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史彌遠傳

白話宋史 作者:元·脫脫等


  史彌遠,字同叔,是史浩的兒子。淳熙六年(1179),補官為承事郎。淳熙八年,轉為宣義郎,他銓試第一,被調為建康府糧料院,改為沿海制置司干辦公事。淳熙十四年,被推舉參加進士考試。

  紹熙元年(1190),史彌遠被授予大理司直。紹熙二年,升為太社令。紹熙三年,升為太常寺主簿,他因侍奉老人請求祠觀的官職,為主管沖佑觀。史彌遠遭父喪。慶元二年(1196),史彌遠重新任大理司直,不久改任諸王宮大小學教授。百官輪次奏對,他請求表彰廉潔的人,對舉薦賢能的人實行獎賞;疏導溝洫,加固堤防,充實倉庫,平均賦役,督促農業(yè)生產,禁止農民從商,以預防水旱;修繕城郭,整理器械,選擇將帥,訓練士卒,儲備糧草,加強警戒,以加強邊防。丞相京鏜屏退左右說“:你他日的功名事業(yè)將遠遠超過我,我希望能把子孫托付給你?!睉c元四年,史彌遠被任命為樞密院編修官,升為太常丞,不久兼任工部郎官,改到刑部。慶元六年,改為宗正丞。他請求到地方任職,被任命為池州知州。嘉泰四年(1204),史彌遠為提舉浙西常平。開禧元年(1205),他被授予司封郎官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升為秘書少監(jiān),升為起居郎。開禧二年,兼任資善堂直講。

  韓..胄建議北伐,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加深皇上對自己的寵幸,不久邊兵大敗,朝廷下詔百官論事。史彌遠上疏說“:現(xiàn)在議事的人,認為先發(fā)者制人,后發(fā)者被人制,這是將領的事,把它用于一勝一負之間,就可以爭雄并取勝。如果事關國體、宗廟社稷,關系重大,難道能把數(shù)千萬人的性命輕易地拋出去嗎?京師是國家的根本之地,現(xiàn)在已調走很多戍兵,留下守衛(wèi)的很少,萬一盜賊發(fā)動叛亂,誰能抵御他們?沿江屯駐的兵馬,各自獨擋一面,都是拱衛(wèi)首都的,尤其應該整頓邊備,從今日起不要輕易調動,這樣內外表里都有足夠的依靠,而敵人無可乘之機了。朝廷派遣的撫諭使臣,只讓他們巡視邊疆,招集逃寇,告誡將士,固守京城附近的土地。不要蠱惑流言來破壞我們的計劃,不要貪圖小利來使敵人滋生用兵的念頭,使民力更寬,國勢更壯,拖延時間,以便大舉發(fā)兵,這實在是國家的福氣。”

  史彌遠的奏書剛獻上,他的門客說:“韓..胄一定以奏議來探知人情,太夫人年事已高,你的奏議能不給親人帶來憂慮嗎?”史彌遠說:“時事這樣,我的話有益于國,有利于人,我得罪也甘心了?!笔窂涍h被封為鄞縣男兼權刑部侍郎。開禧三年,改任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仍兼權刑部侍郎。

  宋兵北伐,連續(xù)失敗,多次派使臣求和,金人不答應。都城震蕩,宮中疑懼,常像禍患就在眼前一樣,但都怕韓..胄而沒誰敢說什么。史彌遠極力陳述危急的形勢,皇子趙詢聽說后,立即上奏,才罷去韓..胄和陳自強的右丞相。不久臺諫、給舍連續(xù)上奏彈劾韓..胄,韓..胄才被殺?;噬险偈窂涍h在延和殿奏對,想任命他為簽書樞密院事,史彌遠極力推辭,他就被升為禮部尚書兼國史實錄院修撰。

  趙詢被立為太子,史彌遠兼任詹事,宋派使臣到金國求和,金人把大散、隔牙二關、濠州歸還宋朝,史彌遠上奏說“:如今兩淮、襄、漢沿邊地區(qū),滿目瘡痍,器械、糧餉不充實。應該勉勵將帥,忠心報國;檢閱士卒,核對兵額。修繕城堡,補充器械,儲備糧食。在同金國互通使臣后,常如戰(zhàn)爭時一樣,推選將帥以壯大藩屏之勢,獎勵提拔智勇的人以備緩急的需要。”史彌遠被任命為同知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進封伯爵。

  嘉定元年(1208),史彌遠升為知樞密院事,進封為奉化郡侯兼任參知政事,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兼太子少傅,進封為開國公。遭母喪,他歸家辦喪事,太子請求在行在賜給他宅第,讓他就此服喪,以便咨詢。嘉定二年,因使臣催他動身很急迫,他才上路,他被重新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兼太子少師。嘉定四年,除去喪服,正式被起用。他替趙汝愚雪冤,請求褒贈賜謚,改正誣史,一時偽學黨人朱熹、彭龜年、楊萬里、呂祖儉雖然已去世,有的被褒賜改名,有的后代被錄用為官,召陷于金境的歸正人和元老。嘉定十四年,賜給他家廟祭器。

  寧宗去世,史彌遠擁立理宗,因此被任命為太師,仍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進封為魏國公,他六次推辭不接受,于是請求解除機務,歸還故里,馬上出朝,皇上允許。寶慶二年(1226),他被任命為少師,皇上賜給他玉帶。他勸皇上傾心順承來服侍太后,力學修德以報答上天的保佑,以報答四方的擁戴。紹定元年(1228),上太后尊號,史彌遠被任命為太傅,他八次推辭不受。夏天,他得病,多次上疏請求回家,皇上不許。都城出現(xiàn)災禍,他五次上疏請求罷官,于是他被降封為奉化郡公。紹定五年春,又恢復原來的爵位。紹定六年,將任命他為太師,他三次上奏推辭,請求免去成命,皇上不許。于是他被任命為太師,仍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魯國公,他又三次上奏推辭。紹定五年,他上疏請求辭官,被任命為太傅。不久,被任命為太師、左丞相兼樞密使。他上疏請求解除機務,皇上仍任他為太師,又特別授予他保寧、昭信軍節(jié)度使的官職,充當醴泉觀使,進封為會稽郡王。史彌遠去世,遺表傳到朝廷,皇上震動并追悼他,停止朝事三天,特別贈給他中書令的官職,追封為衛(wèi)王,謚號“忠獻”。戶部支付給他喪葬費的銀絹以千計,皇家倉庫特拿出絹銀五千匹兩,皇上派使臣去祭奠。等安葬完史彌遠,又派禮官在都城門外設筵祭奠,賜給他出殯時用的旗幟、佩玉、黝纟熏。

  當初,誅殺李全,收復淮安,攻克盱眙,論功行賞,眾將都希望能越級提拔。有人把這對史彌遠說了,史彌遠說:“駕馭將領的辦法,就如養(yǎng)鷹,它餓時就依靠人,吃飽了就飛走。曹彬攻克江南,太祖不肯授予他使相的官職。況且現(xiàn)在邊防未撤,警報常有,如果眾將一一遂心如愿,志得意滿,倉猝間要有緩急,誰還肯效死力?”趙善湘以從官的身份開設帥府,出謀劃策的功勞很多,日夜盼望當上執(zhí)政。史彌遠說:“皇族對國家有嫌疑,高宗有詔只許皇族擔任從官,不許任執(zhí)政。紹熙末,慶元初,因為趙汝愚、趙彥逾有定策功,所以才權宜任命他們?yōu)閳?zhí)政。我和趙善湘是姻親,又怎敢違犯規(guī)定。”史彌遠的密友周鑄、哥哥史彌茂、外甥夏周篆都是他的心腹,人們都認為他們仨一定會顯貴,然而周鑄到死都是平民百姓,史彌茂因執(zhí)政的恩蔭得以入流,夏周篆因捧香恩才被補官,他們也只是訓武郎而已。

  當初,史彌遠殺死韓..胄后,在寧宗朝當了十七年宰相。寧宗去世后,濟王被廢,這不是寧宗的本意。史彌遠擁立理宗,又獨自任相九年,他擅權用事,專門任用諂媚卑鄙的人。理宗感念他擁立自己,不思國家大事,雖然臺諫官論他奸惡,也不擔憂。史彌遠去世后,理宗對他的子孫們很寵幸優(yōu)禮,后來替他制碑銘,把“公忠翊運,定策元勛”題寫在碑文前面。濟王不是正常去世的,有見識的人群起而攻之,而史彌遠任用李知孝、梁成大等為爪牙,反而使當時的君子遭到貶逐流放,對此他們不遺余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