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汝礪傳

白話金史 作者:元·脫脫等


  高汝礪,字巖夫,應州金城人。大定十九年(1179)中進士,當官以能干而著稱。明昌五年(1194)九月,章宗詔令宰執(zhí)大臣,舉奏朝內外可以擔任刺史的官員,皇帝親自根據(jù)有缺額的地方點名任用,選取由兩位大臣共同推薦的官員升任刺史。因此,高汝礪從同知絳陽軍節(jié)度事提拔當了石州刺史。承安元年(1196)七月,入朝任左司郎中。有一天,他在紫宸殿奏事,當時侍臣們都回避了,皇帝所用的涼扇忽然掉到桌子下面,高汝礪因為這不是自己的職責不敢拾起來送給皇帝。奏事結束之后,皇帝對宰輔大臣們說:“高汝礪不送扇子,可說是懂規(guī)矩的?!?br />
  不久,被提拔為左諫議大夫。由于當時在征收賦稅和軍需物品時,郡縣有關官員用人不合適,也有些胥吏走卒們故意把事情催得急迫些,以便收取賄賂,民眾深受其害。高汝礪便建議說“:從今以后如果在收取軍需所用的調賦時,由士兵征收的,犯了法就請暫時依照‘推排受財法’治罪,這樣才能讓那些小人們有所畏懼?!倍炅?,規(guī)定:因征發(fā)軍需品而接受賄賂的,錢財在一貫以下的判徒刑二年,一貫以上的徒刑三年,滿十貫的處死。這是聽從了高汝礪的意見。

  有時遇到奏事,讓朝臣們也回避。高汝礪便上奏說:“國家設置諫臣,作為近侍之臣,是要讓他們能夠詳知時政以參與研究有關得失問題,不是僅僅讓他們排隊站班而已。所以唐代規(guī)定,凡中書、門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員入閣時,必定讓諫官跟隨,讓他先知所奏之事,希望他能提出具有開啟之功的建議。如今省臺以下官員,遇到朝奏事情全部回避,和各侍衛(wèi)之臣同進同退。在朝廷中議論事情時一開始就不知道,當開始實行以后,又搞不清其始末,想要因事以進諫,也就很難辦到了。這樣來看,諫臣應當是怎么樣的人呢?如果認為選用的不合格,那就另行選擇。怎么能夠交給他進諫的責任卻又這樣疏遠他?請從今以后,有關官員奏事時,諫官也能一開始就知道,也許能夠多少有所裨益。包括修起居注的官員,負責記錄言行的,也都應當同等對待?!被实勐爮牧恕?br />
  他又上言說“:年前在十月間曾經(jīng)實行推排的辦法,不久因為過期而停止,但也可知陛下愛民的深情了。我所知道的周朝制度,每年弄清楚民眾的人數(shù)多少,分辨財物數(shù)額多少,由小司徒將這個數(shù)目記載下來,以便施行政令教化,實行征稅法令,三年便在全國普查一次人口,作為成法。我朝自從大定四年普查以來,至今已三十多年,中間雖然兩次推排,但其浮財物力,只是憑著小民一時的說法作為增減的標準,有關方面只想趕快確定上報,并不追查是否真實。因此那些豪強有勢力的人因為欺瞞而得以幸免,貧困弱小沒有靠山的便受到委屈壓抑而無處申訴。況且近年以來,邊境有事而屢次征收,貧困戶更多。如果只依舊例實行推排,沿用去年舊方法實行,這種方法人所共知,只怕那些新富戶預先買通那些狡猾的奸人,指望到時候一起推諉?;蛘哐b出貧困的樣子,故意將產(chǎn)業(yè)低價典押給別人,或者將財物轉移到別處,暫時停止經(jīng)營等。這樣弊端百出,指望平均物力,也就困難了。如果想要革除弊病,不如實行通查,預先讓有關方面依照大定四年實行的規(guī)定條例,嚴設賞罰標準,規(guī)定好截止日期,嚴查違令者。中間有的問題可以考慮其輕重而斟酌實行,去掉瑣碎的采用簡單易行的,嚴戒擾民力求安定,讓富有的不能茍求逃避,困難者可望稍得喘息之機,這樣,賦稅就容易收齊,民眾也就免去負擔不平均的禍患了?!被实墼t令尚書省,等邊境戰(zhàn)事平靜以后實行。

  當年十月,皇帝告訴尚書省,讓派遣官員到各路普查民眾財力,命令戶部尚書賈執(zhí)剛和高汝礪在兩警巡院先行推排,讓派往各路的官員一起參看,作為依照實行的方法。不久,高汝礪被任命為同知大興府事。四年十二月,任陜西東路轉運使。泰和元年(1201)七月,改任西京路轉運使。二年正月,任北京臨潢府路按察使。四年二月,改任河北西路轉運使。十一月,進升為中都路都轉運使。

  六年六月,任戶部尚書。當時鈔票不能流通運轉,高汝礪根據(jù)情況上疏奏事,多方改進,民眾使用起來感到很方便。事情寫在《食貨志》中。皇帝很是贊許,并對尚書省下令說:“內外百官所負責的各有不同,近時應詔言事的不止千數(shù),但都沒有談到各自負責方面的要害問題,所陳說的過于空泛,沒有詳盡的。近日唯有戶部尚書高汝礪,論奏本部幾件事,均切中要害,并已實行。你們應曉諭內外百官,各自研究要害問題列舉指明,如果可以舉報而不立即上奏,而由上司舉報的,量情給予處罰?!?br />
  貞..二年(1214)六月,宣宗遷都南京,到邯鄲時,拜高汝礪為參知政事。走到湯陰時,皇帝聽說汴京谷物價格大漲,擔心隨駕人員到達后會更貴,便問宰輔大臣們怎么處置。他們都說命令留守司加以管制。高汝礪卻獨自發(fā)表意見說:“物價的高低,早晚不同,但買糧人多賣出的人少就貴。目前各路人員都聚集到河南,買糧人多,怎么會不貴。如果加以禁止,存有貨物的人家將都關閉起來不出售,而轉運的商販們也不再進城,這樣買的人更急而就貴得更狠了。事情有難有易,不能不知,如今東西少而難得的是糧食,多而易得的是鈔票,自當先解決難的,然后再考慮容易辦的,多方開通勸誘,務必讓糧食都拿出來換錢,那么糧價自然就會平穩(wěn)下來?!被实勐爮牧恕?br />
  三年五月,朝廷計議將河北軍戶的家屬遷到河南,只留下軍隊守衛(wèi)郡縣。高汝礪說:“這事如果實行,只是那些豪強之家便于辦到,貧困戶怎么能夠遷徙?況且安于故土,不愿遷移,是人之常情。如今讓他們都前往河南,他們一旦離開家園,扶老攜幼,在道路上跋涉,流離失所,豈不是十分可憐?況且所路過的百姓們見到軍戶全部遷移了,必將產(chǎn)生驚疑情緒,認為國家分別看待,他們心里能不動搖嗎?況且軍人的家屬既已遷離,卻讓他們去保護別人,以情理而論,必定不肯盡心的。民眾再怎么愚蠢也是很有思想的,盡管告訴他們還是要保衛(wèi)他們的,他們也必然不肯相信,這樣只會交相混亂,各方都不得安寧,這件事所關系到的是極為重大的利害問題。請先讓各道的元帥府、宣撫司、總管府反復論議是否可行,如確無可疑之處,然后施行?!边M言以后沒有答復。

  軍戶既已南遷,準備收括田地分給他們,還沒有拿定意見,皇帝對尚書省說“:北軍將到河南,因此而盡遷各路軍戶,共同加以保衛(wèi)。如今既已到達,糧食自當分地給他們,但至今沒有加以處理??梢耘汕补賳T聚集各地老人詢問他們,是準備增加賦稅,還是分給他們田地,二者哪種比較方便實行?”他又將這事告知高汝礪。不久,那些派去的官員們來報告說“:農(nóng)民們都說,近年來租賦越來越重,如果再增加,就難以承受了。不敢再租用官田了,愿意分地給軍戶?!庇谑?,高汝礪上奏說“:遷移軍戶,是一時的舉動。民眾租用官田,是長久之計。河南的民地和官田,數(shù)量相當。又有許多人家都是租佃官田耕種的,他們的祖墳、村莊等都在官田里,這些人大多是貧民,一旦奪田,何以維持生活?況且小民容易動蕩難以安定,因為一時避收田賦,所以說出這種話來。可是真讓他們把土地給了人家,那么,前日還是主人今天就變成了客戶,能不悔恨嗎?悔恨便產(chǎn)生憤慨之心。像在山東調撥土地時,肥沃的田地都被有權勢人家所占有,貧瘠的土地才給貧困戶耕種,這樣無益于軍戶,有損于民眾,導致他們相互憎恨,這件事至今還沒有平息下來。前事為時不遠,足以成為鑒戒。只能采用增加官田賦稅,以供給軍戶糧食的一半,再將原屬官田現(xiàn)已荒蕪的田地、放馬的草地按數(shù)分給他們,讓軍戶自己耕種,這樣,百姓就免去失業(yè)的艱辛,而官府也不必做出對民眾有害的事情。況且河南的土地最適宜種麥,如今雨水充足,又正當播種時節(jié),只恐民眾產(chǎn)生疑惑而誤了計劃,應當早做決斷?!被实勐爮乃囊庖?。

  不久轉任尚書右丞。當時皇帝認為,軍戶的土地必須撥給,讓他們能夠及時開墾耕耘。高汝礪又上奏說“:官府所有的荒田和牧馬地,有許多被民眾私自耕種了。如今正當種麥時節(jié),他們知道準備撥給別人,就必定都拋棄不種,等軍戶分到時,又已錯過播種時機,這樣就成了荒廢的土地了。不如等這一季收成之后再調撥,依照土地的收成征收適量的賦稅,以補充軍需儲備,這樣對公私兩方均有利。請等到九月以后再撥調還官府?!笔?,高汝礪又進言說:“如今河北的軍戶遷到河南的多達幾百萬人,每人一天給一升米,一年就需要三百六十萬石,給予一半,其價值仍相當支出粟三百萬石。河南租出的土地合計是二十四萬頃,每年所收的粟才只有一百五十六萬多石,請在正常經(jīng)費之外加倍征收,以便配給他們,同時仍將原屬官府所有的閑田和放馬地可耕種的分給他們。”皇帝表示同意。于是,派遣右司諫馮開等分別到各郡縣就地配給,每人分給三十畝,由高汝礪總管其事。后來,搜括土地的官員回京,都說:“土地的畝數(shù)很少,且都是貧瘠難以耕種的,估計可以耕種的已經(jīng)都分給了他們,每人所得無幾,又都是偏僻較遠的地方,必須遷移到那里去,軍戶們都感到不方便?!备呷甑Z便將有關情況上奏皇帝,下詔讓有關方面停止辦理,只供給一半軍糧,另一半折成錢配給。

  四年正月,被任命為尚書左丞,他接連上表請求告退,朝廷都下優(yōu)詔不答應。正值朝廷商議出兵河北,保護民眾收麥,但民間卻正在傳言說官府準備把麥都收走?;实壑酪院?,問宰輔們說:“怎么辦呢?”高琪等上奏說“:如果讓樞密院派兵占領交通要道,鎮(zhèn)壓當?shù)胤丝?,仍然準許民眾收割出逃者的民田,這樣,軍民兩便,若有戰(zhàn)事,士兵們也必定盡心盡力?!备呷甑Z說“:這絕不是好辦法。因為河朔的民眾所依賴的食糧只有這季麥子了。如今外面已有謠言,再派軍隊前去,勢必更讓他們產(chǎn)生疑懼之心。不如聽從他們自便,讓宣撫司出來查禁無賴之徒,不讓這些人侵擾民眾就夠了。已出逃的民戶田地讓有關方面收割,以充軍糧就行了?!庇谑桥汕矐舨繂T外郎裴滿蒲剌都前去檢查麥田數(shù)量,并且向民眾詢問是否愿意朝廷發(fā)兵護麥?;貋砗?,他上奏說:“我西自懷、孟,東至曹、單等地,見收麥時受干擾情況并不多,訪問農(nóng)民時,知道他們往往自行建起義軍。臣下向他們宣布朝廷原打算出兵護收的意圖,均表示感激卻不愿朝廷出兵?!庇谑峭V拱l(fā)兵。

  高汝礪連連請求辭退得不到許可,便上奏說:“要建立非同尋常的功勛,必須有待非同尋常的人才來實現(xiàn)。如今大兵已退,正應當修整關隘,訓練兵士,必須有精明能干、善于處理國家大事的人才來預先籌劃,以助中興大業(yè)。我見尚書左丞兼行樞密院副使胥鼎,才兼眾長,身兼數(shù)職,請求召回朝廷?!被实鄄粡?。當時高琪準備聽從進言人的建議,每年清查一次民田畝數(shù)據(jù)以征收租稅,朝廷也打算聽從。高汝礪進言說“:臣下聽說治理大國的人要像烹煎小魚那樣,這是有關為政的極好的比喻。國朝從大定年間實行一次普查之后,十年推排一次物力情況,這是貴于簡易安定而不輕易煩勞民眾。如今進言者請求派人到河北每年清查實際耕種的民田,計數(shù)征收租稅,也就是每年都要普查一次田地,這豈不是駭人聽聞的事情?必定讓民眾心中不安。況且河南、河北,事情不同,河北連遭劫難和搶掠,人口出逃躲避,田地荒蕪,征收時難以依照原有數(shù)額,所以實行目前的權宜的辦法,這樣,軍需糧不增加,而土地的減少是輕易可見的。河南自從車駕南行以來,百姓劇增,所有閑田以及逃亡戶遺棄的土地,都被開墾耕種完了,他們各自承擔了原戶人家的租稅,對他們的征收額也是依照推排的數(shù)額,所以雖然兵馬越來越多,卻并未有所缺誤,怎么能夠總是干擾讓他們不得安寧呢?如果擔心豪強們欺瞞而逃避征稅,那么,即使讓有關方面查檢也難以保證盡符其實。只要嚴設賞罰的規(guī)定,允許各人自首,或者讓人上告并加以逮捕,違犯的以盜用軍需物資罪論處,將他們的土地交給上告的人耕種,這就足以讓人感到害怕,而賦稅也就能夠全部收繳入官,何必干這種紛紛擾擾的事情呢?況且還有三條原因不能實行:假如每年都清查,那么夏熟田春天就要清量,秋熟田夏天清量,中間雜種的莊稼也必須隨時丈量,一年之中沒有休止的時間,民眾將感到厭煩并逃避,這樣耕種就會誤失農(nóng)時,或者只耕種肥沃的田地而拋棄其他的,這時,所收的數(shù)額依舊的話能夠交來的賦稅就要減少許多,這是不可行的原因之一。清查田地時,縣官不可能到所有人家里去,這樣,鄉(xiāng)間小吏們就能夠暗中賄賂,上下其手,假寫文字,反而失真,這是原因之二。民田和軍田犬牙交錯,相互之間如勾結起來冒認,朝廷只憑當?shù)毓俑牟炯召x稅,到時如果發(fā)現(xiàn)少于原有數(shù)額,那么誤缺糧食物資儲備的事必然發(fā)生,這是三不可。凡朝廷辦事,務必要辦到底,如果已實行了又中途停止,豈是一種好的計謀呢?”于是原來議定的辦法被中止。

  興定元年(1217)十月,高汝礪又上疏說“:有人進言請求暫時和宋人議和求得邊境安寧,這絕非好辦法。宋人多狡詐不實,雖然彼此交和的文書經(jīng)常往來,而邊境的警戒卻不敢立即撤除。防備既然難以撤除,那么議不議和也都是一樣的。如果對方以虛辭敷衍,在正常禮儀之外別有所求,出言不遜,將怎么辦?有人說‘:大定年間也曾經(jīng)先派使者,現(xiàn)在有何不可?’須切記時候不同,事情也就不一樣,難以同等而言。原來海陵王出師無名,理曲在我,所以世宗即位,先派高忠建等報知宋王,停止了在淮甸南侵的行動以修舊好。宋人隨即派使者前來,書信中言辭傲慢,改變語氣,不再奏表稱臣,要求歸還舊疆土,雙方成為兄弟國家。雖然宋朝的樞密院和我國的元帥府時常通信訪問,而入侵的行動從未停止過。后來,征西元帥合喜在德順、原州打敗了宋將吳瞞、姚良輔,右丞相仆散忠義、右副元帥紇石烈志寧在宿州打敗了李世輔,斬首五萬級,兵威大振。世宗對宰輔大臣們說‘:以前宋人說派使者請求議和,乘我無備而進攻宿州,如今被我軍打得大敗,被殺過多,所以不敢再相互通問。我哀憐南北民眾久困于兵燹,本意在于使民眾安寧,何必計較細節(jié)問題,特令帥府寫信給宋人以便議和修好?!稳斯慌墒拐咔皝砗驼劇R援敃r堂堂之氣勢,又無邊境的禍患,還免去宋人奉表稱臣的禮儀。如今宋人拋棄信義違背盟約,侵我邊境,是對方理曲。如果對方來請求和議,于理為順,怎么能由我方先提出和議而自示軟弱呢?只怕不僅無益,反而招致侮辱而已?!?br />
  十一月,高汝礪進言說:“我聽說國家以民為基,民眾以財為本,所以王者必然先愛其基本。國家征收賦稅,以河南為最重,所征收租稅經(jīng)常三倍于往前。如今省部計算歲收時通寶不夠支出使用,便在民間收集了桑皮故紙錢幣七千萬貫來補空。近來因為通寶流通稍有不暢,又要增收兩倍錢。河南的人口中,農(nóng)民占三分之二,如今租稅大多還未交足,而此令再發(fā)出,農(nóng)民如果不賣應當交納租稅的糧食,就必須減少食糧來應付。事情有難有易,時勢有緩有急。如今急用而難以得到的是糧草,是由民力生產(chǎn)出來的,來源有限,可以慢慢收取。而容易辦的是鈔票,它通行于國家,變化無窮。過去大鈔用起來不方便就改成小鈔,小鈔產(chǎn)生弊端就改為寶券,寶券不通行了就改為通寶,隨機應變都在于國家,又何必來干擾民眾呢?農(nóng)民盡力供奉軍用物資已感力量不足,如今又要加征通寶,如果難以交出,就會逃亡。民眾逃亡就會荒廢農(nóng)事,軍隊的食糧從何而得?有關方面不考慮長久之計而貪求近利,不固其本原而計較細枝末節(jié),只恐軍儲和鈔法兩方面都出現(xiàn)問題。我并非不在意于鈔法,也不是有意和省部作對,只是認為鈔法稍緩些,實行物價稍有提高的辦法民眾所害較輕,如民眾不安定,軍儲不充足為害就嚴重了。請陛下考慮外間的形勢,詳察臣下的意見,特命有關方面減免推行,這樣民眾之心就會喜悅,而不足的租稅就有望收到?!?br />
  當時朝廷因為賈仝、苗道潤相互攻擊不和,準備采取劃分州縣地區(qū)、別封名號加以處置。高汝礪上書說“:這很不是辦法。因為河北各路統(tǒng)帥大多是本地的義軍,一時暫當隊長,也有過去曾經(jīng)背叛過的,不像長期在朝為官的人,知曉禮儀,懂得名份。貪婪暴虐,不守法紀,本不足為怪。朝廷因為這時正是多事之秋,暫且籠絡住他們加以任用,是要使遺留下來的民眾能稍得安寧。他們相互攻打則實力越來越弱,勢力弱小則朝廷容易制約。如今如果將土地分開交給他們,州縣官員他們就能自己委任,民眾的租稅他們就能自行征收,這樣地大的就會越加強大,地小的就會越來越弱。長久以后,弱的就會被強的兼并,而強的所占地盤朝廷就難以再收回,這樣朝廷就越難約束。過去唐朝分開河朔的土地來給那些叛將,史官們認為這是保護和養(yǎng)育孽根使之萌長而成大禍,這事應當成為今日的大戒。不如命令行省對他們加以牽制籠絡,多方制約使他們的野心不能得逞。將來邊疆戰(zhàn)爭稍息,國力恢復,如此鼠輩又何足為患!”于是,原來議論被中止。

  皇帝曾經(jīng)對高汝礪說“:我每次見您侍立朝班時,總是擔心您受不了這種辛苦,讓您坐在殿下,而您總是不肯聽從,這是什么原因?君臣相互知遇貴在誠實,謹小慎微的區(qū)區(qū)小事我向來是不計較的?!备呷甑Z便說君臣的名份區(qū)別十分嚴格,自己不敢聽從命令。

  興定三年(1219),河南頗獲豐收,民間多有存糧,高汝礪便上奏說:“國家的要務沒有比糧食更重要的了。如今屯守的軍隊越來越多,而修建新城的耗費也很大,何不趁此豐年多方經(jīng)營辦理,以防秋季時可能出現(xiàn)軍用不足。請在河南各州府查驗一下物價的高低,暫設規(guī)定,凡是朝廷內外四品以下雜正班的散官以及受蔭人,免于試用充任監(jiān)官給予報酬,或者僧道的官師要求德號度牒、寺觀院匾額等,都可以讓他們來買。任縣官的如果能夠勸導人交粟米達到三千石的,將來優(yōu)先予以晉升,五千石以上的晉升一級官階,一萬石以上的提升一等職務,并且立即補給現(xiàn)缺。以使人人知道努力和敬慕,多有收獲?!被实勐爮牧恕?br />
  同提舉榷貨司的王三錫建議朝廷實行油類專賣,高琪因為正急需用錢,勸皇帝實行。高汝礪上奏說“:古時沒有專賣法,從漢以來才設置鹽、鐵、酒榷,都將收入交公,以助經(jīng)費開支。末流的甚至有算計到車、船、建構房屋等,其征稅的方法也用盡了,但是還沒有聽說榷油的。這是因為油料是世人所共用的東西,利歸于公家就會有害于民,所以古今都對此置之不論,也是厭惡過于苛刻而輕易不愿煩擾民眾的緣故。國家自從征收軍需物資以來,河南一路每年交納的租稅何止加倍,又有額外征收的各種錢財,橫加的各類雜役,無非都從民眾所出。而再提議征收油稅,一年征收幾十萬兩銀。國家以民為本,當此之時還能再讓民眾受困嗎?如果聽從王三錫的建議,就是把舉世通用的貨物變成國家專賣的貨物,私人家里常用的物品成為禁物,自古以來不實行的辦法當成好的方法,這實在是圣朝所不應采取的。如果真的實行,其害處有五條,請讓我加以說明。河南各州縣就必須設立油務九百多所,設官一千八百多人,這還不算那些小吏和工人們。這樣費用不可計量,而且要新建房屋,奪人買賣,制作器具,公私兩方均受煩擾,這是說不完的。至于提點官司有升降決罰的方法,如果征收的賦稅不足就必定要想法強行抑制或者配給,以此而產(chǎn)生弊端,小民百姓受苦就更加難以忍受,這是害處之一。油價的貴賤各地不同,只有依靠商人轉運販賣互換有無的物品,所以其價格能時常保持比較平穩(wěn),人們都容易得到它。如今既然設立官務,各管一地,相互侵犯就有罪,這就會使價貴的地方經(jīng)常很貴,而價賤的地方又總是很賤,這是第二條害處。民眾家庭日常使用時不能親自去灌,而轉賣的人就要增收利息,這樣價錢不能不貴,而使用起來也就不能不難,這是害處之三。鹽、鐵、酒、醋,公家和私人所制作的不相同,容易區(qū)分,只有油卻不同,難以辨認。而今私造者有罪,捕告者有賞,那些無賴之流因而可以誣陷和給良民構罪,這是害處之四。油戶所建的房屋、器具,原來已用錢很多,有關方面按照行業(yè)推定物力,攤派了賦稅。如今奪其器具,廢其產(chǎn)業(yè),而要征收的賦稅如前,他們怎么生存下去,這是害處之五。只有停止才是好辦法。”皇帝表示贊同,但又覺得難以違背高琪的心意,便下詔聚集百官到尚書省商議。戶部尚書高夔、工部侍郎粘割荊山、知開封府事溫迪罕二十等二十六人的意見都和高琪相同,禮部尚書楊云翼、翰林侍讀學士趙秉文、南京路轉運使趙蠧、吏部侍郎趙伯成、刑部郎中姬世英、右司諫郭著、提舉倉場使時戩都認為不行?;实壅f“:古代所不實行的今天卻加以實行,這是多生一事,停止了吧!”

  十月,賞賜給高汝礪一只金鼎、多彩的錦帛三端。四年三月,拜為平章政事,不久又任命為尚書右丞相、監(jiān)修國史,封為壽國公。五年二月,上表請求退休,不得許可。九月,皇帝對高汝礪說:“昨天上朝聽政,直至午時才罷朝。您年老了,不能長久站立,等奏事結束,使用印璽的時候,你就可以先退出坐下,只恐積勞成疾,反而妨礙了參議朝政?!碑斣?,他又請求退休?;实壅f:“丞相您已經(jīng)盡禮了,然而今日朝臣之中,誰能比得上您,又何必一定要求離去呢?暫且留下來再輔佐我吧!”十月,越級晉升為榮祿大夫,皇帝仍對他說:“丞相幾次請求離任,我因社稷責任重大,所以堅持再讓你留任。丞相老了,而官階還不到二品,所以特地晉升了兩階。”十二月,皇帝又對他說:“以前因為你年老,聽政時久立辛苦,讓你在使用印璽時退下坐在廊下,而你卻不聽我的話,仍站立直到罷朝,莫非有關方面沒有給您設下坐榻嗎?您要盡量聽從我的意見。”元光元年(1222)四月,高汝礪跪著奏事,皇帝讓他站起來,并說“:您是大臣,所進言的都是事關國家的大計。我要求您的只是盡忠國事,何必在小事上這樣謹慎,從今以后不要這樣?!?br />
  七月,皇帝對宰輔們說:“以前有人說世宗過于儉樸,有的說不這樣的話怎么能夠廣于積蓄。章宗時支出很多,卻沒有覺得匱乏,也是因為先朝有積蓄遺留下來!”高汝礪便進言說“:儉用是帝王的大德,陛下說到這事,就是天下的福份了?!本旁?,皇帝又對宰輔們說:“有功勞的人雖然有小的過失也應當寬免他,沒有功績的人怎么能夠寬恕呢?但是有功勞的人容易受到人們的誹謗。凡是有功勞的人別人向我說起他的過失的,我必定要深加究察,看是否符合事實,即使是親近的侍臣們所說的也不敢輕信,但是也未曾因個人的愛憎而徇私情的?!备呷甑Z說:“公正就會明察,偏聽就會暗昧。平常人大多容易根據(jù)個人愛憎而徇情,不合公論。陛下圣明之君,所以才能這樣。”

  二年正月,他又請求退休?;实郛斆鎸λf:“今日如果聽從您的話,善始善終之道也就盡情了,于你心安,在我也是一件好事。但時局正多事,而我又無德,正要依賴舊人來輔佐,所以未能滿足您高潔的志向??!”高汝礪堅決請求,宣宗始終不肯答應,并對他說:“我每當聽人說別人的好壞時,必定深究真實情形。”高汝礪回答說“:過去齊威王封即墨大夫,烹了阿大夫和身邊那些毀壞人家名譽的人,于是群臣都恐懼不安,不敢再說假話,齊國大治。陛下能夠談到這事,大治安定的局勢可以預期實現(xiàn)了?!倍拢实垡蚋呷甑Z年紀大,免去朝拜之禮,站立久了就讓他到殿下休息,仍令有關方面設立坐榻。三月,高汝礪又請求退休,皇帝仍優(yōu)詔勸諭不許可?;实蹖θ撼紓冋f:“人有才干能夠做事,但心術不正的,畢竟不足為貴。”高汝礪回答說:“他心術不正而又有才干,正像所說的老虎而添翼,這種人就是古代圣人賢君也難以深知了。”皇帝贊同他的看法。過了些時候,皇帝又對宰輔們說:“凡是為人處事心地善良而辦事忠實的,這是最為難得的。如果巧于言語心懷奸詐,又有何用?然而那些心地善良的,往往被人認為是平庸的?!备呷甑Z回答說“:人才難以十全十美,還是根據(jù)他的專長加以任用吧!”皇帝表示贊同。五月,皇帝問宰輔大臣們有關修建好京城城樓上的高臺事。高汝礪上奏說:“所使用的都是大木,而現(xiàn)在比較難找,正讓他們想辦法?!被实壅f“:我宮中別殿里如有合用的立即搬去使用。”高汝礪回答說不應拆毀。皇帝說“:除了居住的地方外,拆毀點又有什么害處?不然豈不是更有勞民眾從遠方送來嗎?”

  金哀宗剛即位,諫官們便進諫說高汝礪欺君以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天下人所共恨,應當罷免他以督責百官。哀宗說“:以前漢惠帝曾說,我比不上高帝,應當遵守先帝的法則。汝礪是先帝立為丞相的,又怎么可以罷黜呢?”又有人寫了匿名信說“:高某如不退休就要殺死他?!备呷甑Z因此而又以年老為由請求退休,皇帝下優(yōu)詔不許可。正大元年(1224)三月,去世,享年七十一歲,讓他在宣宗廟里配祭。

  高汝礪為人謹慎,嚴守機密,廉潔,能夠使國君了解和信任他。但是他固守舊法,看著國君臉色辦事,回避要害的事情,所以他任宰相十多年,沒有受到過責備。他貪戀官職地位不肯離開,當時的士人在議論時頗以此來譏諷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