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下任弘遠撰
額聯(lián)志
敘曰:曷志乎額聯(lián)也?以其標(biāo)題于趵突也。夫標(biāo)題于趵突何必志也?以其為宸翰之飛灑,公卿之潑墨也。蓋一字之品評,尚有借于文士;而數(shù)字之聯(lián)語,不無賴于高人。況煌煌御墨,濟濟名卿之巨筆也。于是于存者書之以增重,去者書之以不忘。作額聯(lián)志。
御題匾額:“激湍”(康照甲子孟冬書)、“潤物”、“源清流潔”。俱在泉亭內(nèi)。
舊東宮題:“滌慮清襟”。今去,原在泉亭內(nèi)。
飛濤扈從臣掌院學(xué)士孫在豐
漱玉內(nèi)閣侍講麻爾圖
濼瀾大學(xué)士明珠
洄瀑禮部尚書介山
俱在泉亭東壁
珠淵侍講高士奇
揭清副都御史覺羅孫果
濺雪吏部尚書伊桑阿
飛泉掌院學(xué)士常書
俱在泉亭西壁。以上八匾今俱廢去。
蓬山舊跡。在來鶴橋坊上。
涌輪張鵬。今改。
噴薄珠圓宋士勛。今改花開洞口。
涌雪楊霖
俱在呂仙閣前下層?xùn)|西坊。
天上正果何啟圖。在呂仙閣下二層。
徹地通天。在呂仙閣下三層。
祿文總司。在呂仙閣上后一層帝君前。
蓬境呂仙降筆手題少華庵何啟圖錄
夜光樓明江上曹璣書曹禾重裝
參贊化育山右唐廷琰
俱在呂閣上前一層
趵突泉楊捷題。大門
聯(lián)
七十有二泉自數(shù)仙源第一
一千八百國應(yīng)擬勝地?zé)o雙
金陵劉昌臣。今廢
勝境自從開府辟
仙人原為對泉來
明毛直指書
俱在呂仙閣下前一層柱上。
仙風(fēng)拂雪濤兩袖瑞光爭日月
鶴駕來瑤島一囊丹粒壽乾坤
袁里
在呂仙閣下一層呂仙前
惟蓋初張尚憶廣陵翔白鷺
珠璣紛落還疑星宿泛仙槎
乙酉周龍甲
在呂仙閣下三層鐘離前
源泝伏流側(cè)坎碎珠成萬斛
岳鐘間氣飛輪碾雪涌三堆
武昌周士皇
在呂仙閣上前一層
空山何處來黃鶴
流水無心響白云
在呂仙閣上前一層呂仙前
泉聲傾萬斛源源時出無停沛澤長流環(huán)海岱
水勢映三臺滾滾上行不竭清光位射動星辰
旋天一
在二層堂柱
趵突新詞千尺劍
蓮山舊跡數(shù)行書
呂仙
在來鶴橋北
錦綺霞明千尺雪
玻璃風(fēng)漾一池珠
喀爾欽
在觀瀾亭
跋
趵突泉舊無志也,有之自季父濼湄先生始。季父幼負(fù)軼才,性好吟詠。及壯,游四方,所交皆當(dāng)代宗工。以故詩、古文、詞蔚然成家。又喜表彰前輩,搜剔古跡。一日,閱王尚書《夷浯考》,乃謂然曰:夷浯遠在他邦,而先生乃筆而記之。至于趵突泉,為吾鄉(xiāng)勝地,胡惜殘膏剩馥而不一及之歟?于著書之暇,博考群書,廣征傳聞,而且近詢請父老,幽刓諸苔蘚。凡泉之所有者,在所?。蝗鶡o者,在所逸。成書二帙,列目一十有五。命菊繕寫,命龍、雪校正字訛。今成卷軸,將授棗梨。噫!漁洋先生有知,應(yīng)亦許其代補缺略也。尚有《明湖小記》、《濼口記聞》等書,相繼而出,此特其一斑云。時乾隆七年歲次壬戍中元后三日。
侄夢菊謹(jǐn)跋于挹翠山房
額聯(lián)志
敘曰:曷志乎額聯(lián)也?以其標(biāo)題于趵突也。夫標(biāo)題于趵突何必志也?以其為宸翰之飛灑,公卿之潑墨也。蓋一字之品評,尚有借于文士;而數(shù)字之聯(lián)語,不無賴于高人。況煌煌御墨,濟濟名卿之巨筆也。于是于存者書之以增重,去者書之以不忘。作額聯(lián)志。
御題匾額:“激湍”(康照甲子孟冬書)、“潤物”、“源清流潔”。俱在泉亭內(nèi)。
舊東宮題:“滌慮清襟”。今去,原在泉亭內(nèi)。
飛濤扈從臣掌院學(xué)士孫在豐
漱玉內(nèi)閣侍講麻爾圖
濼瀾大學(xué)士明珠
洄瀑禮部尚書介山
俱在泉亭東壁
珠淵侍講高士奇
揭清副都御史覺羅孫果
濺雪吏部尚書伊桑阿
飛泉掌院學(xué)士常書
俱在泉亭西壁。以上八匾今俱廢去。
蓬山舊跡。在來鶴橋坊上。
涌輪張鵬。今改。
噴薄珠圓宋士勛。今改花開洞口。
涌雪楊霖
俱在呂仙閣前下層?xùn)|西坊。
天上正果何啟圖。在呂仙閣下二層。
徹地通天。在呂仙閣下三層。
祿文總司。在呂仙閣上后一層帝君前。
蓬境呂仙降筆手題少華庵何啟圖錄
夜光樓明江上曹璣書曹禾重裝
參贊化育山右唐廷琰
俱在呂閣上前一層
趵突泉楊捷題。大門
聯(lián)
七十有二泉自數(shù)仙源第一
一千八百國應(yīng)擬勝地?zé)o雙
金陵劉昌臣。今廢
勝境自從開府辟
仙人原為對泉來
明毛直指書
俱在呂仙閣下前一層柱上。
仙風(fēng)拂雪濤兩袖瑞光爭日月
鶴駕來瑤島一囊丹粒壽乾坤
袁里
在呂仙閣下一層呂仙前
惟蓋初張尚憶廣陵翔白鷺
珠璣紛落還疑星宿泛仙槎
乙酉周龍甲
在呂仙閣下三層鐘離前
源泝伏流側(cè)坎碎珠成萬斛
岳鐘間氣飛輪碾雪涌三堆
武昌周士皇
在呂仙閣上前一層
空山何處來黃鶴
流水無心響白云
在呂仙閣上前一層呂仙前
泉聲傾萬斛源源時出無停沛澤長流環(huán)海岱
水勢映三臺滾滾上行不竭清光位射動星辰
旋天一
在二層堂柱
趵突新詞千尺劍
蓮山舊跡數(shù)行書
呂仙
在來鶴橋北
錦綺霞明千尺雪
玻璃風(fēng)漾一池珠
喀爾欽
在觀瀾亭
跋
趵突泉舊無志也,有之自季父濼湄先生始。季父幼負(fù)軼才,性好吟詠。及壯,游四方,所交皆當(dāng)代宗工。以故詩、古文、詞蔚然成家。又喜表彰前輩,搜剔古跡。一日,閱王尚書《夷浯考》,乃謂然曰:夷浯遠在他邦,而先生乃筆而記之。至于趵突泉,為吾鄉(xiāng)勝地,胡惜殘膏剩馥而不一及之歟?于著書之暇,博考群書,廣征傳聞,而且近詢請父老,幽刓諸苔蘚。凡泉之所有者,在所?。蝗鶡o者,在所逸。成書二帙,列目一十有五。命菊繕寫,命龍、雪校正字訛。今成卷軸,將授棗梨。噫!漁洋先生有知,應(yīng)亦許其代補缺略也。尚有《明湖小記》、《濼口記聞》等書,相繼而出,此特其一斑云。時乾隆七年歲次壬戍中元后三日。
侄夢菊謹(jǐn)跋于挹翠山房