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歲就能寫文章,二十歲盡通《五經(jīng)》、《三史》,拜同鄉(xiāng)魏校為師。嘉靖十九年(1540)鄉(xiāng)試中舉之后,八次赴京參加禮部會試,均不及第。后遷居嘉定安亭江,讀書講學,門徒常有數(shù)百人,稱他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1565)中進士,授長興知縣。后調任順德通判,專管馬政。隆慶四年(1570),大學士高拱、趙貞吉知有光有才,推薦為南京太仆丞,掌管內閣制敕房,參預修纂《世宗實錄》,在任上病逝。
有光善寫秦漢文,喜讀《太史公書》,領會其精神、哲理。漢時王世貞為文壇赫赫有名的盟主,有光卻極力批評他,認為他是個華而不實的大庸人。世貞起初十分不滿,后來折服,稱贊有光承繼了韓愈、歐陽修的風格,推崇備至。
有光對經(jīng)學深有造詣,與德清胡友信齊名,世人并稱“歸胡”。
嘉靖四十四年(1565)中進士,授長興知縣。后調任順德通判,專管馬政。隆慶四年(1570),大學士高拱、趙貞吉知有光有才,推薦為南京太仆丞,掌管內閣制敕房,參預修纂《世宗實錄》,在任上病逝。
有光善寫秦漢文,喜讀《太史公書》,領會其精神、哲理。漢時王世貞為文壇赫赫有名的盟主,有光卻極力批評他,認為他是個華而不實的大庸人。世貞起初十分不滿,后來折服,稱贊有光承繼了韓愈、歐陽修的風格,推崇備至。
有光對經(jīng)學深有造詣,與德清胡友信齊名,世人并稱“歸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