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麟字伯厚,慶元府人。九歲就通曉《六經(jīng)》,宋理宗淳..元年(1241)中進士,從王聎受學。
他開始做官任西安主簿,老百姓以他年少對他有些輕視,輸賦稅時有的不按規(guī)定的時間。王應麟把這種情況報告給郡守,對不按時交納賦稅的人繩之以法,從此賦稅立即交清。地方上的武官想造反,知縣事的翁甫知道后光著急卻想不出什么辦法。王應麟便挺身而出,以理曉諭這些武官,使他們放棄了叛亂。后王應麟被差遣監(jiān)平江百萬東倉,又調任浙西提舉常平茶鹽主管賬司,朝廷派遣的使者鄭霖對他另眼相看。不久,王應麟居父喪,喪服期滿后,他被調任揚州教授。
開始時,王應麟考中進士,他對人說“:今天從事舉子事業(yè)的人,都沽名釣譽,考中了就把一切學業(yè)都拋棄,對歷代的典章制度毫不知曉,這些人不是國家所希望的無所不通的儒士?!庇谑撬]門發(fā)憤學習,發(fā)誓要以博學宏詞科來自己表現(xiàn)自己,他家里的圖書不夠,就借政府館閣的圖書來讀。理宗寶..二年(1254),他果然考中了博學宏辭科。王應麟與他的弟弟王應鳳本是同一日生。他的弟弟在理宗開慶元年(1259)也考中了這一科,皇帝下詔褒獎,并差遣他到浙西安撫司辦公事。
理宗親自御集英殿策試士子,令王應麟?yún)⒓訌涂肌?荚嚨木碜优诺拿渭纫呀?jīng)排定呈上,皇帝卻想改第七卷為第一名。王應麟讀完該卷后,頓首向皇帝說“:這份卷子議論深宏古樸典雅可作借鑒,作者的一片忠肝義膽堅如鐵石,臣敢為陛下得到這樣的人才而慶賀?!庇谑蔷桶训谄呔磉x為第一。及唱姓名,考生乃是文天祥。王應麟因而遷升為主管三省和樞密院的架閣的文字官。
王應麟后又遷國子錄,升武學博士,他向皇帝上奏章說:“陛下經(jīng)歷的事理多,想把國家治理好也已經(jīng)好久了。當前的局勢艱難,國家累于外患,人才非常缺乏而民力又疲憊衰竭,陛下應該努力勉勵自己不斷地做善事,增修德行,不要自我沮喪和怠惰;要想盡一切辦法恢復和振興全國的士氣,并使下面的情況能全部反映上來;要穩(wěn)操國家的紀綱,英明地委任官吏,對左右親近的人要慎重選擇,防止他們壅蔽陛下的耳目;要尋找圣哲的人來輔佐和教導皇子?!彼缺换实壅賹?,皇帝順便問他父親的名字,說“:你父親以陳述善事為國家盡忠,你現(xiàn)在也這樣,可以說是繼承你父親的美德了?!?br />
這時,當政的丁大全想羅致王應麟,可是又沒有辦法得到王應麟。后來王應麟遷任了太常寺主簿,在皇帝召見時,他對皇帝說:“淮河的防御剛剛告警,四川的局勢也非常艱難,海表的上流都有唇亡齒寒之憂?,F(xiàn)在軍功還沒有征集而首先就吝嗇賞賜,民力已經(jīng)貧困還要繼續(xù)加重賦稅,這決不是整頓防御的好辦法。陛下不應該以宴安而自求逸樂,也不要喜歡聽一些好聽的話來求得自我安慰?!被实勐犃怂脑捄筱溉坏卣f“:我也認為我們的邊防非常值得擔憂?!蓖鯌胝f:“在沒有發(fā)生事情以前就能夠深刻的憂慮,碰到事情發(fā)生以后就不會感到害怕。希望陛下日日孜孜不倦地留心國家的防御工作,不要被手下人的某些甜言蜜語所欺騙?!边@時執(zhí)政的丁大全非常忌諱人們談論邊事,王應麟對皇帝大談邊事因而遭到嫉忌,被迫罷了官。
但不久丁大全遭到了失敗,王應麟被重新起用為通判臺州。后又受詔入朝擔任了太常博士,并被提升為秘書郎,不久,又兼任沂靖惠王府的教授。由于彗星的出現(xiàn),王應麟應皇帝的詔命上疏大力揭發(fā)了國家執(zhí)政和皇帝侍從以及臺諫官的罪過,竭力論述了積累私財、推行公田的禍害。他又上書說“:我認為國家想辦法應付天變不如先挽回人心,要挽回人心又不如先虛心接受臣下和老百姓的直言。把天下人的口都鉗住,打擊敢于仗義直言的臣民的銳氣,怎么能夠對付天變?”當時敢于直言的官吏因觸免了當權大臣的意旨,都遭到了貶謫和打擊,所以王應麟向皇帝談到這件事情。王應麟被遷任著作佐郎。
度宗即位,王應麟暫時兼任了禮部郎官,負責草擬百官表。舊的制度規(guī)定,請皇帝聽政,要草擬四個表呈上;皇帝一夕降臨,宰相宣諭皇帝的圣旨要增撰三個表,王應麟拿起筆來一下子就都寫好了。丞相總護回,辭位的表要擬三道,使者站在那里等著,王應麟?yún)s一下就寫好交給了他。當時的丞相對王應麟的才能非常驚服,于是正式委任王應麟兼禮部郎官,并兼直學士院。
馬廷鸞知貢舉,朝廷令王應麟兼權直,沒有多久,又命令王應麟兼崇政殿說書。后遷任著作郎,掌管軍器少監(jiān)。王應麟在經(jīng)筵為皇帝講經(jīng),恰值當日下大雪,皇帝問他這有什么典故,王應麟以唐朝李嶠、李艱等應皇帝詔命寫應制詩的事情對,并因此向皇帝進言:“現(xiàn)在春雪過多,老百姓生活非常困苦,處在饑寒交迫之中,皇帝應該心存仁愛,并謹以此感召天地?!彼髞肀贿w調任將作監(jiān)之職。
有一次皇帝視朝,對王應麟說:“做學問的一定要洞見古人的心思才行?!蓖鯌胝f“:一個人嚴格要求自己,恭恭敬敬地警惕畏懼,遇事不敢怠慢和彷徨,時時刻刻克勤克儉,不要放縱自己和貪圖安逸,勉強自己以統(tǒng)率群下,做事堅決果斷,這就是古人的心思。然而一個人在取舍之間容易忽略于細微末節(jié),兢業(yè)的時候每每忘情于游衍和自恣。”皇帝夸獎和采納了他的意見。沒隔多久王應麟又對皇帝說“:為人君的應該注意防止還沒有產(chǎn)生的欲望,保存還沒有泯滅的誠心?!彼惶岚渭媸塘⑿拮⒐?,暫時代理直學士院,又調任秘書少監(jiān),他上疏論述市舶司的問題,疏被留在朝中不答復。
碰上賈似道任平章事,原來的宰相葉夢得、江萬里都請求去職,賈似道也要求去職。王應麟在向皇帝上奏章時指出,孝宗的時候有一年多的時間沒有宰相,而且請求皇帝立即用這件事情來曉諭三個人。賈似道聽到王應麟這些話,心里非常氣恨,他對包恢說:“我去掉像王伯厚這樣的朝中官員太多了。但是王伯厚這人素有文學盛名,我不想讓天下的人都認為我賈似道排擠名士。不過王伯厚這人自己也應該好好想一想,他應該自己稍加自我貶損,不要遇到什么事情總是強出頭!”包恢把賈似道的話轉告了王應麟,王應麟笑著說:“我認為觸犯宰相的禍小,辜負皇帝的恩寵罪惡才大。”后王應麟調為起居舍人,兼暫時代理中書舍人。這年冬天發(fā)生了雷震,王應麟向皇帝上疏說:“十月的雷震,只有東漢才幾次出現(xiàn),這是由于國家命令不專一,奸惡的人相繼并進,卑賤的人權力超過了高貴的人,外部欺侮內(nèi)部的結果。陛下應該廓清天君,謹守天命,體察天德,以挽回天心。要知道,要守住既成的事業(yè),就必須效法祖宗,要治理好國家,就必須平時聚集威福?!辟Z似道聽說了這些話,決心要想辦法排擠王應麟。
王應麟寫了奏疏從側門直接向皇帝奏對,他認為皇帝用人沒有什么比先分清楚君子和小人更為重要的了。他剛剛奏完把奏疏籠在袖子里在朝班中等待,臺諫官就急忙上疏對他進行駁斥,從此二史直前向皇帝奏事的制度就遭到廢除。王應麟也被以秘閣修撰的名義主管崇禧觀。
很久以后,王應麟又被起用為徽州的知州。他的父親王扌為曾經(jīng)當過徽州地方的長官,因此眾父老都說:“他是清白太守的兒子呀!”王應麟在徽州任上堅決地打擊豪強,減少貧民的租稅,老百姓都非常高興。
后王應麟被召為秘書監(jiān),又暫時代理中書舍人,他堅決辭謝,但皇帝不準。后他又兼國史編修和實錄檢討,并兼侍講。既而又調任起居郎兼暫時代理吏部侍郎,他上疏指斥成敗逆順的說法,并且說“:國家現(xiàn)在所依靠的是長江,而襄樊是它的咽喉,應該趕緊對這里的防御進行研究討論,不能再繼續(xù)耽擱??墒俏覀儸F(xiàn)在的朝廷中卻從從容容地完全跟平時一樣,毫無一點著急的樣子,要知道時機一失就不會再來,在現(xiàn)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怎么能夠茍且偷安?”當時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人敢以邊事進言的,所以皇帝對王應麟的奏疏非常不高興。賈似道也就因此再一次地策劃斥逐王應麟,恰巧碰到王應麟的母親死而去官。
等到賈似道在長江上全軍覆沒,王應麟這時出任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他當即上疏陳說十件大事,其中有:以征討為急務,嚴明政刑、勸勉廉恥、通達下情、尋求將才、鍛煉軍士、籌備糧餉、舉薦實材、選擇牧守、防守海道等標題。他在疏中還說“:圖謀消除大禍患就必須忽略小事情,要追求實際效果就必須去掉虛文?!彼埱笳{集各路勤王軍隊,如果有能先趕到的,就給以重賞以便振作勇敢的士氣,使大家同心協(xié)力勇往直前,我們只有證明能夠戰(zhàn)斗才能夠把國家守衛(wèi)住。王應麟后來被提升為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并兼侍讀,又調任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碰到日食,他應皇帝詔上書論述天戒等五件事。并陳述防衛(wèi)的十大策略,但都來不及應用。
不久他升為禮部尚書兼給事中。這時右丞相留夢炎用徐囊為御史,又提升重用江西制置使黃萬石等人。王應麟于是上書對他彈劾,說:“徐囊與留夢炎兩人是同鄉(xiāng),他的提拔,很顯然有私人之嫌;黃萬石為人粗魯乖戾毫無學識,南昌失守,他誤國之罪甚大。今天留夢炎卻偏偏把他們引薦,想利用他們來加強自己的實力,這樣下去,凡是忠良遭到他們排斥的人,都會相率離開朝廷。吳浚這人貪贓枉法,為人輕躁,這樣的人怎么能夠重用?況且留夢炎本人也違抗朝廷命令,侮辱諫官,對下面忠直之言,不敢稟告皇上,而今天賣國投降的人,卻多數(shù)是他提拔和重用的人?!蓖鯌氲氖枰簧显偕希嫉貌坏交貓?。王應麟出關候命時,又再一次地上疏,說“:利用國家危急的時候而擾亂紀綱,以個人的偏見來抵制公眾的意見,臣今上書封駁又不被采用,因與某些大臣的意見不合。根據(jù)這種情況,臣只有離職,不應該再留在朝中。”這封奏章遞上去,仍不回報,王應麟于是決意東歸。
后皇帝下詔派中使譚純德以翰林學士的職位去征召王應麟,有見識的人都認為,皇帝剝奪了王應麟重要的官職,卻以清閑的職務來籠絡他,這不是對待賢人的禮節(jié)。王應麟也堅決推辭。二十年以后,王應麟就與世長辭了。
王應麟一生有不少著作,他著的書有《深寧集》一百卷、《玉堂類稿》二十三卷、《掖垣類稿》二十二卷、《詩考》五卷、《詩地理考》五卷、《漢藝文志考證》十卷、《通鑒地理考》一百卷、《通鑒地理通釋》十六卷、《通鑒問答》四卷、《困學紀聞》二十卷、《蒙訓》七十卷、《集解踐阼篇》、《禮注急就篇》六卷、《補注王會篇》、《小學紺珠》十卷、《玉海》二百卷、《詞學指南》四卷、《詞學題苑》四十卷、《筆?!匪氖怼ⅰ缎帐霞本推妨?、《漢制考》四卷、《六經(jīng)天文編》六卷、《小學諷詠》四卷。
他開始做官任西安主簿,老百姓以他年少對他有些輕視,輸賦稅時有的不按規(guī)定的時間。王應麟把這種情況報告給郡守,對不按時交納賦稅的人繩之以法,從此賦稅立即交清。地方上的武官想造反,知縣事的翁甫知道后光著急卻想不出什么辦法。王應麟便挺身而出,以理曉諭這些武官,使他們放棄了叛亂。后王應麟被差遣監(jiān)平江百萬東倉,又調任浙西提舉常平茶鹽主管賬司,朝廷派遣的使者鄭霖對他另眼相看。不久,王應麟居父喪,喪服期滿后,他被調任揚州教授。
開始時,王應麟考中進士,他對人說“:今天從事舉子事業(yè)的人,都沽名釣譽,考中了就把一切學業(yè)都拋棄,對歷代的典章制度毫不知曉,這些人不是國家所希望的無所不通的儒士?!庇谑撬]門發(fā)憤學習,發(fā)誓要以博學宏詞科來自己表現(xiàn)自己,他家里的圖書不夠,就借政府館閣的圖書來讀。理宗寶..二年(1254),他果然考中了博學宏辭科。王應麟與他的弟弟王應鳳本是同一日生。他的弟弟在理宗開慶元年(1259)也考中了這一科,皇帝下詔褒獎,并差遣他到浙西安撫司辦公事。
理宗親自御集英殿策試士子,令王應麟?yún)⒓訌涂肌?荚嚨木碜优诺拿渭纫呀?jīng)排定呈上,皇帝卻想改第七卷為第一名。王應麟讀完該卷后,頓首向皇帝說“:這份卷子議論深宏古樸典雅可作借鑒,作者的一片忠肝義膽堅如鐵石,臣敢為陛下得到這樣的人才而慶賀?!庇谑蔷桶训谄呔磉x為第一。及唱姓名,考生乃是文天祥。王應麟因而遷升為主管三省和樞密院的架閣的文字官。
王應麟后又遷國子錄,升武學博士,他向皇帝上奏章說:“陛下經(jīng)歷的事理多,想把國家治理好也已經(jīng)好久了。當前的局勢艱難,國家累于外患,人才非常缺乏而民力又疲憊衰竭,陛下應該努力勉勵自己不斷地做善事,增修德行,不要自我沮喪和怠惰;要想盡一切辦法恢復和振興全國的士氣,并使下面的情況能全部反映上來;要穩(wěn)操國家的紀綱,英明地委任官吏,對左右親近的人要慎重選擇,防止他們壅蔽陛下的耳目;要尋找圣哲的人來輔佐和教導皇子?!彼缺换实壅賹?,皇帝順便問他父親的名字,說“:你父親以陳述善事為國家盡忠,你現(xiàn)在也這樣,可以說是繼承你父親的美德了?!?br />
這時,當政的丁大全想羅致王應麟,可是又沒有辦法得到王應麟。后來王應麟遷任了太常寺主簿,在皇帝召見時,他對皇帝說:“淮河的防御剛剛告警,四川的局勢也非常艱難,海表的上流都有唇亡齒寒之憂?,F(xiàn)在軍功還沒有征集而首先就吝嗇賞賜,民力已經(jīng)貧困還要繼續(xù)加重賦稅,這決不是整頓防御的好辦法。陛下不應該以宴安而自求逸樂,也不要喜歡聽一些好聽的話來求得自我安慰?!被实勐犃怂脑捄筱溉坏卣f“:我也認為我們的邊防非常值得擔憂?!蓖鯌胝f:“在沒有發(fā)生事情以前就能夠深刻的憂慮,碰到事情發(fā)生以后就不會感到害怕。希望陛下日日孜孜不倦地留心國家的防御工作,不要被手下人的某些甜言蜜語所欺騙?!边@時執(zhí)政的丁大全非常忌諱人們談論邊事,王應麟對皇帝大談邊事因而遭到嫉忌,被迫罷了官。
但不久丁大全遭到了失敗,王應麟被重新起用為通判臺州。后又受詔入朝擔任了太常博士,并被提升為秘書郎,不久,又兼任沂靖惠王府的教授。由于彗星的出現(xiàn),王應麟應皇帝的詔命上疏大力揭發(fā)了國家執(zhí)政和皇帝侍從以及臺諫官的罪過,竭力論述了積累私財、推行公田的禍害。他又上書說“:我認為國家想辦法應付天變不如先挽回人心,要挽回人心又不如先虛心接受臣下和老百姓的直言。把天下人的口都鉗住,打擊敢于仗義直言的臣民的銳氣,怎么能夠對付天變?”當時敢于直言的官吏因觸免了當權大臣的意旨,都遭到了貶謫和打擊,所以王應麟向皇帝談到這件事情。王應麟被遷任著作佐郎。
度宗即位,王應麟暫時兼任了禮部郎官,負責草擬百官表。舊的制度規(guī)定,請皇帝聽政,要草擬四個表呈上;皇帝一夕降臨,宰相宣諭皇帝的圣旨要增撰三個表,王應麟拿起筆來一下子就都寫好了。丞相總護回,辭位的表要擬三道,使者站在那里等著,王應麟?yún)s一下就寫好交給了他。當時的丞相對王應麟的才能非常驚服,于是正式委任王應麟兼禮部郎官,并兼直學士院。
馬廷鸞知貢舉,朝廷令王應麟兼權直,沒有多久,又命令王應麟兼崇政殿說書。后遷任著作郎,掌管軍器少監(jiān)。王應麟在經(jīng)筵為皇帝講經(jīng),恰值當日下大雪,皇帝問他這有什么典故,王應麟以唐朝李嶠、李艱等應皇帝詔命寫應制詩的事情對,并因此向皇帝進言:“現(xiàn)在春雪過多,老百姓生活非常困苦,處在饑寒交迫之中,皇帝應該心存仁愛,并謹以此感召天地?!彼髞肀贿w調任將作監(jiān)之職。
有一次皇帝視朝,對王應麟說:“做學問的一定要洞見古人的心思才行?!蓖鯌胝f“:一個人嚴格要求自己,恭恭敬敬地警惕畏懼,遇事不敢怠慢和彷徨,時時刻刻克勤克儉,不要放縱自己和貪圖安逸,勉強自己以統(tǒng)率群下,做事堅決果斷,這就是古人的心思。然而一個人在取舍之間容易忽略于細微末節(jié),兢業(yè)的時候每每忘情于游衍和自恣。”皇帝夸獎和采納了他的意見。沒隔多久王應麟又對皇帝說“:為人君的應該注意防止還沒有產(chǎn)生的欲望,保存還沒有泯滅的誠心?!彼惶岚渭媸塘⑿拮⒐?,暫時代理直學士院,又調任秘書少監(jiān),他上疏論述市舶司的問題,疏被留在朝中不答復。
碰上賈似道任平章事,原來的宰相葉夢得、江萬里都請求去職,賈似道也要求去職。王應麟在向皇帝上奏章時指出,孝宗的時候有一年多的時間沒有宰相,而且請求皇帝立即用這件事情來曉諭三個人。賈似道聽到王應麟這些話,心里非常氣恨,他對包恢說:“我去掉像王伯厚這樣的朝中官員太多了。但是王伯厚這人素有文學盛名,我不想讓天下的人都認為我賈似道排擠名士。不過王伯厚這人自己也應該好好想一想,他應該自己稍加自我貶損,不要遇到什么事情總是強出頭!”包恢把賈似道的話轉告了王應麟,王應麟笑著說:“我認為觸犯宰相的禍小,辜負皇帝的恩寵罪惡才大。”后王應麟調為起居舍人,兼暫時代理中書舍人。這年冬天發(fā)生了雷震,王應麟向皇帝上疏說:“十月的雷震,只有東漢才幾次出現(xiàn),這是由于國家命令不專一,奸惡的人相繼并進,卑賤的人權力超過了高貴的人,外部欺侮內(nèi)部的結果。陛下應該廓清天君,謹守天命,體察天德,以挽回天心。要知道,要守住既成的事業(yè),就必須效法祖宗,要治理好國家,就必須平時聚集威福?!辟Z似道聽說了這些話,決心要想辦法排擠王應麟。
王應麟寫了奏疏從側門直接向皇帝奏對,他認為皇帝用人沒有什么比先分清楚君子和小人更為重要的了。他剛剛奏完把奏疏籠在袖子里在朝班中等待,臺諫官就急忙上疏對他進行駁斥,從此二史直前向皇帝奏事的制度就遭到廢除。王應麟也被以秘閣修撰的名義主管崇禧觀。
很久以后,王應麟又被起用為徽州的知州。他的父親王扌為曾經(jīng)當過徽州地方的長官,因此眾父老都說:“他是清白太守的兒子呀!”王應麟在徽州任上堅決地打擊豪強,減少貧民的租稅,老百姓都非常高興。
后王應麟被召為秘書監(jiān),又暫時代理中書舍人,他堅決辭謝,但皇帝不準。后他又兼國史編修和實錄檢討,并兼侍講。既而又調任起居郎兼暫時代理吏部侍郎,他上疏指斥成敗逆順的說法,并且說“:國家現(xiàn)在所依靠的是長江,而襄樊是它的咽喉,應該趕緊對這里的防御進行研究討論,不能再繼續(xù)耽擱??墒俏覀儸F(xiàn)在的朝廷中卻從從容容地完全跟平時一樣,毫無一點著急的樣子,要知道時機一失就不會再來,在現(xiàn)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怎么能夠茍且偷安?”當時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人敢以邊事進言的,所以皇帝對王應麟的奏疏非常不高興。賈似道也就因此再一次地策劃斥逐王應麟,恰巧碰到王應麟的母親死而去官。
等到賈似道在長江上全軍覆沒,王應麟這時出任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他當即上疏陳說十件大事,其中有:以征討為急務,嚴明政刑、勸勉廉恥、通達下情、尋求將才、鍛煉軍士、籌備糧餉、舉薦實材、選擇牧守、防守海道等標題。他在疏中還說“:圖謀消除大禍患就必須忽略小事情,要追求實際效果就必須去掉虛文?!彼埱笳{集各路勤王軍隊,如果有能先趕到的,就給以重賞以便振作勇敢的士氣,使大家同心協(xié)力勇往直前,我們只有證明能夠戰(zhàn)斗才能夠把國家守衛(wèi)住。王應麟后來被提升為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并兼侍讀,又調任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碰到日食,他應皇帝詔上書論述天戒等五件事。并陳述防衛(wèi)的十大策略,但都來不及應用。
不久他升為禮部尚書兼給事中。這時右丞相留夢炎用徐囊為御史,又提升重用江西制置使黃萬石等人。王應麟于是上書對他彈劾,說:“徐囊與留夢炎兩人是同鄉(xiāng),他的提拔,很顯然有私人之嫌;黃萬石為人粗魯乖戾毫無學識,南昌失守,他誤國之罪甚大。今天留夢炎卻偏偏把他們引薦,想利用他們來加強自己的實力,這樣下去,凡是忠良遭到他們排斥的人,都會相率離開朝廷。吳浚這人貪贓枉法,為人輕躁,這樣的人怎么能夠重用?況且留夢炎本人也違抗朝廷命令,侮辱諫官,對下面忠直之言,不敢稟告皇上,而今天賣國投降的人,卻多數(shù)是他提拔和重用的人?!蓖鯌氲氖枰簧显偕希嫉貌坏交貓?。王應麟出關候命時,又再一次地上疏,說“:利用國家危急的時候而擾亂紀綱,以個人的偏見來抵制公眾的意見,臣今上書封駁又不被采用,因與某些大臣的意見不合。根據(jù)這種情況,臣只有離職,不應該再留在朝中。”這封奏章遞上去,仍不回報,王應麟于是決意東歸。
后皇帝下詔派中使譚純德以翰林學士的職位去征召王應麟,有見識的人都認為,皇帝剝奪了王應麟重要的官職,卻以清閑的職務來籠絡他,這不是對待賢人的禮節(jié)。王應麟也堅決推辭。二十年以后,王應麟就與世長辭了。
王應麟一生有不少著作,他著的書有《深寧集》一百卷、《玉堂類稿》二十三卷、《掖垣類稿》二十二卷、《詩考》五卷、《詩地理考》五卷、《漢藝文志考證》十卷、《通鑒地理考》一百卷、《通鑒地理通釋》十六卷、《通鑒問答》四卷、《困學紀聞》二十卷、《蒙訓》七十卷、《集解踐阼篇》、《禮注急就篇》六卷、《補注王會篇》、《小學紺珠》十卷、《玉海》二百卷、《詞學指南》四卷、《詞學題苑》四十卷、《筆?!匪氖怼ⅰ缎帐霞本推妨?、《漢制考》四卷、《六經(jīng)天文編》六卷、《小學諷詠》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