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天錫,字君疇,泉州晉江縣人。是寶慶二年(1226)的進士。授任為廣州司法,長吏盛氣凌人地對待僚屬,洪天錫對此糾正指責的很多。因妻子死而辭職服喪,免喪后,調任潮州司理。勢豪之家搶奪貧民的田地,洪天錫把這事告訴潮州知州,勢豪之家漸返還民田。
將帥方大琮擔任真州判官,留洪天錫置于幕府。改任官職為古田縣知縣。行鄉(xiāng)飲酒禮??h邑大亂,上訴的很多,洪天錫剖析決斷沒有留下疑難積案。有依靠王府勢力而殺人的,洪天錫誅懲他們毫不寬恕。調任建寧府通判。遇大水災,擅自打開常平倉發(fā)糧賑濟饑民。擢升諸司糧料院,拜任為監(jiān)察御史兼說書。多次上奏疏說:“天下的禍患有三種:即宦官、外戚、小人?!睆椲蓝纬肌⒅x堂、厲文翁,理宗力護厲文翁,洪天錫又說“:不斥逐厲文翁,一定會牽連到王府受累?!崩碜诨噬狭顓庆菪几嬷I多次,洪天錫力爭,說:“貴戚厲文翁作奸犯科,根底穩(wěn)固,盤根錯節(jié),乃遲回護惜,不想把他繩之以法,他的氣焰會更加囂張,綱常法紀會更加被破壞,到以后禍事已成,雖想懲治他也不行了?!崩碜诨噬嫌謧鞒鲇P札令,要洪天錫改易奏疏,希望自己戒飭檢點。洪天錫又說“:自古奸人雖然憑借勢力作惡,其心里未曾不擔憂皇上知道這些事,假如皇上知道而只是訓誡一番,那么就會憑借勢力作惡越猖狂,反而不如不知道的為好?!蔽宕紊献嗾?,結果,被逐出關待罪。詔令二人已改變成命而處罰,董宋臣繼續(xù)留用。洪天錫說:“我留則董宋臣就必須逐去,董宋臣留任,那么我就應被斥逐,希望皇上早賜詔書裁斷?!边^了一個多月,天下雨時伴有土,洪天錫以其異象為緣由,堅持說明陰陽、君子小人之所以要辨別清楚,又說要修整內司中之害民的人。
蜀中地震,江浙、福建一帶發(fā)大水,洪天錫又說:“上下窮困如空,遠近地區(qū)都怨憤疾苦,唯獨貴戚、寵幸宦官享受富貴。全天下的人都窮困又怨恨,難道陛下能單獨與幾十個人共享天下嗎?”正逢吳地百姓仲大論等連連上訴董宋臣搶奪他們的田產,洪天錫要下屬調查處理這件事,而御前提舉所移送來的文書稱這些田屬皇帝御莊,不當告知有司處理,儀鸞司也拿出文牒證為常平田。洪天錫說“:御史是以昭雪冤獄,常平是以平均徭役,如果宦官得以控制它們,那么,內、外臺官可以廢除,這還能說國家有法紀、綱常嗎?”于是重新彈劾董宋臣與盧永升而歷數(shù)他的罪惡,理宗皇上還盡力袒護他們。洪天錫又說“:修整內司供繕修而已,近年動不動就說‘御前’,奸贓的老官吏,緝捕的兇首,都一一竄名于御前之中,以御前為幌子,則有司不得動手依法懲治他們,狡猾者為他們出謀獻計,暴亂者助紂為虐,其輾轉受害的都是良民。希望不要使史臣在史書上寫道‘:內司宦官的橫暴自今開始?!睘榇怂献嗍枇叽危詈笳埱笸诉€御史印,說“:賢明的皇上應當為后人除害,不應當遺留禍患給后人。現(xiàn)在朝廷輕視給舍臺諫等監(jiān)察官,輕視百司庶府,而北司宦官獨受重用,倉卒之際,我實在恐懼。”洪天錫的言論雖然沒有完全被皇上接受照辦,然而,最終董宋臣等宦官閹人不能竊弄皇上的威風權柄,這都是洪天錫的努力所致,而洪天錫也因此離開了朝廷。改任大理少卿,再遷升太常,都不愿接受任命。
改命洪天錫擔任廣東提點刑獄,五次推辭不就。第二年,起用他任潭州知州,好久以后他才到任。緝拿盜賊,尊敬先賢,過一年多,潭州大治。擔任直寶謨閣,遷升廣東轉運判官,斷決疑獄,彈劾貪官污吏,治理財賦,都有法則。召任為秘書監(jiān)兼侍講,以耳朵聽力不靈敏而推辭,升任秘閣修撰、福建轉運副使,又推辭。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讀職詔令回朝,多次推辭,沒有獲準。在去京城的路上,監(jiān)察御史張桂彈劾而罷免了他。于是上疏奏明所想說的病害民眾的五件事,分別為公田、關子、銀綱、鹽鈔、賦役。又說“:在朝廷沒有嚴憚的士大夫,何以停息奸謀?遇事沒有敢諫諍的臣僚,何以面對大節(jié)?人物稀少疏闊,精采銷削軟弱,隱瞞懶惰,憐惜自己的人多,忘身殉國的人少?!边M升工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加顯文閣待制、湖南安撫使、任潭州知州,改知漳州,都力辭不就。
后年,洪天錫改任福建安撫使,盡力推辭,未獲批準。亭戶買鹽以致有的家破人亡,洪天錫首先罷除了此事,民眾做佛事以報答他。罷免上貢荔枝事。召任刑部尚書,詔令憲守之臣急速去召他到京任職,沒有赴任。好久以后,進升顯文閣直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三次下御札詔令催促他,又力求推辭。過了一年多,進升華文閣直學士,仍舊任宮觀祠職,不久告老退職,加升端明殿學士,轉一官階。因疾病免職,草擬遺表以規(guī)諫皇上、丞相。度宗為此震驚,并去悼念他,特贈正議大夫,謚號“文毅”。
洪天錫言行舉止有準繩、原則,居官清廉、正直,臨事時是非問題從不馬虎,從不屈服于人。所寫的著作、奏議有《經筵講義》、《進故事》、《通祀輯略》、《味言發(fā)墨》、《陽巖文集》。
將帥方大琮擔任真州判官,留洪天錫置于幕府。改任官職為古田縣知縣。行鄉(xiāng)飲酒禮??h邑大亂,上訴的很多,洪天錫剖析決斷沒有留下疑難積案。有依靠王府勢力而殺人的,洪天錫誅懲他們毫不寬恕。調任建寧府通判。遇大水災,擅自打開常平倉發(fā)糧賑濟饑民。擢升諸司糧料院,拜任為監(jiān)察御史兼說書。多次上奏疏說:“天下的禍患有三種:即宦官、外戚、小人?!睆椲蓝纬肌⒅x堂、厲文翁,理宗力護厲文翁,洪天錫又說“:不斥逐厲文翁,一定會牽連到王府受累?!崩碜诨噬狭顓庆菪几嬷I多次,洪天錫力爭,說:“貴戚厲文翁作奸犯科,根底穩(wěn)固,盤根錯節(jié),乃遲回護惜,不想把他繩之以法,他的氣焰會更加囂張,綱常法紀會更加被破壞,到以后禍事已成,雖想懲治他也不行了?!崩碜诨噬嫌謧鞒鲇P札令,要洪天錫改易奏疏,希望自己戒飭檢點。洪天錫又說“:自古奸人雖然憑借勢力作惡,其心里未曾不擔憂皇上知道這些事,假如皇上知道而只是訓誡一番,那么就會憑借勢力作惡越猖狂,反而不如不知道的為好?!蔽宕紊献嗾?,結果,被逐出關待罪。詔令二人已改變成命而處罰,董宋臣繼續(xù)留用。洪天錫說:“我留則董宋臣就必須逐去,董宋臣留任,那么我就應被斥逐,希望皇上早賜詔書裁斷?!边^了一個多月,天下雨時伴有土,洪天錫以其異象為緣由,堅持說明陰陽、君子小人之所以要辨別清楚,又說要修整內司中之害民的人。
蜀中地震,江浙、福建一帶發(fā)大水,洪天錫又說:“上下窮困如空,遠近地區(qū)都怨憤疾苦,唯獨貴戚、寵幸宦官享受富貴。全天下的人都窮困又怨恨,難道陛下能單獨與幾十個人共享天下嗎?”正逢吳地百姓仲大論等連連上訴董宋臣搶奪他們的田產,洪天錫要下屬調查處理這件事,而御前提舉所移送來的文書稱這些田屬皇帝御莊,不當告知有司處理,儀鸞司也拿出文牒證為常平田。洪天錫說“:御史是以昭雪冤獄,常平是以平均徭役,如果宦官得以控制它們,那么,內、外臺官可以廢除,這還能說國家有法紀、綱常嗎?”于是重新彈劾董宋臣與盧永升而歷數(shù)他的罪惡,理宗皇上還盡力袒護他們。洪天錫又說“:修整內司供繕修而已,近年動不動就說‘御前’,奸贓的老官吏,緝捕的兇首,都一一竄名于御前之中,以御前為幌子,則有司不得動手依法懲治他們,狡猾者為他們出謀獻計,暴亂者助紂為虐,其輾轉受害的都是良民。希望不要使史臣在史書上寫道‘:內司宦官的橫暴自今開始?!睘榇怂献嗍枇叽危詈笳埱笸诉€御史印,說“:賢明的皇上應當為后人除害,不應當遺留禍患給后人。現(xiàn)在朝廷輕視給舍臺諫等監(jiān)察官,輕視百司庶府,而北司宦官獨受重用,倉卒之際,我實在恐懼。”洪天錫的言論雖然沒有完全被皇上接受照辦,然而,最終董宋臣等宦官閹人不能竊弄皇上的威風權柄,這都是洪天錫的努力所致,而洪天錫也因此離開了朝廷。改任大理少卿,再遷升太常,都不愿接受任命。
改命洪天錫擔任廣東提點刑獄,五次推辭不就。第二年,起用他任潭州知州,好久以后他才到任。緝拿盜賊,尊敬先賢,過一年多,潭州大治。擔任直寶謨閣,遷升廣東轉運判官,斷決疑獄,彈劾貪官污吏,治理財賦,都有法則。召任為秘書監(jiān)兼侍講,以耳朵聽力不靈敏而推辭,升任秘閣修撰、福建轉運副使,又推辭。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讀職詔令回朝,多次推辭,沒有獲準。在去京城的路上,監(jiān)察御史張桂彈劾而罷免了他。于是上疏奏明所想說的病害民眾的五件事,分別為公田、關子、銀綱、鹽鈔、賦役。又說“:在朝廷沒有嚴憚的士大夫,何以停息奸謀?遇事沒有敢諫諍的臣僚,何以面對大節(jié)?人物稀少疏闊,精采銷削軟弱,隱瞞懶惰,憐惜自己的人多,忘身殉國的人少?!边M升工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加顯文閣待制、湖南安撫使、任潭州知州,改知漳州,都力辭不就。
后年,洪天錫改任福建安撫使,盡力推辭,未獲批準。亭戶買鹽以致有的家破人亡,洪天錫首先罷除了此事,民眾做佛事以報答他。罷免上貢荔枝事。召任刑部尚書,詔令憲守之臣急速去召他到京任職,沒有赴任。好久以后,進升顯文閣直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三次下御札詔令催促他,又力求推辭。過了一年多,進升華文閣直學士,仍舊任宮觀祠職,不久告老退職,加升端明殿學士,轉一官階。因疾病免職,草擬遺表以規(guī)諫皇上、丞相。度宗為此震驚,并去悼念他,特贈正議大夫,謚號“文毅”。
洪天錫言行舉止有準繩、原則,居官清廉、正直,臨事時是非問題從不馬虎,從不屈服于人。所寫的著作、奏議有《經筵講義》、《進故事》、《通祀輯略》、《味言發(fā)墨》、《陽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