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丸先生陳樸傳九轉金丹秘訣:
一轉降丹,二轉交媾,三轉養(yǎng)陽,四轉養(yǎng)陰,五轉換骨,
六轉換肉,七轉換五臟六腑,八轉育火,九轉飛升。
第一轉 舌下四竅,兩竅通心兩竅通液。
一轉之功似寶珠,山河宇宙透靈軀。
紅蓮葉下藏丹穴,赤水流通九候珠。
解曰:內丹之功,起于一、而成于九。一者,萬物之所生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五行之序起于一。故內丹之功亦起于一,轉而成于九者,九為陽數(shù)之極。數(shù)至于九、則道果成矣。似寶珠者,言天一真水藏于膽,陰陽和合,降而成丹。初降之狀如露一顆明珠。珠者、珍敬其丹也。且人之有身,父精母血交媾而成,此形交也。丹之所降,心火腎水交媾而成,此氣交也。故曰:形交則生人,氣交則成丹。言其丹降之后,神游方外,陰陽太和;坐忘其形,天地山河;六合萬物,皆在我身之內。我身在天地萬物之外,只覺心中一點光明。乃是丹降也。故曰:山河宇宙透靈軀,軀者、身也。山河包藏我身之內也。所謂紅蓮者,舌是也。自兩竅通心,兩竅通液。人有病者,則舌下津液干而其真氣耗。一轉之首以舌閉其兩竅,使真氣不泄于外,以通其神水也。所謂赤水者,心之液是也。九轉之首,每遇九日納息九次。每一次納息九口。自然津液通流自舌下,而生以灌五臟,故曰九候珠也。
望江南 閉舌下巧,通膽氣
黃中寶,須向膽中求。春風令人生萬物,乾坤膝下與吾儔,百脈自通流。
施造化,左右火雙抽。浩浩騰騰光宇宙,苦煙煙上靄環(huán)樓,夫婦漸相謀。
解曰:天一生氣,名曰中黃。其氣藏之于膽,以為性命之根,其味苦。故人之膽氣味亦苦。如草木之根華其味亦苦,乃知萬物非生氣不能生也。內丹之藥先閉舌下之竅,內通膽中生氣至喉舌之間,微覺味苦,是丹氣流通。然后汞水凝結而成丹也。天地生氣萌之于春,萬物得生氣,然后能生人之得生氣,藏之于膽。人能通膽之氣,然后內丹成就一轉之功,如四時之春也。生氣上行其中覺苦,陰陽太和,神居天外則天地四海亦在吾膝下。浩然之氣塞乎天地,百脈通流萬竅施張。內丹降也。造化言者,其下手之初也。先閉舌下兩竅,不令氣泄于外。其左邊之氣貫于左太陽而入腦,右邊之氣貫于右太陰而入腦,左右俱過腦。而入頂泥丸宮合成一處,下重樓十二環(huán),入心經、傳入丹沖開膽竅。使膽中生氣,上行隨心膽之脈,貫于舌竅、覺舌有苦味,乃是生氣注將欲降丹也。然后閉定舌竅左右之氣上行,故有騰騰之狀也。膽竅即閉,則生氣裊裊,上重樓十二環(huán),自舌下之竅而升,滿口覺苦乃是生氣流通也。夫婦者陰陽也,夫者陽也,婦者陰也,生氣流通則陰陽太和,心腎交媾故曰漸相謀也。
口訣:
行持下手之初,先須飲食以和五臟,不可饑不可飽,心田安靜無憂無慮,乃可入道。凡于二更盡、三更初當洗漱,定神入室,燒香盤膝而坐,閉目存神,候息出入調勻,以舌先倒卷定舌根兩竅閉息。漸覺左右太陽經有兩道氣大牙根沖上,貫二太陽,次入頂門,覺二氣交合結為一次。卻閉眼良久,亦閉目依前卷舌,候至泥丸宮止,如此每夜行三次即止。行至數(shù)夜或數(shù)日之間,漸覺泥丸宮次流入腦,下重樓十二環(huán),透夾脊串尾閭,復次前沖心貫膽,臍胸中溫溫,微覺意思和暢,乃真降也。如此后則數(shù)夜?jié)u覺氣到心,次微覺溫溫或心頭氣漸動,卻有溫氣從心而上,過重樓口覺微苦。是中黃氣自膽而出陰陽大和,將有降丹之象。如此之后,每夜行持之初,令一人在門外,攔人進入及貓狗等,恐忽然相驚。至每夜行三兩次時,于坐前橫一幾,忽然氣沖,覺身體漸大,精神騰騰,漸見屋舍、人物、山河、皆在我身之內。手足皆不知所在,次急以手按幾,閉目大覺,心頭微一塊光明,團圓如日,忽然墜下丹田,此乃降丹也,丹降之后,未得便開眼,且漸漸收拾精神歸定。四體復舊,或手足覺麻痹,次候定醒,然后開眼,次吃人參湯睡。至來早吃粥食將養(yǎng)一二日,如丹降也。丹降之后百病消除,更無疾苦之厄也。
第二轉
二轉陽成始結陰,腎光心液合丁壬。
神珠奔電歸東海,時迸靈光照紫金。
解曰:二轉之初,如人懷胎兩月,胎之初降乃是真陽之精。神為丹心,屬火,為陰以配南方丁火,丁者火之陰也。腎屬水為陽,以配北方壬水,壬者水之陽也。呂曰:火取南方丹鳳髓,水求北海黑龜精。故于二轉則養(yǎng)陽,使心火之光感于下。三轉則養(yǎng)陰,使腎水之液交于上,真水真火上下以配,丁壬抱養(yǎng)真丹以成造化。凡丹之初降養(yǎng)于心,育之以真火生其丹也。一轉成功,則丹從心絡流下,藏于丹田育以真水,此二轉之功也。丹藏丹田之后,靜坐虛室中,忽然時有光明,從胎照見如金團,乃月光而也。
望江南
玄珠降,丹窟在中宮。九侯息調重九數(shù),赤波或迸太陽東,心腎遂交通。
逢六變,重六息陰功?;鹱院iT朝帝坐,水從蓮萼佐丁公,紫電透玲瓏。
解曰:玄珠真丹也。一轉之初,丹降于心絡中,故云丹窟在中宮,丹降為一轉。丹降之后,凡遇九日,則閉息九侯為一次,至九九八十一為九次。故曰重九數(shù),九九功成,真陽丹足,自心絡流入丹田,丹藏于水府養(yǎng)其陰。太陽東者海水之府象,丹田腎水也。丹之神藏于心,以養(yǎng)真火。丹之轉歸于腎,次養(yǎng)真水,水火既濟,陰陽大和,故曰心腎交通。二轉之功成,其三轉之初也。逢六則閉息,六數(shù)為一次,六六三十六為一周。以養(yǎng)其陰,故曰重六息。陰功海門,是丹田腎府也。真丹藏于丹田,丹陽之數(shù)以足,每到日中,則神自丹田,熱氣達之于上,而朝于心。帝坐心也。蓮萼舌也,六六內陰數(shù)足,則下蓮池神水澆心絡,以養(yǎng)丹氣,故曰佐丁公。丁者,心之火也。此真水真火,以成既濟之功。陰陽既濟,真丹氣足時。有神光出于面目,夜半安坐內視臟腑,表里分明,直見玄珠,養(yǎng)于丹田。故曰透玲瓏。
口訣:
丹降之后,一轉了畢,凡遇初九、十九、二十九日,亭午時靜坐虛室中。盤足、瞑目、端坐、叩齒九通。神交氣通,然后閉息,每一閉入九息為一次。開眼良久再閉息,如前九息為一次。初閉時一次二次行之漸熱,閉五次又極熱,用之九次,一向行之直候內之火候,用足與天地相應,不以遠近,或前入息至九,心中溫熱,四神和暢,心神搖動,一道熱氣下丹田,為二轉功成。自此以后不行九息之數(shù)。
第三轉
三轉行陽入左宮,玄珠胎色漸鮮紅。
神明育火分形象,天籟時催造化功。
解曰:丹成三轉,逢天行陰,以養(yǎng)真陰之氣,內陰數(shù)足,丹入丹田,流于左肋,四體汗流,以制尸氣。三轉功成,自此更無三尸魂也。靈珠、內丹也。此后陽氣充足,凡便及涕唾皆粉紅色以應純陽之質。及其丹光照見一顆明珠、如火輪之狀,在左肋之下,三轉數(shù)足。每遇月盡以左手摩頂,入息激動丹火至五臟熱為上,謂之育火以運其丹。此
后丹田中漸覺有物,遇入息則丹動,故云分象也。天地和則撼激有聲,是名天籟。人之九竅不通不聞其聲,三轉之后九竅聽明天籟之聲,晝夜常聞也。
望江南
毛發(fā)薄,三轉運行陽。胎色漸紅陰漸縮,推移歲運助陽剛,育火養(yǎng)中央。
成物象,五轉辯微茫。出入尚遲形上小,晨昏時飲玉壺漿,天籟奏笙簧。
解曰:三轉陽數(shù)足,故陰龜漸縮,腸胃漸繖,一月之中,大小便共有十次,漸入地之位,將成無漏之道,乾卦皆陽,象純陽也。摩頂入息,內育其火,丹抱圣胎,將成形象,五岳未全,八轉動其形,如三四寸之小兒。見之未甚分明,也陽氣方足,而未嘗育陰。圣胎有魂,而未嘗有魄。故出入尚遲,形尚小也。圣胎成像,坐息之間,常見面目光彩。涌泉甘露之水常出飲之。七竅聰明,則聞仙樂也。
口訣:
丹入左肋之后,功成三轉,凡每月初六、十六、二十六、三六之日,夜半子時,洗漱了入凈室中,端坐盤膝,叩齒六通,凝神定氣,閉口入息,六次為一候。如此六遍乃畢。其月內行至三、六日,則月中三遍,俱足至月盡,夜半子時,依前于凈室中,閉目盤足而坐。先以左手摩頂門,右手摩尾閭骨脊盡頭,隨月轉七七四十九轉。凡摩時緊閉定息至數(shù)足,微歇候氣定。再摩如此三次,自覺心腎之氣交于中膈,微動丹氣,塞于五臟。覺五臟中,其熱如火,乃行火之候也。或于三六及月盡之時,忽覺丹在左肋之下?lián)u動,微有一道熱氣,過丹田直入肋下,其熱如火,搖動久而后定,乃成四轉之功。自此之后不行重天之數(shù)也。
第四轉 閉陽戶之氣,鼻天竅、口地竅
四轉行陰入右關,圣胎靈運發(fā)朱顏。
圓光滿室神無礙,鼓樂嬉游去復還。
解曰:左屬陽、右屬陰、四轉之后,內丹在右。以應內陰之數(shù),自此內之陰陽俱足。三轉養(yǎng)陽,圣胎生魂。四轉養(yǎng)陰,圣胎生魄。丹之四轉,內之圣胎,魂魄皆就。其五岳精神,與我內貌則同,此出神之真身也。四轉之后,陰陽氣足,正坐閉息,內之神光,從頂門而出。如一輪明月,罩定身體,神游方外。出入無礙,坐室見四海,而知吉兇。
望江南
丹已返,四轉運行陰。逢六閉藏陽戶氣,三關全透合丁壬,龜游任浮沉。
時出入,無礙貫他心。游戲神通常出面,圓光周匝繞千尋,寒暑不相侵。
解曰:四轉養(yǎng)內陰,丹藏于右肋,鼻為天竅,口為地竅。氣之鼻出屬陽,氣之口出屬陰。三六之夜,閉定鼻息,絕其來去之息,陽氣內降,充塞五臟,此以陽養(yǎng)陰也。閉住鼻竅,則華池水滿,下沃心絡。水火內交,心氣下降,腎氣上騰,丁壬配合,圣胎陰陽數(shù)足。丹在右肋,隨氣升降,如龜在水,任意浮沉。內丹光明,罩我之身,其狀如月,寒暑不侵。我心與他人心相通,知其善惡,嬰兒出入,游戲四海,名登仙籍也。
口訣:
鼻竅、口竅、其丹入右肋之后,養(yǎng)成四轉之功,遇每月初六、十六、二十六、夜半子時,洗漱了入靜室,閉目盤足而坐,叩齒三十六通,集神定氣,閉定鼻息,湛然不動,直候真氣。內丹田氣貫舌竅者,華池津涌滿口將欲溢出,然后款款咽之歸心。其神水到心,則激神火,五臟覺熱,遍身汗出,四體甦暢為一。至三元之夜如此行持三遍即止。此為神水神火抱育元精,抱育之后,或于行持三關,內丹自肋,其聲如雷。一道熱氣入于丹田,鼻中火光射出,于是內丹復歸丹田。以成五轉,自此不行閉陽戶之法也。
第五轉
五轉陰陽造化成,嬰兒盈尺弄陽精。
寐游四海寤知所,去住無為信步行。
解曰:四轉養(yǎng)內陰,三轉養(yǎng)內陽,五轉內外,陰陽數(shù)足。造化之功,已成養(yǎng)就。圣胎神通自在,故曰造化成也。五轉之后,內丹圣胎養(yǎng)就,靈軀身長尺余,自此采日之精,以養(yǎng)外陽,奪天地造化之功也。常人內無所養(yǎng),精神四散而無歸著,晝則神在于心,夜則神出于體,及其睡著神無速守,更不知有身,亦不知所在,隨魂隨魄,入幽趣之中,與鬼同聚,于夢中無一,不見四大物壞,神從鬼往隨福受生天堂地獄。皆不由己乃神,不識其身隨波逐浪之形也。得道真人,內丹成就,神合于身,物不能誘。是故魂魄潛伏,萬邪不干,更無憂慮,出離生死皆由于我。出神入神縱橫莫測。故丹經頌曰:真人無夢,此之謂也。得道真人。神無所滯,魂住在我,信步無礙也。
望江南
珠自右,紫電入丹城。內養(yǎng)嬰兒成赤象,時逢五轉采陽精,火自水中生。
燒鬼岳,紫電起崢嶸。隨意嬉游寰海內,寐如砂磧臥長鯨,時序與偕行。
解曰:五轉功成,陰陽數(shù)足,內丹玄珠,忽自右肋一道真火飛入丹田。聲如鼻光如火,乃是丹珠內陰內陽,皆復丹田以成五轉之位也。圣胎之內,真人成就,出入頂門,長尺余也。三轉養(yǎng)陽四轉養(yǎng)陰,內之陰陽皆足。丹田功成五轉,則奪天地造化。采日之精,以成外陽修行之道。自內及外、其序之順也。故自五轉之后,于一月之內逢三九之日,采日月之精,以養(yǎng)圣胎也。行持之法,以水求火,以陰求陽,水火既濟,陰陽大和。故曰:火自水中生,常人于丹田之下積陰之氣,謂之鬼岳。遍體純陽,陰山鬼岳燒蕩,陽宮神庭建立。呂先生曰:燒山符子鬼難看。此之謂也。隨意出神游行四海,去住從己所欲也。寐識其身,寤之其所運神出,身自觀本形,如長鯨臥于砂磧也。五轉之后造化功成。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內丹造化與時偕行。
口訣:
內丹復入丹田,五轉之功成就。內之陰陽數(shù)足,當采外之陰陽以成大道,凡遇每月初九,十九,二十九,三九之日。當日正午之時,面南盤膝閉目,對日而坐。候氣定絕鼻息,使氣無往來,真陽不泄,充滿于內,其內真火交通。自覺一身上下通紅,光明滿室,一二刻后漸漸丹田真水一道冷氣,一直上貫于心,如水精丸浮在心上。然后閉目開息,從鼻中吸之,吸氣九九八十一口,納之于心。其日光到心之后,漸覺心頭氣動,在丹田如魚踴躍,乃是陰陽大和,至八十一口而止。如此行持三年而畢。三載后不采日精卻,采月華也。
第六轉 日有五色三年,月有九芒一年
六轉丹田弄月華,變胎魂魄影潛賒。
陽砂換骨陰消肉,換盡真如玉不瑕。
解曰:丹至六轉,內外陰陽皆成。圣胎全具,真人與內身一體。每遇月圓之夜,采月之華,以積其陰,故曰:弄月華也。五轉真陽全,魂化為神。六轉真陰全,魄化為氣?;昶莾韧猓罩杏?,行更無其影,與日純陽為一。自此之后,鬼神不可見,陰陽不可測,以成其真仙之道。故曰影潛賒也。人之凡胎濁骨,陰陽不潔。不能上升得道,真人丹成四轉之后,至五轉采日精,納丹田結為陽砂。丹砂內結入于骨髓,隨汗而消也。故曰陽砂換骨。換骨之后至六轉,采月華納于丹田,結為陰粉。采月華一年之后,其陰粉內化入于內中、以養(yǎng)仙肌。但覺大小便常有血隨尿出,乃是陰消凡肉,仙肌自生。故曰陰消肉也。玉之有瑕不成真玉,人之凡胎濁骨,不成真人。六轉之后換其凡骨亦生仙骨,去其凡肌而生仙肌,換盡無瑕神仙純一。
望江南
日精滿,陰魄化無形。每遇月圓開地戶,神龜時飲碧瑤精。清潔復如水。
陽砂赤,陰粉色微青。粉換肉兮砂換骨,凡胎換盡圣胎靈,飛舉似流星。
解曰:陰陽數(shù)全,魂魄內外,體無形影,乃登真人之道。六轉每遇十五月圓之夜,運北方腎水,交南方心火。使內外水火既濟,以結陰粉。與天地造化流通,以育圣胎之質。神龜者,腎水中龜也。呂先生曰:飲海龜兒人不識,燒山符子鬼難看。乃謂是也。采月之英華納于神水之府,其神龜飲之清潔如玉,冰冷如成陰。粉生于北極之中,故象其龜也。陽砂者,日精所結,故屬于陽,其色赤亦象其日。陰粉色月華所結,故屬于陰。其色青青者,象于月也。骨肉換盡,則胎內化肌、骨、皮、肉皆無,盡化仙質?;昊仙?,魄化合氣,悉皆清靜一體之中。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學道之士,能全其神,未能換其形。為形所累,故出神則身不能動。尸假則形,為形作累故,出神則身不能動,尸假則形不能忘,丹成六轉,則換凡形,而成仙質。形神俱妙,神之所向,體亦隨之,上升九霄,如云如星之快也。
口訣:
丹成六轉,采月之華,每遇月圓,十五夜半子時,洗漱畢。對月而坐,閉息合口,絕往來之息,使真氣不泄于外。內之真氣充塞于六腑,腎之真陰與太陽之精,內外之真氣,瑩若水精湛然明朗。一二刻間腎之真水感動于心火,心神之火一道熱氣降入丹田,如一火輪,安在琉璃盤內,然后款款開目,放息鼻中,對月吸月之氣,納于丹田。吸八八六十四口而止。吸氣一半之后,其月華真陰,激動丹田中真火,水火相濟,如沸湯之狀,四體汗出,百脈甦暢。至六十四口而止。如此行持三年了畢,其功入七轉之位也。
第七轉
七轉身飛四體輕,靈光閉息滿丹城。
千朝卻粒生成火,坤戶施張浴海鯨。
解曰:丹成六轉,陰陽內外俱足。凡骨換為仙骨,凡肉換為仙肌,四體百骸并無凡物。仙體輕清,飛舉自然也。內丹點就神骸,故一身之體為之減也。丹之七轉,使陰陽內外和合。當閉十朝,以成妙道之用也。丹成七轉,閉息千朝,使陰陽大和,千日數(shù)足,神氣合會,五臟皆新,內外純一,丹光明徹于六腑,真火燭開于五內臟,腑谷蟲化而為水。自此腸胃充實,不著煙火之氣,不納煙火之食。饑餐仙果,渴飲瓊漿,與世不類也。內丹皆化之后,陰莖消盡惟有一竅,名曰:坤戶。以象其陰,每遇神丹火盛,則于三九之日,投身水中運其丹珠,從坤戶而出,吸呼弄水游戲自在。一二時久,復運其丹歸于丹穴,以制火之盛也。
望江南
形透日,七轉任飛騰。幽靜深巖圖宴坐,息無來往氣堅凝。卻粒著其能,
生成火,返本氣澄清。九候浴時開地戶,月中取火日求冰,五內換重新。
解曰:七轉之后,形神俱妙,內府皆為仙器。日中游行,身體通明,色如紅玉,飛舉騰空,縱橫任意。大抵須要內外和順,使之日月光華。會于心腎水火,陰陽交通,神氣和會。深入巖谷之中宴坐千百日。閉鼻息,以絕呼吸之氣,沖和凝定。然后內實,不食塵世之物,以證逍遙之道也。至于卻粒,不食真奇功、奇道也。閉息千日,神火內發(fā),蕩洗谷氣,更無食念。返本還元,抱一守靜。故曰:還返氣澄清,凡遇神火五臟發(fā)熱,則逢三九之日,入于水中,澄其真丹,光明如火輪之狀,從地戶出。故曰:開地戶月者,陰之象也。神火至陽之物也,戶者陰之竅,通陽光從地戶陰穴而出。故曰:月中取火也。日者陽物也,舌者陽之竅,通流神水,從舌竅陽穴而出。故曰:日求冰也。五轉換骨,六轉換肉,七轉換五臟,五內者五岳也。故曰:五內換重新也。
口訣:
丹成至七轉,當離塵世,入深山之中,或巖谷間宴坐、閉息精神,口鼻絕往來之息。使真陰真陽交于腹,奪天地造化之功,歸于四體。千日之后,五臟換盡,胎氣變?yōu)橄筛5X頂門竅開,出黑赤之氣。乃是胎氣發(fā)散,千日數(shù)足,頂門竅合。乃是胎氣出盡,七轉功滿也。自此之后,五臟結實,不納煙火。若有時五臟丹火發(fā),則入水中閉定鼻息,使丹珠神火從地戶而出。浮于水面,如牛弄黃,直候舌下神水如泉,則丹火息吸其丹珠,復入地戶。直至八轉地帶成就,無火毒則不復浴也。
第八轉
八轉還元地帶垂,周行胎息養(yǎng)嬰兒。
有時火發(fā)燒丹窟。深入寒泉弄赤龜。
解曰:嬰兒在母腹中,胞胎里定氣,不能出之象,神水至清之入,而無所損。若嬰兒臍中有臍帶,銜在口中,呼吸之氣往來不絕。此乃自然胎息。故無損也。丹成八轉之后,換于臍中生一,臍帶亦如嬰兒之狀,還其本始之道,故曰還元地帶垂也。嬰兒得臍帶行胎息之氣,故無所損,真人得地帶行周天之氣,故能長生也,赤龜?shù)ぶ橐?。八轉之后,內煉真火,使無熱毒之患,凡遇火發(fā),即口銜地帶閉息,九日至第九日,真水自丹田如涌泉泛漲,直至重樓十二環(huán),丹珠在其神水之中,如龜之戲水。自此之后,真火無毒,更無丹熱之患。故曰有時火發(fā)燒丹窟,深入寒泉弄赤龜。
望江南
內外變,八轉始還元。地帶長垂主坎戶,周行胎息貫天門。太始道方存,
純一體,赤黑氣常噴,丹火發(fā)時燒內景。冷泉涌處浴猴孫,神水赤龜吞。
解曰:丹至八轉,外之形體,內之五臟,盡底換變。復生地帶,如小兒之狀,故曰返本還元也。地帶者臍下之帶也。生于臍中,屬北方坎卦,故曰:坎戶天門,華池之竅地、帶貫于口中。行周天之息,以調火候,故曰:周天息也。太始之道,生天地之始,丹成八轉,如天地造化之初也。內丹純陽也。無一點陰氣,故曰純一體也。黑赤者神火之氣也。丹成八轉,自心而來,常從鼻中出入。常見黑赤二氣,故曰:氣常噴也。丹火之患,運神水以制之,更無丹火之候。蓋丹者心珠,心家猴孫也。赤龜火神也,丹浮于水之中,如龜吞水取其狀也。
口訣:
丹成八轉,地帶生于臍中,若遇丹火猶發(fā)熱。五臟熱燥,即閉目宴坐。以地帶接于華池之下,使息氣內通流行,周遍運用之道。自閉息之后,丹田真水日日漸長,至第九日,神水直至重樓十二環(huán),丹珠隱于神水之中,出去火毒。自此之后更無發(fā)燥之患。至第九夜子時,閉息吸神水從泥丸宮過夾脊復丹田以畢其功也。
第九轉 功行畢
九轉逍遙道果全,三千功行作神仙。
金書玉簡宣皇詔,足躡祥云謁九天。
解曰:丹成九轉,造化成就,道果圓成,更積外行三千,外果圓滿,方可飛升。故許旌陽,丹成之后,除蛟龍之害,然后上升。孫思邈丹成之后,救萬民之疾,然后上升,皆須立功成名方得上升也。上升之日,天樂來迎,簫韶合奏,以過天關,隨功行分職,列為仙班,與天地相為長久也。
內丹訣陳樸沖用撰九轉金丹秘訣泥丸先生陳樸傳
一轉歌、第一轉舌下四竅,兩竅通心兩竅通液。
一轉之功似寶珠,山河宇宙透靈軀。
紅蓮葉下藏丹穴,赤水流通九候珠。
一轉之功似寶珠
天一真水,藏之于膽,陰陽和合,降而為丹,狀如露珠一顆。
內丹之功,起于一而成于九。一者,萬物之所生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五行之序起于一,故內丹之功亦起于一。轉而成于九者,九為陽數(shù)之極,數(shù)至于九,則道果成矣。似寶珠者,言天一真水藏于膽,陰陽和合,降而成丹。初降之狀如露一顆明珠。珠者、珍敬其丹也。
山河宇宙透靈軀
人因父精母血交媾而生身,形交也。丹因心火腎水交媾而丹降,氣交也。丹降之時,神游方外、陰陽太和、至忘其形,天地山河、六合萬物、在我身之內、我身在天地之外。只覺此中,一點光明如日,乃丹降也。
人之有身,父精母血交媾而成,此形交也。丹之所降,心火腎水交媾而成,此氣交也。故曰:形交則生人,氣交則成丹。言其丹降之后,神游方外,陰陽太和;坐忘其形,天地山河;六合萬物,皆在我身之內。我身在天地萬物之外,只覺心中一點光明。乃是丹降也。故曰:山河宇宙透靈軀,軀者、身也。山河包藏我身之內也。
紅蓮葉下藏丹穴
舌下兩竅,左通心,右通膽。真氣流注以通神明。故人身不安,則舌下液干,以其真氣耗也。一轉之首,以舌閉其兩竅,使真氣不泄于外,以通其神水也。
所謂紅蓮者,舌是也。自兩竅通心,兩竅通液。人有病者,則舌下津液干而其真氣耗。一轉之首以舌閉其兩竅,使真氣不泄于外,以通其神水也。
赤水流通九候殊
赤水液也,九轉之首。每遇九日,細息九次。每次入口九口,自然津液通流,自舌而生,以灌下藏,乃九候也。
所謂赤水者,心之液是也。九轉之首,每遇九日納息九次。每一次納息九口。自然津液通流自舌下,而生以灌五臟,故曰九候珠也。
望江南閉舌下竅,通膽氣。
黃中寶,須向膽中求。春風令人生萬物,乾坤膝下與吾儔,百脈自通流。
施造化,左右火雙抽。浩浩騰騰光宇宙,苦煙煙上靄環(huán)樓,夫婦漸相謀。
中黃寶須向膽中求
天一生氣,名曰中黃。其氣藏于膽,以為性命之根元。其味苦,至如無知花木根蒂之味亦苦,乃知萬物非生氣不能生也。內丹之藥先閉舌下兩竅,內通膽中生氣,至喉舌之間,有微微苦味,是生氣通流。然后求神為丹也。
天一生氣,名曰中黃。其氣藏之于膽,以為性命之根,其味苦。故人之膽氣味亦苦。如草木之根華其味亦苦,乃知萬物非生氣不能生也。內丹之藥先閉舌下之竅,內通膽中生氣至喉舌之間,微覺味苦,是丹氣流通。然后汞水凝結而成丹也。
春帝令行生萬物
萬物得春氣方生,人能通膽之氣,然后內丹成就。
天地生氣萌之于春,萬物得生氣,然后能生人之得生氣,藏之于膽。人能通膽之氣,然后內丹成就一轉之功,如四時之春也。
乾坤膝下與吾儔百脈自通流
生氣上行,口中覺苦,陰陽太和,神居天外,則天地四海如在吾膝下。浩然之氣塞乎天地,百脈流通,萬竅開張,內丹降也。
生氣上行其中覺苦,陰陽太和,神居天外則天地四海亦在吾膝下。浩然之氣塞乎天地,百脈通流萬竅施張。內丹降也。
施造化左右火雙抽
下手之初,先閉舌下兩竅,不令氣泄于外。左右兩竅之氣自內而上行,左貫左太陽而入腦,右右俱過腦至頂心。泥丸宮合成一處,下重樓十二環(huán),入心經傳入膽,沖開膽竅,使膽中生氣上行,隨心膽之脈,貫于舌竅,使舌覺有苦味,乃是生氣流注將欲降丹也。
造化言者,其下手之初也。先閉舌下兩竅,不令氣泄于外。其左邊之氣貫于左太陽而入腦,右邊之氣貫于右太陰而入腦,左右俱過腦。而入頂泥丸宮合成一處,下重樓十二環(huán),入心經、傳入膽沖開膽竅。使膽中生氣,上行隨心膽之脈,貫于舌竅、覺舌有苦味,乃是生氣注將欲降丹也。
浩氣騰騰充宇宙,苦煙裊裊上環(huán)樓
膽竅既開,則生氣裊裊,上重樓十二環(huán),入于舌竅之下,滿口覺苦,乃是生氣流通之驗也。
然后閉定舌竅左右之氣上行,故有騰騰之狀也。膽竅即閉,則生氣裊裊,上重樓十二環(huán),自舌下之竅而升,滿口覺苦乃是生氣流通也。
夫婦漸相謀
生氣通流,則陰陽大和,心腎交媾,故曰漸相謀也。
夫婦者陰陽也,夫者陽也,婦者陰也,生氣流通則陰陽太和,心腎交媾故曰漸相謀也。
口訣
行持下手之初,先須飲食養(yǎng)和五藏,不可失去饑過飽,心田安靜無憂無慮,乃可入道也。
行持下手之初,先須飲食以和五藏,不可饑不可飽,心田安靜無憂無慮,乃可入道。
凡于二更盡三更初,先須洗漱,于靜室燒香,盤膝坐,閉目存神。
凡于二更盡、三更初當洗漱,定神入室,燒香盤膝而坐,閉目存神。
候息出入,調勻,以舌倒卷塞定舌根兩竅,閉息漸次,覺左右太陽經有兩道氣,從大牙根下貫太陽入頂門,至泥丸宮,即為一次。
候息出入調勻,以舌先倒卷定舌根兩竅閉息。漸覺左右太陽經有兩道氣大牙根沖上,貫二太陽,次入頂門,覺二氣交合,即為一次。
卻開眼良久,再閉目存神,依前卷舌,候氣至泥丸宮,即止。如此每夜行三次。
卻閉眼良久,亦閉目依前卷舌,候至泥丸宮止,如此每夜行三次即止。
行數(shù)夜或旬日或半月,漸覺氣到泥丸宮,后流入腦下重樓十二環(huán),過夾脊串尾閭到上,真氣入心貫膽,覺胃中溫溫,微覺意思和暢,乃是真氣降也。
行至數(shù)夜或數(shù)日之間,漸覺泥丸宮次流入腦,下重樓十二環(huán),透夾脊串尾閭,復次前沖心貫膽,臍胃中溫溫,微覺意思和暢,乃真降也。
如此又行數(shù)夜,后漸覺氣到心,后微覺溫溫,或心頭氣微動動,卻有溫氣后心而上,過重樓入舌下。漸覺口中微苦,乃是中黃之氣自膽而出,陰陽大和,將有降丹之象也。
如此后則數(shù)夜?jié)u覺氣到心,次微覺溫溫或心頭氣漸動,卻有溫氣從心而上,過重樓口覺微苦。是中黃氣自膽而出陰陽大和,將有降丹之象。
如此之后,每夜行持之初,令一人在門外,以絕入來之人及貓狗等,恐忽然相驚故也。至每夜行三次時,于坐前橫一幾,忽行氣間,覺身體漸大,精神騰騰,漸見住宅與諸城市天地皆在身內。一身上覺充天,下覺塞地,手足皆不知所在,乃急以手按幾,閉目只覺心頭微一塊光明,團圓如日,忽然墜落,乃是丹降也。
如此之后,每夜行持之初,令一人在門外,攔人進入及貓狗等,恐忽然相驚。至每夜行三兩次時,于坐前橫一幾,忽然氣沖,覺身體漸大,精神騰騰,漸見屋舍、人物、山河、皆在我身之內。手足皆不知所在,次急以手按幾,閉目大覺,心頭微一塊光明,團圓如日,忽然墜下丹田,此乃降丹也。
丹降之后,不可便開眼,漸漸收拾精神,卻歸四體。手足卻復舊,或覺手足微麻。定省多時,然后開眼,吃人參湯,乃睡至來日。吃粥食將怠一二日,如丹降畢功也。丹降之后百病消除,更無疾苦之厄也。
丹降之后,未得便開眼,且漸漸收拾精神歸定。四體復舊,或手足覺麻痹,次候定醒,然后開眼,次吃人參湯睡。至來早吃粥食將養(yǎng)一二日,如丹降也。丹降之后百病消除,更無疾苦之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