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徐學詩傳

白話明史 作者:清·張廷玉 等


  徐學詩,字以言,上虞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授官刑部主事,歷職郎中。二十九年,俺答逼近京師。在敵人退去之后,皇帝下詔書讓廷臣陳講制止敵人的計策。諸臣大多撿拾瑣細小事來應付。徐學詩憤然說:“大奸人掌管國家政權,是禍亂的根本。亂本不除,能攘外患嗎?”于是他上疏說:

  “大學士嚴嵩輔佐政權十年,奸邪貪佞特別厲害。對內交結權貴,對外勾結奸邪小人。文武官員的提拔升遷,一概索要厚賄,致使這些官員用苛捐重稅剝削軍民,釀成寇患。國事到達這種地步,還敢謬引好用兵不祥之說,來抵賴皇帝的查問。近來由于都城有警,他秘密地將接受的賄財輸運回家鄉(xiāng)。大車數(shù)十乘,樓船十多艘,水陸載道,駭人耳目。又收納被奪職的總兵官李鳳鳴金二千兩,讓他鎮(zhèn)守薊州;接受因年老被廢的總兵官郭琮金三千兩,讓他督按漕運。諸如此類事情,多得難以全部列舉出來。全朝文武沒有不感嘆憤怒的,但沒有一人敢抵牾他們。這是因為他們內外盤結,上下比周,積久而成這種形勢。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又兇狡成性,擅自執(zhí)掌父權。凡諸司有所奏請,必定先請示他們父子,然后才敢向陛下奏聞。陛下怎能全部知曉這些事呢?

  “所以嚴嵩的權力足以假他人之手落井下石,機謀足以先發(fā)制人,勢利足以廣交自固,文詞便捷足以掩罪飾非。而他精悍警敏,善于揣摩,又足以趨利避害;他的彌縫缺失,私交親密,愛施小恩小惠,巧言令色,又足以結人歡心,鉗制他人口舌。因此,前后論嚴嵩罪的人,嚴嵩雖然不能在他們彈劾的時候使他們得禍,但無不假借他事托人在對官員的遷升考察的時候暗中報復他們。如前給事中王曄、陳塏,御史謝瑜、童漢臣等人,當時也蒙獲寬宥,而今他們在哪里呢?陛下如果真將嚴嵩父子罷去,另選忠良之人代替他,那么外患就自然無不寧息了?!?br />
  皇帝覽看這個奏章,很感動。方士陶仲文向皇上密言說嚴嵩是孤立盡忠,而徐學詩是以他自己之私對嚴嵩進行報復?;实塾谑前l(fā)怒,將徐學詩下詔獄。嚴嵩感到不自安,乞求離去,皇帝優(yōu)詔對他進行慰諭。嚴嵩上疏稱謝,佯裝為嚴世蕃乞求回原籍,皇帝也不同意。徐學詩竟然被削官籍。先前彈劾嚴嵩的人有葉經(jīng)、謝瑜、陳紹,與徐學詩都是同鄉(xiāng)里,當時稱為“上虞四諫”。隆慶初年,起用徐學詩為南京通政參議。未上任做官,就死去了。贈大理少卿。

  起初,徐學詩的族兄徐應豐因擅長書法而被提升為中書舍人,供事無逸殿,這些都是嚴嵩所為。嚴嵩懷疑徐學詩的上疏是由徐應豐指使的,等到考察時,囑意吏部將徐應豐排斥掉。徐應豐到迎和門去告別,皇帝特下圣旨將他留用,嚴嵩更加憤怒。過了數(shù)年徐應豐因為誤寫科書被嚴嵩向皇帝進言誣陷他,徐應豐竟然被杖打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