、吳奎等極力反對,又請中丞王舉正同百官一起討論,結果剝奪了張堯佐兩個官職。不久,張堯佐又被任用為宣徽使、河陽知府,唐介對百官說“:皇上是想封他宣徽使,而以河陽知府為名,我們不能就此罷休啊?!比欢俟俣济髡鼙I?,只唐介堅決出面反對。仁宗說“:任職令是中書省下的?!碧平橛谑菑椲涝紫辔膹┎┰谑裰赵阶钥椩戾e金的奇妙錦緞,勾結宦官,在皇宮尋找內(nèi)應,才謀得相位;現(xiàn)在又重用張堯佐,顯然是想勾結得更緊。建議皇帝撤掉文彥博,任用富弼為相。又批評諫官吳奎腳踩兩只船,措詞嚴厲。
仁宗大怒,拒絕看他的奏章,聲稱要把他調(diào)到偏遠的地方去。唐介慢慢讀完皇帝的意見后說:“臣受忠義的鼓舞,坐監(jiān)獄、赴刑場也在所不懼,怎會害怕邊遠地方呢?”仁宗急忙召見執(zhí)政大臣說“:唐介發(fā)表意見是他的職責。至于說文彥博是通過我的嬪妃才得到宰相職位的,豈有此理?啟用宰相,嬪妃豈得干預?”當時文彥博在旁,唐介指責說:“彥博應該反躬自省,假使有這種丑事,不能隱瞞?!睆┎┎煌5刂x罪,仁宗更加惱怒。梁適喝斥唐介,讓他下殿,修起居注蔡襄也上前救護他。結果,仁宗把他降級為春州別駕。王舉正認為這個處罰太重了,仁宗醒悟過來,第二天又改派到英州,撤了文彥博的職,吳奎也貶到地方去了。仁宗怕唐介死在路上,自己背上傷害耿直大臣的惡名,就派中使護送他。梅堯臣、李師中都作詩熱情地贊美他,從此他坦率耿直嫉惡如仇的美名轟動天下,士大夫們談論“真正的御史”時,都必然說“唐子方”,而不敢直呼其名。
幾月后,受提拔主管郴州稅務,任潭州通判、復州知州,又被召回京城任殿中侍御史。到朝廷謝恩時,仁宗慰勞他說:“您從被降職到地方以來,從未寫信回來談私事,可算是操守堅貞啊?!碧平檫殿^謝恩,從此議論時事更無所顧忌。不久對仁宗說:“臣既然擔當御史,說的不被聽從必然要力爭,爭得太激烈了就會得罪陛下,希望能辭職?!庇谑钦{(diào)任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開封府判官,又任揚州知州,再轉(zhuǎn)任江東轉(zhuǎn)運使。御史吳中復向仁宗說:“唐介不應該長期擔任地方官?!蔽膹┎┲禺斣紫嗪笠矊θ首谡f“:唐介從前對我的批評,確實很針對我的缺點,希望您能采納中復的意見?!钡首谥徽{(diào)他到河中。
很久以后,調(diào)回京城任度支副使,升天章閣待制,再到諫院任職。仁宗從至和年以后,很少與臣下勾通。唐介說:“君臣關系好比是天地,天地交泰,才是正理。希望能經(jīng)常召集群臣,做些指示,共同討論事情,以造福于天下。”又說:“后宮不該替別人向皇上伸手要官;詔命的草擬不通過中書的情況,應該設法制止;賜給嬪妃的錢物,已比前代多幾十倍,而且還在天天增長,沒有止境,應有所限制;監(jiān)司推薦的官員多是些只會深文周納、咬文嚼字的具體辦事員,請您下令,精選品行端正、善良敦厚的才子,不可使歹毒刻薄者混入;派往各地的采購人員欺侮地方,應撤回,所需物品直接交給監(jiān)司采辦;兗國公主夜晚擅自開啟禁宮的門,應警告宿衛(wèi)人員的主管,嚴格宮禁的規(guī)章制度?!边@些建議都被采納了。
御史中丞韓絳彈劾宰相富弼,富弼回家請求辭職,韓絳也等待處罰。唐介與王陶批評韓絳中傷大臣,結果韓被免職。唐介與右宰相不和,請求外調(diào),任荊南知府。任命書經(jīng)過門下省時,被知銀臺司何郯扣住退回,于是重新留任為開封代理知府。不久因為彈劾了陳升之,調(diào)任洪州知州。又被任命為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zhuǎn)運使、樞密直學士、瀛州知州。
英宗治平元年,唐介回京任御史中丞。英宗說“:您在先朝時有敢于仗義直言的美譽,因此我才任用您,不是聽了左右人的建議才用您的?!碧平檎f“:臣沒有什么優(yōu)點,陛下把我說得太好了,我愿意對您盡忠盡力。自古以來想求得天下大治的君主,都不一定要找到驚世駭俗、空前絕后的政策,主要的思路不過是順乎人心而已。祖宗傳下的治世良方,現(xiàn)在都還有蹤可尋,望您能以祖宗已經(jīng)完成了的大業(yè)為鏡子,天下就會沾您的光了。”次年,唐介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任太原知府,英宗對他說:“我認為黃河以東地區(qū)的重要性,不在中央政府執(zhí)法官之下,暫時麻煩您去擔此重任吧?!蔽飨某3G謹_代州邊境,并在邊境修筑了多個堡壘。唐介派兵撤掉了這些堡壘,發(fā)函對西夏曉以利害,于是夏人就不敢再動了。
神宗即位后,召他回來任三司使。熙寧元年(1068),升為參知政事。從前,宰相在待漏舍審閱下面送來的文書時,同僚不能知道。唐介對曾公亮說“:政府官員不了解文書的內(nèi)容,皇上一旦問起來怎么回答?”從此才容許同僚同看,后來就習以為常了。神宗想起用王安石,曾公亮也順勢推薦他,唐介卻說王安石難當大任。神宗說“:王安石的文學才氣不夠嗎?治政能力不夠嗎?經(jīng)術不夠嗎?”唐介回答說:“王安石雖然有學問,但泥古不化,會讀書不會活用,因而迂腐頑固,若讓他執(zhí)掌政事,必然會劇烈地變更傳統(tǒng)?!鄙⒊笥謱υ琳f“:如果王安石真的受重用,天下必然受害,你們應該明了這一點。”中書省曾呈送擬任官員表,幾天無法決定,皇帝說“:可以請王安石最后裁定。”唐介說“:您以為王安石可以重用,重用就是了,豈能讓中書省把政事交給一個翰林學士來決斷?臣近來聽說您常讓某事某事請王安石決定,王同意就辦,不同意就不行,既然這樣,宰相等官還有什么用?這恐怕不是信任大臣,必然是認為臣等無才。我愿意先被罷官?!?br />
王安石任宰相后,啟奏皇上說:“皇上直屬的中書省處理政務的答刂子(下行文書),都用圣旨的名義,不合理的卻有十之八九,應該只讓中書省發(fā)牒(平行文書)?!鄙褡诔粤艘惑@。唐介說:“從前寇準發(fā)答刂子(下行文書)調(diào)馮拯的官職,不合理,遭到馮拯的控告,太宗認為‘:前代中書省只用堂牒(平行文書),權臣趁機作威作福。太祖看到中書的堂帖(下行文書)比圣旨還威風,就取消了中書行下行文書的權力。現(xiàn)在又重新用答刂子(下行文書),這與堂帖有什么不同呢?’張洎解釋說:‘廢掉了答刂子(下行文書),那中書省行文就沒有格式可參照了?!谡f‘:重要的事由皇帝直接發(fā)敕,該用答刂子的小事,也應該先請示皇帝。’所以以后中書的答刂子都稱為圣旨。像王安石所說的,那政令就不是皇上所發(fā)了。如果宰相忠誠有才,也是越權,若不是那么忠誠能干,豈不誤了國家大事?”神宗覺得有理,才沒有變更。唐介從此多次同王安石爭論。王強辭奪理,而神宗又偏袒他,唐介不勝羞憤,背上發(fā)疽而死,年六十歲。
唐介為人淳樸豪爽,以敢講真話而為人所懼。每次言官空缺,朝野都希望唐介能補任,以便看他發(fā)揮才干。神宗稱他是先帝遺留給他的忠臣,因而很重用他。但他直接管政事之后,正應大展所長,卻受王安石阻擾,少所建樹,聲名反而不如他擔任諫官、御史時。病重時,神宗問起他的病情就哭,還親往他的宅第吊唁他,因為畫師所畫的遺像不太準確,神宗還拿出皇宮中收藏的畫像賜給他的家人。追認禮部尚書,謚號“質(zhì)肅”。兒子叫淑問、義問,孫子名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