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赫,臨淮人。江、淮大亂時,他召聚義兵保衛(wèi)家鄉(xiāng)。嘉山繆把頭招他前往,張赫拒絕了。當聽到太祖起兵的消息時,張赫立即率兵前來歸附。授予千戶,因功晉升為萬戶。從太祖渡江,因功擔任常春翼元帥,守衛(wèi)常州。不久,從大軍征戰(zhàn)鄱陽,進攻武昌。此后,又從大將軍徐達討伐張士誠,圍攻平江。各位將領分頭駐扎,張赫的部隊駐扎在閶門。張士誠多次出兵突襲,都被打敗。又跟從大部隊攻克慶元,攻下溫、臺等地。
洪武元年(1368),晉升為福州衛(wèi)都指揮副使,擔任本衛(wèi)同知,復命署都指揮使司事等官職。當時,倭寇在海島出沒,并乘機上岸掠奪,沿海居民深受其害?;噬隙啻闻墒拐咴t諭日本國王,又多次拒絕日本的貢使,但一直沒有多大的成效。張赫在海上的時間較久,捕捉倭人不可數(shù)計。最后追敵至琉球大洋,與敵交戰(zhàn),活捉敵首領十八人,有數(shù)十人被斬首,繳獲倭船十余艘,弓刀器械不計其數(shù)?;噬霞为剰埡盏膽?zhàn)功,命他掌管都指揮印。不久,調(diào)至興化衛(wèi)。召回,晉升為大都督府僉事。當時遼東漕運艱難,軍糧供應往往延期,皇上為此十分憂慮。命張赫開辟海運航道,督促海上運輸事務。
較長時間后,張赫被賜封為航海侯,給予世襲的憑證。他前后往來遼東十二年,押運海運達十次,勞苦功高,部隊的供給賴此而不缺乏。張赫病逝,追封為恩國公,謚號莊簡。
洪武元年(1368),晉升為福州衛(wèi)都指揮副使,擔任本衛(wèi)同知,復命署都指揮使司事等官職。當時,倭寇在海島出沒,并乘機上岸掠奪,沿海居民深受其害?;噬隙啻闻墒拐咴t諭日本國王,又多次拒絕日本的貢使,但一直沒有多大的成效。張赫在海上的時間較久,捕捉倭人不可數(shù)計。最后追敵至琉球大洋,與敵交戰(zhàn),活捉敵首領十八人,有數(shù)十人被斬首,繳獲倭船十余艘,弓刀器械不計其數(shù)?;噬霞为剰埡盏膽?zhàn)功,命他掌管都指揮印。不久,調(diào)至興化衛(wèi)。召回,晉升為大都督府僉事。當時遼東漕運艱難,軍糧供應往往延期,皇上為此十分憂慮。命張赫開辟海運航道,督促海上運輸事務。
較長時間后,張赫被賜封為航海侯,給予世襲的憑證。他前后往來遼東十二年,押運海運達十次,勞苦功高,部隊的供給賴此而不缺乏。張赫病逝,追封為恩國公,謚號莊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